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白豆蔻在中药里都什么作用?

药哥明白 2024-01-06 17:29:35

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等作用。多用于寒湿气滞所致脘腹胀满、胸闷、呕吐,…。

还有解酒的效果

来源】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A.的成熟果实。

【产地】原产柬埔寨、秦国、越南、缅甸及印度尼西亚等国,现我国海南省、云南和广西有栽培。

【采收】秋季果实即将成熟时采收,去净残留的花被、果柄,晒干,或再用硫磺熏制漂白。

【其他名称】多骨、壳蔻、白蔻。

药理说明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葎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a-及r-松油烯、a-及B-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临床应用

【应用】1.用于湿滞中焦及脾胃气滞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等。有化湿行气之功。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舌苔浊腻,湿邪贪重者,配滑石、薏苡仁、杏仁等,如三仁汤;若热邪偏重者,可与黄芩、滑石等同用,如黄芩滑石汤。

2.用于呕莫过于。有行气、温中、止呕作用。尤以胃寒湿阻气滞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同用。小儿胃寒叶乳,可与砂仁甘草同研细末,常掺口中。

【性状】类球形,直径0.8~1.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用量、用法】3—10克,煎服,后下;散剂2-5克。

【气味】(仁)辛、大温、无毒。

【禁忌】阴虚血燥而无寒湿者忌服。

古籍典注

【古籍论述】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形似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本草纲目·草三·白豆蔻》:“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厚,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珍珠囊》:“散肺中滞气,消谷进食。”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其用有四: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

《纲目》:“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

用于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证。如《圣济总录》白豆蔻丸。

用于恶心呕吐,如《沈氏尊生书》白豆蔻汤;用于湿温初起。

《得宜本草》:“得砂仁、甘草,治小儿吐乳;得砂仁、丁香、陈皮,治胃反。”

附方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摘自百度百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16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