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锻炼身体方式,在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进行登山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登山看起来好像非常简单,但是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准备的物品还是非常多的,也应该做好保护措施,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徒步登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徒步登山的注意事项
徒步登山之前一定要做好体能方面的锻炼,多学习一些户外活动的姿势,如果登山的高度非常高,平时又缺少锻炼,那么在登山之前的一些热身工作一定要做好,可以进行肌肉伸展运动,需要做二十分钟左右,这样才能让全身的肌肉得到放松,登山也可以变得更加轻松。想要登山的人一定要注意选择可以进入的地方,有一些地方是需要申请入山许可证的,可以跟随有经验的领队一起进行,向上进行攀登的时候应该要有意识的增加一些弹跳的动作,这样可以更好的节省力气,也可以有更充足的精神,登山的时候不要总是往高的地方看,特别是刚刚登山的人,这个时候两个脚还没有习惯向上蹬的动作,会有很强的疲惫感觉,最好能够把目光停留在三五米的地方,如果山路是比较陡峭的,那么就可以进行自行攀登,这样可以更好的节省力气,有攀登计划的人一定要在出行之前把自己的计划告诉家人,这样在遇到意外情况以后,家人才能及时发现,及时救援。
二、徒步登山需要准备的物品
进行徒步登山一般需要准备好小型背包,身份证,指北针,地图,手电筒,水壶,雨具,盥洗用具,御寒衣物,帽子以及运动鞋,还需要准备好一些预备电池,针线包,个人药物,哨子,小刀,打火机,手表,笔记本等等,如果进行长途的登山装备就需要准备的更多。团体登山需要准备团体的粮食,睡袋,帐篷,灯具,急救箱,无线电手机以及高度计,还需要准备安全头盔,防滑鞋,防寒衣,登山绳等等,根据自己不同的登山计划准备物品会更好一些。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徒步登山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徒步登山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是非常多的,最好不要自己单独进行,团队一起进行徒步登山会更加安全一些,进行徒步登山之前也应该加强身体的锻炼,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够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做好更好的保护工作。
爬山应注意哪些安全知识
现在是登山的好时候,天气闷热,适合登山,但是:
登山对人的身心健康大俯好处,但也潜伏著一定危险。为了保证安全,应该做到;
l.登山时有老师或家长带领,要集体行动。
2.登山的地点应该慎重选择。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变化的情况,选择一条安全的登山路线,并做好标记,防止迷路。
3.备好运动鞋、绳索、干粮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带足水,因为登山会出汗,如果不补充足够的水分,容易发生虚脱、中暑。
4.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5.登山时间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应该下山返回驻地。不要擅自改变登山路线和时间。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双肩,以便于双手抓攀。还可以用结实的长棍作手杖,帮助攀登。
7.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崖边照相,以防发生意外。
以上是我总结的,希望可以帮助您,还要提示一点!!注意保护山上的野生环境 祝您登山愉快!!!
爬山要注意哪些问题?
