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温阳化痰穴贴可防治呼吸道疾病

医案日记 2023-04-30 18:50:53

温阳化痰穴贴可防治呼吸道疾病

苑惠清 北京中医医院

图-1温阳化痰穴贴穴位图

在我国咳、喘症状为门诊就诊原因的第二位,其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属于中医“咳嗽病”、“喘病”的范畴。近年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人数正在逐年增加。其发病特点是不限年龄、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终身带病,需要长期治疗,造成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消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寿命。

穴位贴敷是中医“内病外治”的方法之一,可与内治并行,能补内治之不及。2001年根据支气管哮喘病大都有冬季发病的特点,结合《张氏医通》消喘膏的组方,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将甘遂、干姜去掉,斟酌功能配伍,结合药物加工配制,选用白芥子、百部、白芷,五味子、冰片等中药,形成了温阳化痰穴贴处方,至今应用于临床十余万人次,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穴位贴敷使用方法

选择具有平喘、止咳作用的穴位,以天突、大椎,及双侧肺腧、膻中穴位为主。具体穴位见图-1。

消毒准备:用消毒纱布把准备贴敷的局部皮肤擦净汗液即可。

治疗操作过程:根据不同的穴位,病人采用不同的体位,天突取仰卧位,大椎、肺俞取俯伏坐位或俯卧位,选准穴位。用消毒纱布把准备贴敷的穴位皮肤擦净汗液。取药饼固定在穴贴褙衬上,进行贴敷。贴敷后保留6~8小时。

治疗使用温阳化痰穴贴的时间为14天,每天贴敷1次,每次贴敷6~8小时。针对疾病急性发作期的咳喘可以即时选择上述穴位进行贴敷。

通过研究发现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化痰穴贴治疗支气管哮喘较单纯常规治疗有着更好的效果并对肺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温阳化痰贴有助于缩短年住院日,减少住院花费,加之其安全无副作用,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温阳化痰穴贴疗法是规范管理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措施,符合“哮喘全球创议”的精神。而温阳化痰穴贴作为外用疗法,不但副作用少,而且具有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大提高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依从性。

艾灸贴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贴贴什么位置好

5 艾灸贴贴什么位置好

大椎穴

正常情况下来说,艾灸贴贴在大椎穴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白细胞的调整也有所作用,从而能提升甲状腺和免疫细胞的功能,对于感冒和气管炎以及上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风门穴

风门穴也可以用于艾贴,可以防治感冒和鼻炎,治疗肺炎和中风,对偏瘫的缓解也有帮助,其次根据研究表明,风门穴进行艾灸或者使用艾贴可以调节肺部的功能,增加肺部的通气量,对多种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作用。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穴位,经常使用艾灸贴贴这个部位,具有一定健脾胃的作用,从而具有强健身体的作用。

脾俞穴

最后就是可以进行使用艾灸贴贴脾俞穴,因为脾俞穴既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的功效,又可以理气止痛,可以用于脾湿健运和脾气失和的一些症状缓解。

其次就是中医认为脾有通血作用,进行刺激脾腧穴可以使血液变得充足,使胃部疾病得到治疗和改善。

三伏贴贴敷位置及功效

     冬病夏治"三伏贴"我们听得很多,也有不少人贴过,但是很多人搞不懂具体是贴在哪个位置和穴位,有些人甚至认为随便贴在背部就可以的,其实不然。在一年之中最为炎热“三伏”期间,利用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充沛、气血旺盛、毛孔扩大的有利时机,进行穴位贴敷,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增强体质、祛除寒邪,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达到祛病、防病、养生的功效。属冬病夏治。 

因为三伏贴是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准确的穴位贴药是十分重要的,贴药不同的位置和穴位,防治的疾病不一样。
三伏贴贴的位置和穴位:
1、肺俞穴: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2、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五劳虚损、中暑等,益气壮阳。

