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如何制怒(脾气暴躁易怒怎么调理)

医案日记 2023-06-03 14:50:05

如何制怒

在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些人则慈眉善目,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脾气。发怒与“脾气”有关,而脾气则似乎是天生的。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发脾气,而粘液质的人则较少发脾气。如果你天生就爱发脾气,这可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特点,你必须学会去控制这种不良的行为。

一、发怒的表现

1.什么样的人容易发怒

前面,我们说道胆汁质的人容易发怒,那么胆汁质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这种人的性格外向,容易兴奋,反应速度快,但自控能力差,对外界因素的感受性很低,反应的不随意性很高。程咬金、李逵都是典型的胆汁质人格。

弗洛伊德对易发怒的人有一段奇特的论述。他认为儿童在二到三岁的排便训练期如果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肛门期固结,”这样的儿童长大以后可能形成的性格之一是“肛门排泄型性格”。这种人的能量容易向外,可能表现为过分的好客,也可能表现为过分的好斗和充满攻击性。另一种可能会形成的性格是“肛门滞留型性格”。这种人的能量容易向内,可能表现为过分的固执或压抑。

2.发怒与教养有关

在文明社会里,发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所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涵养。孩子从小如果生长在充满暴力的家庭,长大以后很可能也习惯于使用粗暴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这是不良的社会化所造成的。一个溺爱孩子的家庭,如果纵容孩子乱发脾气,这孩子长大以后也就很自然地把家里的这套作风带到社会生活中去。总而言之,一个经常发怒的人其童年所受的教育中必然有问题。

3.怒气的去处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怒气有五个去路:一是把怒气压心里,生闷气。这样的人发怒时,怒发冲冠,青筋暴跳,胀红了脸,咬牙切齿,浑身颤抖,直喘粗气,心口发痛,胃部痉挛,甚至昏厥,但没有攻击行为。第二个去处是把怒气发在自己身上,如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咒骂自己,甚至选择自杀的方法以作自我惩罚。第三个去处是无意识地报复发泄,例如妻子对丈夫有气,会在烧好的菜里再加一把盐。丈夫对妻子有气,会无意识地做妻子最讨厌的事。最过激的出路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外显的发脾气、大叫、大哭、大闹、大骂、大打,用很强烈的形式把怒气发泄出去。当然,还有一条出路是向亲朋好友倾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抵消怒气。

二、如何制怒

1.认识评定法

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是绝不会无缘无故发怒的,发怒总有原因和针对性。这个原因在易怒者眼中是不可忍受的导火索,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必或不屑为之动气。所以学会制怒必须从提高自己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和对外界刺激的客观评价入手。

第一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一番回忆评价,看看自己过去发怒是否有道理。经过这样一回忆,你会发现自已有时候是明显的无理取闹。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可以说明问题。一天老板对下属发火,原因是下属工作失误。这位下属不敢对老板生气,回来对妻子乱发脾气,妻子没法,只好对儿子发脾气,儿子对猫发脾气。这一连串的发脾气只有开头老板对下属发脾气是有些缘由的。这后来的一连串发脾气都是无中生有。

如果你在发怒之前能想一想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第二步,低估外因的伤害性。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越想越气,终至怒气冲天。脾气不好的人喜欢自寻烦恼,没事找事,惹点祸来闯闯。制怒的技巧是,当怒火中烧时。立即放松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轻”,避免正面冲突。当怒气稍降时,对刚才的激怒情境进行客观评价,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恼怒有没有必要。

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听信小人谗言,怒发冲冠,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把爱妻一剑送入黄泉。及至觉悟,已为时晚矣。痛不欲生的奥赛罗自尽身亡,从而酿出一幕人间悲剧。如果当时奥赛罗稍冷静地想一想,对事件有一个理智的估价的话,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傻事了。

2.能量转移法

怒气似乎是一种能量,如果不加控制,它会泛滥成灾;如果稍加控制,它的破坏性就会大减;如果合理控制,甚至可能有所创益。

日本老板想出奇招,专辟房间摆上几具以公司老板形象制作的橡皮人,有怒气的职工可随时进去对“橡皮老板”大打一通,揍过以后,职工的努气也就消减了大半。如果你平时生气了,出去参加一次剧烈的运动,或看一场电影娱乐一下,那怕出去散散步也与这种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脾气暴躁的人经常发火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仅让他自己改正它往往并不能持久,必须找一个监督员。一旦露出发怒的迹象,监督员应立即以各种方式加以暗示、阻止。监督员可以请自己最亲近的人来做。这种方法对下决心制怒但又不能自控的人来说尤为适合。