心理上要先有准备对自己有信心,并学习一定的户外技能(徒步技巧、方向辨别、野外求生、户外急救等),装备上齐全(登山鞋、背包、头灯、食品、饮用水、刀具、户外服装以及露营装备),选择出紶线路,咨询活动领队,跟随专业俱乐部领队出行(购买户外专业保险)
爬山需要注意什么
1、登山路线:事先了解登的旅游路线,计划好休息和进餐的时间、地点,最好有熟人带路,防止盲目地在山中乱闯。带旅游线路图。
2、登山天气:对的气候特点应有所了解,登山前一天关注登山当天的天气预报。带好衣物早晚御寒,防止感冒;准备防晒护皮用品,以免晒伤。
3、登山方法:登山途中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掌握上山、下山的速度,运动不要过于猛烈,造成肌肉拉伤;二是途中休息,尽量不要坐在潮溼的地上或风口处,如出汗较多,可稍宽衣领,尽量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每次休息时可自行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登山装备
4、 登山衣着:原则上,登山衣着应富机动性与调节性,符合保暖、保护、舒适的特点。通常情况下,高山气温低于平地气温,每上升一千米气温降低6℃,因此,登山服装要格外注意它的饱暖性,即使在夏天最好也穿绵质的带袖衣服,避免登山途中着凉,尤其选择夜登泰山的游客要格外注意此项。
5、登山鞋:是所有登山装备中最重要的装备。建议游客登山前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型登山鞋。这种鞋透气性高,行走舒适,鞋底摩擦性大,最适合登山穿。
6、遮阳帽和防晒霜:游客在登山前应涂抹防晒霜,最好戴遮阳帽,避免被紫外线晒伤皮肤。另外,这里特别建议游客登山途中不要使用遮阳伞,因为山上风大,空气对流速度快,遮阳伞并不实用,反而增加登山负担。
爬山需要准备什么
准备工作包括装备、基本知识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针对所登山峰的情况准备相应的装备,包括:帐篷、睡袋、衣物用品和技术装备等。登山前应接受基本的登山知识培训和具备一定的野外活动经历。必要的体能训练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适应高原的能力。
上山前该准备:
1 常备药物提示:速效伤风胶囊,六神丸,肠胃药,晕车药,创可贴。
2 装备提示:穿轻便的软底鞋,可根据个人情况带1-2双干袜子。春夏季登山,要带着防寒衣;夜间要带上手电筒,
3 物品租用和寄存:物品寄存处在一些小型商店即可寄存,提前讲好价钱,最好当面理清自己的物品,列份清单,别忘了双方签字哟!
登山时要注意:
1、在山上产生的垃圾主要是食品的包装袋和水瓶,请不要乱扔,虽然山上有垃圾桶,和清洁池,我们还是建议大家自备塑料袋把这些垃圾装下山,因为那些垃圾最后还要靠工作人员一处一处清理,担运下山。
2、山上的厕所不是很多,所以建议大家要合理安排,并千万注意社会公德。
旅游登山应注意事项
**登山前特别要注意服装和鞋子,尽量著轻装上山,少带重物,以减轻负荷。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借助拐仗要注意选择长短、轻重合适与结实。
**行前应注意气象预报,适时增减衣服。遇雨时在山上不可用雨伞而要用雨衣,以避免被雷击,并防止山上风大连人带伞被风吹走。雪天在山上走路更要注意防滑。
**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的原则;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
在省内周边地区简单的登山活动,必须的装备只有三件:一双坚固合脚的轻便登山鞋,一个背起来舒适且大小适中的背包,还有就是雨具。只要你准备好了这三件装备,就能满足你享受登山乐趣的基本要求。
雨具可防天气突变
只要参加登山活动,雨具就是非常重要的准备。山区天气多变,一旦遇到天气突变或下雨,你又未带雨具,浑身溼透,狼狈不堪不说,淋雨和山风导致体温丧失过快,体力下降,极易导致山难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登山活动时,雨具宁可带而不用,切不可不带。
地图和食物也应备齐
除了上面说到的装备外,还有一些应备齐的小东西,包括:地图、一个指南针、一把小刀、头灯或手电筒、一个1升以下的保温水壶、一顶挡风又遮阳的帽子、备用防寒衣物和急救包、少量高热量高营养的食品(如:巧克力、奶酪、牛肉干等)。
此外,一个简单轻便的照相机(如果你不是专业摄影师或是想用照片卖钱的伐)、一小块塑料布、一小壶酒、一些个人嗜好食品等,都会给你的登山活动带来更多的乐趣。准备好了吗?即刻出发!
PS:如果你爬的山是比较高的(那种海拔上千米的)而且还存在很大的危险的山,在爬山之前最好咨询一下登山管理处,可能要求做记录的,方便出了什么事情他们可以救援。 请采纳~!!!
