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为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又名为神萃、赤箭等。具有平肝,熄风,镇惊,通经活络的功效。其味甘,性平。多入肝经。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天麻含香草醉、香草铉、胡萝卜素、苷类、黏液质等成分,有强壮、镇痛、抗惊厥等作用。本品过量使用于动物,可见软弱少动,食欲大减,疲困,反应迟钝,体重下降,疲困或死亡等现象,动物实验证实,能制止豚鼠实验证性癫痫发作。
远古时期,神农氏到深山采药,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他刚要爬起,忽见在翠绿的草丛中有一棵长得奇特的植物,圆圆的赤褐色茎杆上,连一片绿叶也没有,酷似箭杆插在地里。他伸手拔起,带出不少黄褐色的块茎。他带回家煮几个吃了,发现此种植物的茎块能治很多疾病。神农氏认为这是神箭的遗留物,就称之为“神箭”。因茎杆为赤色,又称“赤箭”。这就是后来人们呼为“天麻”的植物。明代李时珍认为天麻是“天”使其然,“此物天赐,为仙人行迹失掉缠足之麻……”,故话天麻。
炎帝神农氏是少典之子,生于姜水,于是他以姜为姓,号称烈山氏,以火德治天下,故称炎帝。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现在称“炎黄”,即指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历史传说中,炎帝神农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明。
炎帝是农业之神。相传,上古的时候,没有农业,人们靠打猎、捕鱼、采摘野果为生,过着原始游牧生活,而且经常挨饿、受冻。炎帝看到人们生活这样艰难,心里极为不安,他日思夜想,想帮助大家过上丰衣足食、安安稳稳的日子。他想,要是有一种植物结出的果子又多又能吃,那就好了,人们就可以吃这种果子度日,再也不会挨饿了。
炎帝于是,他不辞辛苦,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名山大河,尝尽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果子,去为人们寻找能当食物的果实。有一次,炎帝误吃了毒果,差点送了性命,可是炎帝不灰心,最后他在南方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找到了他心目中能结出很多果子又能吃的草,这就是禾苗。经过试种,第一年就收了满满一担黄澄澄、又脆又香的果实,第二年,收获了几十担。这件事被炎帝发现后,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天南地北,种谷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减轻人们耕作的劳苦,炎帝又教会人们先进的耕作技术。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之神,同时也是医药之神。他巡游四方,看到老百姓面多黄肿,有风湿的病症,心中很不安宁,当即踏遍三山五岳,去采集天下的异草,来为人们治病。
传说炎帝有一条神鞭,叫做“赭鞭”,用赭鞭逐一抽打药草。药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赋性,给病人治病。
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便利于救死扶伤,炎帝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他又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二次,幸亏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马上知晓中毒的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
炎帝试毕百草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自分开,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
据说,茶叶的发现,就是炎帝尝百草而得来的。一次,炎帝摘了一片很鲜嫩的小绿叶,放在口里细细咀嚼,随后吞进肚中,立刻觉得荡气回肠,清爽无比。这小绿叶在肚子里,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清肠洗胃,把体内的各个部分洗擦得舒舒畅畅。因为这小绿叶像是在巡查一样,在肚中来来回回奔走,炎帝便称之为“查”。后人慢慢的,在演变过程写成了“茶”,这便是茶的来历。
关于炎帝的传说,还有炎帝赐剑斩恶龙故事:上古时期,大九湖水清如镜,镶嵌在高山之间、大宫的仙女常下凡到湖中洗澡,炎帝神农氏也常在湖中浸洗药草。后来,湖水被几条恶龙霸占,湖水被搅成了泥浆,腥气冲天。从此,仙女们再也不敢来洗澡,周围数百里的黎民百姓也不得安生。当时有一年轻的猎人居住在湖边,有一手生擒猛虎的好武艺,却未斩过蛟龙。一天,他偷偷观看着恶龙混战,有的口吐烈火,有的口伸利剑,有的飞沙走石,有的喷水千丈,撕来咬去,不分胜败,只搅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猎人十分愤慨,拉开弯弓,连射九箭,可是却没有伤着恶龙一片鳞甲。猎人回到家里正纳闷,突然想起爷爷说过,斩龙要用斩龙剑,而且听说只有神农氏才有此剑,于是就去木城请求神农氏赐剑。猎人来到神农顶,看不见木城的踪影,疲劳极了,索性坐下歇息,一会儿便进入了梦乡,见一位白发老翁说:“这些孽龙,都是山中巨蟒,久炼得道,互相争夺九湖这个仙地,应该把它们斩了。”说着,给他一把宝剑,银光闪闪,寒气逼人。猎人醒来果然发现手中有把宝剑,精神倍增,连夜急奔湖边,跳进湖里,把这些恶龙全杀了。
炎帝晚年,来到南方巡视,了解民情,同时也尝草采药,为民治病。到楚地的时候,他不幸误尝断肠草而中毒身亡,葬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据古籍记载,西汉时已有陵,唐代已有奉祀,至宋代,太祖赵匡胤奉炎帝为感先帝,于是“立届陵前,肖像而祀”,并设了守陵人,还禁止樵牧。随着历史兴衰,炎帝陵也历尽沧桑,毁建多次,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留下了众多的景点和名胜古迹。
农历清明节,为中国传统的祭祀炎帝的节日,每年,数万名海内外炎黄子孙各界代表聚集在炎帝故里陕西省宝鸡市,以多种形式祭祀华夏人文始祖炎帝。
