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天冬氨酸联合脱氨基过程是什么?

中药材大全 2023-12-27 21:46:04

嘌呤核苷酸循环在肌肉等组织中,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将其氨基转移到草酰乙酸上形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可与次黄嘌呤核苷酸(1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经酶催化裂解生成腺嘌呤核苷酸(AMP)并生成延胡索酸。这就是嘌呤核苷酸循环。概述嘌呤核苷酸循环由于骨骼肌和心肌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较低,氨基酸不易借上述联合脱氨基作用方式脱氨基,但可通过转氨基反应与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nucleotidecycle)的联合脱去氨基。在肌肉等组织中,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将其氨基转移到草酰乙酸上形成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可与次黄嘌呤核苷酸(1MP)作用,生成腺苷酸代琥珀酸,后者经酶催化裂解生成腺嘌呤核苷酸(AMP)并生成延胡索酸。肌组织中富含的腺苷酸脱氢酶可催化AMP脱下来自氨基酸的氨基,生成的IMP及延胡索酸可再参加循环。由此可见,此过程实际上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多少atp

该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5个atp。
天冬氨酸是一种α-氨基酸,经联合脱氨基作用产生1分子草酰乙酸,经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可产生15分子atp,经过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消耗2分子atp,在脑组织细胞中通过α-磷酸甘油穿梭产生2分子atp,即15+2-2=15。因此天冬氨酸彻底氧化分解产生15个atp。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方式(4种)

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这是氨基酸在体内分解的主要方式。参与人体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共有20种,它们的结构不同,脱氨基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和非氧化脱氨等,以联合脱氨基最为重要。(一)氧化脱氨基作用(Oxidative
Deamination)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在氧化脱氢的同时脱去氨基的过程。
不需氧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
谷氨酸在线粒体中由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onase)催化氧化脱氨。谷氨酸脱氢酶系不需氧脱氢酶,以NAD+或NADP+作为辅酶。氧化反应通过谷氨酸Cα脱氢转给NAD(P)+形成α?亚氨基戊二酸,再水解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图7-2)。
谷氨酸脱氢酶为变构酶。GDP和ADP为变构激活剂,ATP和GTP为变构抑制剂。
在体内,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可逆反应。一般情况下偏向于谷氨酸的合成(△G°′≈30kJ·mal?1),因为高浓度氨对机体有害,此反应平衡点有助于保持较低的氨浓度。但当谷氨酸浓度高而NH3浓度低时,则有利于脱氨和α酮戊二酸的生成。(二)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指在转氨酶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另一个α-是酮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的过程。
体内绝大多数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脱氨。参与蛋白质合成的20种α-氨基酸中,除甘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不参加转氨基作用,其余均可由特异的转氨酶催化参加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最重要的氨基受体是α?酮戊二酸,产生谷氨酸作为新生成氨基酸:进一步将谷氨酸中的氨基转给草酰乙酸,生成α?酮戊二酸和天冬氨酸:或转给丙酮酸。生成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通过第二次转氨反应,再生出α?酮戊二酸。因而体内有较强的谷草转氨酸(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和谷丙转氨酸(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
aminase,GOT)活性。
转氨基作用是可逆的,该反应中△G°′≈0,所以平衡常数约为1。反应的方向取绝于四种反应物的相对浓度。因而,转氨基作用也是体内某些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方式(4种)

脱氨基作用是指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这是氨基酸在体内分解的主要方式.参与人体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共有20种,它们的结构不同,脱氨基的方式也不同,主要有氧化脱氨、转氨、联合脱氨和非氧化脱氨等,以联合脱氨基最为重要.(一)氧化脱氨基作用(Oxidative Deamination)  氧化脱氨基作用是指在酶的催化下氨基酸在氧化脱氢的同时脱去氨基的过程.  不需氧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  谷氨酸在线粒体中由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onase)催化氧化脱氨.谷氨酸脱氢酶系不需氧脱氢酶,以NAD+或NADP+作为辅酶.氧化反应通过谷氨酸Cα脱氢转给NAD(P)+形成α?亚氨基戊二酸,再水解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图7-2).  谷氨酸脱氢酶为变构酶.GDP和ADP为变构激活剂,ATP和GTP为变构抑制剂.  在体内,谷氨酸脱氢酶催化可逆反应.一般情况下偏向于谷氨酸的合成(△G°′≈30kJ·mal?1),因为高浓度氨对机体有害,此反应平衡点有助于保持较低的氨浓度.但当谷氨酸浓度高而NH3浓度低时,则有利于脱氨和α酮戊二酸的生成.(二)转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Transamination)指在转氨酶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另一个α-是酮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的过程.  体内绝大多数氨基酸通过转氨基作用脱氨.参与蛋白质合成的20种α-氨基酸中,除甘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不参加转氨基作用,其余均可由特异的转氨酶催化参加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最重要的氨基受体是α?酮戊二酸,产生谷氨酸作为新生成氨基酸:进一步将谷氨酸中的氨基转给草酰乙酸,生成α?酮戊二酸和天冬氨酸:或转给丙酮酸.生成α?酮戊二酸和丙氨酸,通过第二次转氨反应,再生出α?酮戊二酸.因而体内有较强的谷草转氨酸(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和谷丙转氨酸(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 aminase,GOT)活性.  转氨基作用是可逆的,该反应中△G°′≈0,所以平衡常数约为1.反应的方向取绝于四种反应物的相对浓度.因而,转氨基作用也是体内某些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116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