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防风、荆芥、独活、羌活、威灵仙、细辛、秦九可以一起用吗?

小七 2023-12-17 08:14:05

防风、荆芥、独活、羌活、威灵仙、细辛、秦九可以一起用吗?

细辛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等症。镇静安眠: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细辛醚能够增强巴比妥类催眠作用,表现镇静及抑制条件性逃避反应,小剂量服用可以镇静,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镇痛: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有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头痛、身痛、牙痛等病症。解热:细辛挥发油对伤寒引起的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细辛醚有降温的作用,因此细辛能够缓解外邪风寒发热。止咳平喘化痰:细辛挥发油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挥发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对气管亦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另外细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保护心血管:细辛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解痉:细辛含有的细辛醚对肠道、子宫、支气管、血管有松弛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组织胺引起的痉挛。降血压:细辛含有的细辛醚能够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论羌活、白芷、细辛、川芎配伍意义

? ? ? ? 元代医家王好古,以一本《阴证略例》奠定了其在伤寒学界的地位,被后人尊为伤寒“阴证学说”的开创者。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可以见到两张方荆,一方是神术汤,一方是白术汤。神术汤方组成为苍术、防风、甘草三味药,治疗“内伤饮冷,外感寒邪无汗者。”在其方后加减中提到:“太阳证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者,加羌活。”加羌活,不就成为上面提到的这张方剂了吗?羌活、防风、苍术、甘草,这里权且称为“神术汤加味方”,主治内伤饮冷,外感寒邪,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者。读到此,我不由得对本方产生了兴趣,它的主治与麻黄汤主治非常相近,只是病因中多了“内伤饮冷”。 ,神术汤加味方的出现,是对太阳病方证的补充,是经方临床运用的发展。而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对本方后人知之甚少,为什么?后读至王好古《此事难知》,终于找到了原因,那就是神术汤加味方其实就是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汤作为伤寒论的经方是众人皆知的。在这类方中。我们认为羌活、白芷、细辛、川芎则是该方的核心药组,其在神术汤及其类方中密不可拆。现就羌活、白芷、细辛、川芎为药组论述如下:

? ? ? ?1从中医方剂配伍理论论证

? ? ? ? 头痛的用药范围较为广泛,根据药物的功效分类,头痛用药主要涉及的功效范围有:祛风止痛类,活血化瘀类,平肝熄风类,疏肝理气类,祛痰化痰类,熄风解痉类,益气养血类,健脾益肾类,温中散寒类,以及清热、利湿、泻火、凉血等药物。九味羌活汤是王好古的老师、金代医家张元素方,出自王好古所撰《此事难知》。原方组成为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主治“太阳证”,立方初衷为“经云: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差服,则其变不可胜数,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禁忌。”书中对其作用的描述是“增损用之,其效如神。”风寒较重,可以用防风、荆芥、淡豆豉这一类。在辛温当中,比较辛而微温,或者辛温当中不太燥的来结合使用。这种配伍的方法,唐到宋这一段时期,很多开使用荆芥防风,羌活防风,这类跟桂枝去相配伍。体质素虚,这里就要注意一个问题了。表虚自汗,单纯的桂枝汤证是表虚自汗,和后面益气固表方,像玉屏风散这类表虚自汗不同,玉屏风散证主治里面有明显的,应该有明显的气虚见证。有一定的气虚见证,气虚是基本表现,平时比如神疲乏力,面色萎白或萎黄。可以呼吸气短,有脾肺气虚的基本一些表现。同时突出表现在自汗上,但桂枝汤用在出汗,或者兼表证,营卫不和这个桂枝汤证本证的出汗,或者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或者病常自汗出者,都没有反映有基础气虚见证,这是临床在区别使用时候的标准。如果有明显的气虚见证,那就玉屏风散这一类为主来加减配伍。没有那一类的情况,那这类自汗,就可以加桂枝汤来调和营卫。这是都是对自汗临床使用的一种不同。这类指的体质如过素来有些虚,它主要指气虚,那就结合了一定的表虚不固。表虚不固,那我们用这种,当然这种一般气虚不是很重,很重的不是选用这个方。兼有咳喘,那就用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了。桔梗开宣,苏子的降,杏仁也能利肺止咳,这类是常见的。比较平和的一些加减使用的药物。

? ? ? 2? 从现代药理学分析论证

? ? ? 该药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并可抑制单核细胞DNA合成。1、解热作用九味羌活口服液、颗粒剂和九味羌活丸水煎剂灌胃给药,对疫苗、内毒素、啤酒酵母等引起的家兔或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2、镇痛作用九味羌活丸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减少扭体次数,其醇提物还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3、抗炎作用九味羌活口服液10g/kg灌胃给药,能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和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4、镇静作用九味羌活口服液和颗粒剂灌胃给药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数。5抑制单核细胞DNA合成杨奎等

