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草豆蔻高良姜治口臭吗?

中药材大全 2023-12-18 09:07:58

草豆蔻高良姜治口臭吗?

不治疗,能加大症状。口臭是热症这两味是热药。

如何治口臭?

首先,要十分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晨起、睡前和饭后认真地刷牙漱口,必要时,用牙刷或洁净的毛巾轻柔地刷除舌苔。 其次,戒烟,戒酒;饮食要相对清淡,避免吃生冷、刺激性、有臭味(如蒜、葱、韭菜、臭豆腐等)及不易消化的、油腻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及豆类;生活作息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体育锻炼。 中医认为,口臭属于胃肠道有“热”,因此主张口臭尽量少吃助热的温里散寒类食物,适量吃一些消热的清热类食物。 第三,在治疗上,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口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可引起口臭的疾病,要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由于口臭往往多是由于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所致,所以可以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时间不能超过7天),这是一种治疗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臭,可以服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物。还可以配合用中药佩兰10克,开水沏饮(就是像沏茶那样地以佩兰代茶沏着喝)一天1—2次,这比有些口香糖要好使;叩齿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闭唇,轻轻叩齿100-300次,其间可有唾液增多现象,小口缓缓咽下,每日做2-3次,不但治疗口臭,对口腔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大家不妨试一试;

怎样才能有效的去除口臭?

