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可治疗感冒发热或者痢疾,也可用于治疗疟疾或者喉痛,另外对于改善脚气或者淋病的现象也有相应的疗效。但用药需要让专科医生制定好药物剂量,尽量不要过多使用或者时间太长,以免产生副作用对疾病治疗造成影响。同时在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做好护理措施,尽量不要食用辛辣的食品。
傣医传统疗法的应用历史长达两千余年,傣族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探索、总结了许多治疗疾病的经验,大都散在地记载于各种傣医药书籍之中,并以口述、手教的形式,代代相传。它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为指导,内病外治,外病内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内外、上下合治,沿用至今,具有独特疗效,我们将之收集整理研究归纳为十大传统疗法,现简介如下:
1、烘雅(熏蒸疗法),其功能为发汗通血脉、活气、祛风湿止痉痛。用开治疗风湿骨痛、肢体关节肌肉酸痛胀痛、痛经、产后妇女保健、老年性腰腿痛、中风偏瘫后遗症等病症,同时可通全身血脉,解除疲劳,减肥消脂,而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2、暖雅(睡药疗法),其功能与烘雅想似,长于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患上述疾病或严重风湿病而并严重心脏血管疾病不适应用熏蒸疗法者。
3、阿雅(洗药疗法),其功能与烘雅相似,长于治疗皮肤病,老年人保健、妇女产后保健熏洗等。
4、难雅(坐药)让患者坐在炒热的药上,用治疗脱肛、脱宫。
5、沙雅(刺药疗法),用药汁或药酒、药油边刺边搽药,用于治疗肢体肌肉麻木酸角或痉挛剧痛之病症。
6、达雅(搽药疗法)用药酒或药汁涂搽或揉掐痛处,用于治疗风湿病,腰腿痛或皮肤病,跌打损伤等。
7、果雅(包药疗法)用药物外包痛处,用于治疗外伤、骨折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疔疮脓肿及虫兽毒蛇、蜈蚣咬伤等。
8、闭抱(推拿按摩、捶、口功吹气疗法)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腰腿痛等。
9、皮肤康复美容法用于治疗各种疔疮肿痛、黑癍痘疹,也用于皮肤抗皱防老。
10、药善茶酒疗法等。
综上所述,我们把傣药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其疗效独特,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具有很好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充分体现了傣医学的特色。
傣族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这一。据记载,其历史已有2500多年。傣医药的理论、诊治疾病方法以及药方药材,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四塔五蕴理论,傣语叫做“塔都挡细”,“夯塔挡哈”,是傣族成文的医学理论。四塔,指瓦约塔(风)、爹卓塔(火)、阿波塔(水)、巴他维塔(土)。傣族认为,风、火、水、土这四种特殊物质即是世间万物的构成要素,也是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生机。没有风,万物不能生长;没有火,万物不会成熟;没有水,万物干枯;没有土,万物不能生存。同时认为,人体内的风、火、水、土各具功能。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傣医形成了四类药方:用于医治因风致病的药方,叫“佤约塔雅塔”;用于治疗因火致病的药方,叫“爹卓塔雅塔”;用于医治因水致病的药方,叫“阿波塔雅塔”;用于医治因土致病的药方,叫“巴塔维雅塔”。 五蕴,傣语分别称为录巴夯塔(形体蕴)、维达夯塔(感觉蕴)、先雅腊夯塔(知觉蕴)、温雅腊夯塔(心蕴)、尚哈腊夯塔(组织蕴)。五蕴包括人体的各种器官、感觉、知觉、思维、表情……等。傣医依五蕴分析人体生理与健康或患病现象,探索治病施诊办法。四塔五蕴相互配合,形成了傣族医学、药学的理论基础。 傣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分为短(音为dung)、访聋、探、赶四法。 短,即望诊,即望患者的神、色、形态。包括观察表情、精神、面色、肤色、汗量、步履、五官、毛发等。
访聋,即问诊与闻诊,即用耳朵探听患者的各种声音,如呼吸声、肠鸣声、咳声、笑声、哭声等以及用鼻子嗅患者体味、汗味、口气息等各种气味。
探,即部诊,重点询问发病时间、季节、自感症状、嗜好、家庭病史、患者病史、居住环境等。傣医认为在四诊中,问诊极为重要,它可以获得诊断与治疗的宝贵资料。
赶,即摸诊,包括摸脉和摸体表一些特殊部位。摸体表的部位,主要有前额、鼻、耳、四肢末端、腹及疼痛部位。
在四诊中,以望、闻、问三诊为主,摸诊作为参考。
傣药,傣语叫做雅傣,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以植物药为主。传统的植物药,有傣语称为“埋”的乔木植物;有称为“芽”的草本类植物;有称为“帕”的匍匐类植物;有称为“克”的藤本植物;有称为“景”、“尖”的带香气药物;有称为“宋”的酸味药物;有称为“万”的甜味药物;有称为“烘”的苦味药物和称为“发”的涩味药物。已收集编入《西双版纳傣药志》的药物有400多种。 傣药的药性分为雅黄(热性、温性药)、雅嘎雅因(大寒性药与凉性药)、雅沙墨(平性药)三个大类。药味有宋、万、发、景、烘、闷、撇、荒(酸、甜、涩、咸、苦、麻、辣、香)八味。
