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也是一种病 源起于童年无助的日子
生活中基本上存在两种负疚感:一种是健康的,另一种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负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灵报警器”,它提示我们,我们犯了错,有心或无意,伤害了别人。它会提醒我们不再重蹈覆辙。
而不健康的负疚感则可以说是一种习惯性行为。当局者可能并没有做错事,没有必要为之所苦。
不健康的负疚感往往源起于童年,那些朦胧缤纷的日子也是你最孱弱无力的日子,年幼的你无能和无助。这时候负疚感仿佛救命稻草,尽管它也并不好受,而你也没有理由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但与空洞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相比,至少它让你感觉有所依托。比如,一个孩子面对病重的母亲,往往会为母亲的状况责备自己,“都是我不乖”――将自己放在责任承担者的位置上,自我谴责,似乎总比陷入绝望要好些。
随着慢慢长大,一触即发的不健康负疚感会将你耗得精疲力竭。日复一日,它可能把你塑造成为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过于严苛以至于动不动就焦虑沮丧。
我们所希望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与真实的我们总会存在着种种差异。这些理想形象对我们有所帮助,它会激励我们,使我们明确努力的方向。但是,不幸的是,当一些人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太大以致难以逾越时,不必要的负疚、羞耻感就可能应运而生。
不健康的负疚感有害无益。因为它毫无根据,它并不是由实质性的错误所引发的,自然也就不构成值得反思的理由,所以体验这种负疚感从任何角度来说都很难有什么裨益。(落单的候鸟推荐)
内疚是指对一件事情或某个人心里感到惭愧而不安的一种心情。愧疚,指感觉对不起他人,很歉疚;内疚强调内心的不安,愧疚一般指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羞耻。
愧疚指惭愧而内疚,可以看作是更深层次的内疚,除自责以外还包含羞愧的情感。
扩展资料
内疚的适应性:作为一种有益的负性情绪
内疚促进道德品格发展
作为道德情绪的内疚是道德形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个体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行为之间有着核心的调节作用,促进道德品格发展,增加更多的道德决策。
例如,在Tangney 的研究中发现,相比于被要求回忆令自己羞耻的事件的被试,那些被要求回忆令自己内疚的事件的被试在后续考察与他人的合作意愿的任务中,会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愿望和决定。除了促进道德品格和行为的发展,内疚还能阻止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内疚的伦理作用之一是使人们意识到某些行为在道德上是错误的。早在1759 年,Smith 认为内疚情绪会对判断发挥巨大影响,劝说人们采取行动之前理性思考。
因此,为了避免体验内疚情绪及承担内疚带来的消极后果,高内疚倾向的人们除了较少利用撒谎的方式来获得资源(金钱),在商务谈判及决策中和自我报告绩效的任务中也表现得更诚实,或在日常生活中更少做不道德的决定。
内疚提升人际关系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而言,内疚首先关注的是他人的幸福,如他人的灾难体验、对他人的感觉或需求敏感以及分享,与利他的能力有关。
因此,内疚情绪对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防止内疚,人们就会努力遵循道德信念和准则,让自己成为团体的一个可靠的成员,增加人际接受度。
不管是表达歉意寻求原谅,或对受害者进行补偿,还是防微杜渐,这些都起到了修缮人际关系的作用,继而可以保持和提升重要的人际关系。
内疚增加亲社会行为
内疚情绪会影响到人们的诸多行为,如诱发内疚会强化自我对冒险的乐观估计以及增加个体去进行冒险行为的可能性,或促使人们更多进行清洁行为,选择食用更健康食物。但众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与内疚情绪最为相关的是亲社会意愿或行为。
-内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4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患者用药的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