天麻,主要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等地,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块茎,具有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作用,常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手足不遂、口眼波斜、肢体麻木、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炎、神经衰弱、帕金森氏症等病症。
1.镇痛作用
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性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
2.镇静作用
天麻素(天麻甙)不仅能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且能抑制咖啡因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3.抗惊厥作用
天麻的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惊厥作用,其天麻多糖能有效抑制脑部癫痫样放电。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有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压
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
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
6.提高免疫力
天麻多糖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天麻素注射液能够显著增强巨吞噬细胞功能、血清溶菌酶活力,对机体免疫有促进作用。
7.延缓衰老
天麻中有效成分能使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力明显增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延缓
希望能帮到你,祝健康!
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裹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一、大豆重养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二、大米重润肺
大米涵盖稻米、紫米等,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三、小米重养脾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四、小麦重养心
小麦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对消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以及烦躁情绪有食疗作用。
做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或去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五、高粱重养肝
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收敛止泻的功效,尤其是患有慢性腹泻的人,持续吃一段时间后,会有良好的功效。
做法:把高粱米加工成面粉后炒熟,用开水调成稀糊每天早晚饭前服用。
五谷之贵——小麦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秋天播种,冬天生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说“瑞雪兆丰年”,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其实都是在说小麦冬季被雪覆盖,来年就会有个好年景。可见,小麦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小麦在我国的种植由来已久,24节气的小满就是指小麦灌浆,种子即将饱满成熟。小麦磨成的面粉是我国北方人最重要的主食。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我国北方的小麦,含蛋白质较高,面筋强而有弹性。
“五谷之贵”惟小麦。在五谷中,小麦是唯一得四时之气的。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中医认为,小麦性味甘平,能够补益脾胃,补木生火,间接补益心气心血、止汗除蒸。据《本草纲目》记载,古人认为“小麦秋种冬长,春生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并说“陈者煎汤饮,止虚汗”。
有一种病叫做“妇人脏躁”,即心血不足,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呵欠连连、喜悲欲哭(相当于更年期综合征)者,可用小麦与大枣、甘草同食;
体虚自汗、盗汗者,宜用浮小麦(为未成熟的嫩麦,干瘪不饱满,淘洗时漂浮于水面)与黄芪、大枣同煎汤服。
如果您心情烦躁或者悲伤欲泪,您可以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来调节心情。《本草纲目》记载,小麦善补心气。
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适合人群:所有人都可以食用。
因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不适宜用于脾胃虚寒的人。
食用方法:
小麦磨成面粉后,可以直接拿来制作食品,比如北方的包子、饺子,面条等等;也可以发酵后使用,利用外界的生物酶来帮助人体消化。比如做馒头、面包等。
食用小常识:
饮食原则:坚持全面、均衡、适量的膳食营养,才能拥有健康长寿最重要的保障。
1、尽量食用粗加工的食品。食面最好食全麦面。全麦面尽管颜色没有精粉白些,但取之自然,口味纯正,对人体极为有益。不提倡精加工食品,尤其拒绝添加增白剂的面粉。
2、胃酸多的人可多食发酵后的面食,因为发面时所用的苏打属于碱性,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3、面条和烤过的面食都有养胃的作用。
4、任何食物再好,也不能过量食用。食物讲究多样化,过犹不及,取平折中。
5、面食属于粮食中的“细粮”,食物要讲究粗细搭配,粗细搭配,有益健康。
五谷为养:健脾之谷——小米
