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历史上有吴中吴下三吴之称。吴中多良医,吴医多著述,吴中又是瘟病学说的发源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吴中历代名医约千余人,著作六百余种,现存吴医古籍约四百余种。
所谓吴医古籍,是指由吴中医家编纂、著述的医学著作,,内容丰富,涉及到中医药学的各个方面,蕴含着很多的科学和实用价值。为弘扬祖国医学,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将陆续向大家介绍一部分吴医古籍。
第一部分,瘟病类著作11种。
导言:
苏州地区地处太湖流域,地势底下,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是温热病的多发地区。以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为代表人物的吴中温病学派形成清朝时期,在温病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温病类著作十一种中,有的是温病学的名著,如《温疫论》、《温热论》、《湿热论》等,屡经翻刻而经久不衰;有的则是以前从未刊刻过的善本、抄本,如《痧疹一得》、《温热朗照》;有的虽是晚近之作,然于温病亦颇多阐述。1、《温疫论》
《温疫论》二卷,明末吴又可著。吴又可,名有性,号淡斋,姑苏洞庭(今江苏苏州市太湖洞庭山)人。他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温病学家,提出了疠气说。并阐述其传染途径,创立了达原饮三消饮等方剂,对温病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的疠气说,相当于现今的烈性传染病,在世界传染病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瘟疫论》问世以来,校创、补注、阐发等各种版本多达三十余种。
明崇祯辛已(公元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江浙诸省疫病流行,许多医生多采用伤寒的方法治疗没有效果,疫病流行相当严重。吴又可有感与此,乃仔细研究疫情病情,悟出疫病病因,乃天地间别有一种疠气为患,致使延门合户相染死亡,传染猖獗。并深察疫病病机传变,亦与伤寒迥别。遂萌生守古法不合今病之旨,依据治验所得,奋笔撰就《温疫论》一书,立论制方,极尽剖析,开创了瘟病学说之先河。著作刊行后,风行海内,历久不衰,并对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有莫大的推动作用。
全书分上下卷,有论文86篇,备述温疫病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受之处及传变之体,力申伤寒温疫之霄壤有别。认为疫气中人,自口鼻而入,始则匿于膜原,根深蒂固,发则与营卫交并。客邪经出之处,营卫未有不被其所伤者。因其伤,故名溃,然不溃则不能传,不传则邪不出,邪不出则病不瘳。强调掌握九传,是治疫之紧要关节。创立达原三消等则,示人以疏利、分消之法;主用白虎、承气或从清肃肌表的评解,或以导引里结而攻下;皆无非固势利导,分消疫毒之用。此实乃吴氏当年治疫经验之精髓,沟为传心之作。
我国外感病专著,当推仲景《伤寒论》肇其端,嗣后论之者,纷纷何啻数以百家,然皆以伤寒为辞,对于温疫症则甚略之。独吴又可敢于在甚略之处,深察其证,穷究其固,剖析其机、诲人其治,确是我国医学史上有着求实精神和革新思想的典范,是有卓越贡献的温病学家。2、《温热暑疫全书》
《温热暑疫全书》四卷,清初周扬俊著。扬俊字禹载,江苏苏州人。少攻举子业,屡试不第,年近四十,乃弃举子业,钻研仲景学说十余年。周氏于康熙辛亥(公元1671)年受业于北海林起龙夫子之门,极蒙提命,因此到京师问医时,为王公等所重视。
《温热暑疫全书》以吴又可《温疫论》为彩本而修饰之,并参阅诸家之说,结合个人见解,将温病、热病、暑病、疫病依次分类论述,详细分析各种证候及其治法,并附前人医案作为临证借鉴。本书在刊刻过程中,得到了薛生白、吴正功二位名医的校核而问世。本书是周氏的力作、全书平正通达精要,在温病学方面给后人以不少启示。本书刊行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另外,他还撰有《伤寒论三注》,成书于康熙葵亥(公元1683年),《金匮玉函经二注》,成书于康熙丁卯(公元1687年),还注释了元代医学葛可久的《十药神书》。3、《痧疹一得》
