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对中药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系统研究,证明经典中药验方配伍科学合理且有规律可循。日前,以该项目为核心研究成果的“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规律的示范研究”获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经典验方,始出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由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具体组成为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6味中药,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儿“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症,被认为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千百年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患者的推崇。
虽然临床实践证明,六味地黄丸药理作用较广泛,但因其化学成分较复杂,临床药效定位至今尚不明确,因此也制约了相关制剂工艺的进一步革新和药效作用的科学表述,给六味地黄丸体内动态特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支持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喜军带领课题组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他们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先后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的11个血中成分,确定了这些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的状况,揭示了古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11个血中成分的生药来源,发现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
例如编号为1号的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3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它和9号成分丹皮酚,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
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由5-HMFA、马钱子苷、2.4-二羟基-苯乙酮、丹皮酚的药动学参数分析显示,其原型成分均呈现出吸收快、分布快、消除缓慢等特点,尤其是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台期,与口服单体化合物的体内行为明显不同,这反映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动态过程特点。
课题组还通过“衰老+血瘀”的动物模型,深入研究了5-HMFA的药理作用,发现它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由此揭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药效物质基础。
专家评价认为,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千年古方六味地黄丸的奥秘,也为人们认识方剂配伍规律提供了方法学技术平台,有助于祖国医药走出国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是: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茯苓。功能: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如果需要补一补时可以长期服用的。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从一日两次减少到一日一次,若是拿它当补药长期吃,还需要咨询中医,但是中药疗效是需要时间的,切莫心急。
柏地黄丸的成分是: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用于潮热盗汗、咽喉发干、疼痛、耳鸣耳聋、梦遗滑精 药理作用为: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具有强大的保健功能和显著的疗效,但不能长期服用。因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一些中药成分会阻碍脾胃的消化能力,容易引起腹胀和食欲不振,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粪便稀释。尤其对于肾阳虚证体质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会带来不良反应。它不会调节肾阳虚,反而会加重病情。
只要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患者感觉症状明显改善,他们就可以适当停止服用该丸,调整生活方式,注意营养平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足够的睡眠和锻炼,不用药物也可以补充身体。六味地黄丸能解毒解毒。男性可以清除肝脏中的毒素和垃圾,减少肝脏负荷,改善肝脏功能。六味地黄丸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改善男性性激素分泌,提高精子质量和活力。服用六味地黄丸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加速免疫球蛋白合成,抑制抗体产生,预防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或皮炎患者可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关节损伤后易受风寒之扰,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来说,医生会让病人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激素药物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使人变得异常暴躁和情绪不稳定,血压突然升高,并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白内障等不良副作用。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仅可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且副作用极小,可以改善身体不适。六味地黄丸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流动,加速新陈代谢,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降低血脂,保护血管。
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会导致消化不良,加重水分,容易引起痰火,影响健康。六味地黄丸含有过多感冒成分,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以免加重腹泻和腹痛。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治疗肾阴虚证。肾阳虚患者会加重症状,影响肾脏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28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医助孕益肾强精
下一篇: 六味地黄丸符合科学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