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把握,没有迹象的时候容易谋划。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解,细微的时候容易消散。要在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处理它,在没有混乱的时候就治理它。合抱的大树,从小细芽长成;九层的高台,从一筐土堆起;千里的行程,从脚下起步。强行作为必然失败,硬性把持必定损失。所以圣人无所作为,就不会失败;无所把持,就不会损失。人们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在结束的时候还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失败。因此圣人想要的就是不要什么,不重视那些稀有的财物;想学的就是不学什么,改正众人的过错,用来辅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敢自己作为。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是事的意思。在局面安稳的时候,是容易保持,容易掌控的;在事情还没有征兆的时候,还没有苗头的时候,是容易谋求解决的;在事物还脆弱的时候,是容易分解的,泮就是分解的意思;在事物还细微的时候,是容易消散的。开头四句连用四个“易”字,表明事开始、微小时候的重要性。前两个“易”是从正面说的,说明抓住萌芽时机就容易成就大事;后两个“易”是从反面说的,说明忽视萌芽之时事物就容易消解。干任何事情都应该谋于始,而不要谋于终。起始为因,终了为果。大人重因,小人重果。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要想成就大业这个“果”,必须重视为什么要成就大业的这个“因”。任何事物在起始“因”的阶段,甚至于迹象还没有显露出来的时候,都是最容易把握的。一旦失去这个良机,就困难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就是治理的意思,是说要在事物还没有发生,没有出现苗头的时候,你就要去处理它;在事情还没有混乱的时候,你就要去治理它。在事情处于“未有”、“未乱”的阶段,治理起来非常容易,等到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去处理就非常棘手了,有的甚至无能为力了。所以中医强调要“治未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三句话是并列着说的,合抱的大树它是从毫末,也就是从细芽开始生长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一筐的土堆起来的;一千里的行程,是从脚底下开始起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都是从细微处开始的,进一步说明起始阶段的重要性、“因”的重要性。细小萌芽的“毫末”,能长成参天大树;一块块土石能堆积成九层高台;脚下的一步步能迈到千里之外。可是一旦达到了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阶段,人们往往却忘记了当初的第一棵嫩芽、第一块土石、第一个脚步。这是危险的,老子举这三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慎始”。
然而强调慎始,不是说就不需要“慎终”,老子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慎终如始”,这是因为老子看到很多人办大事往往功亏一篑,在将要成功的时候由于没有坚持到最后而失败。其原因就是慎始不慎终。如果既慎始又慎终,就不会失败了。
那么怎样才算是“慎始慎终”呢?比如得到了一件宝贝,就成天捧在手里,谨慎小心之极,这算不算“慎始慎终”呢?错了!这叫“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紧紧抓住不放,反而会失去它。老子认为真正的慎始慎终是“无为”、“无执”,不要硬性地去做,不要执著不放。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所以圣人告诉我们,他因为无为,所以就不会失败,因为没有执著,所以就不会损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人们办事情常常是在那个几乎要成功的时候一下子就失败了,功亏一篑。所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从始至终都能谨慎行事的人,就不会有失败的时候。普通人做事情往往是开始的时候兴致勃勃,谨小慎微,慢慢就丧失兴趣,粗枝大叶,最后功败垂成。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欲不欲”、“学不学”,第一个“欲”和“学”是动词,分别表示想得到、要学习。想要的和想学的恰恰是它们的反面,要的就是不要,学的就是不学。看起来别扭,其实就是要无欲、无学。“无欲”的具体表现是“不贵难得之货”,“贵”是意动词,看重、看得很珍贵。“无学”的具体表现就是不学习知识,只是改正大众的错误,辅佐万物,让万物自然成长,而不是靠外在的知识、经验指导万物成长。“复”本来是恢复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改正的意思。“无欲”才是“大欲”,“无学”才是“大学”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下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