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张其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德玄 2024-12-25 19:58:16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用正常之道治国,用奇异方法用兵,用无为原则统治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是根据以下事实:天下禁忌越多,人民就越贫困;人民越多用利器,国家就越昏乱;人民的技巧越多,邪恶的事情就越兴起;法令越严明,盗贼就越多出现。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了,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安静了,人民就自然端正;我无事了,人民就自然富裕;我没有欲望了,人民就自然朴实。1666.jpg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正”和“奇”是一对反义词,正常之道与奇异之法,要配合使用。治国要用正法,用兵作战要用奇法。后来《孙子兵法》运用并发挥了这种思想。《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用兵作战就在于“善出奇者”,所以后来就有一个成语,叫“出奇制胜”。如果把《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精髓概括为一个字,那就是“势”字;如果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正”和“奇”;如果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以正合,以奇胜”。意思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制胜。以正兵当敌是指以正面的力量去迎接敌人,当然真正要取得胜利,你不要这么死扛着去打,而是要以奇出兵,就是从侧面出兵,出怪招,一下把对方打败了。这其实就是老子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可是治理国家却不能用奇招,要用正道,老子所谓的“以正治国”,就是指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治理国家,“以无事取天下”,“无事”就是无为、无所用事,“取天下”不仅指取得天下,还指治理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意思是说,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呢?“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意思是说,根据下面的事实,天下的人忌讳越多,人们就越贫困,也就是说你的法律法规越多,禁忌越多,这也不许做,那也不许做,人民就会越贫困。“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意思是说,人们越是多用那个锋利的利器,这个国家就越混乱;如果人们机巧越多,那他们的奇物就越新奇;法律越严明,盗贼就越来越多。这跟前面提到的一样,“大道废,有仁义”。在分析为什么要以正道无为治天下的原因时,老子连续用了四个“越······越······”排比句,这四句中的“弥”、“滋”都是“越”的意思。表明的总体意思是:越是有为而治,天下就越乱。这四句都是从“无为而治”的反面论述的。接下来又从正面——无为而治的效果进行论证。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圣人说,我无为了,人们就自我化育;我喜欢安静,老百姓就自然喜欢安静了,不会去争抢了;我无事了,人们就自然富裕了;我没有欲望了,老百姓就自然朴实了。“我无为”、“我好静”、“我无事”、“我无欲”中的“我”是指统治者,“无为”是总的治国原则,“好静”、“无事”、“无欲”是“无为”的具体体现。这样治理的结果是人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统治者一定要“无为”。所以这里强调的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表达了按道来办事要无为、无事、无欲、无求,这样的话,天下就可以治理得非常好了。

        历史上有一个朝代,在一段时间里做到了无为而治。那就是汉代初年,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当时统治者好“黄老之学”。因为西汉初年,经过战乱时代以及秦始皇暴政以后的一个时期,刘邦开创大汉基业的初期,就采用了“休养生息”的制度,之后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沿用了这个制度,减免大量税负,而且他们自己的生活特别简朴。有一次汉文帝要修一个台子,就问需要多少钱,工匠说五百两,文帝嫌太贵而放弃了。这就说明文帝简朴、好静,所以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