现在很多人的病都是吃出来的,如何吃好、喝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注重心理调养,合理搭配膳食,成了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在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膳食配比中,第一强调的就是要多吃五谷杂粮。
那么何谓五谷?相传三皇之一的神农氏最开始教人们播种五谷。“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有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稷(小米)、麦(面)、稻(大米)、黍(黏黄米)和菽(豆类)。 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五谷,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五谷从种植到收割,根系吸收大地的营养,叶子进行光合作用汲取天地之精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为了养育最后这些种子,所有的营养最后都集中到了种子身上。因此,五谷是最有营养的,五谷的营养也是最全面的,因为,一粒种子可孕育一个生命。
《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以补养精气。”,如此饮食,既可满足人体需要,又能达到以此之长,补彼之短的作用。虽然五谷有其“全面营养”的共通性,但也各有偏性,中医认为五谷健五脏。
下面说说五谷之首——稷(小米)
小米,亦称粟米,古代叫禾。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它原产我国,约有8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选育驯化而来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国传出去的。
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极好地保存了自身营养成分。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
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入肾、脾、胃经,食小米有利于调理脾胃,防治呕吐;滋阴养血,安神安眠作用。小米因富含维生素B1、B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疮的功效;小米还有减轻皱纹、色斑色素沉着,防止衰老的功效。
小米的生发性最强,是五谷之首,也是五谷中营养最全面的。它最重要的作用是补益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食五谷而化精”靠的是什么?就是脾胃。脾胃调和,其他的内脏才有营养来源。因此,养脏先养脾。养脾可常吃小米。
小米适合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尤其适用于:老人、病人和产妇。是老人、病人、产妇适宜的滋补品;而气滞者忌用小米;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小米食疗作用:
胃喜温不喜凉,因此,有温补作用的小米对脾胃虚寒的人无疑是良药。小儿大多脾虚,很容易拉肚子,用新鲜的小米煮粥,取上层米油喂食小儿,很快就能痊愈,经常食用可以健胃补脾,防止拉肚子。老人经常食用小米粥,可补中益气、益寿延年。产妇最补益的食物是小米粥而不是鸡汤。手术、病后等体虚之人,也可食用小米粥以养脾。陈小米味苦,性寒,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
常见的小米的做法:
小米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熬粥。小米粥营养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可单独煮熬,亦可与大枣、红豆、红薯、莲子、山药、百合、南瓜等,熬成风味各异的滋补品。小米也可蒸饭、磨成粉后可单独或与其他面粉掺和制做饼、发糕等。下面介绍几款我喜爱的小米粥的做法,简易方便哦。
小米红豆大枣粥
红豆洗净泡涨后,先加水煮至半熟,再加洗净的小米、红枣(去核),煮至烂熟成粥,可用红糖调味。
此粥柔滑香甜。有清热解毒、和胃安眠、滋阴养血、安心宁神等功效。
小米南瓜枸杞粥
将南瓜去皮去籽,250克左右,切成小块。枸杞洗净,小米120克。洗净备用。锅里加适量水,盖盖儿大火烧开。放入南瓜和小米。再次开锅后转小火。煮至粥粘稠,临出锅放入枸杞即可。
此粥色泽黄亮,口感香甜柔滑。经常食用,可安神解毒,补气强精、滋补肝肾,保护胃粘膜,提高免疫力、保健视力等作用。
小米瘦肉豆渣粥
制作豆浆后过滤出的豆渣+瘦肉丁+少许盐一起熬粥,可用姜融去肉腥味。
此款粥富含动植物优质蛋白,相互搭配,营养互补。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因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完善营养。
生活小常识:
1、《黄帝内经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饮食有节”是“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强调饮食宜多样化,不可偏嗜。小米虽好,食用也要适量,饮食取中,过犹不及。
2、小米粥上层的米油是最精华的部分,因此,熬小米粥千万不要溢锅。
3、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4、气滞者忌用;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
5、小米粥最好早晨服用,小米为黄色,可以入脾,里面再放一些红枣之类的会更好,因为上午正值胃经、脾经当令,且阳气足,人的消化吸收能力强。
6、老人最好吃陈米。因为新米的生发性较强,容易引起旧疾。
7、如何识别小米?优质小米最基本的条件是米粒大小、颜色均匀,色泽金黄,颗粒光洁,很少有碎米,手摸有凉爽感,无异味。
8、小米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尽量保证营养的完好
五谷为养:补肝之谷——绿豆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免疫、热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时值春季,正是养肝护肝的大好时节。那么在五谷中,哪些是养肝的呢?