爬山时,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1. 纯净水。身体消耗大量的水,需要及时补充。
2. 功能饮料。比如红牛、葡萄适等,及时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
3. 高盐榨菜。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
4. 路粮小吃。干果、水果、巧克力之类。干果像花生米、腰果、杏仁、葡萄干。贰果推荐香蕉。香蕉、巧克力、葡萄干能够及时提供身体所需能量,补充体力。
5. 主食。比如面包、饼干之类。如果太饿,胃部会不舒服。我们出去爬山,自己带炉头做饭吃。
爬山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
要留意天气变化,最好选择晴朗的天气出发。带好一些急救药品,如绑带、云南白药等。背包要弄双肩的,不要用手提的,你也提醒你女朋友要这样。备好爬山装备,如宽松衣裤,boa扣登山鞋(就是那种不用系带的登山鞋,详情可以去网上搜搜,我记得clorts等品牌都有卖)。带好干粮和水。爬山的时候不要总望高处看,要注意路面的情况,下山的时候也不要太紧张,控制住自己的脚步,以免出现滑到现象,不过专业的登山鞋的防滑性都是不错的。祝你有个美好的路程。
户外爬山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户外运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作为亲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径,徒步穿越登山,在户外运动中释放情怀及收获来自大自然的美妙体验。
但在最近的几次户外活动中发生了令人沉痛惋惜的事故,有几位驴友在事故中遇难,在哀悼他们的同时,不禁深深反省其中的教训,认真总结的户外运动中经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用之于实践中!
1.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出行。
2.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远征。
3.不要找没有责任感,并对户外活动了解不够的人。
4.行程计划需缜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都彻底了解。
5.平时应多训练体能和户外技能。
6.登山时应有完整必要的装备及充足的粮食和食水。
7.长距离和高难度的活动,出发前应先做健康检查,尤其是平时很少运动的人,更需认真检查。
8.从上山到下山,均需随时向家人报告行踪。
9.活动前和进入活动区域后,应随时注意气象变化。
10.对于每一座山峰,不管海拔高低和难度大小,均不可掉以轻心。
11.登山队伍不可拉得太长,应经常保持前后呼应的状况。
12.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地势较高的安全处避难,减少体力的消耗,及时发出求救信息并静待救援。
13.切忌在无路的溪谷中溯溪攀登,亦不可在深山无明显路径时沿溪下降.因为高山溪流的地形由缓渐陡,对于登山技能不足,地势状况不清楚的登山者,容易失足跌落,因此登山时最好能沿途标示记号,或依循前人所留下的旗帜辨别方向。
14.勿让身体及衣物受潮,以免造成失温症。
15.面临危机疲劳等压力时,维持体温是首要之任务,并应随时注意自己及队友的心理变化,设法维持情绪的平衡。
16.在户外活动时,切勿乱丢菸蒂,严格控制生火,离去时也应将营火彻底熄灭。
17.活动结束后及时做总结,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将来户外运动时的安全,因此必须认真且确实地实行
登山要注意什么 安全登山的注意事项
1、 登山衣着:原则上,登山衣着应富机动性与调节性,符合保暖、保护、舒适的特点。 2、登山鞋:是所有登山装备中最重要的装备。建议大家登山前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型登山鞋。鞋子要选用球鞋、布鞋和旅游鞋等平底鞋,这种鞋透气性高,行走舒适,鞋底摩擦性大,最适合登山穿。勿穿高跟鞋,以免造成登山不便和有碍安全 主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掌握上山、下山的速度,运动不要过于猛烈,造成肌肉拉伤;二是途中休息,尽量不要坐在潮溼的地上或风口处,如出汗较多,可稍宽衣领,尽量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每次休息时可自行按摩腰腿部肌肉,防止肌肉僵硬。 此外,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更要注意岩石有无风化。 上山要注意林区防火,观光沿途不要吸菸。 1、登山时有老师或家长带领,要集体行动。 2、登山的地点应该慎重选择。要向附近居民了解清楚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天气变化的情况,选择一条安全的登山路线,并做好标记,防止迷路。 3、备好运动鞋、绳索、干粮和水。在夏季,一定要带足水,因为登山会出汗,如果不补充足够的水分,容易发生虚脱、中署。现在虽是冬季,但也要及时补充水分。 4、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5、登山时间最好放在早晨或上午,午后应该下山返加驻地。不要擅自改变登山路线和时间。 6、背包不要手提,要背在双肩,以便于双手抓攀。还可以用结实的长棍作手杖,帮助攀登。 7、千万不要在危险的崖边照相,以防发生意外。 不论是儿童还是我们年轻人登山,都要注意药品的准备,更要注意的就是现在天气越来越高,登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以免引起山林火灾。
