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信阳毛尖时,茶汤为什么浑浊?其中的原因与其冲泡方式、白毫量以及制作工艺有重大关系。
1.冲泡方式
信阳毛尖属于绿茶,正确的冲泡方式可以看到汤色清澈透亮,放在玻璃杯中赏心悦目,而用错误的冲泡方式往往会使得茶芽上的毫毛脱落增多,所以看起来汤色就显得十分浑浊。
正确的冲泡方式应该是环壁冲泡法,选用水的温度不宜过高,在80度左右即可,倒水的时候要沿着杯子慢慢流入。
这里切记不可用高冲法,因为高冲法水柱的压力很容易对茶叶有所损伤,同时急速的高温也会把茶叶烫坏了,这样的话泡出来的茶叶就不好了,茶汤也会比较的浑浊白毫量多。
(汤色混浊透亮清明为佳)
2.制作工艺
近几年有些信阳毛尖的产区他们片面的去最求外形紧细,采用较低温度在锅里长时间的揉捻,从而外形越来越细,由于长时间的揉捻,使得碎茶增多,外形变得昏暗,汤色就显得黄浑浊,茶叶底也不完整。
同时由于长时间的低温的揉捻做形,茶叶揉捻溢出物在热的作用下容易在炒锅内结成锅巴状物质,随着茶叶的揉捻,这些物质渐渐地附着在干茶的茶条表面,冲泡时容易出现浑浊沉淀物。
信阳毛尖讲究汤青叶绿,汤青:是指泡出的茶水呈现出黄嫩绿色。叶绿:杯中的茶叶底子,应该呈现出绿色,犹如刚从树上摘下一般。
喝信阳毛尖先用开水将玻璃坏用开水烫一遍,将干茶放入杯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90度左右开水,然后将水滤掉,再闻杯中茶有淡淡花香或是栗香。再次加水至满杯,停约两分钟,叶底展开,呈现出绿色为宜,继第二杯水时,汤色为黄嫩绿色。一般继三至四杯,茶叶才会无味。
新茶好茶入口甘甜,经喉清凉,无明显涩感。
如果是好茶,请不要在加满水时再去闻茶香,那样是闻不出来的。
如果茶叶浑浊,汤色略有发白的混悬物,那应该是信阳毛尖的“毛峰”(信阳茶以毛峰大为早期好茶),静置两分钟就好了。
好茶需要细品,因为茶产期越早,味道越淡。有俗话说:“细茶粗喝,粗茶细喝”。越早的茶,泡制的时候要放多,越晚的茶,泡制的时候要放少,方能品出信阳茶独有的清香和甘甜。
以上是我对信阳茶的了解,有不足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直以来,信阳毛尖“浑汤”和“清汤”之争。
一方追捧“浑”是毛尖正宗,另一方坚持“清”才是王道。在每年新茶上市之季,这种争论尤为激烈。
有很多喝信阳毛尖但却没真正了解信阳毛尖的人,他们认为信阳毛尖茶汤浑浊才是质量好的体现,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其实真正质量好的信阳毛尖,茶汤是很清澈的。
信阳毛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直至国家标准(GB/T22737-2008),始终贯穿 “汤色嫩绿明亮”,没有出现一个“浑”字。
多数茶叶从业者都认为,“浑汤”不符合信阳毛尖的品质标准。那么,信阳毛尖的浑汤是如何形成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步形成的呢?
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了解,信阳毛尖“浑汤”形成时间约在2000年以后,此前的信阳毛尖的质量还是整体相对稳定,符合信阳毛尖标准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阳毛尖逐步由成品茶向半成品茶销售过渡,部分茶农加工半成品茶到市场销售,收购大户或销售专业户再进行二次加工成品销售,正是这种销售模式的变化,再加上制茶劳动力的逐年紧缺,制茶工艺的半机械化、机械化的转变,导致茶叶交易质量把关的脱节等,导致茶叶在一系列环节中出现浑汤。
具体分析主要是以下几种成因:
1.信阳毛尖在“闷杀”过程产生的浑汤。现在信阳毛尖鲜叶杀青大部分为机械化杀青,杀青机多为40-60型滚筒杀青机,部分茶农由于急于做出来半成品上茶叶早市出售,鲜叶摊凉失水不到位就杀青,造成杀青前鲜叶含水量过高,相应的水蒸气在筒内形成闷杀。
2.信阳毛尖揉捻工序产生“闷揉”致其浑汤。鲜叶杀青后,本来应该再进行摊凉,又出现部分茶农根本不摊凉直接进行揉捻,含有温度的茶叶在揉捻机内揉捻成条,来回转动散热不畅;为了追求干茶细小,揉捻机不断加压致使茶叶破碎表皮脱落茶汁溢出从而导致的浑汤。
3.另一种是传统茶把上安装机械顺时针方向在斜锅内做条,由于锅内有温度存在,致使连续揉捻茶叶热闷而汤浑,而传统工艺顺时针揉三圈左右上下抖炒两次以利茶叶散热。
综上所述,信阳毛尖“浑汤”成因可能是加工工艺没有按照“信阳毛尖加工工艺标准”所致,而不是所说的茸毫致浑。
好的信阳毛尖必须:透亮不浑浊,必须高香无青草气,必须甘醇爽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ongpao/78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滇红的冲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