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使藏医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系统是仅次于汉族医学的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
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即小便、大便、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上述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保持着相互协调和平衡,当三者中的任何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过于兴盛或衰微的情况时,则变成了病理性的东西,而出现隆病、赤巴病和培根病,治疗上就需要对三者进行调整,使其恢复到协调状态。
龙:是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动力,其性质近似于汉族中医的风或气,但含义比中医的风或气更为广泛。
赤巴:译成汉语是胆或火,具有中医"火"行的性质。主要功能是产生热能,维持体温,增强胃的功能,长气色,壮胆量,生智慧等。
培根:译成汉语是涎或水和土,它相当于中医的津、涎,但含义较为广泛,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关于疾病发生的机理,藏医认为归根到底是由于龙、赤巴、培根三者之间失去平衡和协调,使身体的元气受到伤害,而危及健康。因此,治疗目的,就是调整这三大因素的偏盛偏衰,达到重新协调的目的。
藏医由于民族风俗,对人体的构造有较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在各种传统医学体系中,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一种。
藏医认为,七大物质中,以饮食精微最重要,其它物质均由它转化而来。血能维持生命;肉似围墙,保护身体;骨为支架,构成躯体;骨髓生精;精能生殖繁衍;脂肪荣润肤色。三种排泄物则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
人体内的器官,藏医认为也有五脏六腑。五脏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六腑指大肠、小肠、胃、膀胱、胆和三姆休。对于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古代藏医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所需的用品来作比喻。如:心脏---国王,端坐在宝座上,居人体胸腔的正中;肺脏---犹如大臣和太子,围绕着君王;肝脏和脾脏---似君王的大、小后、妃,远处在君王下端,介关系又很密切;肾脏---像一座房屋的脊梁,没有它,身体就不能成一栋大厦。它又如一国中的外戚;三姆休---相当于中医的三焦。但藏医认为,它在男性指精囊,在女性指卵巢,犹如一国中的珍宝库;胃---等于一个家庭中的炒锅,是用来盛装食物的,且负责把食物煮熟;小肠、大肠---在一个国家中,它的位置相当于王后的奴仆;胆---是一个风皮袋,内可盛装重要的东西;膀胱---在一个家庭中,好比一个储水罐,用来盛装水。
藏医认为,人身有360块骨头,其中脊椎骨28块,胁骨24块,牙齿32颗,四肢大关节有12个,小关节有210处,韧带16处,头有21000根,汗毛孔有1100万。
古代藏医民经叙述了人体内一些管线系统,即脉管,脉管有多种,可分为黑白两种脉。其中白脉十分重要,事实上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神经。白脉起自脑部,《四部医典》中这样描述:"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司管传导的脉有19条。"如受伤或患病,则可引起肢体的运动失调。关于黑脉,则相当于血管,认为它象树枝一样,有的与脏腑相连,有的与皮肤肌肉相连,更有微细的脉道遍布全身。
作为一种传统医学,藏医在当时还缺乏实验手段,尤其是没有精巧的仪器,难于有今天这样精密而科学的认识,但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古代藏医已对人体粗略而笼统的认识,而且也是较为科学的。
值得一提的是,藏医学中的胚胎学,藏医在这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有很多成就。
藏医认为,胎儿是由父亲的精与母亲的血二者结合而成的,不论是父精,或是母血,只要一方有病,如隆、赤巴、培根有病,就无法受孕,如精或血的外观粗糙,颜色、粘稠度异常,气味不正等,都不会受孕怀胎。在没有显微镜足以观察到细如精子或卵子的结构时,这种描述不仅是自然可取的,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旧社会,总是把不孕的责任全归咎于妇女,而藏医却明确提出男女双方有着同样责任,这是完全符合科学道理的。
藏医还指出,胎儿的形成,还需要正常的"五源"条件。所谓"五源",是指土、水、火、风、空。无独有偶,汉族中医也认为,胎儿形成后,逐渐发育,"四月而水受之,五月而火受之,六月而金受之,七月而木受之,八月而土受之",二者不谋而合,只是藏医的"五源"与中医的"五行"稍有不同,中医的土,是发育的土地,而藏医的"空",是胎儿发育的空间,意义上都相差不远,也都认为,这五种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而且五者应互相协调,胎儿才能正常发育。
