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太极瑜伽的创始人是谁

饭后百步走 2023-06-01 07:07:18

太极瑜伽的创始人是谁

太极瑜伽是很多人不怎么了解的一种运动形式,是把瑜伽以及太极里面的一些精神动作,相互搭配在一起的一种运动形式,呼吸的正确方法非常重要,能够让身体能量变得更强,练习太极瑜伽要注意姿势动作做到位,要让身体彻底的舒展开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太极瑜伽的创始人是谁。

一、太极瑜伽的创始人是谁

太极瑜伽的创始人是周小媛,太极瑜伽可以给身体带来的好处非常多,需要通过动作呼吸以及意识方面的配合,让能量在身体里面不断的转换,然后产生作用,让身体的一些潜能更好的被激发出来,练习太极瑜伽背部是呈现一种曲线的,一般都是球形,环形或者圆形,而并不是直线型,可以让意识变得更加圆融,也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加轻柔,能够让身心都得到放松。太极瑜伽和传统的瑜伽是不一样的,太极瑜伽在动作上面的要求会更高一些,能够更好的协调心脏,骨骼以及肌肉,能够让能量,精神,心灵都达到一个更好的状态,所以它可以达到的功效作用也更加的强大。太极瑜伽里面所使用到的一些动作都比较古老,太极是中国武术里面的一种,能够让身体得到放松,瑜伽又需要深呼吸,以及用各种各样的动作来配合,两种结合在一起就能够让精神状态变得更好。

二、太极瑜伽的功效

太极瑜伽能够促进平衡,它的作用比普通的瑜伽要更高一些,使用静态的姿势来提高平衡能力,让身高体重变得更加均匀,让稳定性变得更好,练习太极瑜伽对于心智以及身体方面的调节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练习太极瑜伽还可以辅助治疗帕金森病,高血压,关节炎等问题,可以降低血压,让心率降低,身体一些疼痛的感觉也可以减轻,抑郁的问题可以被有效的改善。

上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太极瑜伽的创始人是谁,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了解,我们也知道练习太极瑜伽的好处非常多,是瑜伽和太极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运动健身方式,感兴趣的人就可以多加练习,让身体体质变得更好。

太极的来历是什么?太极分为多少式,各式的创始人都是谁?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5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涛涛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屈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已则滞。尤其讲究“听劲”,通过身体触觉,来判断对方力量的大些�方向、部位,并及时作出反应,如对方刚力打来,我则以柔化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随人而动,随机应变。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

