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作用:
一、凉血止血的功效
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白茅根味甘,性寒,常用于因风、热、燥等外邪侵犯人体,邪热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或久病或热病导致的血证,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
二、清热利尿的作用
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之一还具有清执利尿的作用,故可用于因热邪所致小便不利的实热证。
三、利湿退黄的功效
白茅根可清利湿热、利尿、退黄,所以它是一味非常不错的保健药材。
四、清热通淋的作用
白茅根具有清热通淋的作用。白茅根对于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腰腹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五、治疗高血压
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六、抑菌的作用
白茅根具有抗菌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七、其它作用
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除了上面介绍的之外,还可以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等病症。
茅根又名茅草、白茅草、白茅根,为禾本科茅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80厘米。根壮茎白色,横走于地下,密集,节部生有鳞片,先端尖有甜味。性味:甘、寒。杆丛生,直立,单叶互生,集于基部,老时基部常有破碎呈纤维状的叶鞘。叶片扁平,条行或条状披针形,夏季开花,圆锥花序圆柱状。花银白色,分枝密集,小穗长3-4毫米,具柄。颖果椭圆形,暗褐色。被白色长柔毛。
那就是一个意思咯?
嗯嗯
白茅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cylindrica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作用:一、凉血止血的功效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的作用。白茅根味甘,性寒,常用于因风、热、燥等外邪侵犯人体,邪热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或久病或热病导致的血证,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二、清热利尿的作用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之一还具有清执利尿的作用,故可用于因热邪所致小便不利的实热证。三、利湿退黄的功效白茅根可清利湿热、利尿、退黄,所以它是一味非常不错的保健药材。四、清热通淋的作用白茅根具有清热通淋的作用。白茅根对于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腰腹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五、治疗高血压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六、抑菌的作用白茅根具有抗菌作用,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都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七、其它作用白茅根的作用与功效除了上面介绍的之外,还可以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等病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白茅根的别名 7 白茅根的处方用名 8 白茅根的来源 9 白茅根的产地 10 白茅根的采收与初加工 11 白茅根的生药性状 12 白茅根的炮制 12.1 白茅根的炮制方法 12.1.1 白茅根 12.1.2 茅根炭 12.2 成品性状 12.3 炮制作用 12.4 炮制研究 12.5 贮存方法 13 白茅根的性味归经 14 白茅根的功效与主治 15 白茅根的用法用量 16 白茅根的化学成分 17 白茅根的药理作用 18 白茅根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18.2 来源 18.3 性状 18.4 鉴别 18.5 检查 18.5.1 总灰分 18.6 浸出物 18.7 白茅根饮片 18.7.1 炮制 18.7.1.1 白茅根 18.7.1.1.1 浸出物 18.7.1.1.2 鉴别、检查 18.7.1.2 茅根炭 18.7.1.2.1 浸出物 18.7.2 鉴别 18.7.3 性味与归经 18.7.4 功能与主治 18.7.5 用法与用量 18.7.6 贮藏 18.8 出处 19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茅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茅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茅根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白茅根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白茅根 已经自动替换为 茅根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máo gēn
2 英文参考 imperatae rhizom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茅根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2]。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白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2]。
茅根味甘,性寒[2][1]。归肺、胃、膀胱经[2][1]。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2]。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血热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尿少,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生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白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hizoma Imperat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ogon grass rhizome(《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茅根的别名 白茅根、地菅、地节根、茅草根、丝毛草根[1]。
7 茅根的处方用名 茅根、白茅根、白茅根炭[2]。
8 茅根的来源 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E.Hubb.的干燥根茎[2]。
9 茅根的产地 全国各地均产[1]。
10 茅根的采收与初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2]。
11 茅根的生药性状 茅根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茅根的炮制 元代有蜜炒(《卫生宝鉴》)和烧灰存性(《十药神书》)的方法[2]。
明代有炒黄、枣制(《普济方》)、蜜炙炒(《鲁府禁方》)、捣汁用(《外科正宗》)等法[2]。
清代有炒黑(《医宗金鉴》)的炮制方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2]。
12.1.2 白茅根炭 取白茅根段,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2]。
白茅根炭表面呈焦褐色,味微涩[2]。
白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13 茅根的性味归经 茅根味甘,性寒[2][1]。归肺、胃、膀胱经[2][1]。
14 茅根的功效与主治 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能[2]。
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吐血,衄血,咳血,尿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1]。
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3]。
