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的冲泡方法:准备一壶开水,一只透明玻璃杯,然后用开水清洁杯具,将3g六安瓜片投入玻璃杯中,茶水比例为1:50,然后向杯中注水七分满,顺时针旋转杯身,静候3分钟,待茶浸润舒展开后,即可品饮六安瓜片,茶汤饮用至茶杯1/3处,即可再次续水饮用。
六安瓜片的玻璃杯冲泡方法:
第一步:杯水
水温大概在85度左右,即烧好的开水晾置3分钟左右的温度(不要使用未开的水),可先将茶具准备好的水清洗一遍。
第二步:投茶
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皆可,我们这里选择下投法,将3g茶叶投入玻璃杯中,茶水比例为1:50,即3g六安瓜片注水150ml。
第三步:注水
将准备好的水,注入茶杯,沿着杯壁高冲,注满茶杯七分满即可,然后等待茶叶完全吸附水份,散发香味,搁置3分钟左右。
第四步:品饮
三分钟后即可品饮六安瓜片茶汤,如温度微烫,可稍微再放置一会,当茶汤饮用至茶杯三分之一处时即可再次续水饮用。
冲泡注意事项:
1、安瓜片冲泡时的水温为85℃左右。
2、切忌直接用沸腾的热水冲泡,水温过高会使六安瓜片茶叶受损,茶汤变黄,味道也跟着变苦涩,滋味不醇正了。
3、待茶汤温热不烫口的时候就可以饮用了,饮用时应小口品啜,缓慢吞咽,这样能够充分品味六安瓜片的风韵以及醇正的滋味。
4、六安瓜片头道茶应细细品味其鲜味与茶香,茶汤余下三分之一水量时应续水,二开茶是最浓郁的,饮后回甘生津,齿颊留香,身心舒畅,乐趣无穷,一般可以冲泡三次。
六安瓜片的品质特征:
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六安瓜片茶产自安徽六安,由叶片做成,没有任何的嫩芽和嫩茎,形状和瓜子非常相似。现在我为大家分享关于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1 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
1、保护牙齿去除口臭
六安瓜片中含有丰富微量元素氟,平时人们冲泡饮用这种茶叶能尽快把它吸收和利用这种物质对人类牙齿有明显保护作用,能减少腐蚀性物质,对人类牙齿的伤害也能阻止牙菌斑和牙周炎产生。六安瓜片中含有的茶多酚还能消除,人类口腔中的细菌与病毒能阻止异味产生,它能清新空气也能去除口臭。
2、降脂减肥
六安瓜片中含有丰富咖,非因和茶碱这些物质都能加快人体内脂肪分解和代谢,并能净化血液,阻止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人类血管中停留。六安瓜片还能提高人体脂肪分解酶的活性,能加快食物中脂肪的`分解与代谢,并能抑制脂肪在人体内堆积,平时经常冲泡饮用六安瓜片既能降低血脂又能减肥瘦身。
3、提神醒脑
六安瓜片中含有的咖啡因和茶碱还能直接作用于人类的中枢神经,它能让神经系统保持兴奋,在人们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和身体疲劳时,及时冲泡饮用六安瓜片就能提神醒脑,也能促进人类体力恢复缓解身体疲劳。
六安瓜片的冲泡方式
六安瓜片在冲泡时要掌握好茶叶与水的比例,而且要控制好水温,还要给他选择合适的茶具。正常情况下200毫升的玻璃杯可以放入3~5克六安瓜片,冲水时水的温度要控制在90度左右,冲水以后焖泡一分钟就要及时出汤,如果焖泡时间过长会影响六安瓜片茶汤口感。
六安瓜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2 六安瓜片
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六安瓜片该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过去这三县均属六安府所辖,故称为六安瓜片,作贡茶。
六安瓜片的产地
由于大别山东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pH值6.5左右,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而六安瓜片其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真正大自然中孕育成的绿色饮品。同时,“六安瓜片”的采摘也与众不同,茶农取自茶枝嫩梢壮叶,因而,叶片肉质醇厚,营养最佳,是我国绿茶中唯一不采梗不采芽只采叶的片茶。
六安瓜片最先源于金寨县的齐云山,现在也以齐云山蝙蝠洞所产的品质最佳,故又名“齐云瓜片”。六安瓜片早在唐代就已闻名,李白有“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有茶中“精品”之誉。明代以前已为贡茶。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其外形像瓜子,呈片状,故得名六安瓜片。六安瓜片以金寨县齐云山鲜花岭蝙蝠洞所产的茶质最佳,称为“齐山名片”。唐、宋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隶安丰军也。今土人云:寿州向亦产茶,名云雾者最佳,可以消融积滞,蠲除晨疴(清道光《寿州志》)。”盛唐县为今六安县,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亦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成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片茶指全由叶片制成的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 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绿茶怎么泡最好喝?
