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 物体使万物有形,环境使万物长成。所以万物没有不尊崇“道”珍视“德”的。“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被珍视,就在于没有对万物加以干涉而是让它们永远顺应自然。所以“道”生成万物, “德”养育万物,使万物成长、培育,使万物安宁、成熟, 使万物滋养、维持。 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成就万物而不自恃己功,长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这就叫玄妙的“德”。
“道生之,德畜之。”这个“之”就是指万事万物,意思说道生成了万事万物, 德养育了万事万物。“道”和“德”对万物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按照第四十二章的表述,万物生长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由“道”产生,“道”生出气,气生出阴阳,阴阳相合产生万物。万物产生以后,“道”内化成为万物各自的本性,仍然在决定、支配着万物。万物依据各自的本性发展成各自的形状,具有各自的特色。“德”养育万物。“德”是“道”的具体体现, 是“道”的分化是禀受于“道”而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力。 事物的功用与特性,“道”通过“德”来对万物发生作用。道和德实际上是一回事,如果从阴阳来解释,道看不见、摸不着,就是阴;德能表现出来,所以是阳, 道和德是阴阳合一的。
“物形之”。“物”指具体的物体,是由“道”和“德”生成的,“道”和“德”通过具体的物体使万物有了形状。 “形之”是使万物成形的意思 。
“势成之。”是“道”和“德”通过“势”—自然环境,包括地域、气候等使万物长成。“势”,马王堆帛书本作“器”,是说“道”和“德”通过具体的器具使万物长成了。反过来推测万物生成的过程,有形体的事物是“势”或“器”促使它最终完成的,是物体赋予它形状的,是“德”养育它的,是“道”生出它的。实际上“物”、“势”或“器”都是由道德生出的。所以道德就好比父母,一个人对父母一定要孝顺,万物对道德一定要尊崇。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意思是说,所以万物都是尊崇这个道,珍视这个德。尊道贵德这是道家的一种传统, 儒家是尊师重道,而这个道也是师之道。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意思是说, “道”之所以受到尊崇,“德”之所以被看重,就在于没有对万物加以干涉而是让它们永远顺应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人世间父母亲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父母生育了子女,并不以占为己有为目的,而是以分离为目的,要让子女离开家庭、走向社会,在社会中成长、成功。世界上只有父母亲的爱是唯一一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 所以它是最符合“道”的。“道”具体体现在“德”生万物、养万物、长万物、育万物、爱万物、护万物。“亭之毒之”,“亭”是安宁的意思,“毒”是成熟的意思。“养之覆之”, “覆”是保护、维护的意思,正是人间父母之爱的体现。
“道”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创造性、奉献性,而且还在于它的无目的性、无意志性。它生长、养育万物不是为了万物的回报,正如父母养育子女不是为了子女的回报。 “道”让万物成长但不指使万物,“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向万物发号施令,而是让万物按照自己本来的属性自然而然地、自由地、自发地生长化育。“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是道的三大法则:生了万物,但是不能占有它;成就了万物,但是不能自恃己功;长养了万物,但是不能去主宰。“是谓玄德”,这就叫玄妙的德,一种最高的德、大德、尚德,也就是道。这说明“道”在整个的创造过程中没有任何占有欲。
人间做父母的也是这样,他们并不是为了占有子女、控制子女而生育子女的。可是我们想一想,现在不少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却是有意或无意地去限定子女、控制子女, 有的限制子女的恋爱婚事,有的限制子女的专业志愿、工作选择,结果轻者子女叛逆、关系僵化,重者导致子女轻生,或终身不幸。做领导的,也要反思一下,对待下属有没有像这样的父母亲一样去控制他们、主宰他们?
“玄德”之人当然不是这样,“玄德”之人是符合“道”的人,老子所说的“赤子”、“婴儿”就是玄德之人,孟子的“赤子之心”、李贽的“童心说”都受到它的影响。刘备字“玄德”也是按照这个意思取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五十章
下一篇: 张其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