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能解毒杀虫,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但其主要成分为硫化砷,易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和致癌,因此,从安全性来讲,不建议使用,尤其是儿童。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端午节挂香包是由来已久的习俗,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挂香包?端午节挂香包的由来,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香包
香包最早称容臭,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1、端午节前后的气温是比较高的,而且有些地方的雨量也会增加,所以端午前后很容易出现中暑和湿邪的症状,而香囊中多装有一些清热祛湿的药材,所以在端午节佩戴香囊,对于这种病症现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端午前后是蛇虫鼠蚁大肆生长繁殖的时期,所以也是传染性疾病比较频发的一段时期,而香囊中人们会放一些有强身健体,祛湿除邪的药材,所以在端午节佩戴香囊也有这样的好处
3、另外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在端午节佩戴香囊可以趋吉避凶,所以也是人们的一个好的期望。
端午节挂香包的由来
香囊,又称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囊。《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囊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农历的五月五日,我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清朝《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也曾说,“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意指芳香之气能匡扶正气、祛除浊气,从而防治疾病。这些香草很多都是中药材,如艾叶、白芷、香薷、丁香、薄荷、藿香、苍术、佩兰等。
可以将驱蚊包挂在包包、床头,放在房间里,还可以用少量自制成小香囊挂在宝宝身上
平时放在衣柜可以起到防霉防蛀作用,放置在橱柜、抽屉也可以放虫防蟑螂的哦;
整日面对电脑作业的朋友们也可以放置驱蚊包在办公室,累了困了的时候闻一闻,提神又醒
注意:哮喘、过敏体质、孕妇等几类人群应禁用端午香囊的历史
端午节是古代农业劳作中的重要节日。五月太阳毒辣,蛇蝎毒虫出没,被称作“毒月”。五月五日被称作“毒日”,是夏暑时节的开端,因此也被叫作“五月端”。炎黄先民们选择在这一天为孩子们消灾防毒,制作香囊,饮雄黄酒,驱逐“五毒“。
香囊内一般装有朱砂、雄黄、香料,外包丝布,扣以五色丝弦,做成不同形状的荷包。渐渐地,各色香囊不仅有避邪驱瘟之意,更有点缀襟头之风。“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古人常以香囊相赠,以寄托彼此的情深意重。
传统文化之旅就从屡屡茶香和沉稳厚重的中草药香中开始了。香囊里的药材包括薄荷,茴香,柏叶,丁香,檀香,白芷,肉桂,安息香,沉香等。配方有传统的草木香和防疫健体的中药香。经过缝制、封装、打绳结等工序,制成精美的荷包。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为什么要挂香包”的相关内容。
其实最好的方法是多通风。下面是网上找到的方子。其实
浙江省卫生厅佩带中药香囊
组成: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各等量。
功效:芳香化浊辟秽,清热利湿解毒。
制法:将处方中各味药洁净处理,去除杂质,烘箱60度下干燥后,在洁净区内将药材混合粉碎至100目以上,有条件者粉碎至1000目(采用微粉粉碎法),将粉碎的药粉包装成4克/袋,再制成香囊袋剂。
用法:每人1个(3.5克/个),每天挂前胸佩带,晚上睡觉时放置枕边。
防文虫丁香、薄荷、薰衣草、七里香
传统香包惯用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等中药,可添加了山萘、熏草、泽兰、艾叶,磨研、提炼成粉状,缝制成香包
驱蚊虫的功效:藿香、薄荷、紫苏、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陈皮、柳丁皮、肉桂、丁香等。在民间,用艾草燃烧驱蚊是很常用的,艾草烧后其实还是蛮香的,还有一定的安神、暖人肠胃的作用,睡觉也一定很香甜。”
艾草: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芳香不仅能驱蚊蝇、虫蚁,还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效
泽兰:入肝、脾两经,活血祛瘀,通经利水,更是妇科良药
儿童防感冒
丁香、冰片各3克,高良姜2克,桂枝、佩兰各5克
山奈、丁香、雄黄各3克,冰片、薄荷脑各2.5克,砂仁、蔻仁各5克
以上可任选一方,药料研细末并过筛,装入小布袋,每袋10~15克,给孩子佩挂在脖子上,或用别针固定于衣襟,香袋距离鼻孔越近则效果越佳,布袋中药末每10天更换一次,以保持药效。
解春困
冰片、樟脑各3克,良姜15克,桂皮30克;
川芎、白芷各10克,苍术20克,冰片3克;
山柰、雄黄各10克,樟脑3克,丁香50克。
任选一种配方,将药物粉碎成细面,取药面3—5克,用布缝制成小袋佩挂颈上,15天换一次即可。
做香袋多用的是白芷、丁香、苍术、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等中草药,其中苍术能祛风散寒、开窍;白芷可祛风解表、化湿通窍;丁香能芳香理气、温中降逆。
苍术30g、川芎30g、辛荑20g、山柰30g、草果30g、白芷30g、细辛15g、艾叶15g、薄荷20g
胡庆余堂: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音nài)300克;
方回春堂: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陈皮150克;
华东医药有限公司参茸分公司:公丁香100克、白芷100克、山柰100克、甘松100克、檀香100克、陈皮100克;
武林药店:白芷30克、陈皮70克、甘松60克、山柰50克
藿香,艾叶,肉桂,山奈等量,磨碎,包成4克每袋,半月到一个月换一次
豫西山区端午节香囊配方:甘松 100克 三奈 60克 白芷 60克 苍术 60克
高良姜150g,佩兰、桂皮各50g,冰片20g。
雄黄60g,菖蒲80g,桂皮50g,朱砂20g。
川芎、白芷、苍术、零陵香各50g。
山奈100g,雄黄20g,冰片10g,樟脑10g。
预防手足口的佩戴中药香囊:藿香、艾叶、肉桂、山萘等量,在药房里磨碎,包成4克/袋,装袋,半月-1月换一包;用法:每天佩戴,晚上睡觉放枕边
提高抵抗力,增强呼吸道能力的:
丁香,荆芥穗,紫苏,苍术,肉桂,辛夷,细辛,白寇仁各2克,
川芎闻鼻散
功用:预防感冒
药物:川芎、白芷,荆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风各9克,细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黄1.5克。
