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第三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应大君教授牵头完成的血管分枝树的有序规律及血流动力对血管重建的调控研究,在基因水平上找到了导致心脑血管发病的两个基因片段,通过对这两个片段的抑制或者封闭,可以保护血管在血流变化时不发生病理改变。
据悉,该项目从探讨血管的几何形态着手,第一次在国际上提出“人体血管是一个有序排列的结构”,并且建立了动脉分支三维形态结构的数学表达式,实现了根据数学式编程在计算机上验证和重建动脉树的三维图形,相关论文被权威杂志英国《理论生物学》收录。
在此研究基础上,研究人员发现血流发生变化时,血管内皮细胞会感受到这种物理变化信号,并通过信号通路传递进细胞核,激活DNA启动子区中两个特异片段的功能,使内皮细胞表达出增殖、凋亡的变化,造成血管的堵塞、管径减小甚至破裂等变化,从而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变。同时,课题组发现,如果合成一段相应的核苷酸序列,“封闭”或抑制这两个特殊基因片段,就能使内皮细胞对任何外界刺激不产生反应,避免了血管器质性病变。
心脑血管疾病饮食宜忌
心肌梗塞
宜: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以加强血管的弹性、韧性和防止出血,微量元素碘可减少胆固醇脂和钙盐在血管壁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海产品含碘丰富);镁可提高心肌兴奋性,有利于抑制心律紊乱(镁在绿叶菜中含量较多)。
宜进食粗粮及粗纤维食物,防止大便秘结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
忌:应控制热能食物的摄入,勿使身体超重。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内脏。控制食盐摄入,咸菜、豆酱、香肠,腌肉等最好不吃或少吃。忌烟及刺激性食物。
低血压
宜:荤素搭配。桂圆、莲子、大枣、桑椹等,具有健神补脑之功,宜经常食用,增强体质;由失血及月经过多引起的低血压,应注意进食提供造血原料的食物,如富含蛋白质、铜、铁元素的食物——肝类、鱼类、奶类、蛋类、豆类以及含铁多的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纠正贫血。
低血压病人宜选择高钠(食盐每日宜12-15克)、高胆固醇的饮食,如动物脑、肝、蛋黄、奶油、鱼子等,使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也随之增加,动脉紧张度增强,血压将随之上升。
忌食生冷及寒凉、破气食物,如菠菜、萝卜、芹菜、冷饮等。
冠心病
宜:多食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果蔬。如菠菜、大蒜、马铃薯、蘑菇,能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木耳、苹果均能降低血压。宜多食植物蛋白:如豆类、豆制品,有利于胆酸排出,使胆固醇合成减少。
宜多吃鱼:鱼油中的EPA(二十碳五烯酸)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血液的稠粘度,防止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忌:忌食或少食高胆固醇食物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如猪油、肥肉等。
高血压
宜:清淡而富营养,低胆固醇、低盐、低糖饮食。多食富含维生素C、B6、维生素PP、维生素P(路丁)等类食物,维生素P以桔子、柠檬、苹果、梨、桃、樱桃、石榴、葡萄、西红柿中含量最高。此外,宜进食含钾丰富的蔬菜水果。
忌: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酒类、辣椒等,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如米面、糖类,勿吃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等。
脑血管意外
宜:易缓解动脉硬化及降压食物,如黑木耳、银耳、果汁、米汤、菜汁等。必要时进行鼻饲,少食多餐。
忌:高血压患者预防脑血管意外有四忌:
1)忌高钠饮食,少吃盐,日摄量应低于5克,因钠多能使血压升高。
2)忌高脂肪饮食,因高脂肪食物能增加血液稠粘度。
3)忌高糖,少吃甜食,因糖在体内仍转变成脂肪,也增加血液粘度。
4)忌烟酒,因尼古丁使血液稠粘度增高,乙醇能诱发脂质代谢紊乱。
回答者:lizhonggeng - 大魔法师 九级 11-29 20:27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当前全组织范围总体工作重点之一。
20世纪50年代,心导管术和心脏直视手术的创立并应用于临床是过去50年中心血管疾病防治最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心导管术获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时,基础研究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发展,为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发展新诊疗方法提供了有效手段。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病理生理学、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目前国际上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方向有几个重要转变:从基因组向蛋白质组研究的转变;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谱的转变:逐步以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脑、血管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为重点;大力发展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检查技术;侧重发展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治疗的转变:从单一和群体治疗转变为综合和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都是多基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有些危险因素已被认识,但在我国尚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需要提高公众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提高防范意识,普及防范知识;此外,还有些新的危险因素需要探寻。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起步较晚,投入不够,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研究不够深入和完善,缺少标志性成果。2000年我国启
动了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的基础研究)。这将为揭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学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途径奠定基础。
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及其它基础学科的配合、基础与临床的结合。面临国际21世纪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严峻形势,我国急需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水平以增进人民健康。 (唐朝枢)
参考资料:/Article/baodian/xxg/200511/20051108222751.shtml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近年来令人非常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口腔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疾病易感基因检测与常规体检都能起到预防的作用,但二者反映的是不同的阶段。一种疾病从开始到发病要经历很长的时间。基因检测是人在没发病时,预防将来会发生什么疾病,属于检测的第一阶段;而常规检测是发生疾病后,疾病到达什么程度。如:早期、中期等等,这属于检测的第二个阶段,是临床医学的范畴。所以说,基因检测是主动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传统的体检手段则无法起到这样的预防作用。 传统体检主要针对人体已经出现的临床病变进行诊断和检查,它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疾病的治疗,无法在病变之前预知,下更多、更深的结论。也就是说,在疾病的预防上,传统体检十分的被动和滞后。现实中很多疾病并无明显征兆,而一旦发病,现代医学往往束手无策,患者及其家人就可能一生痛苦和麻烦。编辑本段准确率疾病家庭的遗传史就是疾病易感基因的遗传所造成的,所以基因检测能够检测出这些遗传的易感基因型,检测准确率达到99.9999%。编辑本段检测病种类型(1) D类34种:Graves病、桥本甲状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乙肝、慢性重型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I型糖尿病、 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尿毒症、 Iga系肾病、非Iga系膜增值性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性肾炎、激素敏感型肾病、肾癌、发作性睡病、哮喘、骨关节结核、克罗恩病、再生障碍性贫血、Hiv感染和艾滋病、过敏性鼻炎、牙周炎、膀胱癌、食管癌、结肠癌、直肠癌、白塞氏病、慢性荨麻疹、视神经炎 . (2) E类9种:心脑血管疾病易感基因检测(包括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房颤、老年痴呆、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 ) (3) F类5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易感性检测(包括Ⅱ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Ⅱ型糖尿病神经病变 ) (4) Gc类13种:男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包括肺癌、肝癌、胃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结肠癌、直肠癌、喉癌、食管癌、胃溃疡、鼻咽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 (5) Hc类15种:女性肿瘤易感基因检测(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原发性肝癌、胃癌、胃溃疡、结肠癌、直肠癌、喉癌、膀胱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6) X类5种:胰腺癌、Ⅱ型糖尿病足、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老年性白内障、慢性支气管炎。 (7) Y类5种: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IIb型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人群的膳食干预敏感性 (8) 美丽一号M1——健康美容基因检测 (9) 美丽二号M2——肥胖易感基因检测全国服务热线:400-0909678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3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四气五味物质基础有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