爬山注意事项有哪些 爬山有什么好处
登山注意事项——检查身体
爬山是一项很好的有氧健身活动,增强人的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还能减肥,延缓人体衰老。但是患有心脏病、癫痫、眩晕症、高血压、肺气肿的病人,不宜登山。另外,患有关节病或膝踝关节有旧伤或容易受伤的人,也不宜登山。
登山注意事项——个人用品
服装、餐具、露营装备及日用品,准备这些东西最基本原则是依据山区气候特点,尽量做到轻便、多功能、保证基本需要。备好运动鞋、绳索、干粮、水及急救药品,登山容易出汗,所以水必须准备充足,特别是夏天,容易发生虚脱、中暑;急救药品可以备一些携氧片、
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高反、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夏季登山还要带上防晒用品,尽量少暴露皮肤在外,穿透气性好的防晒衣很有必要,裸露在外的皮肤,一定要擦拭防晒霜,防晒值不低于30+++最佳,回来后还需要用晒后修复,防止皮肤晒伤。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等解暑药物最好带一点。
登山注意事项——路线规划
登山前一定要了解路线,计划好整体时间、休息和进餐地点,如果有熟人带路最好,防止盲目在山中乱闯。出发前得到可靠的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携带衣物。
【登山篇】
登山注意事项——爬山节奏
爬山中的脉搏始终保持在自己的有氧健身靶心率之内,170减年龄(不要超过180减年龄),一旦稍快就应该停下来让脉搏减慢后再爬,可以短暂站立1、2分钟再爬,也可以休息10分钟到20分钟。特别在爬山途中必须要保持呼吸节奏,要大口大口的呼吸。再就是爬山时,要均匀在爬山,不要一时快一时慢,保持均速爬山也是保持体力的一种好方法。登山时思想要沉着,动作要缓慢,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走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避免过度疲劳。
登山注意事项——休息与饮食
休息时注意不要马上坐下,应站一会儿再坐下休息。不要躺倒休息,不要坐在潮溼的地上和风口处,还要穿上衣服,防止着凉。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进餐时应在背风处,先休息一会儿再进餐。选择清淡高营养的食物,切不可大吃大喝。
登山注意事项——严禁攀高涉险
旅游登山只是为了游乐,不为竞赛,不计速度,只求逍遥。或沿石级扶梯,或寻林阴小路,缓慢而行,观风景,览古迹,边谈边游,妙趣横生。切忌不能攀高涉险,不可追跑打闹,拍照时注意脚下安全,爬山不看风景,看风景不爬山。
登山注意事项——突发状况
古语云:天有不测风云。在山中遇到雷雨是正常的,但不要到山顶或
高树下躲避,以防雷击伤人,也不要在山沟低洼处躲避,以防山洪伤人。最好在山腰洞穴中避雨。山上野生动物繁多,危险也伴随左右,遇到蛇蝎虫蚁,绕开就好,不可抓来把玩。
【下山篇】
登山注意事项——下山
上山容易下山难!原因有三个,一是因为冲顶之后的疲劳使得下山时重心不稳,并且下山对膝盖冲击比较大;二是胜利的喜悦使人在下山的时候麻痹了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三是下山时不好寻觅落脚处。所以,下山时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登山突发状况比较多,学习了登山注意事项,也不可大意,注意力集中,准备在山中露宿的朋友,还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爬山的好处可谓很多,至少有以下几点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锻炼脚力,锻炼心肺功能。俗话说:“人老脚先衰。”人的脚有劲,就能跑能跳能走,就不易衰老。就练脚劲来说,爬山的效果最好。脚是人体之根,经常爬山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静脉曲张、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等疾病,而且能有效刺激下肢的6条经脉及许多脚底穴位,使经络通畅,延缓衰老。爬山时双臂摆动,腰......
