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黄药子的经常使用量是多少克?

中药材大全 2023-12-18 17:40:43

黄药子的经常使用量是多少克?

用量范围只能为9~15克,即最大量为15克。严禁超量长时间使用。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今天给各位分享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黄药子的介绍_黄药子的功效作用2、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3、解毒中草药之黄药子4、黄药子的作用?黄药子的介绍_黄药子的功效作用黄药子,也叫朱砂七,此药为寥科植物金线草(DioscoreabulbiferaL.)的全草,因其根茎呈朱砂色,故得此名。
为缠绕草质藤本,什么是黄药子?黄药子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黄药子的资料,欢迎阅读。
黄药子的介绍
黄药子,中药名。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DioscoreabulbiferaL.的干燥块茎。
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之功效。
常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入药部位
干燥块茎。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归经
归肝、胃、心、肺经。
功效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用法用量
6-9g;或浸酒;研末1-2g。
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禁忌
本品块茎和零余子,含有毒成分,服过量可引起口、舌、喉等处烧灼痛、流涎、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瞳孔缩小,严重的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和心脏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内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饮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亦有用绿豆汤内服;或用岗梅半斤,清水5碗煎至2碗饮服。
采集加工
栽种2-3年后冬前采挖块茎,以9-11月采者为佳,去掉茎叶、须根,洗净,切厚约1-1.5cm的片,晒干或鲜用。
生理特性
缠绕草质藤本。
块茎卵圆形或梨形,直径4-10厘米,通常单生,每年由前一年的块茎顶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
茎左旋,浅绿色稍带红紫色,光滑无毛。
叶腋内有紫棕色,球形或卵圆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达300克,表面有圆形斑点。
单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或卵状心形,长15(-26)厘米,宽2-14(26)厘米,顶端尾状渐尖,边缘全缘或微波状,两面无毛。
雄花序穗状,下垂,常数个丛生于叶腋,有时分枝呈圆锥状;雄花单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针形,新鲜时紫色;雄蕊6枚,着生于花被基部,花丝与花药近等长。
雌花序与雄花序相似,常2至数个丛生叶腋,长20-50厘米;退化雄蕊6枚,长仅为花被片1/4。
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状长圆形,长1.5-3厘米,宽0.5-1.5厘米,两端浑圆,成熟时草黄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点,无毛;种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栗褐色,向种子基部延伸呈长圆形。
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本种适应性较大,既喜阴湿,又需阳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几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区都能生长,多生于河谷边、山谷阴沟或杂木林边缘,有时房前屋后或路旁的树荫下也能生长。
日本、朝鲜、印度、缅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都有分布。
药材性状
呈扁球状或圆锥形,直径3-8cm,外表黑褐色,全部密生细根,除去细根或细根脱落部分,则显白色疣状的根痕,形如蟾蜍外皮之疣状突起,故浙江一带,名其为“金线吊蛤蟆”。
市售品多横切成片。
黄药子的功效作用
黄药子为少常用中药。
始载《开宝本草》。
别名:黄药。
来源: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黄独的干燥块茎。
多为野生。
河北、山东有栽培。
产地: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福建等地,长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
性状鉴别:块茎多在产地趁鲜切成类圆形或长圆形的片,大小不等,直径3~7厘米,厚约0.5~1厘米。
外皮棕黑色,有皱纹及多数棕黄色突起须根痕,有的具残留的细小须根。
切面黄白至棕黄色,不平坦,密布呈橙黄色麻点。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有粉性。
气微,味苦。
以片大,外皮棕黄色,断面黄白色,有粉性。
气微,味苦。
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断面黄白色,显麻点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鞣质、萜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凉血降火、散瘀解毒。
体外试验对伤寒杆菌、肠炎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又其水浸液对黄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炮制:生用。
性味:苦、平,有小毒。
归经:入心、肺经。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甲状腺状,咳血、吐血、子宫出血、痈肿疮毒、虫蛇咬伤(内服、外敷均可)。
临床应用:1、治甲状腺肿。
以单味水煎,或酒煎服,或用其流浸膏;又可配夏枯草等,能改善临床症状。
2、试用黄花子酒治疗肿瘤,尤其食管癌有一定作用。
对治疗神经纤维瘤,横纹肌肉瘤有一定帮助,但动物实验尚未能证实有抗肿瘤作用。
3、疮疡肿毒、蛇害、犬咬伤,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使用注意:本品内服有时可能会对肝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故长期用药者,应注意观察肝功能变化。
用量:3~12g,治癌症用至30g。
处方举例:黄药子酒:将黄药子300g,62度白酒1.5kg,置陶罐内封口,陶罐放入水锅内,慢火煮2小时,取出陶罐,稍冷却即放入冷水中,经七天七夜后取出,过滤去渣。
即得黄药子酒。
