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脓疱疮

医案日记 2023-06-14 01:08:49

脓疱疮

脓疱疮有称为传染病脓痂疹,欲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包,易破溃后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临床表现]

1.初起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粟粒、豌豆或更大的水疱,约l~2日后,水疱变为脓疱。

2.脓疱较大,壁薄而松弛,疱液浑浊,脓汁沉积于疱底部,成半月形的积脓现象,破后露出糜烂面,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

3.脓疱疱壁较厚,红晕显著,脓疱破后其渗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

4.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接种新疹。

5.主要发于2—7岁儿童,多见于夏秋季节。接触传染,可儿童中流行。表现为臀、下腹或大腿上部等尿布区,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开始澄清,迅速变为脓疱,疱破后可露出糜烂面,病变发展迅速,有的可伴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

2.需与水痘相鉴别,后者多见于冬秋季节。发疹时常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皮疹为向心性分布,以绿豆大到黄豆大的水疱为主,同时可见到丘疹、结痴等各期皮疹,口腔黏膜亦可受累。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也可两者混合感染。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对皮疹广泛者给予抗菌素治疗。

祖国医学称之“天疱疮”、“黄水疮”或“滴脓疮”者相当于本病。本病之病因病机为脾湿内蕴,腠理失固,热毒外袭肌表而发病。治疗宜清暑利湿或清热泻火、益气解毒。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64例,全部治愈。病程6~30天,多在10天左右,平均用药15天。

身上长脓包是怎么回事

问题一:身上长脓包是怎么回事?感觉这是疖子,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不同部攻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话称作疖病
与病人抗感染能力及皮肤不洁有关
治疗上对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亦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俐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这是不难治的,平时注意皮肤的清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祝早日康复

问题二:身上很容易长这种脓包是怎么回事?毛囊炎,是一种毛角口病变引起皮脂腺分泌阻塞性皮肤病。总出有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建议中医调理内分泌,患处可用莫匹罗星软膏。希望能够采纳

问题三:身上长小脓包是怎么回事毛囊感染,不要去挠,勤洗澡,尤其是平时洗澡够不到的地方,比如后背和胳膊肩膀外侧,勤换床单和内衣,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问题四:身上长脓包是怎么回事可能是毛囊炎引起的。建议用鱼石脂软膏外敷的同时,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比较好,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问题五:身上长脓包是怎么回事?感觉这是疖子,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不同部攻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的话称作疖病
与病人抗感染能力及皮肤不洁有关
治疗上对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亦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俐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这是不难治的,平时注意皮肤的清洁,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祝早日康复

问题六:身上很容易长这种脓包是怎么回事?毛囊炎,是一种毛角口病变引起皮脂腺分泌阻塞性皮肤病。总出有可能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建议中医调理内分泌,患处可用莫匹罗星软膏。希望能够采纳

问题七:身上长小脓包是怎么回事毛囊感染,不要去挠,勤洗澡,尤其是平时洗澡够不到的地方,比如后背和胳膊肩膀外侧,勤换床单和内衣,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问题八:身上长脓包是怎么回事可能是毛囊炎引起的。建议用鱼石脂软膏外敷的同时,服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比较好,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问题九:身上长黄色脓包是什么原因脓疱疮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俗称黄水疱,为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原菌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其中有些致病菌是肾炎原性的。皮肤出汗较多、浸渍时,皮肤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细菌容易繁殖,从而给本病发生造成良好的机会。
临床表现
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胞,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1.大疱型脓疱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传染性较强,儿童多见,夏秋多发。初起为散在小水疱,1-2天内迅速增大,且内容物渐浑浊,呈半月形积脓现象,典型损害为薄壁脓疱,很快破裂成为上附蜜黄色痂的糜烂面。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脓痂性脓疱疮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为脓疱,疱破后渗液结成黄色厚痂,邻近皮损可互相融合。自觉瘙痒,因搔抓可接种到其它部位,而发生新的皮疹,愈后不留疤痕。重者常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症状。此型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部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脓疱疮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1.邻氯青霉素
用法:25mg/kg,每日4次,至少应用10天。
2.红霉素
用法:儿童每次125mg,每日四次,10天为一疗程。成人为250mg一次,每日4次,10天一疗程。
局部用药
在擦药前需剪去患部毛发,除净疱壁、清除疱液,尽量避免疱液溢至正常皮肤上,应用0.1%雷夫奴尔、3%过氧化氢、2%硼酸或1:8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去脓性分泌物,脓痂较厚者,可外擦1%新霉素软膏或1%卡那霉素软膏等。渗液糜烂时可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稀释的达利保(Dalibou)溶液湿敷。外擦的药物可选用2%龙胆紫溶液、0.5%新霉素溶、硫磺炉苷石洗剂等。
脓疱疮(impetigo)也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本病主要表现为浅表脓疱和脓痂,可以自身接种或通过接触传染,容易在儿童集体中流行。
〖临床特征〗
一、病因: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
二、好发季节:多见于夏秋季
三、好发人群:儿童
四、好发部位:颜面、口周、鼻孔周围
五、皮损特点:成群分布的黄豆大脓疱,疱壁薄,易破溃,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结痂、脓疱周围有红晕,可互相融合Fig1。
六、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七、全身症状:可伴邻近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可引起败血症或肾炎。
八、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九、分型:寻常型、大疱型
〖鉴别诊断〗水痘
〖预防治疗〗
一、注意皮肤卫生,夏季勤洗澡。隔离病人,防止传染。
二、局部治疗:清洁、消炎、杀菌、干燥、收敛。可选百多邦软膏、红霉素、氯霉素软膏龙胆紫液等。
皮损泛发,全身症状明显者,可用抗生素治疗及对症处理。

