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患者用药的心理误区

医案日记 2023-06-06 21:52:33

患者用药的心理误区

人难免生病,生病就得吃药,但往往有些人随意用药,盲目用药,不仅没治好病,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误区之一:药品价高疗效就好 药品价格的高低,主要与它的原材料有关,原材料稀少,采集艰难,或工序复杂,药价便高,反之则便宜,药品价格和疗效不成正比,譬如:硝酸甘油每片不过几分钱,但它时下仍然是公认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救命良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对症下药,不在乎药价的贵贱。

误区之二:盲目迷信新药 有的人总是要求医生开些新药,他们以为新药才是疗效好的药,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总希望从新药中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般来说,临床上对新药和刚进口的药实际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观察时间不长,有一个探索。实践。检验的过程,其中一部分可能经不起考验而淘汰,所以不能盲目迷信新药。

误区之三:迷信补药 有些患者认为“有病必虚,虚则必补”,因此,生病就服用补药。殊不知,补药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而非包医百病的灵药。补药只适用于虚症患者,且虚症患者也有不同种类,尚需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若不加选择地滥用补药往往会加重病情,如高血压患者,误服人参补品,会使血压骤升,甚至会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严重后果。

误区之四:迷信偏方治大病 一些患有慢性病,疑难病的人,由于治病心切,往往盲目信任偏方或秘方,不管是否对症,便贸然使用。偏方在治某个病时也许会有效果,但它毕竟只停留于感性认识,而未升华到理性认识,使用者多是知其疗效而不知为何生效,更缺乏对其副作用或毒性的了解。此外,偏方或秘方多是由非正规医生应用,方法不统一,也可因用法不当酿成大祸,更有那江湖游医用此招摇撞骗、谋取病人钱财。因此,切勿盲目崇信偏方、秘方,误己害人。

误区之五:以多为胜 有的病人看病,见医生只开二三种药,便疑心药少治不好病。殊不知,医生处方用药是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考虑的,治病用药唯以药能对症为原则,而非“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的医生临床喜欢开大处方,但疗效未必佳。

误区之六:迷信抗生素 有些人感冒了,发热不退,就要求医“生开抗生素,打吊针,把抗生素当成“万能药”。殊不知,伤风感冒是病毒所致,抗生素对它无济于事。乱用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会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危险。

误区之七:认为中药无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药同样不例外,只不过中药大多数作用比较缓和而已,其实中药也有其副毒作用,更何况有许多药性剧烈及有毒的中药呢,服之过多会引起中毒,甚至也会危及生命。因此,正确的方法是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通过辨证论治,对症用药治疗,才会对庭康和生命有益。

误区之八:将普通药当补药 有些人经常购买丙种球蛋白为孩子注射,认为花小钱能增强抵抗力。其实丙球只是对某些病毒性传染病有预防作用,而且只是一种暂时的被动免疫,不是什么病都能预防,盲目多用可能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干扰其他疫苗的效果。有的人还将维生素当补药,其实维生素只能作为维生素缺乏症的治疗,随意多用甚至可以引起中毒。(作者:余文慧)

人们对于养生,通常存有哪些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作为历史最为悠久、最健康的养生方式,以健康、绿色、纯天然等优势,受到众人追捧,成为人们防病保健之首选。

然而大多数人对中医养生观了解甚微,导致在养生保健过程中存在一定误区,对此,贡方堂就中医养生误区所在为大家详细解析。

误区一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说起养生,很多人都觉得养生是为了长寿,是老年人的事情。而事实上养生决不能到了中老年阶段才注意,应该从青年时期就要注意。养生在于调和阴阳,达到身体阴平阳秘,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保持身体健康,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专家说,年轻人的压力比老年人大,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八成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忧郁、焦急、烦躁、易疲劳等不良状态。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例子表明,年轻人以为自己身壮力强,喜欢熬夜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身体不舒服时,也要坚持“轻伤不下线”,长此以往不可避免会出现五脏精气损耗或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正气不足等情况,出现肝郁、脾虚、肝阳上亢、气虚血瘀等,引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等。

