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我国医学专家揭开多巴胺相关疾病之谜

医案日记 2023-06-19 17:29:42

我国医学专家揭开多巴胺相关疾病之谜

北京协和医院等4家医疗单位的专家,历时12年,利用分子核医学手段,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多巴胺(DA)受体等分子水平上,全面、系统地探讨了DA系统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实验性吗啡依赖、衰老及实验性记忆障碍等)的DA功能变化机制。日前,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凸显出分子核医学技术在重大老年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等研究中的独特优势。

DA系统是大脑内非常重要的一个神经递质系统,主要掌管运动、学习及精神等的神经调节。DA的作用要依靠位于神经元突触前膜的DAT和突触后膜的DA受体(D1、D2)来完成,这两个方面是观察DA系统功能变化的重要靶点。目前,临床已知帕金森病的发病、治疗及预后与DA系统关系密切,而药物依赖成瘾、衰老和痴呆的发病也与DA系统有关。然而,人们并不清楚,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DA系统究竟如何起作用、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规律。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林岩松带领课题组,通过分子核医学示踪剂,系统地观察了多种急、慢性实验动物模型DAT、D2受体等的变化规律。由于DA系统,尤其是DAT和D2受体的变化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所以,DA系统分子功能显像对上述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乃至临床前诊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林岩松等在国内首先制备了从大鼠到猴等一系列急、慢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然后通过采用125I-IBZM显像剂及放射自显影等核医学技术,观察到急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脑D2受体出现上调变化(脑内DA减少时,D2受体出现的一种代偿性调节反应),并与动物模型的病理形态学及行为功能呈良好的相关性,而脑血流灌注在此时尚无变化,提示DA系统的变化要早于脑血流灌注的改变。当研究人员进一步采用多巴类药物对帕金森病动物模型进行替代治疗后,在检测到动物模型脑内DA含量及其代谢产物明显增加的同时,他们还发现其上调的D2受体开始下调。该研究从临床前角度为帕金森病治疗的监测提供了分子核医学依据。

我国传统中医学根据“经络学说”,采取针刺疗法,可以明显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为了找到电针治疗效果的客观证据,林岩松观察了帕金森病模型动物针刺前后DA受体的分子影像学变化。结果发现,电针治疗实验性帕金森病主要通过提高动物脑部的DA含量、降低D2受体的上调效应来实现治疗效果。这一研究通过采取分子核医学手段,在活体无创条件下,从分子水平揭示并证实了祖国传统医学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有关该研究的思路和实验设计属国际领先技术水平。

研究人员还在国际上首先应用D2受体及DAT联合显像技术,观察了慢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猴)脑内DA系统功能变化,发现与急性模型变化不同,慢性帕金森病模型猴的DAT及D2受体均下降,且DAT的下降与帕金森病模型猴的行为功能改变呈高度正相关,证实了DAT指标能比D2受体指标更直接地反映DA能的变化。

在吗啡类药物依赖成瘾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建立急、慢性吗啡类药物依赖动物模型,观察到吗啡类药物依赖的形成原因在于脑内DA系统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在吗啡依赖模型鼠对吗啡出现明显的地点偏爱的同时,其脑内出现了DAT的上调和D2受体的下调反应。其中,DAT的上调是在突触间隙DA浓度的直接调节下发生的,变化速度快。而当研究人员将戒毒药物东莨菪碱注入吗啡依赖模型鼠体内后,模型鼠对吗啡的地点偏爱程度减弱,同时其DAT的上调反应、D2受体的下调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减缓或阻止,这就为东莨菪碱通过干预DA系统来实现戒毒作用提供了分子影像学证据,提示DA功能显像可用于观察戒毒效果。这一系列研究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研究人员还率先采用分子核医学手段,研究了实验性痴呆及自然衰老大鼠记忆功能与脑内多巴胺系统的变化。结果发现,无论是老年性痴呆(AD)模型还是自然衰老动物在近期记忆力下降或受损时,其DAT、D2受体均有明显的变化。其中,自然衰老大鼠表现为脑内DAT、D2受体密度降低(推测可能是衰老引起了DA能神经元退行性变,使得DAT、D2受体的合成减少)。而AD大鼠模型则表现为DAT、D2受体下调。提示DA系统功能显像有望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

据悉,此项系列研究是迄今国内采用分子核医学手段对DA系统相关疾病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创新的研究,该研究发表的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促进了国内核医学界对DA系统分子显像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

帕金森是怎么引起的

医学研究提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有关,但是究竟什么引起了这些神经元的变性死亡一直没能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
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10%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为散发性。
环境因素:
环境中与嗜神经毒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分子结构相似的工业或农业毒素,如某些杀虫剂、除草剂、鱼藤酮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病因之一。
神经系统老化:
有资料显示,30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就开始呈现退行性变,但是并非所有都导致了帕金森,衰老是帕金森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多因素交互作用:
除基因突变导致少数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发病外,基因易感性可使患病的几率增加,但并不一定发病。
在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发病

医学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大脑的相应部位--“奖赏中心”给予柔和的电击,会使人处于极度快乐的状态,并认为

A.由于碳酸的酸性大于酚羟基,酚羟基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与Na2CO3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可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故B正确;
C.含有氨基,能与酸反应,但碱性较弱,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C错误;
D.酚羟基邻位有H原子,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帕金森是什么类型的疾病?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约70%的患者以震颤为首发症状,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精神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肌强直在疾病早期则不易察觉,一旦感觉到肢体、颈部或躯干发僵发硬,病情就不是初期了。

颤抖和僵直是帕金森病人的两大“死穴”,对生活影响极大,有效的消除震颤和僵直是帕金森病人康复的关键环节。

修复受损多巴胺神经元是消除颤抖僵直的根本出路

医学研究:帕金森病是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受损,多巴胺分泌减少引起的。在人脑中,多巴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两者应该是平衡的关系。一旦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损伤,多巴胺分泌不足,就会与乙酰胆碱失去平衡,主兴奋的神经递质过高,导致肌肉、关节兴奋,引起颤抖、僵直,帕金森病开始发病。所以治疗帕金森病,消除颤抖僵直必须修复多巴胺神经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73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