1.找只玻璃杯,倒入热水,80度可以了,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凉,然后放入茶叶,看茶叶慢慢的沉入水底,水变成碧绿色,茶香四溢。
2.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所以它比较嫩,因此充泡时应注意水温不易过高,否则会把茶泡老,发黄,颜色就不好看了;另外,好的绿茶是极附观赏性的,因此好的绿茶多采用玻璃杯充泡,以便在充泡中观其形。 对名优绿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等,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
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绿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大众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
绿茶的冲泡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杯茶的好坏不只是在于茶本身,还要取决于茶的冲 泡方法是否正确得当。
在学会品茶之前一定要学会怎么泡茶,这样我们才能 真正品到香茗的滋味。 首先,在学习泡茶的方法之前,我们应把泡茶时所需要的器具准备齐全, 所需要的器具包括薄瓷壶一把、公道杯一只以及浅口的小杯五只。
再有就是 选择我们需要的香茗了,最好是选择(清)明前、(谷)雨前的绿茶最为适宜。 当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冲泡步骤: 一、外形紧结重实的茶的泡法 1。
首先用沸水浇在茶杯上,这被称作“烫杯”。烫杯之后将合适温度的 水冲人杯中,然后取适量的茶叶投入,不要加盖。
这时,茶叶就会徐徐地下 沉到壶底,干茶吸收水分之后,叶片就会慢慢展开,展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 汤面上的水汽夹着茶香飘散出来,犹如云蒸雾蔚。这个时候就好像是雪花在 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誉。
2。经过一段时间后,当茶汤凉至适口的时候,就可以品茶了,这就是 三泡茶的第一泡。
茶汤的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茶温若高于60℃,则会烫嘴;而低于40℃,茶的香气则会略微低沉,味道也会有点涩。 这个时间非常不好控制,完全依靠经验。
3。当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时,则可续水,此为第二泡。
如果茶叶 属于肥壮的茶,则这第二泡的茶汤味道最浓,饮后舌根回甘,齿颊生香,余 味无穷。 茶饮至三泡时,一般茶味已淡。
这种冲泡的方法,除了适合碧螺春之外,同样适合都匀毛尖、平水珠茶、 涌溪火青、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二、条索松展的茶的泡法 上述的绿茶冲泡方法只适用于外形紧结重实的茶,而对于条索松展的 茶,则会出现茶叶浮于汤面,茶叶不易浸泡下沉的现象。
对于这种茶叶,应 该采用如下的泡茶方法: 1。烫杯之后,直接取适量的茶叶放入杯中,此时较高的杯温已经隐隐地 烘出茶香了。
2。这时再冲入适温的水,水的容量加至茶杯容量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注水的方法,茶艺馆中普遍直接用水冲击茶叶,其实这 样做并不妥当。 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不需要利用水的冲力,这样做反而会 容易烫伤嫩叶。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使用玻璃杯,那么则沿着杯边注水;如 果是盖碗,则要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把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 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使茶叶充分浸润。这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 而却是闻香的最好时候。
3。在大约两分钟之后,等到茶叶吸水伸展,再冲满水,冲水方法同前, 这时的茶叶徘徊飘舞,别具茶趣。
4。其他步骤,则与紧结茶相同。
适合这种冲泡方法的绿茶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等,其中有些条索不是 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叶,用两种方法都可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 选择。 绿茶的冲泡方法主要为以上两种,只要多加尝试,相信你一定能泡出一 杯好喝的绿茶。
怎么泡绿茶最好喝??
80C的温水最好. 泡茶水温的高低和用茶数量的多少,也影响冲泡时间的长短。
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宜短;水温低,用茶少,冲泡时间宜长。冲泡时间究竟多长?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
细说 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据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
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
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
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
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
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茵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
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
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
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饮用速溶茶,也是采用一次冲泡法。 品饮乌龙茶多用小型紫砂壶。
在用茶量较多(约半壶)的情况下,第一泡1分钟就要例出来,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第三泡1分40秒,第四泡2分15秒。也就是从第二泡开始要逐渐增加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绿茶应该怎样泡
绿茶的冲泡,第一步便是烫杯,烫杯有利于茶叶色香味的发挥。同时,根据绿茶条索的紧结程度,其泡法可以大致分为两种。
对于冲泡碧螺春、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外形较为紧实的绿茶时,在烫杯之后,采用上投法,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随后取茶投入,不加盏。此时可以清晰地看见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在吸收水分之后,叶片逐渐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以碧螺春为例,芽叶逐渐展开的碧螺春在茶汤中犹如片片飞舞的雪花,叶底成朵,鲜嫩如生。碧螺春的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的美誉。稍候片刻之后,待茶汤凉至适口时,即可开始品茶,这时所饮的茶汤为第一泡。一般来说,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最佳温度大约在45-55℃之间。温度高则烫嘴也验,在第一泡的茶汤还有1/3剩余时,开始续水,称为二泡。如果是茶叶肥壮的绿茶,二泡时茶汤正浓,饮后齿颊生香,舌本回甘,令人余味无穷。通常茶叶饮至三泡时,茶味已淡。
对于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这些条索松展的绿茶,如果仍然采用上述方法,那么茶叶因茶骨轻薄而不易浸泡下沉。因而应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下投法冲泡茶叶。烫杯后,待杯子干后,取适量绿茶置人杯中,此时较高的杯温已经能够隐隐闻到绿茶的清香。随后开始向茶杯中冲水,冲水量达到茶杯容量的1/3时,开始注意注水方法的变化。如果冲泡绿茶所选用的是玻璃杯,则开始沿杯壁缓慢注水,然后微微摇晃茶杯,目的是使茶叶能够得到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是闻香的最好时候。稍候2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之后,再利用前面所讲到的冲水方法将茶杯冲满。此时可以观察到已经伸展开的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沉浮,别具茶趣。至于其他步骤,则与冲泡紧结的绿茶方法相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ongpao/62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铁观音可以用玻璃杯泡吗
下一篇: 铁观音普通玻璃杯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