中国有句古话,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中医对胎儿发育的认识,也都以十个月为准,逐月叙述胎儿发育的情况,如南北朝时期的《逐月养胎方》就有"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腑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矣"的记述,用以观察描述胎儿的发育。对此,藏医的认识则更为细致而深入,它是以周日的时间为单位来认识和观察人体胎儿发育过程的,胎儿从形成到成熟分娩,需要38周的时间。
藏医对胚胎学的认识,在古代各国医学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从历史的观点看,更有其先进性。
藏医药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源远流长,典籍卷帙浩瀚,理论体系博大精深,临床疗效显著,制药工艺独特,是世界现存传统医学中理论和实践资料极为丰富、原始形态保存最好的医药学之一,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青藏高原盛产百岁老人
拉妥妥日年赞,享年120岁
拉妥妥日年赞(公元254—374年)
据史料记载,赞普(国王)拉妥妥日年赞重视藏医学,曾邀请医师ト奇和董格妥觉坚担任自己的御医。
他们重视养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他们的精心陪护下,拉妥妥日年赞得以长寿,享年120岁。吐蕃御医(赞普的保健医生)制度也由此开始。
宇妥·宁玛元旦贡布,享年125岁
宇妥宁玛·元旦贡布(公元708—833年)
宇妥宁玛·元旦贡布是藏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医学家,他毕生弘扬医学,是藏医医学理论的奠基人,享年125岁。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区域。
然而,由于民俗文化和藏医学的发展及普及,使藏民族立足生存于青藏高原。在藏医养生的庇护下仅百岁以上老人就有100多位。
藏医养生保健学
藏医养生学是以人体为出发点,特别讲究自然规律,辩证而又科学地阐释了人体各个系统在客观环境中发挥的功能,人体生命活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何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健康养生知识。
?藏医心身养生观
心身养生就是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境。藏医认为,人的情绪变化有贪、嗔、痴“三毒”,或是“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失调”,这些都影响人体健康,是生病的根源。从藏医心身养生观来说,在生活中有良好的情绪,注意身心调养,方能保证身心健康。
藏医养生学认为,人的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和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变化休戚相关。认为人与自然界是自然的统一,人和环境、人与宇宙、人与周围的动植物都是相互作用的,自然界是万物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
人与自然和谐”的养生观
藏医学将人体与自然界看作是对立统一的整体,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医学理论指导医药实践活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的养生观念,人存在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界,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失调,就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引起生理或病理的变法,导致身心状态异常或疾病。藏医药学尊重生命法则与生态规律,采用绿色食品、天然药物、心理行为、传统物理疗法治疗疾病、保养身体。
藏医养生不同于中医养生,其意义及内容广泛,藏医养生学的理论体系与核心内容有两个原理(情世间、器世间)和四个因素(时令、邪气、饮食、起居),在一定的养生原则指导下实施个体、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养生方法,从而达到无病—延年—正果—财富—安乐的藏医养生保健学的最终目的及意义。
追求和谐、顺应自然,才能使生命与自然沟通。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就能“让容貌像十六岁的少年,灵巧得像狮子,健壮得像大象”,才能获得生活中的极乐。
藏医养生保健学是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学主要内容之一,为人们保护身体、养生、防病治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藏医养生学不仅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有着现实作用,而且对藏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自古以来,藏医养生学在藏区广泛应用,使在高寒地区生息繁衍的藏民族身强体壮、平心静气、祛病延年......
关注藏有引力,了解藏族最新资讯及产品!