旅游爬山时应注意什么
你是跟团旅游还是跟驴友徒步负重登顶露营啊? (一)装备: 高帮硬地专业登山鞋、30L~40L登山包(或徒步背包)、求生哨、自充气防潮坐垫(或地席)、UV400户外偏光眼睛、UV30长袖速干衣裤、速干排汗内衣、速干户外遮阳帽、防风防晒百变头巾、轻薄雨披(或轻薄型冲锋衣裤)、75%含量以上的羊毛登山袜、登山杖、登山手套、仿鹿皮户外毛巾、水袋、3L运动饮料/1日、高能食品(巧克力、牛肉干、葡萄干)、驱蚊药、创可贴、多用军刀、卫生用品(纸巾、溼巾)、崂山当地地图、相机、手机、MP3以及备用电池和备用存储卡。。。。。 (二)注意事项: 出发前到中国气象局网站和当地气象网站查询当地未来7天的天气预报。 提前上网预定当地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七天、如家等)。 到达后最好雇一个当地的黑导游全程陪同(让他负责背包)。 最好穿着化纤内衣或速干内衣,以及长袖的速干防晒衣裤-棉质的内衣和T恤出了汗之后是很难受的,并且因为溼冷容易感冒!眼镜和帽子也要防紫外线的-登山时很累也很危险-千万别打伞登山!!!一定要空出双手。爬山时一定到户外店买一个几十元的轻薄手套-扶手、树枝都会磨损你的细嫩小手,并且手套也可以防晒-在户外,防晒霜的作用近乎为零!而羊毛袜可以缓冲足部的冲击,吸汗,防止鞋对足部的磨损-你想教舒服些的话最好别穿那些轻薄的袜子! 雷雨天要注意防雷击-打雷的时候千万不要在高处、树下和空旷的地方逗留,打遮阳伞和使用手机都是危险行为! 雨季还要提放泥石流和山顶的落石,提前查询天气情况,并且找当地人做导游-他一定比你更清楚崂山的气象变化特点! 俗话说登山不观景,观景不登山-就是警示登山时要时刻注意脚下路面和周边地理环境,以免发生危险-你只有在休息或到达山顶时才能安心观景! 下山要比上山时更危险!经常会滑倒、翻滚! 下山时由于比较省力,好多人由于不正确的下山姿势和不屑于使用用登山杖-都会对膝盖造成慢性伤害。溼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坡路-这些都会对下山时那些过于放松的人们造成伤害。下山时,由于坡度向下,重力会使人前倾,身体的抗重力因素作用于膝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力,而离心作用力会使肌肉过度损耗。同时,下山时髌骨与股骨的摩擦比正常走路及上山时的摩擦要大。过度使用髌骨,膝关节会产生疼痛。 老话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有一定道理:上山的时候大腿前方的肌肉控制膝关节做所有的动作,但下山时控制膝关节动作更复杂,需要前方和后方的肌肉共同控制,这样受到受到的收缩挤压就会更多。另一方面下山特别是修了人工台阶的山路,非常有节奏的下山会有固定部位受磨损。 下山时正确的使用登山杖,难度大的活动时要佩戴专业的登山护膝-这些都是登山运动中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常识。
一天的徒步,可轻松上阵,无需过多背负。x0dx0ax0dx0a 当然,如果是拉练,那就不用讲了。x0dx0ax0dx0a 一、体能准备x0dx0a 了解自己的体能极限和身体状况,并提前适度拉练以作准备。x0dx0ax0dx0a 二、了解线路x0dx0a 了解各路段距离,路况。是水泥路、青石路还是硬土路?哪些地点要注意交通安全?哪些地方有物资补给?充分了解了这些对整个行程才能有比较合理的安排。x0dx0ax0dx0a 三、装备物资x0dx0a 长时间的负重徒步你吃得消吗?x0dx0a 装备尽可能精简,装备分为必备装备和可选装备 。x0dx0a 可选装备,不必人人都带,如公共药品、备用鞋子和雨衣(视当时天气情况)等。必备的装备是每人必不可少的,如保暖衣服、水、食物和个人药品、手机等。x0dx0ax0dx0a 四、选择鞋子,预防水泡。x0dx0a 最好轮换使用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徒步鞋或运动鞋。大一号的在尾段时穿着会较为舒适。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长距离徒步不宜选择登山鞋。x0dx0ax0dx0a 徒步注意事项x0dx0a 1、徒步是种全身运动。x0dx0a 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x0dx0a 不定期地变换行走姿势,如走跑结合,每小时小跑5分钟。可以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均匀受力,同时运用到更多的肌肉组合,让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时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步伐均匀,有节奏感。x0dx0a 2、不要去追赶别人,走自己的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x0dx0a 3、当感觉脚趾或脚掌痛,勿只用脚掌一侧行走,这样造成脚的局部受力,时间长了会极为痛苦。x0dx0a 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x0dx0a 5、上坡时先深呼吸,上身前倾。x0dx0a 下坡时,如果加速,或跑,身体后仰,降低重心,不易摔跌。