《痧疹一得》二卷,清代萧霆著。萧霆字健恒,江苏太仓人。诸生,精岐黄术。《太仓州志·萧霆传》云?quot;遇所不可治,弗肯诡随,远近争相延治。于疫毒痧疹,悉心研究,造诸尤深。
该书原署《瘟疫全书痧疹一谩罚窍羰献匪嫖庥挚伞段乱呗邸纷谥肌5笔币卟×餍校洳≈⒎?quot;达原饮所能治愈,自制表里双解之方、屡治屡验,遂将临证所见,经验心得编成一书。该书起草于康熙五十九年,成书于雍正七年,乾隆八年作过修订,其年代适与叶天士同,然叶、萧未尝相识,各自著书,自成一家。该书于乾隆九年开始转辗抄藏,向未刊刻,是一本珍贵的手抄本。
本书上卷专论疫毒痧疹。从康熙末到乾隆初,疫毒痧疹广泛流传,无论城市乡村,交相染易,医者往往采用冬温痧治疗,鲜能奏效,死亡接踵。萧氏?quot;古无其症,早有其方,即有其症,苦无治法的情况下,反复推求,上追河间,下取又可,终得悟其道理。认为疫毒痧疹的致病原因是天地见另有一种恶气。其感染途径,非由肌表而入,却从鼻窍入胃。在河间双解散的基础上,创立了表里双解汤,以石膏、麻黄、大黄三药为主,寓清毒、散毒、攻毒为一体,外可宣散炎威,内可荡涤邪毒。因而疗效卓著。尝谓:仿余治法者,十全八、九,守冬温痧者,接踵死亡。萧氏对疫毒痧疹的兼证治疗,对冬温痧、瘟疫症等病的鉴别诊断,亦条分缕析,十分详尽。对于妇人患疫毒痧疹,不拘常论,结合妇女有经前、经后、胎前、产后等特殊情况,另立九篇,专门论述。名医钱雅乐认为,彼时叶天士尚未出名。萧氏于疫毒病论治?quot;独得心裁、悟超前哲。诚难可贵。
本书下卷论冬温痧。冬温痧即麻疹。萧氏认为其致病因素是冬令应寒而反暖,阳光外泄,继为寒束、致春则天气温和,所郁之邪外越肌表,发为冬温痧。其治法采用分症疗法,对冬温痧的阐述,归纳为察行色,别疑似,审异同。反映了萧氏在临床上丰富的治疗经验,特别是对疫毒痧的独到见解和学术观点,对研究温热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4、《温热论》
《温热论》一卷,清代叶天士著,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又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生于康熙六年(1667),卒于乾隆十一年(1746)。为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医,内、外、妇、幼科,无不精到。温热病治疗为其医疗特长之一。
《温热论》是温病学的一篇重要著作,在温病学说中占有重地位。该书着重分析温邪的传变规律,重视温热病之座疹,如察舌、验齿、斑疹、白痞等,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本书实为叶氏临床经验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指出了温热病首先侵犯呼吸系统,由表及里,最后传入营血。他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仓。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叶氏毕生忙于诊务,因而著述甚少。除本书外,主要有《临证指南医案》等。本书共有两个传本,一是门人顾景文传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一是门人华鮋云传本,见于《临证指南医案》,其内容大同小异,后人刊刻者甚多,均为不朽名篇。5、《湿热论》
《湿热论》一卷,清代薛生白著。薛生白,名雪,号一瓢,苏州人,居南园俞家桥,命其所曰扫叶庄。生于康熙二十年间(1681),卒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薛雪少年学诗于吴江叶燮,两怔鸿博不就。母多病、遂究心医学,博览医籍。又得名医王晋三、周扬俊指授,治病每奏奇效,医名与叶天士齐。然不屑以医自见,性孤傲,放诞风雅,所交如沈归愚、袁枚等,皆一时名流。薛雪又善绘画,好养生术,于易理亦有研究。主要著作有《医经原者》、《日讲日记》、《薛生白医案》、《湿热论》、《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周易粹义》等。均传于世。
