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子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暴之令口开,春取仁,食之,通血脉,填骨髓。
注意
子生食发冷病。
摘录
《*辞典》
功效和作用如下:
1、润肠通便
芭蕉性寒能清肠热,味甘能润肠通便,且含有比较丰富的膳食纤维和一定的脂肪,具有整肠、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于缓解便秘有一定作用。芭蕉性更温,相对香蕉来说,更适合胃寒的人和老年人。
2、消炎解毒
芭蕉果肉中的甲醇提取物对于细菌、真菌是有抑制作用的,食用芭蕉能起到一定的消炎解毒的作用。
3、缓解水肿
人体摄入过多盐分时,会导致细胞中残留大量的水分,可能引起身体水肿,而芭蕉中具有比较丰富的钾质元素,能帮助人体排出这些多余的盐分,使得身体达到钾、钠平衡,对于缓解水肿有一定帮助。
4、补充能量
芭蕉中有大量的糖类物质和其他的营养成分,像蛋白质、钾、镁、钙、磷、核黄素、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等等,能够缓解饥饿,补充营养和能量。
5、抗癌
芭蕉中有比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能帮助将致癌物质排出体外,而且芭蕉中含有一定量的硒元素,是公认的抗癌元素。因此经常适量的食用芭蕉对于抗癌防癌有一定的作用。
6、降低血压
芭蕉中钾元素含量是比较多的,而钾元素对于降低血压有一定帮助,对于抑制钠离子造成的血压上升和血管损伤有一定的效果。
扩展资料: 芭蕉的做法:
1、糯米芭蕉
傣语叫做“毫冻桂”,是以糯米与芭蕉为原料加工的食品。首先,把刚刚开始成熟的芭蕉剥掉皮,纵向切成片;糯米淘洗干净;芭蕉叶洗净剪裁成方块摆好。其次打包,抓一把糯米摆在芭蕉叶片上,在糯米上摆一片芭蕉,再加一把糯米,直到把一只芭蕉所切的片摆完。
形成糯米夹芭蕉、芭蕉夹糯米,然后再用芭蕉叶认真包成长方形小包,外用竹篾捆扎,不让米粒漏出。三是加工,将包好的糯米芭蕉包放在容器内加清水浸泡几个小时,使包内米粒充分吸水发胀、变软,再放在锅内煮熟或放在木甑内蒸熟即可食用。
“毫冻桂”的加工方法,古朴而有特色,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粽子类食品。包内糯米饭带有芭蕉的香气、甜味、软润适口。糯米饭夹着的芭蕉,甜中夹有糯米香气。
2、芭蕉花三鲜汤
先将芭蕉花剥去外层老花瓣,洗净切碎,加少许食盐揉捏,用清水漂洗去除涩味,用肉汤煮至七成熟时,加入猪肉片或肉末和洗净切成小段的臭菜,煮熟,加适量食盐即可食用。这道菜汤,色泽红、白、绿三色相间,味鲜香可口。
3、芭蕉花炒狗肉
制作方法是,先把芭蕉花用沸水氽一下,再放入冷水中浸泡,除去涩味备用。或者将芭蕉花洗净切细,放少许食盐渍片刻,淘洗挤捏,去除涩味。狗肉则切成薄片或剁细备用。炒时先将肉在油锅内爆炒至八成熟,再加入芭蕉花与适量食盐及其它调料炒熟即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芭蕉 (芭蕉属植物)
芭蕉花x0dx0a(《日华子本草》)x0dx0ax0dx0a【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x0dx0ax0dx0a【性味】甘谈微辛,凉。x0dx0ax0dx0a①《滇南本草》:"性温,味酸咸。"x0dx0ax0dx0a②《江西草药》:"性凉,味淡。"x0dx0ax0dx0a③《贵州草药》:"性寒,味甘微辛。"x0dx0ax0dx0a【功用主治】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妇女经行不畅。x0dx0ax0dx0a①《日华子本草》:"治心痹痛。"x0dx0ax0dx0a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x0dx0ax0dx0a③《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x0dx0ax0dx0a④《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能通经。"x0dx0ax0dx0a【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烧存性研末。x0dx0ax0dx0a【选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日华子本草》)x0dx0ax0dx0a②治反胃吐呃饮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饱胀:芭蕉花二钱。水煎,点水酒服。忌鱼、羊、生冷、蛋、蒜。(《滇南本草》)x0dx0ax0dx0a③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猪心食。(《湖南药物志》)x0dx0ax0dx0a④治肺痨:芭蕉花二两,猪肺半斤。水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江西草药》)x0dx0ax0dx0a⑤治心绞痛:芭蕉花半斤,猪心一个。水炖服。(《江西草药》)x0dx0ax0dx0a⑥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树上寄生茶各五钱。煨水服,一日二次。(《贵州草药》)