一、藏药学专业介绍1、藏药学专业简介
藏医药学起源于西藏,是藏族人民在高海拔、空气稀薄、缺氧的自然环境,通过长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博采祖国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和古阿拉伯医学之长,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
2、藏药学专业主要课程
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药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医伦理学、藏药植物学、藏药动物学、藏药矿物学、藏医药物学、水银洗练法、藏医常用配方学、藏药冶炼学、藏药炮制学、藏药方剂学、藏药泻治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生药学、民族药物学、药事管理学等
3、藏药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藏医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藏医临床医疗技能,并学习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受到藏医临床操作技能、医疗、制药、用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藏医的理法方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能力。
4、藏药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藏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其专业本身的特点,就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毕业生一般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
二、藏药学专业大学排名1. 成都中医药大学 A++
2. 西南民族大学 A+
藏医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藏族人民长期以来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藏医药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风格,为藏族人民的健康繁衍,为西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宝贵贡献。藏医不仅在国内得到发展,并且在境外许多国家也颇有影响。
唐代汉藏两族联系密切,医学交流频繁,藏族人民在吸取汉族和印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藏民族特色的藏医学体系。公元8世纪左右,著名的藏族医学家宇陀·元丹贡布编成的《四部医典》(藏名《居悉》)是藏医学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藏医学的基础。《四部医典》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它传人蒙古族地区后,蒙古族人民结合本民族的经验,发展成蒙医学。唐以后,藏医学继续发展,17世纪出现了包罗藏医学全部内容的彩色挂图,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经验,如用酥油止血和用青梨酒治疗外伤等。藏族人民有天葬的习俗,经常解剖尸体,对人体生理解剖学有着比汉族更为深刻的认识。藏药原料大部分来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具有药力强、纯净、无污染的特点,是纯天然药物,藏药制造也具有很多独特的方法。藏医药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的悉心研究,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传统藏药进行了深度开发和现代化剂型制造,找到了一条将传统炮制加工与现代化机械加工相结合的制药方法。
藏医是医学,更是一种文化,是在藏文化背景下发展形成的医学体系,是一种在世界传统医学中拥有独特位置的地域文化,是传统的、经验的、整体的生命科学文化和生存文化。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包括藏医药在内的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制定了“挖掘、整理、总结、提高”的方针,积极发展藏医藏药事业。
藏医学专业培养具备藏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旨以及认药、制药、用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藏医院、藏药厂及藏医药学的研究领域和有关单位从事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的藏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藏医概论学、藏医人体学、藏医病机学、藏医三大基因学、藏医保健学、藏药方剂学、藏医外治学、藏医诊断学、藏医内科学、藏医热病疫病学、藏医五官科学、藏医儿科学、藏医妇科学、藏医外伤学、人体解剖学、诊断学、中医学。
藏医学专业就业方向,藏医医疗、教学、科研及藏药开发工作。
藏医学专业就业情况,藏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其专业本身的特点,就业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究其原因有三:
第一,藏医院校的学科内容为民族医学的一种,有其民族性和地域性。
第二,藏医学校的学生多招收少数民族(主要为藏族)生源,其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故毕业后服务对象也在少数民族地区。
第三,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支持,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学生统分统配,故藏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一般是针对西藏青海等地区的各级卫生事业单位及医药相关行业。
毕业生的工作性质大多是从事临床、医疗、医学教育、医药卫生事业行政管理等与医药卫生相关的行业,其中也有一部分从事个体医疗活动,很受当地人民的欢迎。
藏医药学相对而言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事业,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传统疗法的肯定,藏医药学也在日益突破地域性的限制,对藏医药人才专业的需求也日益扩大,但主要是对高级专业人才有较大需求。
总体而言,藏医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普遍有保证,但藏医药工作人员仍应加强自身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藏医药事业作为我国民族医学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怀与支持。因为我国实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民族传统的国家政策,藏医药专业学生也同样受到国家政策的照顾。
藏医药学院的学生多来自西藏、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藏医药院校毕业的学生工作多由国家按相关政策予以安排,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对于各医学院藏医系的毕业生去向,一直沿用定向分配的原则,同时结合从向选择,一般是本着来自哪里,回到哪里的方针,并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域作适当的合理调整,以促进藏医药的发展和提高西藏人民的健康水平。
因为藏医学院学生大多为国家安排,也有少部分自己从事其他工作,因此就业时既要选择合适的单位,也要考虑自己的喜好。医务工作者在当地是很受人们尊敬的,其经济状况一般为当地中等收入水平,同时社会地位较高,因此作一名藏医药工作者,是一门不错的职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5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藏医药学发展史
下一篇: 藏医脉诊(唐卡的绘画技艺与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