生茅根长于凉血、清热利尿[2]。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热盛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2]。治血热偏盛的出血证可单用大剂量煎服,尤其对尿血可起到利尿与止血二者兼顾的作用[2]。如治气虚血热、小便出血的白茅根饮子(《外台秘要》);治热病呕哕、不能下食的白茅根散(《太平圣惠方》);治疗急性肾炎水肿的急性肾炎方(《中药临床应用》)[2]。
白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2]。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2]。如十灰散(《十药神书》)[2]。
茅根为眼科常用止血药,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眼内外各种出血,尤以血灌瞳神、目衄为宜。可单用或与仙鹤草、蒲黄等配伍。
15 茅根的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60~120g)[1]。
16 茅根的化学成分 茅根含白茅萜酮醇、白茅酚A、B,还含多量蔗糖、葡萄糖、钾盐,少量草酸、柠檬酸等[1]。根茎中含薏苡素(Coixol)[1]。
茅根中含有可溶性钙、三萜类化合物、糖(约18.8%)及多种钾盐[2]。
17 茅根的药理作用 茅根根茎中含薏苡素(Coixol),动物实验中,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对骨骼肌也有抑制作用[1]。
茅根的利尿作用可能与多种钾盐有关[2]。动物实验证明,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品强,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均比炒炭前缩短[2]。
18 茅根的药典标准
Baimaogen
IMPERATAE RHIZOMA
粉末黄白色。表皮细胞平行排列,每纵行常由1个长细胞和2个短细胞相间排列,长细胞壁波状弯曲。内皮层细胞长方形,一侧壁增厚,层纹和壁孔明显,壁上有硅质块。下皮纤维壁厚,木化,常具横隔。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茅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8.5.1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本品呈圆柱形的段。外表皮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有的可见稍隆起的节。切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或中空,易与皮部剥离。气微,味微甜。
18.7.1.1.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28.0%。
18.7.1.1.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8.7.1.2 白茅根炭 取净茅根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焦褐色。
本品形如茅根,表面黑褐色至黑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淡棕色稍隆起的节。略具焦香气,味苦。
18.7.1.2.1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7.0%。
18.7.2 鉴别 (2) 同药材。
18.7.3 性味与归经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18.7.4 功能与主治 凉血止盘,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18.7.5 用法与用量 9~30g。
18.7.6 贮藏 置干燥处。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白茅的根茎。白茅的根茎密生鳞片。秆丛生,直立,具2~3节,节上有长4~10毫米的柔毛。 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有什么?
春秋二季采挖。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切段生用或炒炭用。又称之为茅根、地管、茹根、蓝根等。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等症状。
白茅主要分布于非洲北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中亚、高加索及地中海区域。模式标本采自法国南部。产于中国河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北方地区;生于低山带平原河岸草地、沙质草甸、荒漠与海滨。
一、白茅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根味甘,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
其药理作用主要是:
1.利尿作用:白茅根煎剂和水浸剂灌服,对正常家兔有利尿作用,给药5-10天,利尿作用最为明显,20天 左右 即不明显。
2.止血作用: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但白茅根含钙较多,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白茅根粉撒于犬或兔的股动脉出血处,压迫1-2分钟,有止血作用。
3.治疗急性肾炎:白茅根的作用主要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缺血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病性的水肿几不奏效。
4.抗菌作用:白茅根煎剂在试管内对福氏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志贺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却无作用。
此外,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的收缩及代谢有抑制作用。另外还有镇静、解热镇痛、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喘咳、水肿、黄疸等作用。白茅根曾用于治疗高血压病,配合仙鹤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均有一定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也可以使用下面的一些方法应对一些常见的症状:
1.刀伤出血:白茅花适量,干敷伤口。轻轻加压后包扎即可。
2.内伤出血:白茅根60 克,马兰根30 克,白糖15 克。将前2 味药水煎,加白糖调服。
3.肺结核咳血:鲜白茅根60 克,藕节炭15 克,栀子炭15 克,仙鹤根15 克,侧柏叶炭20 克。水煎服。
4.血尿:鲜血茅根60 克,小蓟30 克,车前草30 克。水煎服。
5.乳糜尿:鲜白茅根250 克,荠菜30 克,马鞭草20 克。水煎服,每日1 剂,连服3~5 剂。
6.小便热淋:鲜白茅根90 克,车前草30 克。水煎服。
7.肝硬化腹水:鲜白茅根300 克。水煎,分2 次服,每天1 剂。
8.麻疹疹透后身身热不退:鲜白茅根50 克。水煎代茶饮。
9.反胃,酒醉呕吐,暑日口渴少津:鲜白茅根80 克,鲜芦根60 克。共切碎,加水煎成500毫升,顿服。每日1 剂,连服3~5 天。
10.高热后,口渴多饮:鲜白茅根100 克,葛根30 克。水煎当茶饮。
三、白茅根服用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1)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茅根能清肺胃之热,故适用于上述诸症,常作辅助药应用。又在麻疹出疹期与恢复期,均可用茅根煎汤作饮料,取它清热生津的功效。
(2)用于血热妄行、吐衄尿血等症。本品有凉血止血作用,治血热妄行之症,可以单用,也可配小蓟、藕节等同用
(3)此外,本品尚有利尿作用,可用于水肿,热淋,黄疸等症。
四、白茅根饮食宜忌
宜:急性肾炎,急性肾盂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系感染者宜食;咯血,鼻出血,小便出血者宜食;高血压病人宜食;急性发热性病人烦热口渴者宜食;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者宜食;小儿麻疹者宜食。
忌:茅根性寒,故脾胃虚寒、腹泻便溏者忌食。
编辑总结: 关于的相关信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给我留言哦,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茅根有哪些功效?
下一篇: 北芪金钱草白茅根可以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