一日量50~100毫升,分少量多次服。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黄药子又名朱砂七,是一种中药材。
很多人想知道,黄药子有哪些功效和作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黄药子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黄药子的功效和作用
1.解毒软坚:①用于癌肿,如胃癌、食道癌,可单味泡酒或制丸长期内服。
泡酒用黄药子300克切片、白酒1500克共装坛内封口,用糠火煨2小时,取出稍凉,放于冷水中浸7天取汁服,每日3次,每次15--30ml。
②用于甲状腺肿,可与夏枯草、昆布等同用。
③用于疮痈肿毒、脉管炎及蛇毒虫咬伤,可单用煎服,也可用鲜品捣烂外敷。
2.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证,单用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黄药子的鉴别应用
黄药子与山慈菇,皆能解毒、消肿,且散瘀祛痰,然黄药子能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恶肿疮瘘”、瘿疾结核,近年用治甲状腺肿或配制酒剂试用于肿瘤。
黄药子的配伍应用
1.配昆布:昆布能清热,有消痰软坚、清热利水之功,黄药子善清泄肝肺之火,二药相伍,共奏消痰软坚、散结消瘿之功,对于治疗痰火凝结之瘿瘤瘰疬极为适宜。
2.配蒲黄蒲黄,生用化瘀止血无留瘀之弊,炒炭偏收涩止血;黄药子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二药合用,蒲黄能增强黄药子止血之功,黄药子又能助蒲黄清热解毒之力,故二者常相伍为用,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
黄药子的临床应用
用黄药子半斤,水煎2次,滤液混合,再加白酒400ml(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ml。
每次5ml,每日2次,饭后服。
或将黄药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顿服。
10天为一疗程,停药3-5日再行第二、三疗程。
治疗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状腺肿127例,服药月余后,全部患者颈围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治愈率为67.8%。
用未经炮制的黄药子炖服,每日5钱,连服5-8周。
观察25例甲状腺腺瘤,治疗后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肿物显著缩小,1例停药后复发,但再次治疗,仍有效果。
部分病例服药后诉口干。
黄药子浸酒(每升浸液含生药200g),每日100ml分3-4次服。
一般腺瘤总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应服3个月以上。
治疗甲状源源瘤7例,甲状腺癌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性质不明的甲状腺肿2例,除3例无效外,其余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颈围直径缩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
副反应:2例有消化道反应,恶心严重,影响服药;2例因肝细胞损害出现黄疸,多因剂量过大所致。
故服药总量达3升时应停服10天,并检查肝功能情况,若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认为黄药子酒对甲状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术摘除,对于甲状腺癌,配合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
1.4.将黄药子制成流浸膏,每日3-6ml(每3ml相当于原生药1钱),分3次于食后服。
治疗甲状腺中毒症26例,女例临床症状子用药后2-3天消失,21例平均于用药后4-6天显著进步,1例无效。
大部分病例基础代谢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颈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各地经验均证明,疗效与年龄、病程有关。
年龄较轻、病程较短的,疗效较好。
黄药子的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
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
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2.《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
今入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阴矣。
3.《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4.《纲目》:凉血,降火,消瘿,解毒。
5.《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6.《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
解毒中草药之黄药子黄药子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癌症肿瘤等病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瘿瘤;喉痹;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肿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肺热咳喘。
《中华草本》
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全国中草药汇编》
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解毒黄药子的成分药理
本品含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黄药子萜)A、B、C,还含有碘、皂甙、鞣质,还原糖等。
黄药子含淀粉40%以上,此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薯蓣皂角等。
实验研究证明,本品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油剂对子宫颈癌14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瘤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中,用试管内(Hela)试验证实,黄药子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
我国学者用黄药子复方抗癌乙片(黄药子、夏枯草等)对用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的小鼠胃磷状上皮癌前病变及癌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癌乙片对食管重度增生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实验证实,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精脒和唾液精脒含量,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有较好的食管癌前病变阻断性治疗作用。