《湿热论》是薛生白对湿热病探索研究之心得著作。本书是他将所有病机,与诸子弟,或阐发前人,或据已意,随所有得,随笔数行而成。本书又名《湿热条辨》,共三十五条,每条均有薛氏自注,指出湿热病多由阴阳、太阴两经表里相传。指?quot;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于温病大异。湿热多由阳明、太阴同病,而湿热病则是太阳、少阴同病。因此,本书与叶天士的《温热论》可移姐妹篇。
本书由薛生白的同学吴蒙校订,由吴蒙门人徐行刻于嘉庆十四年。称五柳居刻本是本书的最早刻本。后来王孟英辑入《温热经书》时,曾收集多种抄本,汇成四十六条。盖王氏考焉不详、新增三十一条,即吴金寿《温热赘言》中内容,并不是薛氏之作。1989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吴中医集》中,已经将其订正,希读者明鉴之。6、《温热朗照》
《温热朗照》八卷,清代缪遵义著。缪氏字方彦,又字宜亭,松心,状元谬彤孙,广东学政曰藻子。吴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卒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乾隆二年(1737)进考暗冢灾赜谩R蚰覆。炀啃尼疲卸烈郊傥剑驼镎咛钊窒铩g咽仙诠倩轮遥扇宕锕伲怨偻ㄒ剑绞醺叱涿胍短焓俊⒀ι灼耄背?quot;吴中三名医。总督高晋颜其堂曰:志济。缪氏有感于当时疫病流行,生灵涂炭,逢此生人大劫,医治刻不容缓,深感医者责任重大,著书阐述,以解其述。遂博览群书,取周扬俊、张路玉、喻嘉言诸家论,广征博引,至乾隆丙年(1786年),他七十七岁时,辑成此书。
温热之病,为历代医家所研究,而争议颇多。周扬俊以温热分两门,张路玉总温热为一条,喻嘉言立为三大例。缪氏在编著《温热朗照》时,遵张氏之例,汇喻氏等二十余家论温热治法,而折其中。所加案语,皆为温热治法精辟宏论。所谓朗照比喻为明察明鉴之意,书名寓义深刻,内容广泛,为后世医家所重视。
本书为苏州市图书馆所藏之稿本,向无刻本,1989年由苏州市中医学会整理校点出版,属《吴中医集》之一种。7、《四时病机》
《四时病机》十四卷,清乾隆年间邵登瀛撰。登瀛字步清,清吴县人,为清代名医薛生白高足。邵氏根据四时发病情况阐述春温、湿温、疟症、暑症、伏暑晚发、冬温等各种病证。书中引述了《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并参考了历代有关论述。为结合临床实践,作者附列了一些前人医案及个人经验,对于四时病机的选方不拘于经方和时方。
本书首论春温,根据《内经》原旨,阐发仲景所论,又以前贤之说为依据,宗法周扬俊春温之发有阳无阴,并伤于冬而病于春,优于少阴而发于少阳,药用寒而远热之说。力纠喻嘉言温有阴有阳,如伤寒三阴经,可用辛热药之论。并指出即间有一、二分表症,亦断无发许三理,然亦有素体肝肾不足,伏邪内陷不出,耗阳伤液之症,另当益阳滋化,使温邪外达。
吴中素为卑湿之地,夏季与湿合成湿温之症尤多。湿温一症,发热淹缠,病程迁延,治法皆宗叶天士、薛生白二家。然邵氏指出,湿温一症,变端复杂,治之亦当圆机治法,随证施治。且于《集补湿温方论》中列出诸家方剂达数十首,以使临床医家了然于胸中,随时应用。其余暑温、疟症、伏暑晚发、冬湿等皆立论精当,取材博赅,足为后世法。
邵氏另有《温毒病论》一卷,参考了吴又可《温疫论》、周扬俊《温热暑疫全书》、并旁搜诸家之说,而成一家之言。邵氏于温毒、疫病证治阐述精详,清代医家徐锦评其书,较周扬俊
《温热暑疫全书》尤为精当,切于实用。邵氏提出治疗温毒贵在逐解之法,并知伤气、伤血、伤胃之殊,见症不同,治法自异,立升逐解毒,疏逐解毒,决逐解毒等法,切于实用。8、《疫痧草》
《疫痧草》三卷,清朝中期陈耕道撰。陈耕道,字继室。江苏常熟人。平时研究叶天士医案,深得治温要旨。时值吴中疫痧流行,相续传染,来势迅猛。而疫痧之治,向无专著。无古法可循,无成方可依。医家率意处方,每误用发散,非推波助澜,即杯水车薪,致多贻误。陈氏家学渊博,长于喉痧之证,深悟叶天士治温奥义,辨明痧疫原由。谓此症疫毒一起,即入营化火者多,医者在疫火未肆疟之前,应先化其火,则其病渐松。立清散、清化之法,重视慎阴固本调摄,其治每多良效。
