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防风降酸组方是什么药?

中药材大全 2023-12-16 05:58:48

防风降酸组方是什么药?

防风降酸组方是有痛风吗?如果防风首先想到的是防风通圣丸,降酸一般有很多,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一般急性发作首选秋水仙碱,但是此药伤肾,一般日常服用别嘌醇。

午时茶颗粒效果怎么样?

这个午时茶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听着好像是一种茶品,其实是一种含有19味药的中成药颗粒

它是由清朝福建名医陈修园所创,之所以取名为“午时茶”,是因方中所用药物共研细末之后,须在农历五月五日午时这一特定时间内,制成茶饼状。



同时也因其中含有陈茶,用时如茶一样煎煮后再服,故而名之。这个方子,看似药的品种很多,但是它的组方严密,思路严谨,方向明确,功效很强大。

午时茶组方: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和六神曲。

它主要由五类药组成:

第一类疏风散寒的药:羌活、防风、紫苏叶、白芷散风寒,治头痛,柴胡散风退热。

第二类为芳香理气、燥湿止泻和胃醒脾的药:苍术、广藿香、枳实、厚朴。

第三类为健胃消食药:山楂、炒麦芽和六神曲。

第四类为活血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连翘、甘草和川芎。

第五类药是化痰止咳:前胡、桔梗,另加上红茶。

功效:祛风解表?化湿和中,既可除湿散寒,又可以消积导滞。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积食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

具体症见:恶寒发热、恶风、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咽痒咳嗽,舌质淡红和舌苔白腻。

治疗重点在三个方面:湿、寒和滞。所以这个药适用于治疗寒湿体质的人。

如果真的是风寒和积食造成的,午时茶药到病除。

中药能不能调理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从而降酸,减少痛风发作?

痛风( gout) 是嘌呤代谢紊乱及( 或) 血尿酸升高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其特征为急性单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泌尿系结石以及痛风性肾病,严重者甚至关节破坏,肾功衰竭。本病常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伴发。目前痛风尚无方法根治,现行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并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残损关节及肾脏损害。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目前临床最常用于治疗的药物是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秋水仙碱对痛风有特效,在痛风急性发作的24h 内服用疗效最好,但其不良反应较大,特别是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非甾类抗炎药物、激素由于对消化道、血糖、血压的毒副作用也限制了其临床的应用,患者往往难以坚持治疗,复发率较高。临床采用中药六味痛风饮、并分别与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联合同时和单用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对照治疗观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疗效、毒副作用的方法治疗,单用中药疗效满意,无副作用。

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均禁食富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禁止饮酒及果糖类甜饮料; 避免感冒、劳累、紧张、受潮、受冷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抬高患肢,休息至关节疼痛缓解48h 后恢复活动。嘱患者多饮碱性水,每日饮水2000 ~ 3000mL,保持大小便通畅。予自拟六味痛风饮( 虎杖30g,秦皮15g,土茯苓30g,山药15g,芦荟5g,郁金15g) 中药颗粒,早晚饭后30 分钟以热水200ml 冲服;治疗10d 后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

本病虽名“痛风”,实则非风,湿热浊毒瘀血流注并非外来,实是内生,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急骤,故急则治其标,治疗原则为清肝泄浊,补脾益肾,活血止痛。

六味痛风饮方中土茯苓、虎杖解毒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祛风,通络利关节为君; 秦皮、郁金清肝利胆,清热燥湿,行气化瘀为臣; 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为佐;芦荟清肝热、通便为使。全方除山药归肺、脾、肾经外,其余各药均归经于肝。有文献资料表明,虎杖提取物能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 虎杖提取物可能通过降低PGE2 的水平来发挥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虎杖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较好治疗作用。秦皮总香豆素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清IL - 1β、IL - 8 和TNF - α 的产生有关。秦皮总香豆素既可作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又具有降低血尿酸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比较理想的抗痛风药物。土茯苓可改善高尿酸血症,从而发挥防治痛风作用。郁金提取物对小鼠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本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六味痛风饮治疗痛风不但能消肿止痛,还能降低血尿酸指标,调节湿热体质,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做成饮剂可代茶饮服用方便,病人耐受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下一步可继续研究其对血脂代谢的调控,进一步观察其是否能通过参与血脂代谢减肥降脂有利于控制慢性痛风期的复发。