此外,黄药子对动物实验性缺碘和不明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解毒黄药子的现代应用
黄药子临床治疗恶性淋巴肉瘤、甲状腺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等方面应用较多,但多以复方为主或辅以黄药子油外用。
1.恶性淋巴瘤
陈氏报道,用消恶性淋巴瘤方(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等)为基本方配合辨证施治,并辅以外敷治疗恶性淋巴瘤11例(包括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病、淋巴肉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治疗结果:存活1年以内3例,l~2年4例,2~5年1例,5~10年2例,10年以上2例。
易氏报道,以黄药子复方配合其他疗法治颈部淋巴肉瘤4例(伴颈外淋巴转移3例),结果全部临床治愈,已存活时间为3~27年。
沈氏报道,以黄药子油外涂并配合中药内服治左下颌混合性恶性肿瘤及淋巴肉瘤各1例,治疗获愈。
2.甲状腺肿瘤
浙医大二院以黄药子复方治疗甲状腺瘤37例。
服药5~10剂后多数患者可见肿块缩小,经治疗后痊愈11例,显效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6.3%。
姜氏报道,用消瘿汤治甲状腺瘤50例。
治疗结果,痊愈26例,显效4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痊愈者中平均治愈时间为28.5日。
湖北省中医研究所用黄白汤(黄药子、白药子、夏枯草、牡蛎等)治疗甲状腺癌11例,结果近期治愈1例,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2.7%。
3.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癌
张氏报道,对通过食管细胞学普查所检出的食管重度增生者2523人,分层随机分为3组,每组841人。
抗癌乙片组服用抗癌乙片(黄药子等6味药组成的复方),每日8片;维胺酯组和安慰组作为对照组;服药均严格按双盲法进行。
结果:抗癌乙片组3年和5年内的食管癌发生率分别为1.1%和2.6%;安慰剂组分别为2.9%和5.8%;前者比后者分别降低62.1%和55.2%。
细胞学复查:抗癌乙片组3年和5年内的食管癌发生率为3.2%和7.7%,安慰剂组分别为6.7%和14.6%,前者比后者分别降低52.5%和47.3%,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且抗癌乙片组血清精脒及唾液精脒含量检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证实本药对食管癌前病变者可较好地阻断和预防食管癌的发生。
郁氏报道,用黄药子复方开关饮(黄药子、半枝莲、肉苁蓉,硇砂等)内服,共治疗食管癌患者10例,病人服药后多见症状缓解,呕吐停止,纳食增加,吞咽变顺。
个别患者甚至肿块消失,恢复体力劳动。
湖北省南漳县人民医院以黄药子复方为主治疗食管癌25例,结果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7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60%。
王氏报道,以黄药子复方南星半夏汤治食管贲门癌梗阻36例,结果缓解食管癌梗阻有效率为92%;缓解贲门癌梗阻有效率72.73%。
另有报道,用黄药子酒剂治食管道癌等消化道肿瘤28例,能明显改善自觉症状,用黄药子注射液治疗食道癌、胃癌23例,对控制症状有一定疗效。
4.癌症疼痛
杨氏报道,用癌症镇痛散(含黄药子复方)外敷治疗各种癌性疼痛91例。
结果显效42例,良效、有效各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51%。
动物实验表明本品能提高痛阈值且无毒性。
孟氏报道,用黄药子复方(黄药子、三七、蚤休等)制成止癌抗癌丸和膏剂,内服加外贴治疗各种癌症晚期患者58例。
结果30min止痛41例,50min止痛17例,止痛持续时间2h10min~21h,止痛满意者54例。
用药后延长生存3~6个月者30例,延长生存1年者15例,2年者7例,疗效不显著6例。
未见毒性及不良反应。
?黄药子的复方选用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
(《圣济总录》黄药汤)
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
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
(《百一选方》)
③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
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
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
(《圣济总录》黄药散)
④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
(《简要济众方》)
⑤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
(《濒湖集简方》)
⑥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
不可多用。
(《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缠喉风,颐颔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
每服一钱,白汤下。
吐出顽痰。
(《扁鹊心书》黄药子散)
⑧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
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
(《圣惠方》)
⑨治瘿气:黄药子一斤,浸洗净,酒一斗浸之。
每日早晚常服一盏。
忌一切毒物及不得喜怒。
(《斗门方》)
⑩降气治胃痛:黄药(炒过)、陈皮、苍术、金钱草各二钱,土青木香一钱五分。
研粉服或煎服。
(《浙江民间草药》)
⑾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
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⑿治睾丸炎:黄独根三至五钱,猪瘦肉四两。
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
(《江西草药》)
⒀治扭伤:黄独根、七叶一枝花(均鲜用)各等量,捣烂外敷。
(《江西草药》)
⒁治腹泻:黄药子研末,每次一钱,开水吞服。
(《贵州草药》)
⒂治疝气、甲状腺肿、化脓性炎症:黄药子根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
⒃治瘰疬:黄独鲜块茎二至三两,鸭蛋1枚。
水煎,调些酒服。
(《福建中草药》)
黄药子的作用?黄药子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消肿、化痰散结
黄药子,也叫朱砂七,此药为寥科植物金线草(DioscoreabulbiferaL.)的全草,因其根茎呈朱砂色,故得此名。
为缠绕草质藤本。
块茎卵圆至长圆形。
茎左旋
关于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和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甲状腺肿大怎么调理?

