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语录:“养生重在养‘心’,机遇来了,该争取时我会去努力。至于结果如何,则无需太在意。”
面容慈祥,为人温和宽厚,这是许多人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副院长王清海教授的第一印象。虽然每次专家门诊病人都排着长队,但他对每一个病人都耐心十足,让病人打心里觉得舒坦。而与他共过事的人,发现他再忙也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十分令人佩服。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的广东省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王院长对如何“养心健体”确有一套独到的理解,他特别强调养生要从“心”养起。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各种物质和名利的诱惑也多,得失之间情绪起伏很大,患得患失是养生的第一大忌。”而他最为推崇的则是《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志闲”、“心安”的淳朴养生理念。
文/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黄桃园
摄影/记者邱伟荣
心态要平和,胸怀要宽广
王清海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高血压和心脏病人,他发现这些人多数都有不少“心病”。“毕竟,人活在世上每天都可能碰到各种不如意的事,从工作、学习到家庭生活,每个人、每个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无论如何,心不能乱,要慢慢学会调整自己。”王院长说,心乱百病生,心静则万病去。心能静得下来的人自然不急不躁,心气平和。事实证明这更有利于机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也更有利于工作和生活。
“怪当今居世之士……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采访时,王清海从书架上取下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他认为书中这段文字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有多少在商海中搏击的企业家或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或过分追求企业的强大、或过于看重个人的名利,这种对物质和名利的欲望使他们往往难以顾及到自己的健康,导致多少豪杰未老先衰、未退先病甚至英年早逝。”
但生活在现代社会,放弃对名利的追逐和对物质的追求,有点不切实际,毕竟大家都是“社会人”,不是逃进深山老林里修道的“方外人士”。王清海也肯定,人活在世上,向上进取,追求事业成功,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不要过度看重名利得失。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也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机遇来了,该争取时我也会去争到。尽了自己的努力后,结果如何,无需太在意。”20多年来,正是这种放松的心态,助他一步步积累起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逐渐从一名普通医生到当上教授、副院长,乃至成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博士生导师。
“我认为,心胸坦荡是养生的第一要诀。”王清海解释道:心是指心态,胸是指胸怀。很多成功人士都懂得心态平衡的重要性,也明白要“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忘志”,但这还只是“养心”的第一层,只解决了如何对待自己。其实胸怀宽广同样重要,这一层的要求更高。如果能做到为人诚实有信,坦白大度,心胸坦荡,包容万物,还有什么气可生、有什么“心病”解不开呢?
饮食杂而不多,进食时间要有规律
饮食是健康的保障,也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王清海指出:“在许多人看来,吃饭喝水,似乎只是张开口咽下去的事,再简单不过了。但事实上有不少人的‘病’是吃出来的。”他认为,饮食要有“节”,这个“节”字起码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1.适当调节口味:各种饮料,如酒水、茶、咖啡等,以及一日三餐的食物,如鱼、肉、饭、蔬菜等等,都应品种丰富,杂而不多,让营养更均衡。当然,每餐不一定要吃多种,但可适当换口味,不要太挑食,酸、苦、甘、辛、咸,什么都可吃一点,只是要掌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2.食量要有节制:一日三餐应有定量,不宜饥一顿饱一顿,或暴饮暴食。王清海说,他每顿饭都在七八成饱之间,因此肠胃很少“抗议”。“脾胃为后天之本”,保护脾胃十分重要。古人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足见过度饮食的危害之大。平时再喜欢的食物也要有节制,因为再好的东西,一口气吃太多了也会伤肠胃。
3.进食时间规律:一日三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不要早一顿晚一顿。像的士司机和一些经常出差的人,常过了吃饭的时间还饿着肚子,结果就得了胃病。王院长建议,对于工作特别忙、经常会误了吃饭的人,应适当带点食物在身边,到了吃饭的时间还是要先垫一垫肚子,切莫让肠胃空转,这种无负载的运转,很易对肠胃造成损害。
作息:入秋后宜早睡晚起
“我晚上11时左右睡觉,最迟不超过12时。”王清海指出,现代人的夜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年轻人,许多人的快乐时光是在晚上10时以后才开始的,一直持续到三更半夜,而白天却呼呼大睡。对此,他很不赞成:“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白天阳气旺盛,人的精力充沛,正是工作学习的好时光;入夜阴气盛,在这时身体就应该尽量静下来休息,恢复体力,积蓄能量。”
