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杂谈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六)

医案日记 2023-05-08 21:38:51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六)

八、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提倡资源的综合利用如果提高了资源利用的质量和效率,必然会减少对资源的采挖和开发,从而保护了资源。各种新技术的利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组织培养技术,一些珍贵中药材的人工栽培比较困难,有的药材如人参、雪莲、黄连、杜仲等按常规育苗周期很长,有的药材如肉苁蓉、麻黄、番红花等繁殖系数小、再生能力低;还有的如地黄和太子参等由于易感病毒造成品质退化、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等,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使种苗脱毒或实现种苗的快速繁殖;植物人工种子技术,是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体细胞胚或能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分生组织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外壳内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出苗的颗粒体,与天然种子相比,具有可工厂化大规模制备、储藏和迅速推广优良种质资源等优点,目前人工种子技术已经用在铁皮石斛的生产中,为解决铁皮石斛的资源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转基因技术,植物通过转基因促进有效成分的生产,成功的例子有把莨菪胺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一莨菪胺6p羟化酶基因导入颠茄中,转基因植物中的底物天仙子胺被大部分转化为莨菪胺。另外新的提取技术可以提高有效成分提取率,通过化学反应促使天然化学成分的转化和半合成,使无用或利用价值不高的成分转化为有用的成分。

资源的综合利用也是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如人参、西洋参,过去只用其根,现代研究表明,其茎叶、种皮都含有大量的人参皂苷,可作为提取人参皂苷的原料;红豆杉最初采用树皮提取紫杉醇,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叶不但含含有与皮相当的紫杉醇,还含有含量远高于皮的紫杉醇前体化合物,可作为提取或合成紫杉醇的原料,况且叶的再生能力明显大于树皮;枸杞传统主要用其果实,其叶虽然也作为药用,但用量很少。目前我国栽培了大量的枸杞,每年在整枝时都要修剪下来的很多茎叶。据报道,枸杞茎叶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另外一些食品、食用色素、香料与药品共用的资源植物如葛根,山楂,银杏等,综合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

九、利用新技术技术直接生产有效成分

通过生物技术直接生产药用有效成分,由于生产本身不以生物资源为原料,而且是可再生的和可持续的,因而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对生物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对那些自然资源有限、生长缓慢、人工栽培困难的中药资源和珍稀濒危的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生长的条件或诱导细胞分化成冠瘿组织或发状根产生促进目标成分的生物合成,如目前已在长春花、紫草、人参、曼佗罗、颠茄、丹参、黄芪、甘草、绞股蓝和青蒿等10余种药用植物中建立了毛状根培养系统,人参毛状根已开发出商品投入市场;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通过转基因将次生代谢化合物的代谢酶类基因转入特定生物细胞中,或对上述基因实施调控,提高代谢酶的生成量或酶活性,从而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质。例如东北红豆杉细胞培养产生的紫杉醇含量达0.09%,是天然品的45倍。

十、结 语

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和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是当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这一方面有大量的研究专论,在此不详细论述。需要注意的是,种植单位在发展目标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要注意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的8大领域

高新技术企业8大领域包括:芯片技术、通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生物技术、环境技术、新材料技术、能源技术、 机器研究。

其中生物技术包括:

(一)医药生物技术

1、新型疫苗 2、基因工程药物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4、单克隆抗体系列产品与检测试剂 5、蛋白质/多肽/核酸类药物 6、生物芯片 7、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 8、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 9、新生物技术

(二)中药、天然药物

1、创新药物 2、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3、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化学药

1、创新药物 2、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3、抗肿瘤药物 4、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药等) 5、老年病治疗药物 6、精神神经系统药物 7、计划生育药物 8、重大传染病治疗药物 9、治疗代谢综合症的药物 10、罕见病用药(Orphan Drugs)及诊断用药 11、手性药物和重大工艺创新的药物及药物中间体。

(四)新剂型及制剂技术

1、缓、控、速释制剂技术——固体、液体及复方 2、靶向给药系统 3、给药新技术及药物新剂型 4、制剂新辅料

(五)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医学影像技术 2、治疗、急救及康复技术 3、电生理检测、监护技术 4、医学检验技术 5、医学专用网络环境下的软件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生物催化技术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七)现代农业技术

1、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2、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3、重大农林植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 5、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6、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节水农业 7、农业生物技术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哪些?