造成甲状腺肿大的原因有很多,缺碘、遗传、吸烟等都有可能造成甲状腺肿大,也就是表现在脖子粗大的情况上,甲状腺肿大具有许多的危害,可能会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等等,除了采取药物治疗,生活中饮食上要多加注意,那么甲状腺肿大怎么调理呢?
1、芝麻拌海带
黑芝麻100克,水发海带350克,白糖、酣、味精、橄榄油各适量。芝麻洗净,放入锅中用小火微炒,炒至芝麻发香即可出锅晾凉;海带洗净,切丝,用大火蒸35分钟.放入味精、醋、白糖和橄榄油,撒上芝麻,拌匀即可。海带富含钙与碘,有助于甲状腺素合成,与芝麻搭配食用更有营养,对人体更有益。
2、紫菜萝卜汤
紫菜50克,萝卜500克,陈皮6克。所有材料用水煎服,每日1剂,吃萝卜和紫菜,喝汤。紫菜含碘量很高,可用于治疗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此外,紫菜有软坚散结功能,对其他郁结积块也有作用。
3、海藻浸酒
海藻500克,白酒1000毫升。将海藻浸泡酒中,数日后,饮酒。每日2次,每次15毫升。酒饮完后,药渣晒干研未,每次服6克,每日3次。酒饮完后可如法再浸1剂。海藻味咸、性寒,具有清热的功效。本方对治疗甲状腺肿大有较好的疗效。
4、紫菜黄药子浸酒
紫菜50-100克,黄药子30克,高梁酒500毫升。将黄药子同紫菜浸泡酒中,10天后饮用,每日2次,每次10毫升。黄药子性平、味苦,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本方适用于痰湿结聚颈部肿大、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等。
5、绿豆海带汤
海带20克,绿豆50克,大米30克,陈皮6克,红糖60克。将海带泡软,洗净,切丝;沙锅内加清水,放入大米、绿豆、海带、陈皮,煮至绿豆开花为宜,加入红糖调匀服食。不喜甜食的人可酌情加入食盐调味。本方清凉解毒、消肿软坚,可除瘤瘤,也可缓解青春期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缺碘性甲状腺肿大。
6、如何预防
1、如果长期服用卷心菜,豌豆,花生、马铃薯、大豆、白萝卜等,这都是会引起家甲状腺肿大的发生,所以在这里提醒广大朋友一定要改变饮食习惯,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些食物。
2、在饮食中一定要注意碘的摄入,不宜多食也不宜少食,一定要做到合理饮食。病人用盐应食用无碘盐。如为加碘盐应将加碘盐经高温炒一段时间后食用,让碘挥发。
3、生活方面的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甲状腺肿大患者适宜的环境中休息,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新鲜,并做一些适度的活动,不受寒冷,感染和创伤,避免精神刺激。
4、一旦发现甲状腺无痛性肿大及产生一系列压迫症状和疼痛,一定要抓紧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
5、我国沿海和内陆低洼盐碱地带,高碘甲状腺肿的患者较多。这是由于长期过多进食含碘丰富的海产品,抑或饮水中含碘过高所致。如继续给这些“粗脖于”吃含碘丰富的食物,无疑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
6、在饮食中适当多吃一点含碘丰富的食品,观察一段时间。此后若甲状腺肿大缩小,说明这种措施有效。