傣药的剂型有丸剂、散剂、水浸剂、酊剂、酒泡剂、膏剂、汁剂、液剂、片剂、油剂等。
傣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分为烘雅、暖雅、阿雅、囊雅、沙雅、达雅、果雅、闭抱等约有十种。
除以上八法外,还有药膳茶酒疗法和皮肤康复美容法。
2 【药品名称】 品 名: 关通舒胶囊 汉语拼音: Guantongshu Jiaonang?【成 份】功劳木、飞龙掌血、血满草、豨莶草、海桐皮、倒扣草、火把花根。
?【性 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颗粒或粉末;味苦涩。?【功能主治】傣医:通塞勒塞拢,罕接。兵拢梅兰申,接腰,哈接。
中医: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所致关节疼痛,屈伸不利以及腰肌劳损,外伤性腰腿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禁 忌】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有生育要求者忌服。?【注意事项】妇女长期服用可引起月经不调,闭经,一般停药后可恢复。?【规 格】每粒装0.4g?【贮 藏】密封。?【包 装】12粒×2板。铝塑包装。?【有 效 期】1.5年?【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302
PS:第一个好象有重的。这些够吗?
倒扣草
(《岭南采药录》)
【异名】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岭南采药录》),倒钩草、倒梗草(《广州植物志》),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福建民间草药》),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广西中兽医药植》),倒捋草(《南宁市药物志》),倒吞吞、倒挂草(《野生药植图说》),鸡骨癀、牛獭鼻(《泉州本草》),倒刺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福建中草药》),铁马鞭、撮鼻草(《实用中草药》),倒勒草(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的全草。
【植物形态】粗毛牛膝
一年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约1米。茎多分枝,披散,圆柱形,紫红色,常有黄褐色纵行纹理,节明显而膨大,幼枝呈四方形,有纵棱,青绿色或紫红色,被白色短毛,老则渐次脱落。叶对生,矩圆状倒卵形至椭圆形或倒卵形,长3~10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全缘,两面密被伏生毛茸。穗状花序顶生,延伸,长4~15厘米,花绿色,长约4毫米,芽时直立,开放后紧贴花轴;小苞片2枚,锥尖,坚挺,通常较萼略短,基部两侧膜质,透明;雄蕊5枚,丁字药,花丝紫红色,退化雄蕊睫毛状,围于子房四周;子房倒圆锥形,花柱单一,柱头不裂。蒴果细小,长圆形,宿萼包着不露出,浅褐色,长约3毫米,倒生于花轴上。花期夏秋至翌年春季。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湖南、山东、江苏等地。
本植物的根(土牛膝)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苦辛,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酸,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味苦辛,性寒。"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用主治】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
①《广西中药志》:"利小便,清血,消毒。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利水通淋。治感冒发热,暑热头痛,疟疾,尿路结石,慢性肾炎。"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强筋,散血。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福建民间草药》:"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淋病:虎鞭草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干的四至六钱)。水煎饭前服,日服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跌伤筋缩疼痛:虎鞭草鲜全草一握和头发一团。煎汤熏洗,每日一次,可常洗。(《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腘窝脓肿:虎鞭草鲜全草二两,酒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提醒您:倒扣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241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枸杞、红枣、生姜、红糖、有什么功效?
下一篇: 倒扣草又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