绿豆为肝之谷
在五谷中,绿豆最滋养肝脏。绿豆因种皮的颜色为青绿色而得名。绿豆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秋季成熟上市。
绿豆含有多种维生素、钙、磷、铁等矿物质。它不但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还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有“济世之良谷”的说法。
绿豆的营养价值超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像绿豆粉可以治疗疮肿烫伤;绿豆皮可以明目;绿豆芽可以解酒。夏季常喝绿豆汤,不仅能增加营养,还对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肠胃炎、咽喉炎及视力减退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
《黄帝内经》说,肝居东方,其色青,主生发。绿豆味甘、性凉,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暑除烦,止渴健胃,利水消肿之功效;主治暑热烦渴、湿热泄泻、水肿腹胀、疮疡肿毒等。现代人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喝酒、吃肉过多,因此肝易犯升发太过之病,也常犯肝火过旺之病。
常食绿豆粥,可以清肝火,制肝升发太过。有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发火等症状的人,更宜常食。另外,绿豆汤中,加入枸杞子、菊花冲泡,常饮,既清肝明目,又养肝血之不足,还可以降血脂、降血压,治头晕。
什么人最适宜吃绿豆食品呢?——中毒者、眼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水肿患者、红眼病患者最适合食用。
绿豆虽好,可也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的哦,因绿豆性寒凉,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泄泻者慎食。
绿豆的使用方法很多: 1.绿豆可与大米、小米掺和起来制作干饭、稀饭等主食,也可磨成粉后制作糕点及小吃,比如绿豆糕等; 2.绿豆可制成细沙做馅心; 3.用绿豆熬制的绿豆汤,更是夏季清热解暑的饮料;。。。
注意事项:
1.服药特别是服温补药时不要吃绿豆食品,以免降低药效;
2.未煮烂的绿豆腥味强烈,食后易恶心、呕吐;
3.经常在有毒环境下工作或接触有毒物质的人,应经常食用绿豆来解毒保健。
4、绿豆虽好,由于它属寒性,所以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
5、绿豆不宜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遇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功效;
6.绿豆忌用铁锅煮。
PS养肝护肝小办法:
1、在23点之前必须睡觉,从而使血液回肝解毒。
2、多吃绿色的食物,因为,青色入肝经,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3、保持良好的情绪,“肝在志为怒。”也就是在情志上表现为怒,肝失衡会影响情绪,使人烦躁;反之,情绪烦躁也会影响到肝。
4、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用电脑,要适当换个姿势,按摩按摩眼睛。“肝开窍于目”眼睛过分疲劳也会影响到肝。
5、饮食上“尽量少食酸,适当加点甜”。春天是肝旺之时,多吃酸性食物,会使肝火上亢,损伤脾胃和人体正气,所以春季宜减酸。还应注意少吃辛辣,多吃青菜,水果等滋润食物,可酌情选用蜂蜜,大枣,山药等养肝护肝的食物,这样既有利于养肝,又能固护脾胃。春季时令蔬菜,象香椿、马兰头、荠菜、春笋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
五谷为养:补肺之谷——稻米
稻为肺之谷
稻谷,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栽培起源于我国。稻谷的子实脱壳而成稻米,稻米俗称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现时全世界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可见,稻米是粮食中的“大哥”。
稻米按照稻谷类型,分为籼米、粳米和糯米。籼米味道香,易消化;粳米蛋白含量高,营养价值高,口感好;糯米蛋白含量高,好吃,不宜消化。按加工精度不同,分糙米和精白米。
稻米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稻为水生植物,中医认为水生植物性偏寒凉,大米为白色,入肺大肠经,故能补肺阴、益肠,止烦渴,利小便,有补中益气、生肌的功用。肺热、咳嗽、咳黄痰之人,宜喝大米汤。中医讲肺主皮毛,因此,想美容的女性可以常喝大米粥上层的米油,久喝必有功效。也可用粳米和芡实煮粥,可以补肺益精,通血脉、好容颜。