在此专家提醒,青年人们就要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按时作息、每天运动、健康饮食等,要把健康养生方式融入到生活中,才能确保以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误区二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很多人认为,看中医就是吃中药,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吃中药只是中医防病治病内容的一部分,对于中医来说,讲究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中医最核心的不是吃不吃中药,而是通过辨证,确定是吃中药,还是通过针灸、按摩、艾灸等自然疗法就可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或者是调理一下情绪、改变一下不良生活方式即可达到治病的目的。

专家介绍,中医养生强调“治未病”理念,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保健方法。

西医把身体当作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作一个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通过让身体恢复到气血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得到缓解。

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针刺、艾灸、药物外敷、穴位按摩、药浴、食疗、心理疗法等多种中医特色疗法。

误区三 轻微不舒服就吃药

很多人身体有点儿不舒服就吃药,并且认为越贵的药越好,药剂量越大效果就越好。专家提醒,这些用药误区对身体的伤害很大,用药要对症,要根据病情用药。

病后切不可盲目用药,首先要明确诊断,然后一定要看清药品的禁忌说明,互为禁忌的药品不要同时服用;要分清成人、儿童用药差异,有些成人用药儿童禁忌,切不可乱服药;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吃药应遵循诊断结果和医生嘱咐。

一些轻微的身体不适,不要急于吃药。因为频繁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是药三分毒”,部分药物有副作用;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也可以使细菌耐药。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劳逸结合、适度运动、调畅情志、配合食疗等方法,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不合理用药原因?

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1.1 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主要有:(1)在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时错用了药物;(2)使用了无效或疗效可疑的药物;(3)使用了不安全的药物;(4)有效的药物使用得不充分;(5)药物使用方法不当;(6)大处方,多药合用。

  1.2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主要包括:(1)降低药物的治疗效果,贻误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2)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临床致病菌株和耐药菌株增加;(4)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有限的医药卫生资源;(5)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2]。

  2 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

  2.1 医院管理方面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尚不够健全和合理,尤其是医院仍过多地依赖药品收入以弥补亏损。因此,一些医院便将使用新药、高价药、利润高的药作为一种创收的有效手段,使医院在指导思想和管理上,对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管理和正确引导不够,纵容部分医师开大处方,造成医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难以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另外,有些医院为了推广使用内部自制的制剂,造成药物滥用。

  2.2 医师方面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2.2.1 部分医药代表的不正当促销手段影响了医师合理用药。如部分医药代表以宣传费、临床费等名义向医师提供各种好处,使有促销费的药物多开多用,无促销费的药物少用或不用。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引起耐药性和药源性疾病增加;另一方面,也浪费了药品资源,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秩序,使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增多[3]。

  2.2.2 部分医师对药理知识的匮乏影响了药物的合理应用。其表现主要有:①不了解制剂的成分、含量,本意在增加疗效,结果却因重复用药造成不良后果;②随着医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特药层出不穷,由于医师临床使用经验不够丰富,因而对其合并用药的毒、副作用观察、了解得也不深,导致用药错误;③临床在为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有的医师只注意“对症下药”,而未注意该药物可能会对另一种疾病带来不良影响。

  2.2.3 临床医师所遵循的用药习惯影响了合理用药[4]。长期以来,不少医师所遵循的用药习惯,大都是来自课堂上专家、教授所传授的知识,及权威书籍上介绍的经验。而大量的用药经验,包括药物的最佳疗效、ADR的发生等,均需要从临床实践和应用中获得,并进一步加以完善。

  2.2.4 部分医师的责任心不强造成了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其主要表现有:①开具处方时,不知何故出现将药品名称写错的情况;②对疾病的治疗急于求成,错误地认为药品越新、价格越贵效果越好,不加选择地使用价格昂贵的抗生素,甚至数种抗生素联用,结果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严重者出现“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③对不属于本专科的药物不熟悉,跨科开药,以致药品规格、剂量、用法常常写错[5]。