一般口臭是由于某些小毛病造成的,对于口腔、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可引起口臭的疾病,要积极进行相应的治疗;由于口臭往往多是由于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所致,所以可以服用替硝唑或甲硝唑(时间不能超过7天),这是一种治疗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口臭,可以服用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物。还可以配合用中药佩兰10克,开水沏饮(就是像沏茶那样地以佩兰代茶沏着喝)一天1—2次,这比有些口香糖要好使;叩齿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闭唇,轻轻叩齿100-300次,其间可有唾液增多现象,小口缓缓咽下,每日做2-3次,不但治疗口臭,对口腔疾病也有不错的疗效,大家不妨试一试;另外,属于精神因素口臭者,服药无效,需要看心理医生。 口臭在中医来说,主要是脾热、胃火、肠燥等,又有虚实之分。因此,口臭如想服中药,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医生开方,不可自己擅自选服中药,因为 “清胃火”的中药,十分苦寒,服后极易损伤脾胃,导致口臭未除,脾胃先伤。 ※※中医辨证治疗 胃火口臭: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应清泻胃火。宜用清胃散(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石膏、当归)治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 食积口臭:多由过饱伤胃、缩食停滞胃中引起。其证口出酸腐臭味,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嗳气口臭等。应消食导滞,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均可随症选用。 热痰口臭:多由热痰犯肺或热痰郁久化脓化腐引起。其证除口臭外,每兼咳吐痰浊或脓血,胸痛短气等。应清肺涤痰。未化脓化腐者,宜用小陷胸汤(半夏、黄连、瓜萎)治之;化脓化腐者,宜用千金苇茎汤(桃仁、苇茎、冬瓜子、苡仁)加味治之。 虚热口臭:多由阴虚生内热所致。口臭而兼见鼻干,干咳,大便干结,为肺阴虚弱之候。当清润肺脏,宜用清燥救肺汤(石膏、桑叶、杏仁、枇杷叶、人参、麦冬、阿胶、胡麻仁、甘草)化裁治之;口臭而兼见心烦不安,失眠多梦,肌肉跳动,爪甲不华,为肝之阴血亏损。当补益肝之阴血。用酸枣仁汤(酸枣仁、茯神、知母、川芎、甘草)合四物汤(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加减治之,其效颇佳。口臭而兼见腰腿酸软,多梦遗精,口干咽燥,夜间尤甚,为肾阴虚损,相火妄动之证。用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久服必验 ※※偏方治疗口臭 1 取甘草30片,苹果一个切成块,香菜20棵,一起下锅 (砂锅),放两碗半水煎成一碗左右。弃渣取其汁,稍 凉后加入适量蜂蜜即可饮用。一天一次,连服5天。 2 取藿香(鲜品尤佳)15克,苍术10克,加水煎取药液500 毫升后,再放入冰片1克溶化。然后每天含漱3-4次,至 痊愈为止。 3 香薷除臭方 大黄10克,香薷、藿香、益智仁、砂仁、草果、山姜、高良姜、山柰、甘松、香附、桂皮各10克, 共研细末,每日早晚各擦牙1次,用于治 ※※饮食除口臭 咸鱼头豆腐汤 咸鱼头味甘兼具清热作用,而豆腐性凉,有清热解毒之效,对于口腔溃烂、牙龈肿痛、口臭及便秘等都甚有功效。 材料:咸鱼头1个,豆腐数块,生姜1片 做法:洗净所有材料,咸鱼头斩件稍煎后与生姜同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用猛火滚约半小时,放入豆腐再滚20分钟便可。 生芦根粥 专治因舌干或牙龈肿烂造成的口臭。 材料:芦根30克,大米50克。 做法:芦根洗净后放入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15分钟,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每日1剂,宜每早空腹服用,约5剂见效。 黄瓜粥 专治肝火盛或内湿引致的舌干口臭。 材料:黄瓜50克,大米100克。 做法:黄瓜去皮切片,与大米同煮粥,随意服食。 ※※急救口臭法 为了不令自己终日有口难言,以下介绍的几个针对性急救口臭方法,都能有效地助你清除口内异味,以后就不用封嘴了! 1、口气清新剂———除烟臭 针对口腔中含有分解食物造成过多的微生物及代谢物所引致的臭味,或是因轻度鼻窦炎,鼻后溢液造成的异味、吸烟引致的口臭等。当感到口存异味时,先喝几口清水,喷上口气清新剂后合上嘴数秒,便可令口腔保持数小时的清新。 2、高浓度薄荷糖———除浓烈食物味口臭 专门针对吃过洋葱、蒜头、咖喱等富挥发性气味的食物引致的口气,能迅速令口腔回复清新,但持久性只有半小时。 3、饮柠檬水———除口干造成的口臭 饮清水可令口腔经常保持湿润,在水中加上一片柠檬,能刺激唾液分泌,减少因鼻塞、口干或口腔内残余食物引致的厌氧细菌造成的口臭。 4、药性漱口水及痱滋膏———除口腔炎造成的口臭 因牙肉发炎、痱滋等口腔炎造成的口臭,可尝试使用一些含药性的漱口水或专用药膏。 5、蔬菜水果———除消化不良造成的口臭 因肠胃消化不良或便秘带来的口腔异味,最直接了当的方法当然是多吃蔬菜及水果等纤维食物,令消化系统变得健康。
求采纳

草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草豆蔻,中药名。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草豆蔻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草豆蔻的功效和作用

  1、草豆蔻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一枚,剥开皮,入乳香一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史载之方》豆蔻丸)

  2、草豆蔻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满闷、心腹痛:草豆蔻肉八两,生姜(和皮切作片子)一片,甘草四两(锉碎)。上三味匀和入银器内,用水过药三指许,慢火熬令水尽,取出,焙干,杵为末。每服一钱,沸汤点服。夏月煎之,作冷汤服亦妙。 (《博济方》豆蔻汤)

  3、草豆蔻香口辟臭:豆蔻、细辛,为末含之。(《肘后方》)

  4、草豆蔻治呕逆不下食,腹中气逆:豆蔻子七枚(碎),生姜五两,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分温二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忌海藻、菘菜。 (《广济方》豆蔻子汤)

  5、草豆蔻治老疟久而不瘥,及山岚瘴气,远年不愈,兼治脾寒:草豆蔻、肉豆蔻各二个(并用面裹煨,一生一熟),厚朴方圆二寸(一半姜制,一半生用),甘草中指大(一半生,一半炙),生姜枣大二块(一块用湿纸裹煨,一块生用)。上分为二大剂,于发前临晓,用水一升,煎取八合,放至来早,再温服,留滓再煎二次。 (《鸡峰普济方》草豆蔻散)

