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市场上,以今冒古,仿冒古代名人所制紫砂壶的很多。别说现在,就是在历史上,名人紫砂壶都是当时仿制的重点,现存很多历史上仿制的名人名壶,真假难辨。以最近的民国来说,紫砂高手们在上海朗氏艺苑,仿古代名家之作,可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有关紫砂器的专著和文献记载比较少,而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器物更少,所以,紫砂古器的鉴别比较困难。那么紫砂古壶如何鉴别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紫砂古壶,古代的紫砂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古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自然风化与磨损。这一类基本是紫砂实用器物,没有养护,没有包浆。
2、经过盘养、泡养等养护,而产生包浆,有光泽。只不过因养护的方法、经心程度不同,有的包浆会有污垢,而有的包浆莹润,胜似珠玉。后者多为历代紫砂大师经典的传世名器。
3、出土的紫砂古壶。墓葬出土的壶,由于地质环境、土壤成分的差异,会对紫砂壶的胎质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只是土斑附在砂壶上,有的土会沁入壶胎,土沁严重者会酥解崩蚀。
4、出水的紫砂古壶。历史上紫砂壶远销海外,有些紫砂壶会随沉船沉入海底,会被海水侵蚀,器表会酥解粉化。
古壶的这些特点,促使造假者以各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仿制古壶。
常见的做旧方法有:通过专业的养壶,使紫砂壶在短时间内产生类似包浆的光泽,主要是抛光、淋茶,如此循环反复;
在壶表面擦相同颜色的鞋油;将新壶用强酸腐蚀做旧;直接埋在地下;在壶上涂上白水泥,用水泡,仿制出土器物等。
此外,还有新壶冒用明清时的老款;老壶改新款,用没用落款的旧壶,刻上前代名人款识,造假者会采用比较高超的工艺,欺骗性很强。其中仿惠孟臣款的小壶,是重灾区之一。
面对乱象丛生的紫砂古壶,对于紫砂古壶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末到清初紫砂泥料较粗,大都含有颗粒状的粗砂,颗粒感突出。之后泥料炼制工艺提高,出现紫砂细泥,清中期的紫砂作品胎质细泥、色泽温润。
2、明代紫砂器型多为几何形、筋纹形,以光素为主;早期壶体偏大,多为大壶,时大彬娄东之游,受陈继儒等文人影响,由大壶改小壶;紫砂壶初创时期,以捏制为主,壶内有掏空捏按的指纹。
3、通过不断学习,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包括泥料、造型风格、工艺手法等。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名家名作,都有不可模仿的神韵与灵气,这也是鉴别古壶的上佳方法。
4、不同时代,紫砂壶落款的部位与方法都有所不同。明代落款,都是自己刻名款,都用楷书,但在壶体刻字则楷书、草书都有;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后期以篆书为主。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
5、明末至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泡茶有关系。
紫砂壶的鉴别方法:材质、重量、形状、颜色、质地、声音。
1、材质
紫砂壶主要就是因其材质的特点闻名于天下,紫砂泥主要由石英、云母、粘土构成,富含着丰富的铁元素,让紫砂壶触感非常好。
2、重量
除了特殊工艺薄胎紫砂壶比较轻之外,正常制作的紫砂壶拿在手工会有一定的分量,感觉紫砂壶比较轻的然后拿不准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入手。
3、形状
紫砂壶哪怕是一样的壶型同一个做壶师傅,也不能保证能做出完全一样的紫砂壶,尤其是印花,如果存在一模一样分毫不差的紫砂壶,只能表明是模具出品,非手工。
4、颜色
刚烧制出窑的紫砂壶颜色一般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的好,不会特别的鲜亮。
5、质地
真正的手工紫砂壶虽然细腻,但是因为存在砂感,会有明显的颗粒感。尤其是碎的紫砂壶断面,真的紫砂壶断面是粗糙的,会有磨手的质感,但是假的紫砂壶因为在泥料中添加的有东西,断面基本上比较平滑。
6、声音
紫砂壶的声音同样在向人传达着它的一切,不同温度烧制的紫砂壶的声音不一样,但是却能让人分辨出来,没有陶瓷的清脆,瓦罐的沙哑,有一点浑厚,但是却不失清越。
以上内容参考-紫砂壶鉴定
1、从时代风格韵味以及款识的可靠性判断年代在紫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包括款识和铭刻,可以用很多技法来完成,如刻、印、划等,它们包含着它产生的年代、制作者、使用者等方面的很多信息,这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刻款的部位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书体的使用上,明代都为楷书,清代早期楷、篆并用,后期以篆书为主,亦可作为鉴别之要。
2、从造型特征及名家的制壶形制判断紫砂壶的年代 造型是最能体现紫砂壶时代精神的鉴定要素之一。紫砂壶从明代中期诞生至今,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首先,新老紫砂壶鉴别应该坚持“手眼并用”的原则。
第一招,看紫砂壶的器型与纹饰,在古代,紫砂壶的纹饰刻画常以竹刀为主。
第二招,看“接痕”。由于新壶衔接泥片时采用45度斜角镶接工艺,所以“接痕”并不明显,不易被察觉。而早期制壶衔接泥片时则比较随意,所以常留下“接
痕”,仔细观察或用手摸都能发现。而且清末民国初年的紫砂壶呈现出一种较为独特的制壶习惯,就是壶的泥片接口大多在壶的后面,在鉴别时可以作为参考。
第三招,手摸脂泥痕迹。早期制壶,通常在壶的上部打两块泥面,作为壶盖的承接面。用手摸壶沿会摸到脂泥的痕迹。“脂泥”即“泥浆”,用作泥片与泥片之间的粘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62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