一、电子信息
(一)软件
1. 基础软件
2. 嵌入式软件
3.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管理软件
4. 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
5. 图形和图像处理软件
6.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7. 电子商务软件
8. 电子政务软件
9. 企业管理软件
10. 物联网应用软件
11. 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软件
12. Web服务与集成软件
(二)微电子技术
1.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2. 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
3.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
4. 集成电路测试技术
5. 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工艺技术
6. 集成光电子器件设计、制造与工艺技术
(三)计算机产品及其网络应用技术
1. 计算机及终端设计与制造技术
2. 计算机外围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3. 网络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4. 网络应用技术
(四)通信技术
1. 通信网络技术
2. 光传输系统技术
3. 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
4. 移动通信系统技术
5. 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技术
6. 卫星通信系统技术
7. 微波通信系统技术
8. 物联网设备、部件及组网技术
9. 电信网络运营支撑管理技术
10. 电信网与互联网增值业务应用技术
(五)广播影视技术
1. 广播电视节目采编播系统技术
2. 广播电视业务集成与支撑系统技术
3. 有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4. 无线传输与覆盖系统技术
5. 广播电视监测监管、安全运行与维护系统技术
6. 数字电影系统技术
7. 数字电视终端技术
8. 专业视频应用服务平台技术
9. 音响、光盘技术
(六)新型电子元器件
1. 半导体发光技术
2. 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
3. 大功率半导体器件
4. 专用特种器件
5. 敏感元器件与传感器
6. 中高档机电组件
7. 平板显示器件
(七)信息安全技术
1. 密码技术
2. 认证授权技术
3. 系统与软件安全技术
4. 网络与通信安全技术
5. 安全保密技术
6. 安全测评技术
7. 安全管理技术
8. 应用安全技术
(八)智能交通和轨道交通技术
1. 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
2. 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技术
3. 交通运输运营管理技术
4. 车、船载电子设备技术
5. 轨道交通车辆及运行保障技术
6.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服务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
(一)医药生物技术
1. 新型疫苗
2. 生物治疗技术和基因工程药物
3. 快速生物检测技术
4. 生物大分子类药物研发技术
5. 天然药物生物合成制备技术
6. 生物分离介质、试剂、装置及相关检测技术
(二)中药、天然药物
1.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
2. 创新药物研发技术
3. 中成药二次开发技术
4. 中药质控及有害物质检测技术
(三)化学药研发技术
1. 创新药物技术
2. 手性药物创制技术
3. 晶型药物创制技术
4.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技术
5. 国家基本药物原料药和重要中间体的技术
(四)药物新剂型与制剂创制技术
1. 创新制剂技术
2. 新型给药制剂技术
3. 制剂新辅料开发及生产技术
4. 制药装备技术
(五)医疗仪器、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
1.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2. 新型治疗、急救与康复技术
3. 新型电生理检测和监护技术
4. 医学检验技术及新设备
5. 医学专用网络新型软件
6. 医用探测及射线计量检测技术
(六)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
1. 高效工业酶制备与生物催化技术
2. 微生物发酵技术
3. 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
4.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技术
5. 食品安全生产与评价技术
6.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七)农业生物技术
1. 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2. 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技术
3. 重大农林生物灾害与动物疫病防控技术
4. 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
5.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
三、航空航天
(一)航空技术
1. 飞行器
2. 飞行器动力技术
3. 飞行器系统技术
4. 飞行器制造与材料技术
5. 空中管制技术
6. 民航及通用航空运行保障技术
(二)航天技术
1. 卫星总体技术
2. 运载火箭技术
3. 卫星平台技术
4. 卫星有效载荷技术
5. 航天测控技术
6. 航天电子与航天材料制造技术
7. 先进航天动力设计技术
8. 卫星应用技术
四、新材料
(一)金属材料
1. 精品钢材制备技术
2. 铝、铜、镁、钛合金清洁生产与深加工技术
3. 稀有、稀土金属精深产品制备技术
4. 纳米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5. 金属及金属基复合新材料制备技术
6. 半导体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7. 电工、微电子和光电子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8. 超导、高效能电池等其它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1. 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强化增韧技术
2. 功能陶瓷制备技术
3. 功能玻璃制备技术
4. 节能与新能源用材料制备技术
5. 环保及环境友好型材料技术
(三)高分子材料
1.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技术
2. 工程和特种工程塑料制备技术
3. 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制备技术
4. 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5. 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循环再利用技术
6. 高分子材料的新型加工和应用技术
(四)生物医用材料
1. 介入治疗器具材料制备技术
2. 心脑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制备技术
3. 骨科内置物制备技术
4. 口腔材料制备技术
5. 组织工程用材料制备技术
6. 新型敷料和止血材料制备技术
7. 专用手术器械和材料制备技术
8. 其他新型医用材料及制备技术
(五)精细和专用化学品
1. 新型催化剂制备及应用技术
2. 电子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3. 超细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4. 精细化学品制备及应用技术
(六)与文化艺术产业相关的新材料
1. 文化载体和介质新材料制备技术
2. 艺术专用新材料制备技术
3. 影视场景和舞台专用新材料的加工生产技术
4. 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制备技术
5. 文物保护新材料制备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
(一)研发与设计服务
1. 研发服务
2. 设计服务
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服务
1. 检验检测认证技术
2. 标准化服务技术
(三)信息技术服务
1. 云计算服务技术
2. 数据服务技术
3. 其他信息服务技术
(四)高技术专业化服务
(五)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
(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
1. 电子商务技术