中医读书笔记:风寒感冒的辨证及推荐用药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特征。

为什么说是风邪呢?中医上说大气里有六个淫邪,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邪气,这六邪气中风是首领,风邪是其它邪气的载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会动,它会载着寒、热、湿、火、燥进入人体,让我们感受到邪气。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如果只是热,没有风,我们并不会感冒,但如果有风,我们就很容易生病。同样如果只是冷而没有风,我们也没那么容易受寒,可如果有风,我们就会立刻有反应了。我们常说不要在空调底下吹,容易感冒,为什么呢?是因为有风,所以感冒的定义就是触冒风邪。

再看一下临床表现,这些都是常见的临床感冒表现,包含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燥感冒、风湿感冒等的症状。感冒最常见的季节不是夏冬,而是春秋,为什么?风大,且温度适宜,我们没有那么警惕。冬天我们怕冷怕感冒会把自己包裹的很好,出门反而不太容易感冒。而春秋天风吹在身上比较舒服,觉得吹一会儿没什么问题,实际上这恰好是风邪的可趁之机。

什么是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是指病人受到了风寒而发生的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我们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恶寒:为什么会恶寒?我们的身体很智慧,当我们的身体遭受风寒侵袭时,会快速的作出反应,关闭毛孔,以阻止更多的寒邪进入。这个反应是很正确的,却有一个问题,就是关门留寇了,把已经进来的风邪、寒邪关在我们的体表了,出不去了,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冷,很怕冷,会哆嗦,因为寒邪在我们的皮肤下面,所以我们会出现恶寒。如果有怕冷现象出现时,我们就能判断出我们的体表有寒邪,而且没有散出去。

发热:发热就是发烧,为什么会发烧,很多医生会解释为入里化热了,但很多人不明白,寒邪就是寒邪,怎么到了身体里反而变成热了呢,是怎么化的呢?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寒邪进入身体就像敌人进入了城门里,身体感应到了就要跟它战斗,谁跟寒邪打战呢?就是正气,我们的气血津液就是我们的正气,身体将气血津液也就是正气都调集到了体表来抵抗邪气,正气和邪气斗争时身体的温度自然就会高,这个是正邪交锋时的正常反应,发烧不要害怕,这是身体防御系统提高的一个手段,相当于我们的免疫系统在练兵。很多医生都会说那些不常发烧的人并不代表他们身体好,反而是身体弱抵抗力差的表现,因为正气弱打不起来,邪气长驱直入,还没来得及发烧,邪气就已经进入身体内部了。孩子特别容易发烧,而且一烧就是高烧,因为孩子的正气比较强,反应比较灵敏,所以很容易发到高烧。此外身体的毛孔闭合,热散不出去,这也是导致体温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PS:为什么中医特别反对一看发烧就去挂抗生素?这是因为大量寒凉的抗生素确实可以短时间退烧,但那不是驱邪外出,而是像一场冰冷的雨,把敌我双方都暂时击退了,寒邪是不怕的,它本身就是冷的,再来点冷雨反而没什么事。正气不一样,正气被这样一浇就会被重创,是内伤,很难被恢复。这样第一拨正气被抗生素打倒后,无法跟邪气对抗,就会出现暂时退烧的现象。当身体调集第二拨正气去跟邪气对抗时,就会复烧,你再用抗生素把好不容易调集起来的第二拨、第三拨正气都打压下去了,这时我们的身体就已经很虚弱了,表现出来就是看上去退烧了,可这是真的病好了吗?不是的,这时我们会发现烧虽然退了,却出现了其它症状,比如咳嗽、脾胃虚弱等等。为什么?因为邪气还在,抗生素并没有驱邪,反而伤到了身体的正气,正气无法跟邪气对抗,邪气就自然进入到了身体内部,伤及五脏六腑,所以会咳嗽,甚至发展成肺炎。寒邪就这样一路被抗生素护送到了身体内部,肺为娇脏,又容易受到邪气侵袭,因此肺部疾病就成了感冒发烧后最常见的症状。我们看到感冒发烧后要有一个反应,就是千万不要用药只针对发烧治疗,因为发烧本身不是病源,它只是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