“作息除了要符合时间规律,还要符合自然气候变化的规律,才能做到精神内守,阴阳平衡。”王清海指出,中医认为春夏秋冬作息时间各有规律:春天阳气升发,宜早睡早起,夏天阳气旺盛,宜晚睡早起,秋冬阳气逐渐收敛阴气盛,则宜早睡晚起。像现在时序已入深秋,中老年人除了要早睡,早上还可适当“赖赖床”,在日出前后起床比较适宜。
运动:早上慢跑可提神
王清海建议不同的人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持之以恒。他一个星期要出两次专家门诊。门诊的当天早上,他6时就起床,到家附近的麓湖公园里沿着湖边慢跑1小时。他分析说:“晚上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脏腑器官功能低下,气血流动缓慢。如果在早上起来跑跑步或做其他有氧运动,能有助于唤醒脏器功能,加速气血的流动,增强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我偶尔因为天气或其他原因没去跑步,但当天出门诊的精神就不一样。如果跑了步,我可以从早上8时看病看到中午12时都不觉得疲劳,但不跑步的话到早上10时就会觉得有点累。”他指出,那是因为有氧运动可使大脑得到更充分的血氧供给,所以才会精神十足。
庄子健康长寿的养生四诀
这“养生四诀”是:
1.清静: 庄子提倡有志之士应重视磨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在奋进中不时创造静下来的机会,这对保持健康的心境和体魄至关重要。因此,庄子常劝人施行以心静、头空、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
2.少私: 庄子认为私是百病之根。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如果私心满腹或满腹嫉妒,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终日不得安宁,必致形憔精亏,积虑成疾。
3.寡欲: 庄子认为“人欲不可饱,亦不可纵”。纵欲则会招祸染病。他提出,节食欲就不会劳气伤身,寡言欲就不会积虑伤心,少性欲就不会损精伤神。庄子所说的'“寡欲”,从人生的各个层面引伸,也包括了要淡泊金钱财富等身外之物,这既是处世哲学,也是养生的要诀。
4.乐观: 庄子说,一个人如果经常禁锢于精神惆怅之中,必然会忧愁绵绵,有损健康。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世,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与时俱进。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的第三篇,承上启下,家喻户晓的“庖丁解牛”出自于此,这篇“养生文”,到底说了什么?
首先还是解题,养生之“主”,主是什么?我认为,这里是是原则和方向,掌握“顺应自然”这个大原则,不断修炼、就能游刃有余,得养天年。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庄子-养生主》第一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是全篇的总纲,首先就是著名的生有涯而知无涯,与我们日常的印象不同,庄子强调不必强求非要去求无涯之知,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缘:顺着,遵循。督:中,正道。中医有奇经八脉之说,所谓督脉即身背之中脉,具有总督诸阳经之作用;“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就可以保全天性,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是庄子给出的具体指导,为善而急人知,就是好名,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欺人就是祸根。为恶如果过度,而获牢狱之灾,必然会损害自己。善与恶,名与刑,结合交织成边界。人之一生的活动都在这一区间,在这个区间找到“有间”,不要触动到两边的名和刑,领会中虚之道,才能游刃有余,全身尽年。
庖丁解牛,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这一段是本文主体,但从小已经在语文课本中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世间万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规律,认识规律,并遵从规律,就是全身尽年之道。
生不足喜,死亦不悲
最后一部分,先来两个例子继续论证顺应自然。第一个例子,庄子以残缺了一只脚却神气旺盛的右师为例,告诉人们那种存在于“形骸之外”的价值取向才是人生所真正应该予以关注和追求的。第二的一个例子是说“稚鸡”走十步才能吃到一口东西,走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形容生活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它却不愿被关在笼子里“丰衣足食”。而奋翼高鸣,悠然自在。足见不为名利所困的自由精神是多么可贵。
最后秦失吊唁老聃的故事,展现了庄子的生死观,生与死都不过是自然的形态变化,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里,老子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当人还处于孩童时期的时候,混沌纯真,不求功名,所以并没有什么烦恼。而当一天天成长,渐渐累于名利,患得患失。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回到童年的愿望,童年就是顺从自然。说完生,再来谈死,庄子早就在齐物论中设问,现在人人贪生,死后到另一世界,发现那么美好,方知现在有多么愚昧?
一切遵从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13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种动作可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