  6、草豆蔻治冷痰呕逆,胸脯不利:草豆蔻(去皮)、半夏(汤洗去滑,切,焙)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分。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眼,不拘时侯。 (《圣济总录》豆蔻汤)

  7、草豆蔻治霍乱心烦渴,吐利不下食:草豆蔻(去皮)一分,黄连(去须)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胀三钱匕,水一盏,乌豆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圣济总录》草豆蔻汤)

  8、草豆蔻治胃口冷,吃食无味及脾泄泻不止,兼治酒后数囿如痢,心胸不快,不思饮食:草豆蔻半两(每个面裹煨,候面焦黄,去面用),甘草一两(炙),肉桂(去皮)一两,陈皮(去白)一两,蛮姜一两。上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更入陈米末一钱,水一盏,枣二枚,同煎七分,温服,其滓再煎服之。(《博济方》草豆蔻散)

  9、草豆蔻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

  10、草豆蔻治寒湿中阻证:草豆蔻芳香温燥,长干燥湿化浊,温中散寒,行气消胀。故脾胃寒湿偏重,气机不畅者宜之。常与干姜、厚朴、陈皮等温中行气之品同用,如厚朴温中汤(《内外伤辨惑论》)

  草豆蔻做法指导:

  1. 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常与川、仆砂仁、陈皮等配合应用。

  2. 用治寒湿郁滞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伍应用。

  3. 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槟榔等同用。

  4. 凡寒湿困脾,症见脘腹冷痛,泛吐清涎者,可与吴茱萸、高良姜等同用,以增散寒止痛之功。

  5. 若气虚寒凝,呕逆不食者,可与人参、甘草、生姜同伍。

  6. 凡痰饮凝聚,胸膈不利,呕吐涎沫者,可与半夏、陈皮等相配,以加强化痰和胃止呕作用。

  7. 也可作增香、调味的作用。

  烹调用途:常用调味品,可去除异味,增加香味。多用于制卤菜。

高良姜知识介绍?

1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1、高良姜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纲目》

  2、高良姜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3、高良姜治腹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药性论》

  4、高良姜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本草拾遗》

  5、高良姜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6、高良姜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病,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声)、干姜(炮)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食后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7、高良姜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日华子本草》

  8、良姜,寒疝小腹掣痛,须同茴香用之:产后下焦虚寒,瘀血不行,小腹结痛者加用之。《本经逢原》

  9、良姜,止心中之痛,然亦必与苍术同用为妙,否则有愈有不愈,以良姜不能去湿故耳。《本草新编》

  10、高良姜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蝎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11、高良姜治寒疝湿痹。《广东中药》

  12、高良姜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本草求原》

  13、高良姜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调下。(《百一选方》)

  14、高良姜治胃气疼,肚腹疼痛。《滇南本草》

  15、高良姜温通脾胃。《珍珠囊》

  16、高良姜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元气。《食物本草》

  17、高良姜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别录》
18、高良姜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姜汁一匙,盐一撮,为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19、高良姜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为末,煎汤常饮之佳。《本草图经》

  20、高良姜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21、高良姜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2高良姜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

  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治脾胃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噎脯反胃,食滞,瘴疟,冷癖。

  ①《别录》:"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②《药性论》:"治腰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

  ③《本草拾遗》:"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

  ④《日华子本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

  ⑤《本草图经》:"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子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同为末,煎汤常饮之佳。"

  ⑥《珍珠囊》:"温通脾胃。"

  ⑦《滇南本草》:"治胃气疼,肚腹疼痛。"

  ⑧《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癣,除瘴疟。"

  ⑨姚可成《食物本草》:"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

  ⑩《本草求原》:"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

  ⑾《广东中药》:"治寒疝湿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90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