无汗:为什么会无汗?毛孔关闭了,里面的热和寒都没有出入。无汗就是没有热散出来,这时候无汗的现象就是告诉我们要用解表的药。什么是解表?就是帮助身体把毛孔打开。肺主毛皮,肺有一个功能就是宣发功能,就是通过毛孔向外排出身体的浊气,让清气进来,进行气体交换。当我们看到身体不出汗时,就要知道选择解表的药物,比如说麻黄、紫苏叶或者生姜。

头痛,肢节酸疼:为什么会头痛,肢节酸疼?那是因为寒邪进来了。寒是什么?寒就是冷,它有凝、滞的作用。寒凝血於,寒阻经络,因此在头部这种血管比较密集的地方,关节这种经脉比较聚集的地方,在这些气血需要畅通的地方就会造成气血不通,一旦气血不通我们就会疼痛。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专门治疗头痛或者关节疼痛的药吗?不需要,因为这个时候是寒气进来了,我们只需要用到解表散寒的药,把寒气驱出去,那这些症状自然就好了。

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什么感冒会有鼻子问题?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为娇脏,邪气从口鼻入,第一个侵袭的就是肺,所以肺要把邪气宣散出去。身体已经把毛孔关闭了,那鼻子就是出口,所以我们会留清鼻涕。清鼻涕其实就是寒气,所以流鼻涕没关系,这是身体正常的排邪反应,邪气没有了自然就不会流鼻涕了。而鼻子不通是什么呢?是因为肺气上逆,本来肺气是要往下走的,这时候邪气侵袭肺部,肺气就往上走了,壅塞在鼻子处,所以就会鼻子不通。遇到这些问题,我们要知道是肺受到了侵害。肺的什么功能受到了伤害?是宣发和肃降功能。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到能够恢复这两个功能的药。

咽痒:咽痒、鼻痒,痒是怎么回事呢?痒是有风邪。说明寒邪和风邪一起进入体内,都留在体内没有出去,而且风邪比较重,这时就会有痒的感觉,所以在用药时我们不光要用散寒的药,还要用疏风的药。疏风的药有哪些呢?比如防风、荆芥、白芷等。如果没有痒的症状就不一定要用这些疏风的药,因为这说明风邪不那么明显。

咳嗽:不管是燥咳、寒咳、热咳,都有可能引起咳嗽,所以很难从咳嗽本身辨别寒热。但有几个判断的办法。比如走出去看看是不是吹了冷风会咳的特别厉害那可能就是寒咳;如果是走进房间很暖和的时候或晚上睡觉时被子盖的热乎乎的反而咳的特别厉害,这个时候就有可能是热咳。第二个就是看痰,痰液比较清稀,就像水样的痰液或者发白,就是寒咳。如果痰比较黄比较厚比较浓,这有可能是热咳。第三个主要是看舌苔,舌苔是比较明显的。如果寒咳,舌苔可能白厚;如果是热咳,舌苔可能是黄厚,腻。如果是寒咳,舌质会比较淡白,如果是热症,舌质会比较红。所以咳嗽的话我们要结合几个方面来判断寒热。

口不渴或喜热饮:为什么风寒感冒口不渴?因为风寒感冒没有损耗我们的津液,口渴不渴跟喝水的多少不是必然的关系,而是跟我们津液的损耗有关系。一般来说寒症体内温度比较低 ,没有那么高,因此不会灼伤我们的津液,所以我们就不会觉得口渴。而热症,比如热感冒,热邪进来后就会损耗我们的津液,比如汗液,它会蒸发我们的津液,所以这时候会出现口渴的症状,想喝水,而且想喝冷水。所以风寒感冒口不渴。喜欢喝热饮,因为寒嘛。

脉浮或浮紧:手轻轻的搭在脉上,感觉跳动的比较有力,因为邪气从口鼻入,跟肺有关系,一般搭的是右手的脉,轻轻的搭一下右脉,能感觉到右脉跳动的非常快,有力,这就是脉浮。紧就是感觉它像一根绳子绷在那儿,很紧绷,这就是寒的表现。一般寒症的时候就是脉浮紧,轻轻的一摸就有了,而且感觉脉很紧绷,像绳子一样,就是这种情况。