  太极拳又叫‘十三势,这将在以后引述太极经典时经常看到。 但是,为什么叫太极拳呢? 太极拳最初是 叫长拳、十三势,后来王宗岳根据《周易》阴阳动静的道理名其为太极拳。因为太极拳运动作 势,任其自然,无中生有,所谓无极而太极也。太极拳动作圆活,像环一样没有端点,不知终止处,则又 所谓太极本无极也。势势之中,着着之内,都含有一个圜形,所以假借太极的道理来加以说明。阴阳动静刚柔进退等用太极来比喻其作用,并非世俗迷信者所谓的太极也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兰葩,并已逐渐普及到国内外,深受人们的喜爱。而陈式太极拳又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自陈王庭创造太极拳,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的特色。
  随着逐步吸收太极哲理来规范太极拳技,太极拳进入了成熟时期。18世纪20至60年代,为了适应不同学习对象和不同的保健需要,相继出现了陈有本在老架基础上编成的陈氏新架太极拳、陈有本的弟子陈青萍又在此基础上创编的赵堡架和忽雷架。随后,河南省陈家沟陈氏拳械的第一位外姓传人杨露禅删改陈氏老架,创编成架式宽舒、动作圆润的“绵拳”架。
  曾师从杨露禅和陈青萍的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与其甥李亦畲将两年多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写出了一系列言简意赅的太极拳文论,并于1881年由李亦畲编定为《太极拳谱》。
  此后,由杨露禅编传的"绵拳架",经其子杨健侯和其孙杨澄甫修润定型为后世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河北省武清(今属天津)人李瑞东以从王兰亭学得的“杨式”搬拦锤、肘底锤、撇身锤、指裆锤、栽锤等五锤为基础,编成“太极五星椎”(今被称为李式太极拳)。民国初年,李亦畲之徒郝为真在北京传授武禹襄创编的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得郝为真的传授,并在此基础上融会形意拳和八卦掌技法,创编成孙式太极拳。河北大兴人吴鉴泉将其父全佑的杨式拳架作了删难就简、突出轻柔的整理,创编成吴式太极拳。1928年,陈长兴的曾孙陈发科到北京传授陈式老架太极拳。当时,年近古稀的和兆元长孙和庆喜开门授徒,其弟子郑伯英和郑悟清迁居西安致力传拳,为“和式太极拳”在西北传播打下基础。太极拳苑出现了分支迅速、流派繁衍的景象。
  1956年后,国家体委相继组织太极拳家创编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四十八太极拳,整理修订了杨式八十八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太极拳推手练习法等。为适应竞赛需要,还创编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及用于全国武术锦标赛的42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竞赛套路。从1986年起,正式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国太极拳、剑、推手比赛。
  国际武术联合会1990年成立后,翌年举办首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将太极拳设为比赛项目之一。各洲举办的武术锦标赛中也都设有太极拳项目。
  在太极拳成为武术竞赛项目的同时,太极拳广泛地进入全民健身活动,而且正被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采用为健身锻炼项目。现在,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早在十多年前已有太极拳传习者逾百万。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成立后,其注册会员已达1000万人,其中大多数参与太极拳传习。
  太极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除了上述我们所熟知的太极流派以外,还有诸多门派,如:龙形太极拳、蛇雀太极拳、郑子太极拳等都继承发扬了太极拳的精髓与文化。
  24式太极拳
  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 、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风似闭、十字手、收势。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1、起势动作分解:
  左脚开步、两臂前举、屈膝按掌
  2、左右野马分鬃动作分解:
  (1)左野马分鬃:抱球收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转体迈步、弓步分手
  3、白鹤亮翅动作分解:
  跟步抱球、后坐转体、虚步分手
  4、左右搂膝拗步:动作分解:
  (1)左搂膝拗步:转体落手、转体收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后坐翘脚、转体跟脚、迈步屈肘、弓步搂推
  5、手挥琵琶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挑掌、虚步合臂
  6、左右倒卷肱动作分解:
  (1)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转体撤手、提膝屈肘、退步错手、虚步推掌
  7、左揽雀尾动作分解:
  转体撤手、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8、右揽雀尾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抱球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棚臂、转体伸臂、转体后捋、转体搭手、弓步前挤、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9、单鞭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云手、勾手收脚、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0、云手动作分解:
  (1)云手:转体扣脚、转体撑掌、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2)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3)云手:转体云手、撑掌出步、转体云手、撑掌收步
  11、单鞭动作分解:
  转体勾手、转体迈步、弓步推掌
  12、高探马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翻掌、虚步推掌
  13、右蹬脚动作分解:
  穿掌提脚、弓步分手、跟步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4、双峰贯耳动作分解:
  收腿落手、迈步分手、弓步贯拳
  15、转身左蹬脚动作分解:
  后坐翘脚松手、转体扣脚分手、收脚合抱、提膝分手、蹬脚撑臂
  16、左下势独立动作分解:
  收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7、右下势独立动作分解:
  落脚勾手、蹲身仆步、转体穿掌、弓腿起身、提膝挑掌
  18、右左穿梭 动作分解:
  (1)右穿梭:落脚坐盘、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2)左穿梭:后坐翘脚、抱球跟脚、迈步滚球、弓步推架
  19、海底针动作分解:
  跟步松手、后坐提手、虚步插掌
  20、闪通臂动作分解:
  提手收脚、迈步分手、弓步推掌
  21、转身搬拦捶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坐身握拳、踩脚搬拳、转体旋臂、上步拦掌、弓步打拳
  22、如封似闭动作分解:
  穿掌翻手、后坐收掌、弓步按掌
  23、十字手动作分解:
  转体扣脚、弓步分手、坐腿扣脚、收脚合抱
  24、收势动作分解:
  翻掌前撑、分手下落、收脚还原
  24式太极拳考试评分标准与方法
  9---10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低而稳定,绵绵不断而不停顿,心静体松。
  8----8.9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一次的停顿。
  7----7.9动作正确,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稍低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二次的停顿。
  6----6.9动作较正确,较连贯协调,圆活,体现了杨式太极拳的风格和特点,重心高而稳定,绵绵不断,心静体松。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二次的停顿。
  6分以下动作有严重的错误,在整套动作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停顿。
  考试满分为10分,其中2.5分为动作的姿态、重心、稳定,3分为动作的难度,如云手、左右蹬脚、左右下势独立、搬拦捶。2分为动作的完成分,2.5分为动作的节奏等。