芭蕉根 --《辞典》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 Bā Jiāo Gēn
【别名】芭蕉头(《分类草药性》)。
【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全年可采。
【原形态】
芭蕉(《汉书》文颖注),又名:巴且(《汉书》),天苴(《史记》徐广注),绿天、扇仙(《群芳谱》),香蕙、甘露树、大叶芭蕉。
多年生草本。茎短,通常为叶鞘包围而形成高大的假茎,高约4米。叶长2~3米,宽25~30厘米,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先端钝,表面鲜绿色,有光泽,中脉明显粗大,侧脉平行;叶柄粗壮,长达30厘米。穗状花序顶生,下垂;苞片佛焰苞状,红褐色或紫色,每苞片有多数小花,除苞片最下面具3~4不孕花外,其余皆发育。花单性,通常雄花生于花束上部,雌花在下部;花冠近唇形,上唇较长,先端5齿裂,下唇较短,基部为上唇所包;雄花具雄蕊5,离生,伸出花冠;药线形,2室;雌花子房下位3室,花柱1,柱头近头状,光滑。浆果三棱状长圆形,肉质。种子多数。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分布山东以至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化学成份】茎含水分14.86%、灰分1.82%、1%盐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质1.19%、粗纤维素49.69%。
【性味】
1《本草备要》:"味甘,大寒。"
2《四川中药志》:"性凉,味淡,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足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止渴,利尿,解毒。治天行热病,烦闷,消渴,黄疸,水肿,脚气,血淋,血崩,痈肿,疔疮,丹毒。
1《食疗本草》:"主黄疸。"
2《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服;肿毒游风,风疹,头痛,并研罯敷。"
3《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亦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
4《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水肿脚气。"
5《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注意】《得配本草》:"多服动冷气。胃弱脾弱,肿毒系阴分者禁用。"
【附方】
1治消渴,口舌干燥,骨节烦热:生芭蕉根,捣绞取汁,时饮一、二合。(《圣惠方》)
2治黄疸病:芭蕉根三钱,山慈姑二钱,胆草三钱。捣烂,冲水服。(《湖南药物志》)
3治血淋心烦,水道中涩痛:旱莲子一两,芭蕉根一两。上细锉,以水二大盏,煎取一盏三分,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4治血崩、白带:芭蕉根半斤,瘦猪肉四两。水炖服。(《江西草药》)
5治胎动不安:芭蕉根二至三两。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6治高血压:芭蕉根茎煎汁,或同猪肉煮食。(《浙江民间草药》)
7治发背欲死:芭蕉捣根涂上。(《肘后方》)
8治疮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仁斋直指方》)
9治疗疮走黄:芭蕉根捣汁一宫碗灌之。(《冷庐医话》)
十治小儿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捣芭蕉汁涂之。(《子母秘录》)
⑾治风蚛牙,颐颊腮肿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及八分,乘热漱牙肿处。(《昔济方》)
【备注】本植物的叶(芭蕉叶)、花或花蕾(芭蕉花)、种子(芭蕉子)、茎汁(芭蕉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摘录】《辞典》
芭蕉根--《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本草衍义》: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茎止一花,全如莲花。叶亦相似,但其色微黄绿,从下脱叶。花心但向上生,常如莲样,然未尝见其花心,剖而视之亦无蕊,悉是叶,但花头常下垂。每一朵,自中夏开,直至中秋后方尽。凡三叶,开则三叶脱落。北地惜其种,人故少用。
【拼音名】 Bā Jiāo Gēn
【英文名】 Root of Japanese Banana
