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吴中医学传统特色

医案日记 2023-06-16 04:49:34

序 言

苏州作为我国一个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吴中、吴下、三吴之称,建城已2500多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州就是吴国的都城,以后历为郡、府、省的首府,是江南著名的大都会。这里文化发达,环境优美,温暖湿润,商业繁荣,故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丰富的吴文化底蕴,给吴中医学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吴中医学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如果说丰富秀美的吴文化是吴中科学艺术之源,那么悠久精湛的吴门医派则是其流。

苏州历代名医辈出,从周代至今,有记录的名医千余家,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吴门医派。吴中医家以儒医,御医、世医居多,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和编撰能力,善于著述、总结前人经验及个人行医心得。苏州是温病学派的发源地,清初叶天士《温热论》的问世,更确立了以苏州为中心的温病学派的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吴中多名医,吴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的三大特点。这是吴医的精华所在,也是吴中医学甲天下的由来。吴门医派为苏州人民数千年来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门多名医--据资料统计,吴中历代医家有1200余人,其中医官、御医百余人。十三世纪下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当地建筑、物产和医学等,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马可波罗游记》中写到的苏州城漂亮得惊人,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探出病根,对症下药。说明了吴门医学很早就引起海外旅行家的重视。明清时期,人们将这里的中医称作吴医。明代杨循吉在《苏谈》一书中称:今吴中医称天下。清代乾隆年间,唐大烈将苏州地区31位医家的医论汇编成《吴医汇讲》一书。从此,吴医这一名称始行天下。吴门医学在漫长的中医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几大不同的医学流派。其中温病学派是吴门最具地方特色和科技优势的一大流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吴门医派的代表。此外吴医在仲景学说的研究、杂病证治的探讨、苏派外科的卓著,以及妇科、儿科、针灸等等,都赋有强烈而鲜明的吴门医学流派特色。以下我们将对温病、仲景、杂病、外科四大特色流派专篇论述,同时也可从中反映出历代名医的医学成就的科技贡献。

吴中多著述--吴中历代医家,既有高超的临床技术,又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善于著书立说,他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据资料统计,历代吴医古籍530余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的《女科万金方》,元代的《泰定养生主论》、《十药神书》,明代的《医经溯洄集》、《薛氏医案二十四种》、《神农本草经疏》,清代的《绛雪园古方选注》、《临证指南医案》、《医经原旨》、《温热论》、《湿热论》、《徐氏医书六种》、《张氏医通》、《伤寒贯珠集》、《外科证治全生集》、《世补斋医书》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稿本、抄本、孤本及罕见的木刻本,如《暴证知要》、《医便初集》、《医林正印》、《温热朗照》、《痧疹一得》、《医学蒙引》、《临证度针》、《古今方案汇编》、《内经病机纂要》等。1986年以来,有关部门组织编辑出版了大型吴医古籍丛书一《吴中医集》,收载了40多部医古籍,五百多万字数,并得到社会强烈的反响。以后《吴中名医录》、《吴中十大名医》、《吴中秘方录》等的相继出版,使吴中医学的古籍整理有了良好的开端。医案古籍是历代中医病历资料之汇编,据知存世的医案著作有百余家,目前面临着蛀、蚀、失、缺、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鉴于此,我们从中精选了吴门清代五十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展示于后,以引起相关领导、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支持,在抓紧古医籍保护工作的同时,做好医案医话的整理出版工作。

温病学说--吴门医派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苏州温病学派的兴起密切相关。在温病学说形成之前,一般医家都遵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六经传变的论证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吴中地区地处东南卑湿之地,是瘟疫、温病的屡发地区,因为温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和治疗原则不同于伤寒,故运用治伤寒的方法来治疗瘟疫、温病疗效不佳。因而以吴有性、叶天士、薛生白、缪遵义等一批吴中名医,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基础上,创立?quot;戾气学说与温病学说,叶天士的《温热论》揭示了不同于《伤寒论》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温病学派重视基础理论,善于吸取众长,敢于发明创新,处方用药注重实效,具有轻、清、灵、巧的特色。从此,温病学说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有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并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抗感染治疗学方面居世界科技领先的地位。

开发价值--我们的先辈在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大量的历代名方、祖传秘方和民间单验方,开发利用这笔宝贵的医学财富,使之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选辑了具有开发价值名方五十首,即是其中具有相当的开发价值一部分。此外,尚有许多民间的经验秘方亦有待于发掘应用,如:盘门新桥巷沈氏流荫堂的珍珠丸,专治小儿腹胀诸证。孙斗南得先世秘方狮子油,专治膈气(今之食道癌)。东白塔子里赵渊家所制的治疗白内障的空青膏、推云片,治疗目疾有神效。西美巷滕氏世传“疳药”,专治小儿疳积。五圣前潘氏仙授铁屑丸,锻铁为丸,治疗腹痛食滞有神效。来凤桥下塘周氏的首乌粉、阊门吊桥堍徐氏的百花膏,庙堂桥北张氏三和堂的肺露,仰苏楼的花露,步蟾斋的膏药,丹桂轩的白玉膏,雷允上的蟾酥丸等,都是史料中详细记载的。上述这些古方中,由于时间较久,已经失传不少,亟待开发利用,造福人类。让我们一起来重视和推动这一项工作,使先人的科技成果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创造出更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72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