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在欧洲、紫菀属植物为什么取名为星星?

药哥明白 2023-12-18 11:34:13

在欧洲、紫菀属植物为什么取名为星星?

对于紫菀属的范围有不同的观点。广义的紫菀属还包括其他邻近的属。这些邻近的属在中国有东风菜属(),女菀属(),莎菀属(),狗娃花属(,马兰属(,裸菀属(),紫菀木属(),乳菀属(),麻菀属(),岩菀属(),碱菀属(),翠菊属()等,在这里都不列入紫菀属中。至于华菀属()主要以花药基部有稍尖的附片与紫菀属为区别,但稍尖的附片在个别的紫菀属植物中也可见到,似仍应列入紫菀属。

紫菀属是紫菀族中最大的属。由于不同学者对属的范围的观点不同,所包括的种的数目也不一致。据较近的估计有250种

(及,1933,,1933),600种(Core,1955)或1000种

(,1950)。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狭义的紫菀属在中国近百种。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有疏生的叶。基部叶在花期枯落,长圆状或椭圆状匙形,下半部渐狭成长柄,连柄长20-50厘米,宽3-13厘米,顶端尖或渐尖,边缘有具小尖头的圆齿或浅齿。

下部叶匙状长圆形,常较小,下部渐狭或急狭成具宽翅的柄,渐尖,边缘除顶部外有密锯齿;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无柄,全缘或有浅齿,上部叶狭小;全部叶厚纸质,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脉被较密的短粗毛;中脉粗壮,与5-10对侧.

脉在下面突起,网脉明显。头状花序多数,径2.5-4.5厘米,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花序梗长,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形,长7-9毫米,径10-25毫米;总苞片3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尖或圆形,外层长3-4毫米,宽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质,被密短毛,内层长达8毫米,宽达1.5毫米,边缘宽膜质且带紫红色,有草质中脉。舌状花约20余个;管部长3毫米,舌片蓝紫色,长15-17毫米,宽2.5-3.5毫米,有4至多脉;管状花长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长1.5毫米;花柱附片披针形,长0.5毫米。瘦果倒卵状长圆形,紫褐色,长2.5-3毫米,两面各有1或少有3脉,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带红色,长6毫米,有多数不等长的糙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植物的花很好看

那是因为它们的外观雨天上的星星很相似

因为人们的心理想的他们就像上星星

表示紫菀属植物的头状花序正面的形状。

请问这是什么植物?

这应该是一种菊科植物钻叶紫菀结果后的样子。

叶紫菀(学名:Symphyotrichum subulatum?(Michx.) G.L.Nesom)是菊科、联毛紫菀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主根圆柱状,向下渐狭,茎单一,直立,茎和分枝具粗棱,光滑无毛,基生叶在花期凋落;茎生叶多数,叶片披针状线形,极稀狭披针形,两面绿色,光滑无毛,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数对,头状花序极多数,花序梗纤细、光滑,总苞钟形,总苞片外层披针状线形,内层线形,边缘膜质,光滑无毛。雌花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线形,两性花花冠管状,冠管细,瘦果线状长圆形,稍扁,6-10月开花结果。

原产北美。1827年在中国澳门发现。现分布于安徽、澳门、北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四川、台湾、天津、香港、云南、浙江、重庆。生长在海拔1100-1900米的山坡灌丛中、草坡、沟边、路旁或荒地。

该种在2014年8月20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中。 钻叶紫菀全草药用,外用治湿疹、疮疡肿毒。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钻叶紫菀

