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打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饭后百步走 2023-06-02 15:59:06

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作为一项非常的重要的运动项目,相信我们大多数的朋友们都是练习过太极拳的,当然,适当的练习太极拳,也是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保健功效的,但是有些朋友们对于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不是非常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

1、不贪多,不求快,用耐心打好太极的根基

许多人练习太极拳都不得要领,所以练习起来非常的僵硬,其实我们大家在生活中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贪多,也不能求快,稳重求稳是非常的重要的。练太极的往往对基本功草草一过就开始套路学习,套路未完练推手,推手刚会学散手。有些师傅,也一味迎合学员的想法,上来就教套路,以至于学员的套路因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大量问题,为以后的改拳带来极大麻烦。在初级阶段应该打好基础,追求质量的变化,太极拳是门武术,要多看多练。

2、用意不用力

另外,练习太极拳的时候,最为重要的练习意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意不用力,看起来练习太极拳软绵绵的,其实力大无穷,这样我们才能够将太极拳练习的更好。古人说“力是万能功”。力气既能有助于拳术,但又能阻碍功夫上进。丹田集合了身体全部力量,太极拳运用丹田的力量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说法,在练习中,要将内气沉降到丹田处。太极就是要小力胜大力!掌握太极功夫的人把力气用在该用的地点上。

上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了日常生活中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了,我们可以知道,高效练习太极拳的要领也是非常的有讲究的,所以我们大家以后在生活中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千万不要贪多也不要练习太快了,并且还要注意练习太极拳的意境。

打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1.随形呼吸

不少拳术家主张习拳时“自然呼吸”,认为刻意追求会出偏差。笔者认为,掌握呼吸才能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吐故纳新、加速新陈代谢的有氧体育锻炼的作用。练太极拳呼吸能提高心肺功能,可增加肺活量,增强身体呼吸功能,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2.连绵不断

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太极拳与其他运动最大区别在于动作之间的连绵不断。即使是一个动作也要求“一动无有不动: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随之动”。

生命在于运动,太极拳之所以能保健健身,就是因为太极拳运动负荷生生不息的规律。

3.全神贯注

有些习拳者喜打拳时随意谈笑,思想涣散,既打不好拳,又不能保健强身。打拳时思想集中在动作上,拳就打得合乎要领,且大脑皮层得以最大的休息,事后就会感到如沐春风,精神充沛、轻松愉快,久而久之就会保健强身。

练太极拳的几大要点

练太极拳的几大要点

  导语:练习太极拳一定不能贪心求快,学习太极拳重在持之以恒,只有长期坚持练习、体悟太极,才能在太极拳修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练太极拳的几大要点,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入门注意基本功练习

  太极拳运动之所谓“轻”、“松”、“静”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要有深刻理解。实质练习起来是要使足下“稳重”,手上“轻柔”,“松紧交替”,“静中触动,动犹静”。初入门学习先要做到步型准确,步法有度,下肢有劲。要经常做前进、后退的步法练习使之正确定型。“弓”、“坐”为步法的基础,同时可藉以加强下肢力量,步履有根,功夫才显得扎实,这是“舒松自然”的根本,如建高楼必先打人深层的基础。

  同时要注意自然的“含胸拔背”,“臂成弧形”。运动过程中,任何时候肩、肘关节都是放松的,只是屈伸开合的传动关节,而不应有主动的运动。注意到这点就可以避免“耸肩抬肘”的毛病。

   要注意提顶敛臀、宽胸虚腋

  读者只要注意一下你身边练太极拳的人或在比赛场上多留意一下,都会发现练习者常会在做定势时姿式不错,一旦提足上步,身形就变。比如两个“野马分鬃”,或者两个“搂膝拗步”之间的上步动作“丁步抱球”,上体就会躬前,臀部后扬,足下不稳。这就是因为他不曾理解“弓”、“坐”的重要性,不懂得提顶敛臀,或者根本没有掌握住弓腿、坐腿的要领。

   要强调“心为令”的练法

  学或练都要用“心”,用“心”则能致“静”--不是气功练习时闭目垂帘的静,而是不慌不忙专注一方,淡定娴静的静。“心”是“心思”,是思想,练拳也要思想领先,由“心”发出号令去做动作,每动都有其一定的意识表现,一定的内涵,不是为划弧而划弧。

  “弧”的轨迹如何走?高低、长短、阔窄都要有一定的法度,眼的视向与其紧密配合。“眼为心之苗”,所以练拳切不可目光呆滞、低头望地或茫然不知所措。左顾右盼要得其所,也不要故作精神,形形翼翼,完全违反“松静自然”的总原则。“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神宜内敛”与“提起精神”二者并无矛盾,都是要领,通过反复练习捉摸,自然理解了,所谓“拳打千遍其义自见”。

   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方法

  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点方法之一是“一动无有不动”,动的主要关键在腰--“腰为第一主宰”。而劲力来自腰腿--“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最后才是“形于手指”。如果用电脑作比喻,则手是“终端机”,反映动作的内容;腰是“驱动器”;脚和腿是劲力来源的“软件”。因此从一入门就切勿忽视脚下的功夫和腰对动作的主宰作用。“稳”从脚下生,能“稳”才能“沉”,能“稳”下肢步履才能轻;在稳和轻的基础上加以腰的主宰作用,动作才谈得上“灵活”。