? ? 3从中医临床运用论证

? ? ? ?说到羌活、白芷、细辛、川芎,大家自然而然想到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感冒,其实它配伍的应用广度不仅仅如此。除大量用于四时感冒外 ,还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湿气困脾、 脾阳不振引起的吐泻 ,只要是由于风寒湿邪引起的证,只要我们合理变方,其效甚佳。河南省唐河县中医医院高建中治一学生晚间起病,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关节疼痛,无汗,咽痛。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浮数。辨证为外感风寒,夹湿郁热。治疗以祛风散寒,化湿清热为法。处方:羌活9克,独活9克,苍术6克,牛蒡子12克,连翘12克,生甘草3克。1剂,水煎热服,服后捂被休息。一服汗出而愈。

荆芥的功效与作用(2)

……

(5)治大便下血:

①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②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6)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7)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8)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9)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宜明论方》倒换散)

(10)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13)治寒邪伏于肺肝,头目眩疼,鼻流清涕,目珠胀疼,羞明怕日 荆芥穗一钱,白菊花一钱五分,川芎一钱,栀(栀子)仁二钱(炒)。引用灯芯草(灯心草)煎服。(《滇南本草》)

(14)治风痰上攻,头目昏眩,咽喉疼痛,涎涕稠粘 荆芥穗二两,牛蒡子(炒)一两,薄荷一两。为末,食后,茶下三钱。(《扁鹊心书》)

(15)治风热齿痛 荆芥、薄荷、细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沸汤点,漱口含咽,并用搽牙。

(16)治隐疹 赤小豆、荆芥穗。晒为末。鸡子清调,薄傅。(4~5方出自《直指方》)

(17)治疔肿 荆芥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药性论》)

(18)治阴囊肿大

①荆芥穗,新瓦上炒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即散。(《百一选方》)

②荆芥穗一两,朴硝二两。上为祖末。萝卜、葱白同煎汤淋洗。(《洁古家珍》失笑散)

(19)治子宫不收 荆芥穗、藿香叶、臭椿树皮(椿根皮)。煎汤熏,即入。(《世医得效方》

(20)治口鼻俱出血 荆芥一握,烧灰,置地上出火毒,细研。每服三钱,陈米汤下。(《急救仙方》)

(21)治损伤吐唾出血 荆芥穗、淡竹茹、当归(切、焙)各八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临熟入地黄汁少许搅匀,去滓温服,不计时候。(《圣济总录)荆芥汤)

(22)治小便尿血 荆芥(锉碎)一合,大麦一合(生),黑豆一合(生),甘草二钱(生)。上件拌匀,用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作两次温服,食后、临卧。(《杨氏家藏方》归血散)

(23)治妇人血崩及白痢、血痢 荆芥、楮树皮(椿根皮)等分。锉散。治血崩,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放温服;如血痢,则为末,冷酷调,徐徐呷服;白痢,热醋调下。(《世医得效方》)

(24)治产后血晕,眼前生花,甚则令人闷绝不知,口噤,神昏气冷 荆芥一两,川芎半两,泽兰叶、人参各一分。上为末,用温酒、热汤各半盏,调一钱急灌之。下咽即开眼,气定即醒。(《妇人良方》清魂散)

(25)治破伤风 荆芥(炒黄)五钱,鱼鳔五钱,黄蜡五钱,艾叶三斤。入无灰酒一碗,重汤煮熟饮之。汗出愈,百日内忌鸡。(《鱼孚溪单方选》)

(26)治小儿惊痫 荆芥穗二两,白矾一两(半生半枯)。上药为末,面糊为丸.黍米大,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姜汤送下。(《丹溪心法》三痫丸)

(27)五神茶 荆芥、苏叶(紫苏叶)、生姜各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紫苏叶)、生姜、茶叶,约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成。服法:每日2次,可随量服用。功效:发散风寒,法风止痛。适用于风寒感胃,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荆芥的治病验方及保健食疗


(一)治病验方

风寒感冒:荆芥,白芷,防风,苏叶,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两片,葱白2段。水煎,每天服一剂。

咳嗽:荆芥5g,桔梗6g,紫菀10g,白前10g,陈皮10g,百部10g,杏仁10g,贝母10g,甘草5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每回服用100至200ml,少儿酌减。

