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五种动作可伤身

医案日记 2023-05-19 10:44:06

五种动作可伤身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论》

中医用“五劳”来形容人的体弱多病。中医里特别忌讳“久”,强调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就是做任何事情不能淫,“淫”的意思就是过度的意思。

久视伤血

是指人长时间用眼视物,不仅会双眼疲劳,视力下降,还会导致“血”的功能损伤。中医认为肝主藏血,由于肝脏的经脉联系于目,目受血而能视。人的眼睛能够看到事物,主要依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的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侯”的说法。因此,眼睛过度疲劳就会损伤肝,进而伤血,这就是“久视伤血”。如果天天盯着电脑看,就会“久视伤血”了。

久卧伤气

老躺着不运动,气脉就运行不起来。人体的气机是从肺经开始的,肺经实际上是“主一身之气”,“主治节”的。如果气脉运行不好,就会伤人的肺气。

久立伤骨

如果老站着,就会伤骨。伤骨其实就是伤肾。如果总站着的话,就会伤到腰、腿、胫这些部位,这叫久立伤骨。

久坐伤肉

伤肉其实伤的是脾。肺主皮毛,主一身之气;脾主肌肉,主运化,主一身之肌肉。

老坐着不运动人的气血就运化不起来,皮毛肌肉就伤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所谓的懒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靠着,靠着不如躺着”。他坐着都觉得累,能坐的时候绝不站着,能靠的时候绝不坐着,能躺的时候绝不靠着。这种人脾湿就特别重,由于缺乏运动,他的脾的运化功能也很弱,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人就会经常出现腹胀、吃饭不香等症状。

如果脾老不运化,人体内的垃圾和毒素就会逐渐堆积,就带不走“水谷精微”,这样就造成了脾虚或者脾湿,然后逐渐会感觉吃饭不香。会形成所谓的“富贵病”,给生活带来很多痛苦。

久行伤筋

长时间行走、锻炼、劳作就会伤筋。由于“肝主筋”,伤筋就是伤了肝。为什么不能过度运动或者劳作呢?因为凡事都要有“度”的限制,比如出汗,正常出汗可以帮我们带走体内的垃圾,而过度的出汗会耗伤心气,不利于养生。

五劳发展到极致,长时间难以治愈,渐渐地就成了痨病。中医之所以叫中医,实际上就是暗示人们应该行一个中道。它告诉大家,所有的疾病都跟太过与不及有关,把握好“度”才是关键。

常做这五个动作,可避免久坐引起的各种危害

现代人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家里,基本一天都是坐着,你知道吗?长期久坐对身体危害可不小。

久坐有哪些危害?

脂肪容易堆积

长期久坐,腿部的血液流动不顺畅,就会很容易导致水肿、腿部脂肪堆积,大象腿也是在所难免。另外,久坐族也容易长小肚子。这是因为长期坐姿不良,导致脂肪堆积成赘肉,另外有可能是体内水分过多,肠胃的毒素不能排出。

不孕

上班族女性,由于长期久坐,月经前及月经期常有剧烈疼痛,这是因久坐加上缺乏正常运动,以致气血循环障碍,下腹腔包括盆腔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卵巢供血不足而缺氧。

伤筋骨

坐姿不当(如脊柱持续向前弯曲),还易引发驼背和骨质增生。久坐还会使骨盆和骶骼关节长时间负重,影响腹部和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诱发便秘、痔疮,出现下肢麻木,引发下肢静脉曲张等症。

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每天久坐缺乏运动,血流流速变慢,粘稠度变高,血液中的垃圾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这些垃圾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变硬、狭窄。从而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中风等。

常做这五个动作可促进血液循环

坐姿勾脚

这个动作可以拉伸小腿肌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频率:8~10次,2~3组。

屈髋抬腿

这个动作是膝关节和股后肌群联合做功,膝关节分泌粘液,减少突然起身是膝关节酸胀感,增强股后肌群力量。

频率:8~10次,2~3组。

坐姿伸腿

这个动作主要是股四头肌发力,增强腿部力量。

频率:8~10次,2~3组。

坐姿并腿

这个动作是股内侧肌发力,增强股内侧肌力量,有利于修正o型腿。频率:8~10次,2~3组。

锻炼锻错最伤身!专家提醒:运动要牢记6大忌,减少韧带膝盖损伤

大部分的疾病是有禁忌事项的,即在患病期间,患者是需要注意一些不能进行的事项的。禁忌不单指饮食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是有禁忌事项的。对于韧带损伤的患者来说,注意禁忌事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不忌口可能会使得病情加重。那么,韧带损伤有哪些禁忌?