本书是一部痧疫证治专著。指出痧疫与烂喉之关系,认为感疫轻,则喉烂轻而痧亦轻,感疫重,则喉烂重而痧亦重。对痧疫之诊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并着重辨明痧疫所干之脏腑,传变之途径。认为痧疫之毒,直入肺胃,主于咽喉。其次对痧疫之由末,发痧疫毒之有无,疫痧与伤寒之区别,痧疫之见象治法,疫痧愈后调摄之方法等都有详尽论述。其发热与不发热,得汗与不得汗,痧达与不达,形色与部位,痧发与痧疫,脉象与舌象,烃喉与毒证,神烦与神昏等,每一见象,均详加论述。立疏达、清散、清化、救液诸法,寓寄奇正相需之道。能治叶天士治温之用以治痧疫,可谓深得天士诸软。9、《温热赘言》一卷,清道光年间吴金寿撰。该书初刻于《三家医家合刻》之后,署名为江左
寄瓢子,人多不识其为谁。经查《平望志》,知寄瓢子即吴金寿。现属江苏省吴江市人。吴氏学医于苏州张友樵门下,平生推崇叶天士、薛生白、缪遵义三人,喜好收集抄藏吴中名医著述。《温热赘言》实为其收集吴中遗文之一也。
本书为温病论著。首明温病大意。强调内固是关键,指出?quot;里虚者表不固,一切时邪皆易感受。对风温、湿温之论述尤为精详。认为: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之提纲也。并对风温症各种见象髁朔治觯岣偾嬉怀?quot;风温邪在肺胃。对湿温之论述更为详尽,按条辨述。并着重指出湿温病变在脾胃。故本书对风温、湿温之辩论施治。有很大参考价值。10、《治温阐要》
《治温阐要》一卷,晚清汝琴舫著,汝琴舫,字锡畴,江苏吴江黎里人,与苏州陆懋修以经交善。治学以吴有可、薛生白、徐吴胎为主,皆探其底蕴,别其得失。其治温证,用卒深和解,洗渗之品,每能奏效。该书于风温、春温、伏暑、秋发等证,辨证晰微,精当透澈。
对病因病机,察舌候脉,尤详略中肯。又考伤寒以六经辨证为纲,首在太阳。而温病首先犯肺,所用方药,总以甘药为要,或寒或温,在人变迈可也。大忌辛温劫烁津液之剂,足引以为戒。并附温疫、斑疹、烂喉痧等章节。指出疹之所发,由肌肉越皮毛,亦温邪犯肺之所由来也,故治疹大法,亦以清肺解毒为要。又独立寒热论一门,言多确切,与临床相合。其论发热,更分郁火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阴虚发热、淤血发热以及寒热交作等。议论发挥、均多阐发。
以上十一种温病专著,基本上代表张中医家在温病学方面的思想和学术见解,它对于当前防治非典应用中药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这个主要是古人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原理很简单。药性搭配在一起的时候。有相生。相使。相恶。相畏。相杀。相反等作用。不单单只有反和畏。中药搭配中你看看药方中的方解就有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如麻黄汤中的麻黄以发汗解表。方中配合桂枝解表。这两药就形成相生相使关系。十八反和十九畏是个特殊的搭配关系。古人认为。十八反搭配会导致其有毒药物的毒性变得更烈。不适合病情。而十九畏同样道理。其搭配会减弱药性。就好象两个天生不和的人。一见面就打架。你还硬安排他们在一块。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高清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高清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玄机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高清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高清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高清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高清)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高清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事件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黄延秋事件本人描述与外星人同行三次是真的,有代考证。被央视科学频道《走近科学》栏目近日连续追踪报道、分析了28年前即1977年发生在河北肥乡的黄延秋背负飞行事件,这一被称为中国UFO三大悬案之一的神秘事件。
