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张其成《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德玄 2024-12-25 20:04:26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是万物深藏的地方,是善人的法宝,也是不善人所应该保持的。美好的言语可以换取别人的尊敬,美好的行为可以赢得别人的器重。人就算有不善的,又怎么能抛弃“道”呢?所以天子即位、三公就职时,即使先奉上拱璧,后奉上驷马,也不如进献给他“道”。古代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正是说: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就可以免除吗?所以“道”才会被天下人所重视。027.jpg

  “道者万物之奥。”这个命题说明了“道”的功能、作用。“奥”是深藏、庇荫的意思。“道”是万物深藏之地,能庇荫万物。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万物当然包括善人与不善人。“道”是善人和不善人都应该保持的。善人由于“道”而保德,不善人由于“道”而保身。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市尊”的“市”是动词,买、取的意思,指取得别人的尊敬。“加人”的“加”是使动词,“让······重视”的意思,指让人看重、受人器重。意思是说,美好的言语,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赢得别人的器重。老子是反对“美言”的,第八十一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因为“美言”是指花老言巧语。而这里的“美言”则是指符合“道”的言语,“美行”也是指符合“道”的行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就是不善的人,也不应该抛弃“道”。这个“之”指代“道”。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就是不善的人,“道”也不会抛弃他。我认为两个意思都说得通,前者是从不善人的角度说的,说明“道”的重要性、必要性;后者是从“道”的角度说的,说明“道”的慈悲性、普适性。如果不善人离开了“道”,“道”就不会保全他,他就不能“有罪以免”。如果不善人不离开“道”,并且越来越按“道”来做,那么就会逐渐变为善人。所以“不善”和“善”都是相对的,“道”才是绝对的。“道”能使善人“求以得”,能使不善人“罪以免”,因为一切都来源于“道”,一切都受“道”的支配,一切都要回归于“道”。

        “立天子、置三公”,是指天子即位和三公就职,“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设立的三个辅佐国君的大臣。天子即位、三公就职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拱璧先于驷马,就是先献拱璧———种圆形带孔的璧玉,后进献驷马——四匹马驾的车。这样珍贵的礼物虽然都是宝贝,但都是有形的,真正的宝贝是无形的,这就是一开头所说的“道”——“善人之宝”,所以老子说“不如坐进此道”,不如进献上这个“道”。因为是天子、三公即位,你要告诉他们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道”应该是进献给天子、大臣的最好礼物。

       老子希望天子、三公都能以道治国,这样天下所有的人——善人与不善人,都会得到保全了。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古人为什么重视这个道呢?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我说的这个道那么重要呢?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不正是说:有求就可以得到,有罪就可以免除?这是说什么意思呢?求是什么目的?是求道啊,就是说,你要是去求道,就能够得到;你得道了,即使有罪也可以免除。

       “故为天下贵。”所以这个“道”会被天下人所重视。这里说的是“道”的作用,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而且这个“道”可以拿来治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