用法:上花共研细末,从早起每3小时闻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闻吸,共用1至3天
出处:《内病外治精要》
三香散
功用:防治四时流【百度】感
药物: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苍术,细辛各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绛色布缝制小药袋,装入药末,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全》
山奈苍术散
功用: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药物:山奈,苍术,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将各药烘干,研为细末,加入冰片,调均匀,装袋内,佩戴胸前,时时嗅闻。
出处:《中医外治法集要》
冠心病外用药袋
功用:防治冠心病
药物:玄参,当归,菖蒲,花椒,桂枝,薤白,冰片,三七等各适量。
用法:上药干燥,粉碎,过筛混合搅拌均匀,做成药袋,放置左胸前,并时时以鼻嗅之
出处:《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辰砂囊
功用:治不寐多梦(失眠)
药物:辰砂适量
用法:上药装囊,戴身及髻中,以气嗅鼻
出处:《本草纲目》
雄黄嗅鼻散
功用:治魇寐不寤(又称嗜睡)
药物:雄黄适量
用法:将雄黄研末,放纱袋中,挂身上,且时时以鼻嗅闻
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中药香囊配方
预防甲型H1N1流感可做一个香囊,制成后可以挂在脖子上或放进上衣口袋中,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直接在头部周围形成一个立体的气体空间,充满了香囊散发出的复合型香气。
香囊原料
大料、藿香、甘草、艾叶、肉桂、苍术等
香囊做法
在香囊中大料用量最多,为120克左右,其他几味药材的用量可以在5克-20克之间。
把所有药物研碎后放入缝好的布袋中,如果是挂在家里,可以做一个大些的,如果随身携带,就把研碎的药材混合好,分成小份装入布袋中。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导读:端午就要到了,大家都在如火如荼的准备包粽子中,除了传统的甜粽和咸粽外,网友们又自发研制了很多种口味,如珍珠奶茶粽、双拼粽子,更有重口味的螺蛳粉粽。粽子是端午的一大看点和讨论点,雄黄酒也是,你知道古人端午节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什么吗?古人为什么要饮雄黄酒呢?接下来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古人端午节涂饮雄黄酒的意义是
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故端午节这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是在酒中加人雄黄。雄黄,又名鸡冠,是一种矿物质,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雄黄的成份为硫化砷,有毒,对于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对毒虫有驱杀的作用。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
“雄黄味辛温有毒,具有解虫蛇毒、操涅、杀虫,驱疚功效。……主治百虫毒、蛇后毒。”
这使我们想到(白蛇传》这个民间故事,许仙在端午节拿雄黄酒给白娘子喝,结果白娘子饮醉显露原形,许仙被吓昏了。这一情节便是根据雄黄的作用想象出来的。
到了明清,菖蒲酒和雄黄酒合为一种酒。明谢肇制《五杂俎》云:“饮菖蒲酒也·一而又以雄黄人酒饮之。”这就是说,又把雄黄放人菖蒲酒中同饮之。清顾禄《清嘉录》中说:“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这种酒需放在阳光下曝晒,有的甚至从五月初一就开始晒起来。到了端午这天,全家团聚,喝杯雄黄酒,一表庆贺,二为健身。
除了菖蒲酒和雄黄酒,还曾有一种朱砂酒。明人冯应京(月令广义》中说:
“午日用朱砂酒,辟那解毒,余酒染额脚手足心,无池蛇之患。又以洒场壁门窗,以避毒虫。”
朱砂,是一种矿物,又称丹砂,是提炼水银的重要原料,有药用价值。古人曾用朱砂人酒,可能因其效果不及雄黄,至清已被雄黄酒所取代。
古人为什么要饮雄黄酒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于,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形成端午节饮雄黄酒风俗。
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不小心喝了雄黄酒现出真身相信在每个观众心目中都印象深刻,喝雄黄酒避邪的功能也不言而喻。
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吃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乎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有井人家,还以雄黄一块,裹以丝绵,投入井中,以祛水中之毒。
关于雄黄酒,南京人有很多风俗。南京人端午讲究“破火眼”,就是把雄黄泡在酒里,在太阳下暴晒,全家人蘸着酒在眼睛上擦一下,这样不得红眼病。老南京人还喜欢将黄豆与雄黄酒一起炒,同样可以起到防毒作用,炒咸菜则可以起到防肚子疼的作用。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
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喝雄黄酒对人体有害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古诗云:“唯有儿时不可忘,持艾簪蒲额头王。”意思是说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拿了艾叶,戴上菖蒲,额头上用雄黄酒写了“王”字,以辟邪防疫。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人体是极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
由于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发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俗称的砒霜,人饮用后即会中毒,毫不夸张地说喝雄黄酒实际上等于吃砒霜,所以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着能不能以雄黄酒之毒攻毒,或者只喝一点雄黄酒不会有事,这样做都是很危险的。
如果为了应端午节令,一定要用雄黄酒,可将其喷一点在墙角,驱驱夏日里的毒虫。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78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草药里的百部是治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