阴瑜珈有哪些体势

  阴瑜伽作为普通人青睐的运动方式近两年才开始升温,它的创始人是美国人保尔.戈瑞理(Paul Grilley)。2003年,身为瑜伽教练的保尔从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大多数流行瑜伽已经背离了瑜伽的原始本义,正在转向提高肌肉抗力和调整呼吸。在他眼里过于“阳刚”的瑜伽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女性练习者敬而远之,而古印度瑜伽的创始人恰恰是一位女神拉克什米(Shri Lakshmi)。一番苦思冥想后,保尔剔除了瑜伽中太多的“阳刚”元素,把阴柔作为主旋律来平衡阴阳对称,同时大幅降低了动作难度,创出Yin Yoga这个新门派。其实,阴瑜伽的支撑点是中国道家古老的阴阳理论,一旦切身练习之后,就会知晓其中的简单道理——中庸平和理论结合人体结构学。当然阴瑜伽不可能脱离瑜伽特有的姿势和架功,与其他瑜伽不同的是,练习体位法后,再通过一套舒缓动作,拉长肌肉与筋脉,给身体增加柔软训练,用术语表述就是“让肉体回归本心”,以此达到身体与心灵的有机结合,增强自信心,释放美好意念——这大概就是小诺和端端追求的“美丽度”吧。

  阴瑜伽的动作都简便易学,蝴蝶式、婴儿式、冥想式、坐角式以及端端正在练习的劈腿前趴式等等,都非常适合女人身体舒展。但是,阴瑜伽的“阴”字在练习过程中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它要求每个动作在身体的极限位置上至少停留5分钟,也就是说每一个动作都要保证拉筋到位后停留下来,拉到痛苦不堪的程度后通过气息归元转移注意力,从而苦尽甘来,达到瑜伽特殊的功效。阴瑜伽对呼吸的要求也有严格制约,特别是延展下半身筋骨时,调整呼吸尤为重要,每加大一个拉深度,呼吸就要相应放慢一拍,拉伸越大,呼吸力度越要降低,当拉筋拉到练习者认为的极限时,“气若游丝”是最佳状态。当然,初学者一定注意为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急于求成,比如劈腿时不要劈到最大角度,保守一点;比如扭转腰部时不要扭到难以承受的角度,适当收回一些些,好让自己在长时间拉筋时不要因为体位过度而受伤。平衡第一。阴瑜伽的境界

  阴瑜伽之所以风行于白领阶层和中产阶级,因为它和“哈达瑜伽”、“美容瑜伽”、“太极瑜伽”、“瑜伽提斯”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无论在自家练习还是在私人会所或者瑜伽俱乐部练习,都需要一个优雅环境,除了印度的梵音音乐,连一声轻微的咳嗽都听不到。阴瑜伽对环境的要求一要洁净,二是安静,练习时也不需要另外修建场地,瑜伽馆的地板上每人一块毯子就可以了,瑜伽练的是自身,更是内心,用不到闪展腾挪,一招一式尽在伸缩筋骨,每人两平米见方足矣。

  阴瑜伽的习练场所也可以选择在户外,盛夏的树荫,开满鲜花的私家花园,翠绿的山谷,一碧千里的海边,都是陶冶身心的福地。

  它不像户外运动那样必须添置专业器材和专业服装,更重要的是,不用千里迢迢远足到异地他乡,只要利用周日或者下班后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达到锻炼目的——男人强身健体,女人更加美丽。

  指点:

  阴瑜伽和其它瑜伽课程的主要区别:

  在阴瑜伽练习中,姿势的持续时间较长且肌肉处于较放松状态。

  阴瑜伽的适应人群:

  阴瑜伽适宜瑜伽初学者、工作压力大的人和身体有伤之人练习。练习阴瑜伽能够帮助这些人放松身心、治愈创伤和打开身体。阴瑜伽还适合上半身力量欠缺的人或者不经常练习瑜伽的人。阴瑜伽能使任何练习的人感到青春焕发、神清气爽、美丽倍增。在练习其它瑜伽(八肢瑜伽、流瑜伽或热瑜伽)的同时穿插练习阴瑜伽能使你的瑜伽练习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阴瑜伽基本要领:

  1.前弯是阴性动作。前弯动作让我们的头部和心脏处于同一高度,从而血液就比较容易进入头部。这时我们的心肌是放松的,血压也有所降低。这类动作能帮助我们放松身心。

  2.背弯是阳性动作。背弯动作使脊柱弯曲,同时激活我们的神经系统和任督二脉。这类动作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注入能量。

  3.通常在早晨或寒冷的季节,我们会需要阳性的练习来使自己头脑清醒、体温升高。而在晚上或温暖的季节,我们会需要较阴性的练习使头脑冷静、身体放松。

  4.我们的练习越偏向阳性,动作就会越多样化;练习越偏向阴性,动作就越单调和基础。

  5. 呼吸和冥想是阴瑜伽相当重要的两个环节。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489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