我妈妈得了食管癌!!救命啊!

祝你妈妈早日康复!

1、雷公藤红枣饮
[原料]雷公藤(根及茎)10克,红枣20枚,蜂蜜30克。
[制法]先将采挖的雷公藤去皮,连根及茎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或碎末,放入沙锅,加水足量,大火煮沸,放入洗净的红枣,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2次浓煎滤汁,用洁净纱布再过滤,取汁放入容器,兑入蜂蜜,拌匀即成。
[吃法]每日2次分服,红枣可一并嚼食,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功效]解毒抗癌,通络止痛。
[评价]雷公藤性味苦、辛,寒,功专祛风解毒、通络止痛。现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表明,雷公藤煎剂有抗炎作用,并能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增强小鼠巨噬能力,对抗过敏反应。抗癌药理研究证实,雷公藤所含环氧二萜类成分,对人鼻咽癌体外试验有抑制活性的作用。据有关资料报道,雷公藤对子宫颈癌14抑制率达40%左右。《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年报道,临床上观察到雷公藤对癌症等顽因性疼痛有极为明显的效果,临床观察40例,均不III级以上疼痛,其中31例系晚期癌患者,治疗中以雷公藤木质部水煎2小时后服用,10天为1疗程。结果: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其中I级疼痛有效率可达93.3%。且其镇痛有不成瘾不耐药的特点。因雷公藤毒性较大,本食疗方中佐以红枣,并用蜂蜜拌和之,以缓和其对机体的毒性反应,而使其抗癌止痛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学者认为,运用雷公藤抗癌止痛的同时,佐以黄芪、女贞子等药,有助于提高机体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

2、食道癌止痛糊
[原料]元胡粉30克,三七粉10克,白及粉50克,普鲁卡因粉0.5克,氢氧化铝混悬液100毫升。
[制法]先将元胡粉、三七粉、白及粉充分混合均匀,备用。将普鲁卡因粉拌入氢氧化铝混悬液,使成凝胶状,再调入元胡、三七、白及三味混合粉剂,边调边搅拌,使呈半糊状,瓶装,备用。
[吃法]视需要每日2次或3次,每次30克,口服。
[功效]活血化瘀,护膜定痛。
[评价]本食疗方止痛方源自《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年报道资料,经临床观察,对食管癌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方中元胡善长行气活血止痛,三七功专化瘀止血定痛,白及有较强的收敛止血效果,上三味均有抗癌抑癌功效,相辅相成,共奏活血化瘀、止血定痛的治疗作用,普鲁卡因为有效的局部麻醉药,氢氧化铝混悬液有助于形成糊状,其本身有局部止血和护膜吸附作用,可使本食疗方定痛作用明显而持久。对中老年食管癌疼痛频发而持续者来说,运用本食疗方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并可活血化瘀,发挥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川乌黄药子大蒜汁
[原料]川乌30克,黄药子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元胡30克,冰片5克,紫皮大蒜头100克。
[制法]先将川乌、黄药子、七叶一枝花、元胡、冰片分别拣杂,再将前四味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与冰片共研成极细末,过100目筛,收取过筛药末,瓶装,防潮,备用。将紫皮大蒜头掰开,除去外膜,洗净,切碎,剁成泥糊,用洁净纱布(多层)包裹压榨取汁,盛入杯中,待用。
[吃法]每日3次,每次取过筛药末3克,以大蒜汁调和药粉,吞服。本食疗方中所取紫皮大蒜量为1日压榨取汁量。
[功效]清热解毒,抗癌止痛。
[评价]本食疗方中,川乌性味辛、苦,热,功专散寒止痛,其止痛作用强于附子;黄药子性味苦,平,擅长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七叶一枝花尤以清热解毒著称;元胡的活血止痛效果明显;冰片可活血行气,以上五味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癌抑癌功效,再佐以具解毒抑癌作用的大蒜汁调服,可对食管癌癌痛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据《中国中药杂志》1991年报道,以上述主要成分组方的“止痛抗癌丸”,对消化道癌痛有较好的疗效。