【别名】芭蕉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a basjoo Sieb. Et Zuc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芭蕉,多年生丛生草本,高2.5-4m。叶柄粗壮,长达30cm;叶片长圆形,长2-3m,宽25-30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不对称,叶面鲜绿色,有光泽。花序顶和,下垂;苞片红褐色或紫色;雄花生于花序上部,雌花生于花序下部;雌花在每一苞片内10-16朵,2列;合生花被片长4-4.5cm,具5(3+2)齿裂,离生花被片几与合生花被片等长,先端具小尖头。浆果三棱状,长圆形,长5-7cm,具3-5棱,近无柄,肉质,内具多数种子。种子黟 以,具疣突及不规则棱角,宽6-8mm。花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地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
资源分布:我国台湾可能有野生。
【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炎热的气候,忌严寒。宜选择排水良好、肥力充足、水分适度的地块栽培。
栽培技术,用分株繁殖法。3-5月,从蕉园中挖掘分生的吸芽苗,按行株距2m×2m挖穴,施足基肥,定植。
田间管理,每年施服3-6次,中耕除草3-4次。每株留吸芽1株,过多的吸芽砍除。霜冻期用稻草覆盖防寒。
病虫害防治,叶斑病,可用波尔多液喷雾。象鼻虫,幼虫为害蕉心,可用诱杀或人工捕杀成虫的方法来防治。
【化学成份】茎含水分14.86%、灰分1.82%。1%盐酸可溶物11.01%、粗蛋白质1.19%、粗纤维素49.69%。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胃;脾;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渴;利尿。主热病;烦闷消渴;痈肿疔毒;丹毒;崩漏;淋浊;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2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或煎水含漱。
【注意】《本草用法研究》:「阳虚脾弱无实热者,忌用。」
【各家论述】
1.《食疗本草》:主黄疸。
2.《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烦闷,消渴;患痈毒并金石发、热闷口干人,并绞汁服;肿毒游风,风疹,头痛,并研?敷。
3.《本草从新》:泻热解毒。治一切肿毒,发背欲死,赤游风疹,风热头痛,产后血胀,消渴饮水,天行热狂,血淋涩痛,疮口不合。
4.《现代实用中药》:利尿。治水肿脚气。
5.《贵州民间方药集》:通便秘。
【摘录】《中华本草》
芭蕉花x0dx0a(《日华子本草》)x0dx0ax0dx0a【来源】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植物形态详"芭蕉根"条。x0dx0ax0dx0a【性味】甘谈微辛,凉。x0dx0ax0dx0a①《滇南本草》:"性温,味酸咸。"x0dx0ax0dx0a②《江西草药》:"性凉,味淡。"x0dx0ax0dx0a③《贵州草药》:"性寒,味甘微辛。"x0dx0ax0dx0a【功用主治】化痰软坚,平肝,和瘀,通经。治胸膈饱胀,脘腹痞疼,吞酸反胃,呕吐痰涎,头目昏眩,心痛怔忡,妇女经行不畅。x0dx0ax0dx0a①《日华子本草》:"治心痹痛。"x0dx0ax0dx0a②《滇南本草》:"暖胃,散痰,软坚。治寒痰停胃,呕吐恶心,吞酸吐酸。"x0dx0ax0dx0a③《分类草药性》:"治头眩昏,气痛,散血。"x0dx0ax0dx0a④《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能通经。"x0dx0ax0dx0a【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烧存性研末。x0dx0ax0dx0a【选方】①治心痹痛:芭蕉花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日华子本草》)x0dx0ax0dx0a②治反胃吐呃饮食酸痰,胃、腹疼痛,胸膈饱胀:芭蕉花二钱。水煎,点水酒服。忌鱼、羊、生冷、蛋、蒜。(《滇南本草》)x0dx0ax0dx0a③治怔忡不安:芭蕉花一朵。煮猪心食。(《湖南药物志》)x0dx0ax0dx0a④治肺痨:芭蕉花二两,猪肺半斤。水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江西草药》)x0dx0ax0dx0a⑤治心绞痛:芭蕉花半斤,猪心一个。水炖服。(《江西草药》)x0dx0ax0dx0a⑥治胃痛:芭蕉花、花椒树上寄生茶各五钱。煨水服,一日二次。(《贵州草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008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果叶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虾皮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