事件经过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旧店乡东北高村在1977年7月27日(农历六月十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村东头即将成婚的青年农民黄延秋在当天夜晚睡觉时突然失踪,人们四处寻找,历时10天仍杳无音讯。
消息传到东北高村北侧3公里的辛寨村,村民们将一封过时的加急电报交到北高村一位村委手里。日期标注的是“7月28日”,也就是黄延秋失踪的第二天,电文中写道:“辛寨村黄延秋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收留望认领。”
令人不解的是,上海遣送站发报的时间竟是在黄延秋失踪后仅10小时。东北高村离上海市1140公里,当时乘直快车也需22小时到达,而且还必须到45公里外的邯郸市才能搭上火车。
本人描述
回乡后,黄延秋带着困惑说出了他的奇遇:1977年7月27日当晚天气闷热,晚10点左右他才刚盖好的被子,在还没来得及装门的新房里睡下。不多时被喧闹声惊醒,睁开双眼时看到的竟然是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自己躺在繁华大城市的街头。
而清醒后发现自己在南京。之后,两个“交通警”模样的人出现在面前,交给他一张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将他送到站台,还声称他们随后赶到。经过4小时到达上海市,他找到了车站的派出所,没想到那两个“交通警”竟在门口等他,并将他送到遣送站。
扩展资料:
相关证据
第一次经历:电报——时间可考证;第二次经历:存档——部队对他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并汇报到邯郸市地委备有存档;第三次经历:据他的回忆各地天气与当时的九大城市天气情况相符。
后续报道
黄延秋事件至此并未结束。2002年12月14日上午九时中国UFO协会北京市分会的调查员张靖平、肥乡县UFO协会理事长冀建民与中国著名的催眠大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吴医师协同黄延秋一同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02医院,对黄延秋发生在25年前的经历进行了催眠调查。
催眠中吴医师和张靖平对黄延秋所述,除了细节更清楚、明晰之外,没有不实之处。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催眠进行到最后一次的时候,黄延秋突然被25年前背他飞行的高登民叫醒。从催眠状态中醒了过来。
-黄延秋事件
在医学美容领域中,追溯其源起,是由于现代女性对于自身保养的日趋重视,使得医学美容因需要而蓬勃。 而带领这股蓬勃的是一位极具前瞻性专研于医学美容二十余年的皮肤科医师,也是DR.WU品牌创始人——台湾大学医院临床教授吴英俊医师。
吴教授是位学者、也是艺术家,他认为医学领域,一半为艺术、一半为科学,研究是科学,临床则是艺术,多年来藉由医疗科学的专业验证,为美容保养概念带来新纪元,可谓创造了医学美容领域之维纳斯,而选择这一条不平凡之路的吴教授,也为这个领域创造了无限价值。累积有近三十年来的临床经验的吴教授,清楚地了解亚洲人肤况肤质之优弱特性,更对医学美容保养市场,有着深层的研究,其透过自行调配之三合一导入液搭配独家敷面式离子导入疗程,可达到高效美白、保湿及抗皱。 这项独一无二的导入疗程更是声名远播,许多时尚名流、演艺圈人士皆慕名而来,定期作肌肤的保养,形成一股〝医学美容保养风潮〞。
另一方面,吴教授更深刻地了解忙碌的现代人所需要的是专业以及有效性的保养,进而提出「DIY护肤保养」,并研发出DR.WU医疗级保养系列,以独家调配的有效配方,透过简单保养即可达到高度保养效能,让使用者在家依然可延续医学美容护肤机制,又因低刺激性,过敏性肌肤亦能安心使用,使肌肤随时达到最佳的护理,正可谓用得开心,擦得放心,而DR.WU品牌便是依此应运而生。也由于DR.WU医疗级保养品所展现出的神奇功效,因而被媒体封为「怪叔叔的神奇配方」。 [1]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1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吴中医学传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