   练拳时要心有“坐标”,身有“平准”

  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心里要永远带着一个纵轴南北,横轴东西的“十”坐标轴,则动作方向性就相当准确。尤其在比赛规定套路每个动作的方向性都很强,一个动作的方向稍有错误都被扣分,心中有个“坐标轴”,方向就明确。如练“云手”,是身在纵轴上,沿横轴行进。而练“左单鞭”时的“左弓步推掌”,要求在稍偏左15度的方向上完成式,则勾手以后,你的左脚就朝东在横轴偏北约15度的方向迈步。弓步方向对了,整个动作姿势的方向也就对了。

  身有“平准”是“中正安舒”的诀窍。杨家“太极平准腰顶解”,应该对所有流派太极拳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可以认为它是太极拳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篇章。练拳时要“立如平准”--“有平准在身,则所谓轻、重、浮、沉,分厘丝毫,莫不显然可辨矣。”“立如平准”是“上下一条线”,上则是头顶“顶为准头”,要求“顶头悬”;下则为尾闾,腰部尾闾内收下垂,则如天平的“指针”。上下一条线,头顶百会穴与尾椎两点连线与地面垂直--自我检查的简易方法是肩与胯两点连线与地面垂直,两臂张展的弧度一致,高低、上下都能相呼应,则身体就无偏侧、俯仰的毛病。

   演练太极拳不是步子迈得越宽,架势蹲得越低越好

  目前有一种趋势,或可称为不良倾向--不少人练太极拳时都着意于把步子拉宽,架式低矮,以为这是一种“功夫到家”的表现。我虽然不苟同太极拳与道家学说相关的`理论,但基本上同意陈立清先生曾在《中华武术》上发表的文章的论点和分析。练太极拳不是架子绣得越低越好。太极拳要讲求“松静自然”,这是总的运动原则,所有动作都不可勉力为之。要深入研究太极拳的内涵,有神于中形于外的动作意识和表现技法。动作要“宽大”,但不违反“柔绵”的原则。要展得开,但不违反“将展未展”的要义。有些拳师由于童子功深,腰胯松得开,腿功十分好,自然架子就会低矮些,这是个人特点,是功力和运动量大的表现,无可厚非,但也不可以胯低于膝,全蹲下来走架的。而初学者又在一开始就模仿着“低矮”,迈步时俯着身子连重心也移出去了,开步以后身子就后坐不回来,形成一动一静,高低起伏,非常艰涩,这种学习法无异于“东施效颦”,并且是大伤腰膝,“拔苗助长”。功夫是一步一步渐渐长进的,不要人跨大步你也跨大步。学习太极拳先要掌握好最基本的要领,做到式正招圆,这是最根本的。“刻刻留心在腰间,胸腹松净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才是行功的法则,绝不是步子越大,架势越低矮越有功夫。

   练拳既要开展,更要紧凑

  开展是形态的舒展优美,不要练起来捆手捆脚,局促得很。动作弧线要圆滑、宽大绵长,表现“劲断意不断”。但运动的整个过程尤其要注意“紧凑”。“紧凑”不是把圈子向小里练,越小越好--“由大圈练至小圈;小圈练至无圈”,这叫“紧凑”?非也! “紧凑”是“松散”的反义词。“紧凑”是高度协调之谓也。内外上下密切配合是为紧凑。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静中触动动犹静是为紧凑。这要求非一朝一夕功夫可以练好的,所以前贤提出练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即提出学习要分阶段的要求。“求”是“要求”,“追求”、“研究”的意思,即初学时要学架子舒展开来,完成架势讲究准确、优美;然后讲究运动方法,要求手、眼、身、步、法紧密配合,意识、呼吸、动作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整体的协调性,不可松散。如果把“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误传为先“大练”后“小练”,以讹传讹,也是害人不浅的。

;

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月刀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的要领的知识,欢迎阅读。

  1. 心静体松,精力集中。

  保持松静,首先要把大脑静下来。然后放松周身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全神贯注投入到练拳中去。

  2. 虚领顶劲,尾闾中正。

  头正颈直,虚领顶劲。口唇自然闭合,下颌向里收,舌放平,动作要向何处,眼神先去,眼随手动,手到眼到,停时目光经食指前视。

  3. 沉肩坠肘,坐腕舒指。

  肩要松沉平齐,不可一高一低。肘要松沉微屈。意贯指尖。

  4. 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锁骨平准对齐,胸肌放松,称作含胸。背肌也要放松,背肌骨节微有上提之意,背部皮肤有绷紧的感觉,称作拔背。

  5. 以腰为轴,上下相随。

  腰为主宰,带动四肢运动。腰腹肌转动,胸背肌亦随之转动,带动四肢的缠绕圆转。作到上下呼应,融为一体,内外、上下、左右、前后要协调一致。内外合一,一气呵成。

  6、步法灵活、虚实分明。

  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运动时两腿要分清虚实,随着重心的`转移,两足要交替支撑重心,以保持全身的平衡。

  7、势正招圆,连绵不断。

  势正是指动作端正,不散漫,不蜷缩,不歪斜。招圆是指动作圆满,舒展不拘不僵。动作之间要求连绵不断,招招贯串,整套动作要一气呵成。

  8、以意导动,内外合一

  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要“心静用意”。使意识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作到“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502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