拉丁学名

Symphyotrichum subulatum?(Michx.) G.L.Nesom

别名

钻形紫菀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桔梗目

菊科

亚科

管状花亚科

紫菀族

联毛紫菀属

钻叶紫菀

命名者及年代

(Michx.) G.L.Nesom,1995

异名

Aster subulatus?Michx.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 (8-) 20-100 (-150) 厘米。主根圆柱状,向下渐狭,长5-17厘米,粗2-5毫米,具多数侧根和纤维状细根。茎单一,直立,基部粗1-6毫米,自基部或中部或上部具多分枝,茎和分枝具粗棱,光滑无毛,基部或下部或有时整个带紫红色。基生叶在花期凋落;茎生叶多数,叶片披针状线形,极稀狭披针形,长2-10 (-15) 厘米,宽0.2-1.2 (-2.3) 厘米,先端锐尖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通常全缘,稀有疏离的小尖头状齿,两面绿色,光滑无毛,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数对,不明显或有时明显,上部叶渐小,近线形,全部叶无柄。头状花序极多数,径7-10毫米,于茎和枝先端排列成疏圆锥状花序;花序梗纤细、光滑,具4-8枚钻形、长2-3毫米的苞叶;总苞钟形,径7-10毫米;总苞片3-4层,外层披针状线形,长2-2.5毫米,内层线形,长5-6毫米,全部总苞片绿色或先端带紫色,先端尖,边缘膜质,光滑无毛。雌花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线形,长1.5-2毫米,先端2浅齿,常卷曲,管部极细,长1.5-2毫米;两性花花冠管状,长3-4毫米,冠檐狭钟状筒形,先端5齿裂,冠管细,长1.5-2毫米。瘦果线状长圆形,长1.5-2毫米,稍扁,具边肋,两面各具1肋,疏被白色微毛;冠毛1层,细而软,长3-4毫米。花果期6-10月。 见于蒙自、江川、安宁、昆明、宜良、路南、师宗、楚雄、镇雄、威信等地;生于海拔1100-1900米的山坡灌丛中、草坡、沟边、路旁或荒地。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均有逸生。原产北美。 全草药用,外用治湿疹、疮疡肿毒。

格桑花到底是什么花?是波斯菊吗?

  “格桑花”到底是什么花?在西藏,一般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常被称为格桑花。现知被称为格桑花的有:高原杜鹃,雪莲,狼毒和波斯菊。格桑花似乎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花。藏民们把他们见到的很多颜色鲜艳的花都成为格桑花。
  一起去格桑花 花语 ,看看格桑花到底是不是波斯菊?

  格桑花到底是什么花?
  格桑花又称格桑梅朵,具体为何种植物存在广泛的争议,从广义上说“格桑梅朵”极有可能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野花的代名词,而从植物学特征上讲菊科紫菀属植物和拉萨至昌都常见的栽培植物翠菊,都符合格桑花的特征,另外在藏区也有如金露梅、狼毒花、高山杜鹃、雪莲等植物称为格桑花的说法。

  单纯从植物学上考虑,格桑花应是资源丰富、广布藏区的菊科紫菀属植物和翠菊。在园艺中,人们通常按照习惯,把分类变更之前及之后的植物都统称为“紫菀”,广义的紫菀属还包括其他邻近的属,这些邻近的属在西藏有狗娃花属、翠菊属等。紫菀属的很多植物不仅是传统药用植物,而且像缘毛紫菀可用于治疗瘟疫、中毒症等疾病,这个属的其他种也有相近的药用价值,所以符合民间传说中格桑活佛的故事。

  很多人都把波斯菊认为是格桑花,而这种花在藏区另有其名,叫“张大人花”。虽然波斯菊是许多像《八瓣格桑花》这样的影视作品或西藏大量的期刊杂志、歌曲上代表格桑花的植物,但是拉萨人称这种花为“张大人花”,却是因为此花是清末驻藏大臣张荫棠带到拉萨的。

  当时,西藏通晓汉语的人很少,而会说“张大人”这一词汇的藏族百姓却大有人在。许多不会说汉语的藏族老人谈论此花时,也能流利地说出“张大人”这3个汉字,所以从物种引入中国的时间上来说,波斯菊绝对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格桑花。

  格桑花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很高的位置,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被藏族百姓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在西藏历史的长河中,格桑花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藏族百姓心中,成为他们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

  【结束语】格桑花美丽而不娇艳,经常成为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由于喜爱高原的阳光,不畏严寒风霜,视为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野花,也是西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1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