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文化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答:唐代茶文化兴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上的需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国力强盛,社会会安定,对外交往频繁,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文化艺术繁荣,茶文化得到空前发展。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茶学家,如陆羽、白居易、李攀龙、陈继儒、王阳明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唐代的茶圣陆羽。
文|小詹茶肆(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说起茶圣陆羽,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即使是不经常喝茶的朋友,对这位老人家想来也早有耳闻。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市人,号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又被后世人誉为“茶仙”,尊为“茶圣”。
一般普通人成“圣”之路很坎坷,有才学的人大多是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认可,可是陆羽好像显得很轻松,平生不过写了一部7千来字的《茶经》罢了。
其实不然,陆羽“成圣”之路并不容易,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陆羽雕像
唐朝是一个浪漫的朝代,那时文人雅士多好酒,代表人物有诗仙李白,像李白的粉丝诗圣杜甫就曾专门为其写诗,赞其酒仙风采: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说了,李白的酒量是按斗算的,且饮后可以立马写出百篇诗文。李白是走哪喝哪醉哪,连高高在上的皇帝请他登船作诗,李白也不愿意去,心中唯恋酒。
从酒仙李白便可窥见唐朝灿烂的酒文化,而《饮中八仙歌》中的另七仙为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些皆是当时赫赫有名的雅士,也都是爱酒之人。
李白醉酒图
而陆羽与他们相比就显得很另类,他独好茶。
因为以前是封建时代,所以文人喜欢研读四书五经等经典书籍,希望能以此考取功名,在他们眼里这才是正途。
陆羽却老是捧着茶叶书籍研究茶学,一副特立独行的样子。
当时茶学、茶艺等学问是被人认为不是正统文学,是“杂学”,陆羽却花大量精力去研读茶艺,也难怪同龄人不解了。
可是陆羽在研读茶学时也不曾落下儒家学说,他只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茶道上而已,当然这也是他后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原因,封圣也就理所当然。
其实陆羽还是一位放荡不羁的诗人,他曾写道: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大意是说,我不羡慕用黄金做成的酒器,也不羡慕用白玉做的酒杯,更不羡慕做当官的,不羡慕那些贪图享乐的人,只羡慕故乡的西江水,一直流向竟陵城边。
可见陆羽是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颇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他也是一位狂人、不羁的人,是一位喜欢与大自然为伍的人。
陆羽茶经部分
陆羽喜欢茶,喜欢山川大河,他用十来年时间去实地考察三十二个州,走遍名山大川,只为写出最真实的《茶经》。
隐居于苕溪(今浙江湖州)的陆羽先是花5年时间完成初稿,后又花5年时间增补修订才完成定稿。前后用了26年时间,陆羽写完了7千多字伟大的且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茶的巨作《茶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行业中出一个“圣人”真的很不容易。唐代文化璀璨,出了好些圣人,有诗圣杜甫、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而陆羽凭借自己对茶的喜爱,也获得世人认可,茶圣称号实至名归。
《茶经》的问世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掀起巨大的饮茶之风并且吹向大江南北。
其实陆羽之前,也就是唐朝初期,那时饮茶需煎茶,且常要往锅中加一些葱姜盐等调料品,而陆羽向来反对往茶里加葱姜等调料品,他在《茶经》中写道:
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陆羽是有超前意识的人,也难怪有茶圣美誉。
在写完《茶经》之后陆羽也没闲着,他推迟掉朝廷的邀请,决定做个“云游僧人”,亲自去推广茶文化,他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让茶道远播。确实陆羽做到了,他成功在唐代掀起了饮茶热潮,使得唐代茶文化变得十分灿烂。
可是让人不解的是,唐代好不容易才出了个茶圣陆羽,为何大家却说宋代才是茶文化的兴盛时代?这话至唐朝茶圣陆羽于何地?
其实原因很简单,陆羽以及其《茶经》确实推动唐代茶文化发展乃至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在当时引起饮茶热潮,但宋代茶文化与之相比却显得更加灿烂,更为鼎盛。
何以见得?
有4大原因。
01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52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临沧茶叶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