治法(治疗思路):辛温解表。

以上的症状都捋了一遍,大家就知道每个症状代表的意义,就可以来辨证寒热了。那治疗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呢?治疗的方法不是说要用药去退烧、去出汗、去止痛,不是这样的,用药就是辛温解表。辛温解表的意思就是用辛散的、温热的药把毛孔打开以后,让邪气出去散寒,让邪气怎么来的就怎么走,这个就是中医的疗法。

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中成药:

第一个是风寒感冒颗粒,只要辨证准确,中成药的疗效和汤剂是一样好的。现在用风寒感冒颗粒来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后面就不再详细说明了。以这个药做例子,来看看组方是如何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1.风寒感冒颗粒

组方: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先来看它的组方,麻黄、紫苏叶是可以帮助肺恢复宣发功能的药,它们是辛散的、辛温的,可以把毛孔打开,帮助肺恢复宣发功能,给寒邪一个出路,所以用到了麻黄和紫苏叶。再来看一下防风、白芷,这个是干嘛的呢?这个是疏风的,防风、白芷有疏风作用,它是把风邪散出去了。所以我们看到以上这四味药时,就知道解表散寒的药有了,疏风解表的药也有了,可以把风邪和寒邪散出去了。然后看一下葛根和桂枝,葛根和桂枝都有解肌的作用,什么叫解肌呢?就是把能量输送到肌肉、经脉。桂枝可以解决肌肉酸疼的问题,葛根尤其擅长解决受风寒之后肩颈后背僵直疼痛,中医里有葛根汤,专门用来治疗后背疼痛的,所以葛根能把气血津液输送到后背给经脉,它是舒经的。因此用了葛根和桂枝后,能解决肌肉酸疼的问题,或者后背发寒、疼痛的问题。下面再看苦杏仁和陈皮、桔梗,它们都有帮助肺气下降的作用,理气、化痰、降逆的作用,这个针对的是风寒感冒后的咳嗽、流鼻涕,都可以治,因为它们都降肺气,降肺逆,气往下走,这样就不会有鼻子堵塞、咳嗽了。所以说风寒感冒颗粒是不是只能治风寒感冒的?不是,它还能治疗风寒引起的咳嗽,效果一样很好。那甘草和干姜呢,是补中暖中的,保护脾胃,帮助脾胃生化气血津液,补助正气。中医的组方看起来就像是部队的排兵布阵,有攻有守,这个方子里它有让肺宣发的,也有让肺肃降,也有守中的,还有输送津液给肌肉、经脉的,这样的药用过以后,不光可以把风邪寒邪排出体外,而且也顺带就退烧了,不咳嗽了,肌肉不疼了。所以说治疗感冒很重要,如果感冒不能正确治疗或者不治,当然有人说不治疗七天之后也会好,但那是针对身体正气足的人来说的,如果身体本身比较弱,那后期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病症,比如肺炎,甚至心肌炎。所以说中医治未病,它把小病扼杀在摇篮里,这样就不会生大病。所以能够把感冒治好的家庭医生,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家庭医生了。

PS:我们买药看说明书时要看功效,要看用于……

2.感冒清热颗粒

组方: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清热颗粒的组方和风寒感冒颗粒的组方略有不同,解表的药里少了麻黄,多了荆芥穗、薄荷,这两味药都有疏风解表的功效,但薄荷还有散热的功效。另外这药的末尾还加了苦地丁、芦根,这两味药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是有这些功效的,为什么要用芦根来利尿通淋?是为了让身体里的热,比如发烧了,身体有内热,通过小便把热解掉。而且芦根还有清肺热的效果,像肺热咳嗽、肺炎,都会用到芦根这味药。因此在这个药的整体功效上,就是拿感冒清热颗粒和风寒感冒颗粒相比的话,它多了清热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退烧的效果要更好些,所以它叫清热颗粒。但千万不要看到这个名字就以为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它还是治疗风寒感冒的药,只不过多了清热的功效而已。

使用前一定要辨证,就是要分辨出来是风寒还是风热。使用时注意看说明书。

3.正柴胡饮颗粒

组方: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效:表散风寒,解热止痛。

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正柴胡和小柴胡一样,都是长期被误用或忽略的药。里面主要的药是柴胡,它有和解表里的作用。还有赤芍,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这个药什么时候吃效果最明显?就是有头痛身体痛的时候吃效果是最好。就是说风寒感冒了,并且头痛或者身痛比较明显,这个时候可以用前面的药,也可以用正柴胡饮颗粒,这个效果更好。

