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是中药名称,不是一种植物。
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根。
也就是说,两种植物,1,构棘,2,柘树,
它们的根,入中药,都是叫穿破石
您可以百度图片看看,百度百科也看看
可以。
穿破石的适应性很强,喜阳、耐阴,耐寒性差,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湿润、肥沃的深厚沙质壤上生长最佳,每年春夏两次发梢。根系繁密发达,萌蘖性强,喜阳光和温和、湿润的环境,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耐旱,在荫蔽处,生长不良。生于山坡灌丛或疏林中、乱石堆。
穿破石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孕妇忌服。
【出处】《本草拾遗》
【拼音名】Zhe Mu
【来源】 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
【原形态】
柘树(《救荒本草》),又名:柘(《诗经》),柘桑(《淮南子》高诱注),文章树(《清异录》),灰桑树(《湘阴县志》),柘子,野梅子、野荔枝、老虎肝、黄桑、黄了刺、刺钉、黄疸树、山荔枝、痄腮树、痄刺、九重皮、大丁黄。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8米以上。小枝黑绿褐色,光滑无毛,具坚硬棘刺,刺长5~35毫米。单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厘米,基部楔形或圆形,先端钝或渐尖,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放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除下面主脉略有毛外,余均光滑无毛;基部3出脉,侧脉4~5对;叶柄长约1厘米,略有毛;托叶小,分离,侧生。花单性,雌雄异株;皆成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一或成对腋生;雄花被4裂,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4裂,花柱1。聚花果近球形,迳约2.5厘米,红色,有肉质宿存花被及苞片包裹瘦果。花期6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穿破石),树皮或根皮(柘木白皮)、茎叶(柘树茎叶)、果实(柘树果实)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日华子本草》: 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洗。
【附方】
1治月经过多:柘树、马鞭草、榆树。水煎兑红糖服。(《湖南药物志》)
2洗目令明:拓木煎汤,按日温洗。(《海上方》)
3治飞丝入目:柘树浆点(目)了,绵裹箸头,蘸水于眼上缴拭涎毒。(《医学纲目》)
【摘录】《*辞典》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水珠为什么穿破石头?
下一篇: 穿破石的根可以和红枣枸杞一起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