4、麝香止痛羹
[原料]麝香粉2克(另包),三七15克,元胡15克,没药15克,五灵脂15克,白芷15克,藕粉40克。 [制法]先将三七、元胡、没药、五灵脂、白芷分别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共研为极细末,过100目筛,将所取过筛药末与麝香粉末拌和均匀,瓶装,防潮,备用。
[吃法]视需要每日2次,每次取2克拌和麝香的过筛药末,以20克藕粉调和均匀,用刚煮沸的开水冲调成羹,吞服,亦可先将藕粉冲调成羹,再搅入2克拌和麝香的过筛药末,吞服。
[功效]行气活血,抗癌定痛。
[评价]本食疗止痛羹中,麝香有较强的活血消痈,散瘀止痛功效。三七善长化瘀活血、止血定痛;元胡活血止痛效果明显;没药散瘀止痛;五灵脂化瘀止血、活血止痛功效均有独特之处;白芷消痈止痛作用显著,且能行气定痛,在临床验证中缺麝香时可以白芷代替。以上六味,再佐以藕粉为羹,对中老年食管癌癌痛患者尤为适宜,不仅有明显的行气活血止痛效果,而且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抑癌作用,多重药味与食药兼用之品相辅相佐,共奏抗癌止痛的效果,癌痛期间,坚持服食,可发挥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5、丹参鹅血汤
[原料]丹参50克,郁金30克,鹅血块300克,鲜嫩豆腐150克。
[制法]先将丹参、郁金分别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片,放入沙锅,加水适量,浓煎30分钟,过滤取其浓煎汁,备用。将鹅血块、鲜嫩豆腐分别放入沸水锅中焯烫片刻,捞出,用冷水过凉,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血块、小豆腐丁块,待用。烧锅置火上,加植物油烧至六成热,加葱花、姜末煸炒炝锅,出香后即放入鹅血丁、豆腐丁,轻轻翻炒,加入鲜汤及清水,用小火煨煮至沸,调入丹参、郁金浓煎汁,拌和后,煨煮20分钟,加精盐、味精、五香粉,再煮至沸,以湿淀粉勾薄芡,即成。 [吃法]佐餐当汤,随意服食,饮汤汁,嚼食鹅血块、嫩豆腐。

[功效]活血行气,抗癌止痛。本食疗方适用于食管癌胸痛明显、疼痛不安等症。
[评价]丹参亦称紫丹参,性味苦,微寒,善长活血祛瘀,凉血消痈,且擅长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刺痛等症;郁金活血行气功效十分显著,上二味相佐为伍,对中老年食管癌患者血瘀气滞所引起的胸脘胁肋疼痛有较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鹅血及豆制品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癌抑癌功效,以鹅血为例,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达40%以上,大豆及其豆制吕的营养十分丰富,其所含的10多种维生素及铁、钼、锰、铜、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均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癌功能。这两种食物特别受到中老年尤其老年人的特别宠爱,因此,本食疗方对中老年食管癌癌痛患者尤为适宜,坚持经常服食,还可防止食管癌疼痛的发生,或减轻其疼痛的程度。

黄药子酒的介绍

【配方】 黄药子500克,白酒1500毫升。【制法】将上约洗净.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用糠火煨2小时左右,取出待冷,放冷水中浸7天后,取出,过滤去渣,即成。【功用】软坚散结、凉血止血。【主治】食道癌、胃癌、子宫癌等。【用法】口服。每次服30毫升,口服2次。【附记】 引自《药酒汇编》。 《普济方》【配方】万州黄药子(须紧重者为上,如轻虚即是他州者,其力即慢)三斤。【制法】上须用焙,取无灰酒一斗投药中,泥封固瓶口,以糠火烧一顿饭时,停住,令酒冷。旁边糠火不可多堆,烧酒气香出,瓶头有津,即止火,不待经宿。【主治】治忽生瘿病一二年者。【用法】令患者时时饮一盏,不令绝酒气,经三日后,常把镜自照,觉销即停饮,不尔,便人颈细也。已验如神,忌食毒物。说明:原书无方名,据药味和制法命名。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3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