4.感冒疏风片

组方:麻黄、桂枝、苦杏仁、白芍(酒炙)、防风、紫苏叶、独活、桔梗、谷芽(炒)、生姜(捣碎)、大枣(去核)、甘草。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和中。

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它的组方跟风寒感冒颗粒差不多,完全可以替用。

5.荆防颗粒

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这里面有不一样的药了,有茯苓、羌活、独活,看到这三味药,我们就知道有除湿的功效。因此如果是受寒感冒,尤其是寒湿感冒的时候,就可以选用荆防颗粒。比如说寒冷天淋了雨,或者在湿气很重的地方(深山、海边等)受了寒,这个时候身体里不但有风、有寒,还有湿,有湿邪,用荆防颗粒就特别的对症。这个药的功效里也写了散风祛湿,这个祛湿的功效前面几种药里都没有提到过,就是因为它里面加了祛湿的药。这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舌苔,但凡是有湿的舌苔,首先舌苔是厚腻的,它不是白厚,是厚腻的,看起来水水的,舌头伸出来水拉拉的,这都代表有湿气,都是荆防颗粒的适用症。

6.九味羌活丸

组方: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地黄、白芷、黄芩、甘草。

功效:解表,散寒,除湿。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导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

这种药也是用于风、寒、湿并重的感冒,它有解表,散寒,除湿的三重功效。一旦身体有湿的时候,就会出现头身疼痛酸重,头重、身体重,四肢酸重。

7.四季感冒片

组方:桔梗、紫苏叶、陈皮、荆芥、大青叶、连翘、甘草(炙)、防风。

功效:清热解表。

用于四季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恶心厌食。

四季感冒片的名字起的挺有意思的,看上去好像一年四季都能用,其实这个里面既有解表散寒温热的药,比如紫苏叶,又有清热解毒的良药,比如连翘,那这个药究竟是用在风寒感冒呢?还是风热感冒呢?其实它可以用在寒热夹杂的时候。不明显是纯粹的风寒或者风热,也不是外寒里热,就是寒热都有点的这种情况,痰不浓不稀,有点咽痛,但又流的是清鼻涕,疼痛也不是很明显,又有点口干,但也不想喝太多的水,反正就是寒热夹杂的时候用四季感冒片就对了。尤其春秋季风带点凉带点热,侵袭我们身体时,用这个药,它清热解表,又有散寒的紫苏叶在里面。

8.参苏片

组方:紫苏叶、葛根、前胡、党参、茯苓、陈皮、半夏(姜制)、枳壳、桔梗等13味。

功效:疏风散寒,祛湿止咳。

用于体弱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

参苏片除了疏风散寒外,还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它就有止咳化痰的二陈丸的组方在里面,就是有茯苓、陈皮、半夏、甘草,是止咳化痰的。如果风寒感冒后出现了咳嗽、痰多的症状比较明显时就可以用参苏片。半夏、陈皮也有理气的作用,所以胸闷呕逆也就可以用。

9.午时茶颗粒

组方:巫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六神曲。

功效: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这个药的组方很大,但不是说组方大就一定有疗效,中医组方不管大小思路一定要非常明确,好多味药在一起,这几个配伍是干什么的,那几个配伍是干什么的,都应该很明确,不是杂乱无章的。午时茶虽然组方很大,但每一块配伍的方向都很明确,它就是祛风、解表,化湿、和中。而且它的功效也很强大,不光是用于祛风解表,它还治疗积食,就是吃多了食物积在那里,这个时候也可以用午时茶颗粒。它也是受寒后腹痛腹泻的药。因此如果是外出旅游、出差、上学等情况,建议带上午时茶。其实它把前面几种药的功能做了一个组合,而且组合的一点都不乱。

PS:不管用什么药,使用前请仔细辩证,看说明书。中药不分男女老少,以上药孩子都可以用,幼儿减量使用。如果是急症,可以比说明书的用量加量使用,或者按说明书的用量,但频繁(2-3小时)给一次药,保证药效持续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73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