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证是里热炽盛,肠胃有实热之邪结聚所致的病症。
辨证注意点:本证为里实热证,抓住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日哺潮热,大便不通为主要见症。
阳明病为邪正斗争最激烈的阶段,随着病程的进展,若正气出现不足,病邪亦逐步消退,可向少阳病发展。
总结一下治疗痉病的经验,我发现治疗痉病按六经辩证分类辩证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痉病是肌肉不由自主地的紧张、抽搐、强直,比如惊厥、抽动症、抽筋、眼皮跳、膈肌痉挛、肠痉挛、帕金森病等等。
痉病的病因是肌肉失去津液的濡养。
肌肉为什么会失去津液濡养呢?原因有二:一个是经络不通,另一个是津液不足。
经络不通最常见的原因是受寒;津液不足最常见的原因是热伤津液,还有就是汗吐下导致的津亏。
痉病的辩证与治疗,按六经分类:
一、太阳痉病
最常见的是腿抽筋,是因为受凉导致经络不通,津液不能输布造成的,治疗用桂枝汤温经散寒为主,加上木瓜效果更好;
二、阳明痉病
阳明痉病分为三种:
1、阳明经证:项背强急,恶寒发热而无汗是刚痉,治以葛根汤,有汗是柔痉,脉浮治以桂枝加葛根汤、脉沉治以栝篓桂枝汤;
2、阳明经热证:大热、大汗出导致津亏,治以人参白虎汤;
3、阳明腹证:腹满潮热,热耗津液,治以大承气汤;
三、少阳痉病:
少阳痉病的特点是:1、时发时止;2、不痛;3、紧张则加重,比如抽动症、眼皮跳。
少阳痉病的病因是肝阴不足,治疗用柴胡类方加上养阴清热和泻火的药。用这个治法,近一年我治了3例抽动症,效果都很好。
四、太阴痉病:
膈肌痉挛和肠痉挛分两种情况:1、如果是虚证,则为太阴痉病,治以理中汤或桂枝加芍汤;2、如果是实证,则是阳明痉病;
五、厥阴痉病:
热病后期,热耗真阴,手足瘛瘲,治以炙甘草汤加减,也可以用后世的大小定风珠、三甲复脉汤等;
六、少阴痉病:
手少阴心火旺,内心急躁、心慌、手抖,治以三黄泻心汤、黄连阿胶汤。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刘渡舟
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的分别,谓之合病。这里指太阳和阳明同时受邪,既有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的表证,也有缘缘面赤,额头作痛,目痛鼻干,卧寐不宁的阳明经表证。
阳明经证,伤寒论中讲的不是太清楚,第49条提了一句面色缘缘正赤,很不全面;有人将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经证,不太合适。白虎汤证作为阳明热证更合适。这里说的葛根汤证也是阳明经证,是阳明经脉受邪的症候,行经于表,所以也有发热恶寒的全身症状。
太阳阳明合病,受邪的不同,病变也有所侧重:太阳病偏重,可用麻黄汤,例如第37条喘而胸闷,不可下,宜麻黄汤;本条以阳明经邪重,从自下利可以得知。阳明受邪以后,阳明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肠胃,里气不和导致升降失常,所以出现自下利或者呕吐的症状。
葛根汤是阳明经证的正治方子,又可以兼顾太阳表邪,所以治疗二阳合病且自下利,最为合适。
胡希恕
这条是扩展了葛根汤的应用。太阳阳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下利可以用葛根汤主之。这种下利不一定是吃药吃的,下利属于里,肠胃之里,阳性证就是阳明病;阴性证就是太阴病。这里用葛根汤,是阳性证。表里同时发病,叫做合病;如果先有表,后有里,表证未罢,里病又生,叫做并病。
下利而表现出表证,如果无汗可以用葛根汤。这个机制说明这种情况其实是表证。有汗可以考虑用桂枝汤。应该指出,太阳阳明合病,不一定都会下利。
刘志杰
阳明外证是白虎汤证,有口渴躁烦;里证就是腑实证,大便硬。这里的阳明病不出现大便硬,却自利,这是一个湿热。无汗,则没有伤到津液;一旦有汗就变成阳明里实。这里自利表现的都是阳性证,所以自利不一定是太阴病。这条实际上是太阳伤寒,合并阳明里有湿热津液不亏的意思。
葛根防备发汗过度伤津液,同时清除里热。太阴的自利,是寒性的;阳明如果有自利,肯定是热性的,肛门要灼热,如果没有自下利,不能用葛根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59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六经辨证
下一篇: 阳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