据《本草求真》中记载:大米味甘、性平,人非此物不能养生,故性端主脾胃,而兼及他脏。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曾多次提到粳米,如白虎汤中有甘草粳米,滋补肺和大肠的气血津液。
陈久的仓米也是一味中药叫陈仓米,即老米,它有补脾养胃、除烦止渴的作用,可治病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后胀满,烦渴或泄泻痢疾等症。用稻谷生的谷芽,也是一味中药,可消食去胀。仅用大米配制的单方就能治很多的病。
【口臭或口腔溃疡】:
用碾碎的新大米一两,浸泡在半斤冷开水中,每日嗽口多次,可治疗口臭或口腔溃疡。
【缺乏维生素】
用大米一两,白萝卜五片,胡萝卜一支,把白萝卜、胡萝卜切成小丁,同大米一起熬成稀粥,每早一次,连用三月,可治维生素缺乏病症。
大米的适用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特别是脾胃虚弱或烦热口渴的人最为适宜。我国的南方较北方更宜食用大米。
食用方法: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正月十五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腊月喝的八宝粥无不是用稻米制成。我们平日生活中主要以蒸煮为主,口味则咸、甜、淡均有。因大米偏寒凉,故制作时,如做炒饭,可以平衡寒性。下面介绍几种我喜欢的大米食用方法:
【广式荷叶饭】
材料:大米、荷叶、瘦肉、鸡肉、虾仁、香菇、蛋、广东米酒、盐、鸡粉、花生油。
做法:大米煮熟打散备用。鸡蛋煎成蛋皮切丝备用。瘦肉、鸡肉、香菇洗净切成丁后与虾仁炒熟备用。将米饭和所有的食材及加入的适量广东米酒、盐、鸡粉拌匀,再用荷叶包好,蒸约七分钟熟透便可。
【花色粥】
花色粥品种繁多,尤以广式粥最佳。咸、甜口味均有,配料因各自喜好,可随意选取。
做法分两类:一类配料与米同时煮焖,如绿豆、红豆粥、碗豆粥、腊八粥等;另一类即煮好粥后放入各种配料,以广式咸味粥品种多、风味全。我超喜欢广州的鱼粥和瘦肉粥。
瘦肉粥的制法是:选用嫩里脊肉,切成肉丝,用蛋清、盐抓匀,上锅炒散,盛入碗内,米粥熬好烧开。加鸡精等调料,调好口味也盛入碗内,把炒肉丝盖上即可。
【炒米茶】
把适量的大米淘洗晾干,放进锅内用大火炒黄炒酥,加入白糖用开水沏开,茶味芳香四溢,茶色如同茶叶水一样,这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清凉饮料制法。
食用大米De小常识:
1、大米食用前必须经过淘洗,但不宜长久浸泡和反复搓洗,以免营养成份遭到破坏。淘米要因米制宜,对于色泽新鲜,米糠、污物少的,不要用力搓洗,只冲淘二次即可。
2、因大米含有大量淀粉,水解后会生成糖类,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3、在煮粥时,切记不要加碱性物质,因为碱会破坏大米所含的维生素。
4、大米不宜与马肉、蜂蜜同食。
5、喝粥时要把握温度,不宜过凉,否则会影响粥的食用疗效。
6、尽量少吃汤泡饭,因为这样容易忽略了细嚼米饭而影响初步消化。
7、晚上适宜喝白米粥,因为晚上要取其清凉之性。据调查,很多长寿村的晚饭都是白米粥配萝卜。我们现在很多人恰恰把晚饭当做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大吃特吃,这样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
8、吃糙米比吃精白米好。因为:稻米=谷壳+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乳+胚等。
糙米=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胚乳+胚等。 精制大米(即通常所说的大米)=胚乳。
由于稻谷中除碳水化合物以外的营养成分大部分都集中在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粉层和胚(即通常所说的糖层)中,因此糙米的营养价值明显优于精制大米。随着营养科学知识的普及,糙米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并被视为'文明病'的克星。
9、大米的保管,大米失去外壳保护,容易吸湿受潮,生霉、生虫、不耐保管。从大米的品质和加工期来看,糙米比精白米好保管;灿米比粳米好保管(因粳米水份较大)。
常曝晒盛米的空桶和空米缸,大米买回后,装进米桶或米缸把盖盖好,放在离地面一尺高的干燥、通风之处。
五谷为养:补肾之谷——黑
中医认为,肾为脏腑阴阳之根,“先天之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煦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故各脏腑的盛衰都有赖于肾的健旺。肾主骨,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所以肾精足,自然精力充沛,神思敏捷,记忆力强,筋骨强健,行动轻捷。五行、五脏、五色,五味,四季,四方都是相互对应的。《黄帝内经》介绍,肾主水,其方位为北方,尚黑色,其味咸,在五气中为腐。
那么五谷之中,什么是补肾之谷呢?