刚开始徒步的时候,凡事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你是刚刚参与到户外徒步的阵营中来,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下面的几条原则对于刚开始徒步的户外爱好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走:不要逞强埋头猛走,这样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2、科学地衡量自己的体能:头几次外出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3、不要只顾低头走路,而错过了周围的风景:在户外徒步,强身健体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不要为了一些所谓“自虐”的目的来暴走,大强度的体力付出,有时候会得不偿失。记住户外徒步的时候,最恰当的速度是能够维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4、学会休息的步法:对于走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徒步的时候,应该用一个自己比较舒适的方法走路,这样的你的体力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5、徒步的时候要“多吃多喝”:多吃多喝的定义不是暴饮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计路可能都走不了了。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频度,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适当地多喝一些水。如果天气比较热,流汗多,可以在饮用水中适当加点盐。 6、在徒步的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地休息:一般每走50分钟需要休息10分钟,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衡量加减。 登山杖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户外活动中,适当地利用装备,有时候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在徒步的时候如果能有两根登山杖与你同行,能为你带来不少便利。
1、最好有两根可以自由伸缩、携带方便、有防震功能的专业登山杖。如果没有,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地用树枝、木棍代替。
2、当你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前进的时候,登山杖可以保持你的身体平衡,避免一些摔倒或磕磕绊绊的发生。
3、过河的时候,登山杖等于你的身体又增加了支点了,有利于在湍急、湿滑的河流中保持平衡。
4、上坡的时候,登山杖可以帮助你的脚助力,下坡时可以帮助减少膝部的震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5、走在有灌木丛的山路上时可能会有蛇,这时可以用登山杖在前面探路,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6、虽然不是丐帮,但是有了登山杖,就等于你也有了一根打狗棒,逢村过寨的时候,你可以用它来对付野狗。
7、休息时可以用登山杖把地席支起来做一个简易的遮阳棚来遮避太阳。
8、冬天的时候,经过有雪的低矮树木时,可以用登山杖把树枝上的雪打下来,这样雪就不会掉在身上了。 9、有的登山杖还可以作为照相机的独角架使用,在徒步的同时,如果你还有摄影的爱好,这种登山杖是个不错的选择。 知道自己的位置与方向 安全第一是户外轻松徒步的前提。在野外,如果不小心迷路了,可不是一件小事。为了避免迷路,除了跟经验丰富的领队、向导活动外。作为每一个参与者在徒步的时候,还需要多留心,清楚自己的位置与方向。如果队伍中这样细心的“识途老马”有好多,一旦迷路也一般能回到来时的路上。
1、在前进的时候,随时要注意所经过的明显得自然标志,如河、湖、岩壁、形状比较有特点的山头等,这样一旦迷路也可以根据这些明显标识来找回来时路。
2、我们徒步的地区,大都有当地人活动,可以根据小路的大小或有无经常走动的痕迹来进行判断。如果你徒步的路线曾经是热点路线,可以留意路上是否有一些先行徒步爱好者留下的路标。
3、如果没有携带指南针,在有太阳的时候,结合时间,可以通过看自己的影子,来知道自己大概的前进方向。
4、徒步的时候,最好带只手表,这样对时间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知道自己还有多少路程要走。
5、每个地区太阳下山的时间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可以向当地人咨询一下当地太阳落山的时间,根据时间及时地寻找营地或准备休息,徒步的时候要尽量避免走夜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51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岩降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 溪降运动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