3、膻中穴:膻中穴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主治疾病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儿童可选用此穴。
4、天突穴:天突穴位于颈部,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5、膏盲穴: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肩胛骨内侧,一压即疼。此穴主治疾病为:咳嗽,气喘,肺痨等。
治疗原理:     
(1)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     
(2)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3)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贴敷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事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三伏贴敷适应病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治疗作用:     
三伏天贴敷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药穴同疗”的作用。比如三伏贴 配方中所用的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细辛还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也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所以综合使用有助改善气喘。

适应范围: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2、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3、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4、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5、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6、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7、由免疫力低下和内分泌失调所致的各种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孕妇,一岁以下的婴儿,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发烧患者,咽喉发炎者及短时间敷贴就会大量起水泡者,并不适合三九天穴位敷贴疗法。

三伏贴对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较好,这是为什么呢?

三伏贴合适体虚、肾阳虚的患者,该类患者每到冬季天气寒冷时,的身上的老毛病通常忽然发病或加剧如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过敏鼻炎等,中医学称之为“冬病”:即冬天多见于的虚、寒、里、阴症状,实际多见肾、肺、胃肠、鼻、骨关节等症状。主要表现多见:咳嗽、关节痛、畏冷、肠功能紊乱、易感冒、风湿心脏病、慢性鼻窦炎等人体阴虚阳衰,症状深里、湿邪侵蚀、机体免疫抵抗力低下、症状反复发作、缠绵悱恻久治不愈的疾病。而夏天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时气血宣泄,血气趋向表皮,面部松弛、皮肤毛孔开业,运用药品渗入肌肤,刺激穴位,可具有经络疏通、调整五脏六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作用。

“三伏贴”一般应用辛热的外敷中药材,如姜片、白芥子、细辛、炮姜,羌活等药品,对于不一样的病症,一般要把药膏贴敷疗法于指定的身体穴位上,以做到通脉温阳散寒的目地。风湿病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身体经脉类病症:关节炎,颈腰椎病,腰腿凉痛,四肢冷麻,腰椎盘突出,坐骨神经疼,膝关节炎,阴虚内热头疼等。月经不调、经痛、盆腔炎、体寒、坐月风寒等属寒证者。体虚易患、哮喘病、急性支气管炎、消化不好、食欲不振、尿床、生长迟缓等。阳虚者——以畏冷为具体表现;气虚体质——以身体虚弱、容易疲劳为具体表现;痰湿体质——以水肿体质为特性,非常容易发生乏力、疲惫、畏冷、大便糖稀、苔腻等症。

三伏贴是依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标准,融合中医针灸、经脉与中医药学,内病外治法的一种中医学特色疗法。挑选在一年中最火的三伏天,将药品贴敷于不一样穴道,让药品通过肌肤刺激穴位,经过经脉驱赶病邪,给与冬天很容易产生或加剧的病症针对性的医治。是中医学“天人合一”和“未病先治先防”观念的主要应用。这类“三伏天灸”的方式,根据修复身体脏器的功用,调整人体阴阳调和,以诊治和防止因为气血孱弱而高发于冬天的慢性疾病,具备药品无需经消化道新陈代谢,不打针不吃药,实际操作简单方便等特性,很受大家青睐。

三伏贴秉持是指中医学三伏天灸的核心理念,融合中医针灸、经脉及中医药学,以中药贴敷于穴道,经过中药材对穴道造成微总面积化学性能、热性兴奋,做到看病、预防疾病的功效。呼吸道疾病:慢性气管炎、哮喘病、过敏鼻炎、及其体虚易感冒群体。消化道疾病:阴虚内热型肠胃病、慢性肠炎、拉肚子及其各种各样漫性胃肠道疾病。妇科病:寒凝血瘀造成的经痛、宫寒证、清稀量多等。骨关节病:各种风湿、骨关节炎及其各种各样肩周腰腿疼等。免疫力下降、小儿遗尿、老年人漫性前列腺增生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99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