补肾之谷——黑豆
黑豆,black Bean,其蛋白质含量为49.8%,居众豆之首,有豆中之王的美称。黑豆营养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黑豆中微量元素如锌、铜、镁、钼、硒、氟等的含量都很高,而这些微量元素对延缓人体衰老、降低血液粘稠度等非常重要;黑豆皮为黑色,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来源,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效果好,养颜美容,增加肠胃蠕动。
黑豆为肾之谷,味甘性平,黑归脾、肾经;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经过发酵的黑豆补肾效果最佳。《本草纲目》说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黑豆泡发后的豆芽,营养丰富,加上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增加很多,而且部分蛋白质也分解为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更有利于人体吸收,营养更胜一筹。
黑豆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黑豆食物相克:
《本草经集注》记载有:“黑豆恶五参、龙胆”。黑豆忌与蓖麻子、厚朴同食。
黑豆的食用做法很多:
1、用黑豆煮熟后,放少量盐拌匀即可,常食可以补肾壮骨。
2、黑豆宜同甘草煎汁饮用,适宜各种食物或药物中毒之人;
3、治盗汗:黑豆、浮小麦各30克,水煎服;
4、将炒熟的黑豆趁热倒入米醋中密封,食豆、喝醋,久之可以降血压。
黑豆还有很多做法,比如黑豆大枣瘦肉粥(滋补肝肾,活血补血),黑豆雪梨汤(滋阴补肺),黑豆枸杞粥(补肝明目),黑豆炖狗肉(大补肾脏),等等。下面介绍两款黑豆的做法:
凉拌黑豆
1、黑豆洗净,用沸水(一定要是沸水)泡一下,一直等到沸水变凉,然后继续泡4小时
2、锅内放水,加盐,八角,干辣椒,花椒,肉桂,陈皮等调料,煮开,放入泡好的黑豆,中火焖煮35分钟
3、煮好的黑豆放在锅里4-5小时然后捞出,芹菜,红椒切丁,过烧开的盐水焯一下,捞出和黑豆拌匀,加少许盐,十三香,香油拌匀即可.
黑豆乌鸡汤
材料:
黑豆150克,何首乌100克,乌鸡1只,红枣10枚,生姜5克,精盐适量。
做法:
将乌鸡去内脏,洗净备用。黑豆放入铁锅中干炒至豆衣裂开,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何首乌、红枣、生姜分别冼净,红枣去核,生姜刮皮切片,备用。
锅中加适量清水,用猛火烧沸,放入黑豆、何首乌、乌鸡、红枣和生姜,改用中火继续煲约3小时,加入精盐适量,汤成。
功效:
补血养颜,乌发,养心安神。黑豆有滋补肝肾、活血补血、丰肌泽肤等功效,久服可使皮肤变得细白光洁。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鸡健脾补中、养阴退热。红枣健脾和胃、益气生津,多食可使人脸色红润。
食用小常识
饮食原则:坚持全面、均衡、适量的膳食营养,才是拥有健康长寿最重要的保障。
您好!有以下这些
1.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千峰陡峭,珍贵药草生长在高峰绝壁之上,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神农架因此而得名。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 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方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
2.名贵药材有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文王一支笔、七叶一枝花、九死还阳草
3.灵芝、天麻、神农香菊等等300多种野生名贵及常用的药材品种
4.如珙桐、水杉、香果树、连香树、银杏、梭罗、红豆杉等
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26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天麻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孕妇可以吃天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