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当归10g,黄芪15g,艾叶5g,大枣5枚,香附8g,细辛3g,荆芥10g,麻黄5g,黄芩10g,陈皮10g,沙棘果13g,党参13g。用水煎后服用。每天服三回,每回服用约200ml。儿童酌减。

解表散风:荆芥,柴胡,人参,羌活,独活,防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餐后60分钟服。比较适用于疮疡时毒,肿疼发热,左手咏浮数者。

(二) 保健食疗方法

凉拌荆芥——理血、止痛


鲜荆芥100g,姜丝5g,蒜粒3g,葱末3g,香油,吃醋,酱油,鸡精各适量的。把荆芥切段;荆芥入盘,放进姜丝,蒜粒,香油,吃醋,酱油,鸡精,搅拌均匀即可。

荆芥馄饨——发表、祛风

荆芥6g,瘦猪肉150g,面粉200g,姜、葱,精盐,植物油,鸡汤,胡椒粉各适量的。把荆芥炒研成粉末,和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将猪肉剁为茸,加入姜、葱,盐,味精,植物油调陷;将面团擀成馄饨皮,加馅包成馄饨;入鸡汤煮熟;另用碗放进胡椒粉,味精,冲入原汤,馄饨。

荆芥生姜粥——辛温解表

干荆芥5g,淡豆豉6g,粳米70g,生姜10g,薄荷3g,适量的白糖。把薄荷,豆豉,荆芥,生姜,大火煎煮6分钟左右,去渣取汁;在砂锅里放适量的水,接下来将粳米洗好放进锅里,拌匀;待粥煮到八成熟以后,改用小火继续煮;将药汁倒进粥里,用小火再煮9分钟;依据口味调入适量的白糖。

荆芥桔梗粥——清热宣肺、利咽止咳

荆芥9g,甘草6g,粳米60g,桔梗12g。把荆芥,桔梗,甘草用纱布包好,水煎去渣,加粳米煮粥吃。供早饭食用。

荆芥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本草经疏》:“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勿误人。”

(二)临床观察

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荆芥药力比较平和,即使是阴虚血热的过敏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与清热凉血同用,也是可以的。

(三)荆芥的副作用

主要成分为土荆芥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驱蛔素、对聚伞花素及其他萜类物质。驱蛔素为萜烯的过氧化物,在常压下加热或与酸处理易致爆炸,与水共煮,则逐渐分解。超量内服中毒后,可刺激消化道粘膜,对呼吸系统先兴奋后麻痹,严重时对肾脏有损害,并毒害视神经和听神经,同时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心肌。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视力障碍、感觉异常、幻觉、黄疸、腰痛、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时谵妄、惊厥、瘫痪、血压下降、昏迷、呼吸中枢麻痹而死。如能恢复,可能遗留永久性的听力、视力障碍以及轻度瘫痪、多发性神经炎。

(四)荆芥用法建议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荆芥宜忌配伍


(一)和合宜忌

反驴肉、无鳞鱼。

凡表虚有汗,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皆当忌服。

(二)配伍应用

配防风,祛风解表,《本草求真》日“宣散风邪,用以防风之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宜散故耳。”本品芳香气烈,疏风邪,又能宣血中之风,防风性善升浮走表,为祛湿之要药,本品发汗之力较强,防风其性较温,故二药相配,擅长祛风解表。荆芥偏入血分,防风偏入气分,相须为用,加强祛风疗效,可用治风寒湿痹证,及荨麻疹等。

配薄荷,祛风散热,解表发汗。本品辛温,祛风力胜,偏入血分;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偏入气分。荆芥虽属辛温之晶,但温而不燥,性质平和,与薄荷配伍,一气一血,可增强解表发汗之效。

配僵蚕,祛风解表。僵蚕疏散风热,化痰散结,配本品辛香解散,更可上升,能祛风通络治感冒风热诸证,又因其有消风清热之功,能治风疹搔痒。二药皆为风药,风能胜湿,故能治湿胜带下等证,用之亦效。

配自矾,增强祛风化痰功效,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癫痫等证。

配石膏,善治风热头痛。《本草思辨录》日“治风头痛,与石膏辛凉之味等分为末,茶调下,制剂亦妙矣。”

配槐花炭,能祛风止血。治肠风便血。

配升麻炭,有升清阳,止出血之妙,用治前阴或后阴出血皆可。

配大黄,清热通便,常用于风热内蕴,腹胀便秘,肛门肿痛。疼痛,鼻塞流涕,自汗或无汗,咳嗽,舌苔薄,脉细,或浮芤。有养血解表之功。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5725 字) 展开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81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