?脓疱疮辨治

脓疱疮辨治
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传染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夏秋季多见,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易受累。在潮湿和高温季节患痱子、湿疹、疥疮等时易发病。
本病中医称之为「黄水疮」「滴脓疮」,言其脓水流到之处便生疮故名之。如《洞天奥旨》记载:「黄水疮又名滴脓疮,言其脓水流到之处,即便生疮,故名之也。」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黄水疮,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湿热之邪,侵入肺卫,郁于皮肤。肺热脾湿,二气交杂,内外相搏,复感毒邪而发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原菌通过粘附素、细胞壁丝状突起上的抗原不可逆地粘附于宿主细胞特异性受体上而在皮肤上繁殖。儿童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皮肤外伤,瘙痒性皮肤病引起搔抓,空气中温、湿度高均为感染本病之诱因。
主要症状
1.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儿童多见,亦可见于成人。寻常型脓疱疮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大疱性脓疱疮多见于儿童。深脓疱疮好发于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
2.好发部位好发于面部尤其口周、鼻孔附近、耳廓及四肢。寻常型脓疱疮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偶见于掌跖。深脓疱疮多见于下肢和臀部。
3.皮损特点
寻常型脓疱疮:亦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疱壁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灰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
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引起。皮损初为米粒大水疱或脓疱,迅速变为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混浊,疱壁先紧张后松弛,脓液常沉积于疱底呈半月形,为本病的特征,周围无明显红晕。脓疱破溃,脓液干燥后结淡黄色痂,痂壳脱落即愈,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深脓疱疮:又称臁疮。常继发于昆虫叮咬,病变可深达真皮,中心坏死,形成黑色蛎壳样痂壳,脱落后形成边缘陡峭的溃疡。
4.自觉痒痛。寻常型脓疱疮严重者体温高热达39℃~40℃,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
5.病程及预后病程一般l周左右,愈后不留瘢痕。部分患者可因接触感染及自家接种的特性,或搔抓等造成新的损害,使病损扩展,病程缠绵。深脓疱疮病程约2~4周或更长。
6.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脓液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诊断要点
好发人群(儿童)+症状(痒痛)+部位(多发口周、鼻孔附近)+典型皮疹(初期为丘疹,迅速变为水疱、脓疱,周围红晕,破后形成糜烂面)+病程(1周左右,可自体接种传染)+预后(痂皮脱落不留瘢痕)。
类证鉴别
1.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四肢伸侧,腹臀等部位,皮损为绿豆或稍大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水疱,瘙痒剧烈。
2.水痘:发热当天出疹,小水疱为主,皮疹向心性分布,疱中央可呈脐窝状,不融合,可侵犯粘膜。春冬季流行。
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
1.热毒证:
主症:脓疱周围有炎性红晕,破后结黄痂,严重的伴有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白,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公英10克,野菊花10克,大青叶10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六一散10克。
2.本虚感毒证:
主证:局部炎性症状明显,破溃后分泌物为稀薄脓液,或带血性,常形成浅溃疡,创面不易愈合,可伴有全身倦怠,无力、低热等;
舌脉:舌质淡,苔白或黄,脉沉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益气养血。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黄芩10克,赤芍10克,生黄芪10克,白术15克,当归10克。
中成药
连翘败毒丸6克,每日2次;小败毒膏10~20克,每日2次。
外治法
1.黄柏、生地榆共碾为细面,酌加氧化锌以植物油调成油膏或糊膏外用,或外用祛毒油膏。
2.先以无菌针头刺破脓疱,用高锰酸钾或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创面,痂厚时先用化毒散软膏脱痂,然后涂上述油膏或糊膏。
3.渗出多时可用马齿苋水剂、龙胆草水剂、龙葵水剂湿敷。
西医治疗
1.外用药治疗原则为杀菌、消炎、收敛、干燥。
对水疱、脓疱未破者,用消毒针穿破,以无菌棉球吸取疱液,脓疱较大时抽取疱液,尽量避免疱液溢到正常皮肤上,可外搽1%甲紫溶液、硫磺、炉甘石洗剂。
脓疱已破溃结痂者用1:5000~1:10000的高锰酸钾液,0.5%新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敷。皮损面积较小者可直接用棉签蘸取5%聚维酮碘溶液原液涂患处,一日数次。若皮损面积较大,一般将其稀释10倍后用于局部湿敷或清洗痂皮,再外搽莫匹罗星软膏或0.5%新霉素软膏、利福平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
脓痂脱去,炎症减轻,无脓液时可涂止痒抗菌洗剂,如炉甘石、10%硫磺洗剂,此等洗剂可酌加0.1%利凡诺,5%的黄柏面等。
2.全身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一般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新型青霉素或广谱半合成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笔者认为,治疗脓疱疮没有固定的模式,主要包括口服中草药、局部外用抗生素和口服抗生素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者要适当隔离,尤其在集体单位防止接触传染,已污染的衣服、毛巾及用具等应进行消毒处理。同时应大力开展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在炎热夏天儿童要勤洗澡,指甲要勤剪。避免搔抓,有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者应注意及时治疗。

手起脓包是什么病

  估计是黄水疮
  黄水疮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病因病机]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 [诊断]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积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疮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肾炎、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程长短不定,少数可延至数月。 [鉴别诊断] 一、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发病前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为绿豆至黄豆大小、形态较一致的水疱,向心性分布,化脓与脓痂轻微,索侵及粘膜。 二、,脓窝疮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结成厚痂。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褐偷既取?/p> (二)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二、外治法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预防与调摄]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有痱子或瘙痒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及时治疗。 3.婴儿室、托儿所及幼儿园如发现本病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结语] 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及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祝你早日康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85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