3.宗教著作中的制怒法

一些文化水平较高、脾气又特别大的人读点佛学书籍将有所助益。我们发现佛学著作中有不少制怒的教诲。

佛学认为愤怒是一种邪妄,是由心地不净引起的,而解除愤怒的方法是“忍”。《成唯识论》卷九:“忍以无嗔、精进、审慧及彼所引起的三业为性。”这里把安于受苦受害而无怨恨的情绪以及能认可佛教真如的信仰当作“忍”的内容。此外,《六度集经》第三章有“忍不可忍者,万福之原”之说。

佛学著作对培养人的平和、宽容、慈悲的胸怀有一定的帮助。“戒、定、慧”三学,其“戒”便是要人们戒断凡尘的邪念。确实,常人好多的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邻里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为了一点小利,或受了一点小损害。若能宽宏大度一些,怒气自然就小了。

“定”则是佛学中的“制怒术”。佛学的定要求人心不为物所动,最高境界是“古井无波、空明澄彻”。定力修炼中较常用的方法是“禅定气功”,通过放松、入静、沉思、了悟来修炼定力的深浅。道教修炼术中也有“定观法”。此处的定是指心定要求修道之人外事皆绝,无以忤心,然后静坐内观,灭除妄念不灭慧心。如此长久修炼,自然得道,而得道之人终年常自然没有愤怒了。当然,我们常人不可能像和尚、道士那样天天修炼,但是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量不会为一点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慧”通俗地讲便是心理学上的认知方法。我们知道“是对欲望的强力禁止,而“定”则要求主观自然地对外物不于心。我们发现人是很难做到这两条的,只有石头可以说符合戒定原则,佛教并不是要把人炼成石头,因为佛学中更要的是“慧”。我们前面介绍的认识评定法就是“慧”。历“慧”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当你认识到;怒是毫无道理的时候,“慧”就起作用了。

(摘自《实用心理自我疗法》,张源侠、骆丽萍等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脾气暴躁易怒怎么调理

1、加强户外运动

自己的脾气暴躁易怒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平日里很少参加户外的活动,所以没事儿的时候,自己愿意胡乱想,而且总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所以要适当的加强户外的活动,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保证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的脾气相对来说也会缓和一些。

2、多呼吸新鲜空气

有的时候,你喜欢抽烟,搞得自己的房间乌烟瘴气的,搞得心情也没了,健康也没了,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样自己的心情会舒缓很多,所以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暴躁了。

3、学会转移注意力

如果你因为某件事或某个人而感觉心情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就不要强迫自己做事。这时不妨看看综艺性节目、听听抒情音乐、看看幽默笑话,或者出门散散步。都可以让焦躁情绪慢慢消散。当出现烦躁易怒时,切忌一个人牛角尖,不利于心情平伏。


扩展资料

脾气暴躁的原因

1、即是对身边的人、事、环境不满意。建议患者多出去旅行,多见识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群,使自己的心胸开阔,不在拘泥于眼前片刻的得失。只有心胸开阔了,才能让自己的脾气得以控制,不再暴躁易怒

2、单纯的发泄情绪。建议这类人平时参与运动锻炼,使内心的小情绪都通过汗水发泄出去,其实这也是转变发泄方式而已。时间长了,自己自然会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变得不暴躁易怒了。

怎么制怒?

第一, 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躁,容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  第二, 意志品质方面,胆小怕事,优柔寡断,缺乏毅力,容易动摇,畏惧困难,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差.  第三, 性格方面, 隘自私,孤独自卑,同学间因小事闹矛盾,长时间难以解脱,人际交往困难.  第四,自我意识方面,对自己缺乏全面的认识,缺少自我解剖能力,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强.  第五,社会适应方面,在家任性,在校不合群,面对生人和陌生环境表现怯懦,对家庭依赖性强.  可见,重视和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和指导他们逐步地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实在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紧迫性.  那么,中学生应怎样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和健康心理 我认为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一, 对自己不要对于苛求.有的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过高,根本无法实现,于是终日郁郁寡欢;有的人做事要求十分十美,往往因为区区小事而怨天尤人.如果能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易于实现,心情就容易舒畅了.  二, 对他人的期望不可过高.很多人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三, 偶尔也可屈服让步.一个能干大事业的人,处事要从大处着眼,心胸要开阔.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事上不必过分固执已见,以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四, 要会疏导愤怒情绪.应该看到,发怒时容易丧失理智,会把能够办好的事情搞糟.因此,勃然大怒时要想到"制怒"二字,防止干出蠢事,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这样就会使自己息怒,待冷静下来后再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五, 转换环境.在遇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喜欢做的事,如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参加体育运动等等.  六, 找人倾吐烦恼.把所有的抑郁都埋藏在心底,只会使自己郁闷沮丧.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你的知心朋友,师长等,心情就会顿感舒畅.  七, 为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八, 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心理学家发现,心理致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压力太大而引起的.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要同时进行几件事情,以免弄得筋疲力尽而效果不好.  九, 对人要表示友好.如果在适当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与人敌对,心情自己会平静.  十, 适当安排娱乐.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娱乐的方式和内容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达到心情舒畅.