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
(七)城市管理与社会服务
1. 智慧城市服务支撑技术
2. 互联网教育
3. 健康管理
4. 现代体育服务支撑技术
(八)文化创意产业支撑技术
1. 创作、设计与制作技术
2. 传播与展示技术
3. 文化遗产发现与再利用技术
4. 运营与管理技术
六、新能源与节能
(一)可再生清洁能源
1. 太阳能
2. 风能
3. 生物质能
4. 地热能、海洋能及运动能
(二)核能及氢能
1. 核能
2. 氢能
(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
1. 高性能绿色电池(组)技术
2. 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
3. 燃料电池技术
4. 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
(四)高效节能技术
1. 工业节能技术
2. 能量回收利用技术
* 正常生产环节已回收利用技术和一般性高热值燃气发电技术除外。
3. 蓄热式燃烧技术
4. 输配电系统优化技术
5. 高温热泵技术
6. 建筑节能技术
7. 能源系统管理、优化与控制技术
8. 节能监测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
(一)水污染控制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1. 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2. 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3. 农业水污染控制技术
4. 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综合控制技术
5. 节水与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
(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 煤燃烧污染防治技术
2. 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
3. 工业炉窑污染防治技术
4. 工业有害废气控制技术
5. 有限空间空气污染防治技术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技术
1. 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
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3. 生活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4.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5. 有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
6. 社会源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四)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
1. 噪声、振动污染防治技术
2. 核与辐射安全防治技术
(五)环境监测及环境事故应急处理技术
1. 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2. 应急环境监测技术
3.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4. 非常规污染物监测技术
(六)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技术
(七)清洁生产技术
1. 重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节水、减排及资源化关键技术
2. 清洁生产关键技术
3. 环保制造关键技术
(八)资源勘查、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1. 资源勘查开采技术
2. 提高矿产资源回收利用率的采矿、选矿技术
3. 伴生有价元素的分选提取技术
4. 低品位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放射性资源勘查开发技术
6.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7. 绿色矿山建设技术
八、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一)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1. 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技术
2. 嵌入式系统技术
3. 新一代工业控制计算机技术
4. 制造执行系统(MES)技术
5. 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
(二)安全生产技术
1.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
2.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
3. 其它事故防治及处置技术
(三)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
1. 新型传感器
2. 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
3. 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
4. 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仪表
5. 微机电系统技术
(四)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
1. 高档数控装备与数控加工技术
2. 机器人
3. 智能装备驱动控制技术
4. 特种加工技术
5. 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相关技术
6. 增材制造技术
7. 高端装备再制造技术
(五)新型机械
1. 机械基础件及制造技术
2. 通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3. 极端制造与专用机械装备制造技术
4. 纺织及其他行业专用设备制造技术
(六)电力系统与设备
1. 发电与储能技术
2. 输电技术
3. 配电与用电技术
4. 变电技术
5. 系统仿真与自动化技术
(七)汽车及轨道车辆相关技术
1. 车用发动机及其相关技术
2. 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
3.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 机动车及发动机先进设计、制造和测试平台技术
5. 轨道车辆及关键零部件技术
(八)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1. 高技术船舶设计制造技术
2. 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
(九)传统文化产业改造技术
1. 乐器制造技术
2. 印刷技术

中药资源学的基本属性

中药资源学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

中药资源学:在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地理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中药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跨学科并兼有管理科学性质的新兴学科,是十分重要的,综合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时空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科学。

涵义: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构成,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学科。

主要任务:

1.调查中药资源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动态规律;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中药资源调查工作是对国家或地区中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规律和蕴藏量的考察调查和测算工作,它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中药资源有重要意义;

2.中药资源的合理采取和充分利用;

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合理利用资源,使产量达到最大可持续利用(不危害其利用);

最大持续产量即不影响生态环境,可持续生产(采用)的最大产量;

3.研究中药资源动态规律,提出科学经营与管理方法;

4.积极扩大与寻找中药新品种新资源,扩大药用部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izatan/333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