  2.3 药师方面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药师方面引起的不合理用药,其主要表现有:(1)执行处方时发生错误,或只知道照方发药,不能严把处方的质量关;(2)未向患者详细解释药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3)住院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工作开展力度不够;(4)接受的专业培训不够,信息闭塞,临床药品调配质量降低,影响合理用药。

  2.4 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患者自身原因引起的不合理用药,其主要表现有:(1)多科就诊,而医师又未及时在门诊病例中详细记录用药情况,导致重复用药;(2)个别患者无论对症与否,点名索药,完全不顾及长期、大量使用某种药物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3)未能按规定的方法服药,或服药1天~2天不见成效,便私自停药、换药;(4)部分患者医药知识缺乏,尤其是农村患者,因医疗条件所限和用药水平低,常出现不合理用药;(5)有些患者片面地相信药品的宣传广告,不适当地甚至错误用药。

  2.5 社会监督管理方面引起的不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的药品管理秩序较为混乱,药品的分类管理及特殊药品的管理等重要药品管理制度未能得到严格的遵守,假冒、伪劣药品屡禁不止,药品广告管理欠规范,容易对医师、药师和患者产生误导,造成不合理用药。

如何治疗肾病用药的讲究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形均匀,人体各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较强的身体活动能力和劳动能力,这是对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各种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对身体的作用。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一旦患了肾病,应如何治疗呢?西医、中医、中西结合?对这个问题,有些患者存在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单纯用西医



  专家声音:西医治疗肾病已有规范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对症治疗与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如有浮肿,就利尿;血压高就降压;感染,就抗感染,等等。但不管是激素还是细胞毒药物或其它免疫抑制剂,都有很多副作用。如激素在大剂量,长期和不规则使用时,易并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向心性肥胖,多毛,低血钾,浮肿,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青光眼,血栓形成,月经失调等;环磷酰胺则有严重的骨髓抑制、睾丸生精能力损害、诱发恶性肿瘤等副作用。而且这些药物有许多禁忌症,如抗菌药物所不能抑制的细菌和真菌感染,症状明显的消化性溃疡病,精神病,产褥期,角膜溃疡,骨质疏松时要禁用等。



  因此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肾病并非最理想的方案,即便要用也一定要注意疗程和剂量。



  误区二、单纯用中医



  专家声音:中医治疗肾病,是从患者整体出发,以平衡体质寒热,调节精神情绪,扶正和驱邪并举等方法进行治疗,尤其对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以减轻其毒副作用,故优势很多。



  但是中医治疗肾病存在辨证难的问题,如果辨证不准,则疗效就不佳,甚至出现病情加重。另外,中药也存在肾毒性的问题,精心选药用药非常关键。



  专家表示,治疗肾病正确的方法应是中西结合,优势互补。用西医明确诊断,中医辨证治疗,辅以必要的西医方法和药物,不仅可改善患者整体素质,还可以减轻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对顽固性水肿、长期不愈的蛋白尿、血尿、长期尿频等效果很有效,利于肾病的整体康复,使疗效更加持久巩固。



  专家强调,由于中医治疗和用药存在辨证的问题,必须要在有经验的中医肾病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准确的辨证用药,否则会变症百出,使病情加重,这点患者尤应注意。



  专家提醒: 病历资料越详细越好



  慢性肾脏病需要长期的控制和治疗,既往的治疗情况、身体情况、疾病情况、药物反应情况都对目前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患者每次病历记录、检查结果都是疾病真实情况的记录,是病史的一个环节,患者的门诊病历、各种检查结果都需要做妥善保管。



  一个好的医生十分重视患者病史的记录,详细的病历资料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用药更为准确合理,如果患者换到其他医生那里继续就医,系统完整的病历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4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