易怒心理如何调适?

发怒,是人遭到挫折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其程度由浅到深可分为不满、生气、恼怒、愤恨、激怒、暴怒,常发怒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引起身心疾病。

一位美国科学家所做的有趣实验也给人们提供了启示。这位科学家发现,把人呼出的气体放入一种液体,平静时液体无显著变化,伤心时则产生白色沉淀,而生气时液体浑浊;进一步实验就发现人生气时的分泌物甚至可以毒死一只老鼠。他还据此计算出,一个人如果生气10分钟,不亚于3000米长跑所消耗的体能。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由此可见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何等重要!

调适

?学习忍耐及宽容。遇事持宽宏大量的态度,可止息心中的怒火,化怒气为祥和。学会宽容,放弃怨恨和惩罚,你会发现,将愤怒的包袱从双肩卸下来,会帮助你克制错误的冲动。

?承认难题,保持清醒。请告诉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你承认自己以往爱发火,决心今后加以改进。要求他们对你支持、配合和督促,这样有利于逐步达到目的。当愤愤不已的思绪在脑海中翻腾时,请提醒自己,保持理性,你才能避免短视、恢复远见。

?不要积压怒气。压抑自己避免冲突发生,只会像定时炸弹般,最后情绪失控,爆发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表达怒气,但要反应得体。生气有时是发泄怒气最健康的做法,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可舒缓心理压力。受到残酷虐待时,任何正常的人都会怒火中烧。但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可放肆地破口大骂,而该心平气和、不抱成见地让他明白,他的言行错在哪儿,为何错了。这种办法给对方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改弦更张。

?稍事休息,忙里偷闲。生气时可先让自己停一停,深呼吸并放松肌肉,可帮助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生气的原因,避免让事情恶化。若因生活繁忙而急躁发怒,可让自己偷一会儿懒,让心情平和后再去面对。一些易怒者谈及以往,常常说:“我过去经常发火。自从得了心脏病,我认识到以前那些激怒我的理由,根本不值得大动肝火。”

?改变心态,嘲笑自己,推己及人。许多时候怒气都是因对事物有所要求而未尽如人意时产生,导致不满、愤世嫉俗的心理。改变对事物的看法,不要执著,怒气自然也少。在那种很可能一触即发的危险关头,你还可以用自嘲的方法,从自己多疑的性情中寻找乐趣,幽默是“制怒”的最好手段。把自己摆到别人的位置上,你也许就容易理解对方的观点与举动。在大多数场合,一旦将心比心,你的满腔怒气就会烟消云散,至少觉得没有理由迁怒于人。

?训练信任,转移视线。开始时不妨寻找信赖的机会。事实会证明,你不必设法控制任何东西,也会生活得很顺利。这种认识不就是一种意外收获吗?用其他方法也可消除心中愤怒,如通过一些活动来转移愤怒的情绪,做运动、听音乐、与人倾诉等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约见心理医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若时常感到怒气难消,可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各种心理学方法进行自我调整。具体大致包括:

1. 躲避法。在生活中遇到令你愤怒的刺激时,就尽量避开,眼不见,心不烦,怒气自消。

2. 转移法。当发怒时,有意识地听听音乐,这是积极地接受另一种刺激,即转移大脑兴奋点的制怒方法。

3. 主动释放法。与人相处时产生意见、隔阂是不可避免的,把心中的不平和愤怒向认为适合的人全盘托出,经常交换意见,把话说清楚,也是平息愤怒和增进团结的方法。

4. 意识制怒法。以自己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使愤怒情绪难以发生或降低强度。以自己的内部语言为媒介,如在发怒时心中反复默念“别生气”、“别发火”等等,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5. 升华法。把怒气化为从事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活动的力量。司马迁说:“文王拘而做《周易》;仲尼厄而做《春秋》……《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怒之所为也。”这就是升华的典型例证。

如何以慢制怒以冷对热?

“慢”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制怒”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降温减压”。只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快”与“慢”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当然好。可是,有时“慢”也有“慢”的妙处。“慢”可待机,“慢”可施谋,“慢”可制怒。“慢”是一种韧性的战术,“慢”是一场持久战,“慢”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60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