在饮食方面有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治疗期间,患者不能吃重口味的食物,即不能吃过酸、过辣、过咸的食物,也不可喝酒、吸烟。油腻的食物同样不能多吃。患者应多吃清淡的食物。若是患者受伤部位有气滞血瘀的情况,可以吃一些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止痛作用的食物。有此功效的食物有三七、葱白、橘皮、玫瑰花、螃蟹、油菜、慈姑、茄子、山楂等。但是若患者有出血的情况,则不可食用此类食物。

在生活方面,患者需要注意受伤部位的保暖,尽可能不要着凉。 在治疗初期,不能频繁活动受伤部位。在韧带修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韧带损伤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所以需要做好预防措施。 在日常活动或者运动时,尽可能不要做剧烈、高难度的动作。平时需要加强肌肉的锻炼。肌肉强壮可以减少运动对韧带的负荷,从而减少韧带损伤的发生。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事项:

1、运动前需要做好热身运动,使得关节、韧带、肌肉能更快的适应运动的状态,使得动作更加协调,从而减少韧带损伤的发生。

2、在疲劳时不可进行运动,因为此时机体的反应是比较慢的,动作也不是很协调,容易发生韧带损伤。

3、多进行下肢力量的练习,从而使得膝关节能保持稳定和灵活。关节的不协调也是导致韧带损伤的原因之一。

4、肥胖者需要控制一下体重。肥胖是导致下肢韧带损伤的原因之一。因为下肢需要承受的重量过大,从而导致韧带负荷过大。同样,少进行超负荷的运动。

5、尽可能不要做迅速变向、迅速启动或者急停动作。

6、在经过专业的训练后,才可进行幅度过大及高难度动作。

总结一下,以上是韧带损伤的禁忌事项以及六个预防韧带损伤的方法。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食物的选取以及口味的问题。患病时,尽可能不要吸烟喝酒。

“仰卧起坐”真的这么伤身吗

最近两天,网络上在热议“仰卧起坐致瘫”的话题,有部分专家还据此提出“仰卧起坐是否应该退出体测”等观点。其实,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首先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什么是正确的仰卧起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仰卧起坐又是什么?

第一,仰卧起坐作为一个经典的力量练习动作,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等领域中已存在多年。我们知道,腰腹部、后背部称之为人体的“核心”,是支撑和保障我们行走、跑步、上下楼、负重等日常活动的基础,每个人都应该加强核心肌群的力量。  
第二,运动人体科学和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体的力量素质分为三类,即最大肌力、力量耐力和速度力量(爆发力)。其中,最大肌力和力量耐力与健康密切相关,后者多与运动能力、竞技能力有关。例如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人,当家人遇到危险时,能抱得动或背得动家人吗?所以,力量是保障人体活力的基础。

第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俗称“体测”)中采用一分钟仰卧起坐作为评价学生力量耐力的指标,从1985年全国开展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监测工作时就有了,至今网络热议的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其中就包括不同年龄学生人群仰卧起坐成绩下降。   第四,仰卧起坐动作要领的关键环节是指人体呈仰卧位,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优先动员腹前、腹外侧壁肌群发力,将躯干抬起,即腹肌是原动肌(俗称“发力肌”),也就是说经常做仰卧起坐,可以有效地发展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腰方肌等腹部前群肌肉的力量,而不是某些“专业”健身教练所说的“锻炼竖脊肌、多裂肌”。而位于后背部的肌群,在该动作完成中恰好是对抗肌,在运动中起拮抗作用。即要想圆满完成仰卧起坐,该肌群在运动全过程中是要放松的,或者说后背肌群的伸展性和弹性决定了动作质量。同时,为了固定骨盆、下肢(完成屈髋、屈腿)等部位,盆带肌、臀肌、大腿、小腿周围的肌群保持适度紧张,理论上称为固定肌。由此可见,仰卧起坐动作是需要上述肌群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

第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仰卧起坐动作的要求是“受试者仰卧于软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两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同伴按压其踝关节,以固定下肢”。所以,“体测”中没有要求学生双手抱头。“两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怎么就理解为“双手抱头”了,不得而知。正确动作中,两手的作用其实就是固定颈部,也可以理解为托住颈部,使颈部保持微微前屈的姿势,以防止颈部后伸(仰头),造成背部肌肉紧张,影响动作质量。
由此可见,双手抱头仰卧起坐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动作。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因此,笔者还是想建议媒体不要用一个错误动作来质疑“体测”中的仰卧起坐。“体测”中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是一个测试动作、一个评价指标,其目的是考查学生们力量耐力水平的,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个锻炼动作或健身动作。  
第六,需要指出的是,引发这场讨论的诱因是台湾的个案和美国军队等倡导“平板支撑”代替仰卧起坐等。首先因为证据和信息不全,无法判断仰卧起坐是否是导致血管破裂,最终沦为全身瘫痪的“元凶”。但是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导致全身瘫痪的病理基础应该是颈髓受损。人体解剖学知识告诉我们,颈髓是被软脊膜、硬脊膜、颈椎以及相关的关节、韧带、肌群等结构严密保护在椎管中的,双手抱头产生的压力能够“突破”这些结构吗?此外,神经(如颈神经)受损,应该引起手麻、颈部不适等症状。

第七,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人体的肢体运动均是转动。套用杠杆原理解释一下,双手不管是伸直放在头后,交叉放在胸前或者是伸直放在体侧,我们都可以称之为仰卧起坐,双手不同的位置,改变的是阻力矩,或者通俗地讲,手在不同的位置,会导致我们在做动作时,常常感觉到费力或轻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513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