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喜欢早起锻炼。在晨曦朦胧的清晨,湖边、公园、林荫道上到处都是晨练的人们。但从医学、保健学的角度看,清晨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夜间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清晨阳光初露,植物的光合作用刚刚开始,空气中的氧气相对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在大中城市里,清晨大气活动相对静止,各种废气不易消散,是一天中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间。
另一方面,从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来看,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水分随着呼吸、皮肤和便溺等丢失,使得机体的水分入不敷出,全身组织器官以致细胞都处于相对失水状态。这个时候,我们身体的血液粘稠度就会增加,轻微时会影响全身血液的速度,因此有的人运动后易出现心率加快、心慌气短、体温升高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以及心肌梗死。
那么,一天中运动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是傍晚。早晨运动易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傍晚运动危险的发生率则会降低很多。傍晚时分,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另外,心脏跳动和血压的调节以17:00~18:00最为平衡,嗅觉、触觉、视觉也在17:00~19:00最敏感。
当然,我们所说的一天中最佳运动时间只是针对一般生理因素而言的,运动的关键是养成习惯,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和作息规律,选择一天中固定的时间进行运动,并养成运动的习惯,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对身体有益。
早晨5~7点之间,是人们锻炼身体的高峰时段,人们大多认为早晨为一天之始,空气新鲜,因此此时锻炼最有利于健康。其实,这种认识是一大误区,早晨锻炼身体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早晨早上跑步或者做运动,太阳没有出来,植物在进行呼吸运动,而非光合作用,它们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人体自然无法吸收新鲜氧气,而且容易低血糖甚至头晕。
另外,早晨人们如果立即进行比较剧烈的体育锻炼,身体的关节、肌肉以及心脑从睡眠后的放松状态突然进人紧张状态,会一时难以适应,容易受伤或导致急性病的发生。早晨起来锻炼身体时运动量不宜过大,以步行为宜。
根据研究表明,上午9点到10点时间段为最佳跑步锻炼时间。此时空气质量相对来说最好。上班上学的人早晨进行锻炼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对于老人等有条件选择锻炼时间的人群,最好在这一时段进行锻炼。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空腹晨练
有不少人在早上一起床后的空腹状态下就到户外进行晨练,认为这样能够更有效地减肥。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空腹晨练有一定危害。
首先,空腹晨练并不能有效地燃烧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因为脂肪的分解需要糖分的参与,而早上起床后身体中的糖分含量不足,这样就无法充分燃烧脂肪,反而会使脂肪转化为酮体,溶解于血液,造成酸中毒。而且还会造成了肝脏的工作负担。早晨起床后,应当适当吃点食物或一杯牛奶后再进行锻炼。
2.晨练前应先喝水
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后,身体中的水分通过蒸发和代谢大量散失,身体处于高度缺水状态这时的血液浓稠,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且黏度较高。如果起床后不喝水就到户外进行锻炼,体内废物得不到排泄,血液也处于黏稠状态,很容易引发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早起来空腹喝一杯白开水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前20分钟不要喝水,最好早晨喝水后20分钟再去运动,不然很容易“岔气”和得胃病。
3.晨练后不宜立即进食
有的人早晨急着去上班上学,习惯于在晨练后立即进食。这种习惯并不健康。运动后,人体血液大多在体表血管内,胃肠道血流量相对很小,不利于食物的吸收,如果此时进食,易患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
晨练后最好过半个小时再吃早餐,之前可以喝一点热咖啡或牛奶,有助于肠胃功能尽快恢复
4.清晨在户外不宜做深呼吸
早晨锻炼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做深呼吸,认为清晨清冽的空气是最洁净的。其实不然,清晨在户外不宜做深呼吸,因为这样做对健康有害。因为清晨地面温度较低,大气压强比较高,近地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杂质无法升到高空排散,被气压压在近地面活动,因此,清晨的空气往往是一天中污染最严重的。如果在清晨做深呼吸,无异于在大口地吸入有害气体,对健康危害极大。
5.雾天须避免户外锻炼
雾天应免进行户外锻炼,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雾天水汽很重,空气冰冷潮湿,沾到人的皮肤上会使毛孔遇冷收缩,从而导致人体因锻炼产生的热量散发受阻,造成体内的热平衡失调,从而不但影响锻炼效果,而且会让人感到四肢乏力,容易患病。
其次,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在雾气中锻炼,人的呼吸随运动量的增多而加速、加深后,会将雾气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吸入体内,反倒让锻炼成为了无形杀手,造成有害物质对呼吸系统的致害,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症状,病原体也会乘虚而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雾天空气的污染比平时要严重得多。在雾天进行锻炼,就会大量地吸入这些有毒物质
清晨(5-7点)、傍晚(5-7点)、晚上(7-9点)这三个时间段并不适合进行所有运动,特别是剧烈的运动。如果一定要在这几个时间段运动,可以选择类似散步、太极一类型的运动,而不应选择跑步、打球、跳舞等。
清晨的5点到7点大肠功能较强大,是排泄的较好时机。7点到9点胃肠功能较强,适合消化吸收食物。很多人有早晨起来空腹运动的习惯,如果运动的时候会出汗,那么这一类型的运动是不适合放在早晨,特别是空腹时进行的。长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进行需要一定体力支出的运动,反而是不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的。
傍晚5点到7点身体协调造血的功能较强,此时是取长补短的较好时机。如果此时进行运动,不利于身体造血功能的正常运行,长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运动,则会出现四肢冰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严重的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炎、性功能障碍、早衰等。
晚上7点到9点身体心脏供血的负担加重。此时进行运动,不利于心脏的健康,剧烈的运动也可能会导致失眠,脸色偏黄等。
早上锻炼其实是健身误区,也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因为早晨的空气并不新鲜,甚至有可能是空气污染严重的时间段。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清晨也不是运动的最佳时间。
锻炼的最佳时间是下午4点到晚上正常睡觉前,锻炼身体是最好的。
因为这时候人体内各种器官和肌肉的温度最高,而且关节的的灵活性也处在最好的状态。当人体温度升高时,人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运动欲望。而这时锻炼行动也会更加自觉、更加努力,从而收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中国人很勤奋,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影响,大多数爱锻炼的人都有晨练的习惯,但是清晨并不是适宜的锻炼时间。
首先来看看外界因素:
一是植物在夜间也吸氧,呼出二氧化碳,因此,树木多的地方,早晨集聚二氧化碳较多。
二是夜间逆温层出现较多,致使清晨空气不佳。在夜间,风速较小,近地面数百米的空中出现逆温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污染物滞留在地表上方,难以扩散。秋、冬、春三季,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左右最不易扩散。
三是寒冷刺激本身可诱发血管痉挛,在原有病变基础上引发血管栓塞或梗死。
其次再来看看人体内在因素的情况:由于一夜没有或很少饮水,清晨血液粘稠,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险性;起床后交感神经兴奋增高,心跳加快,心脏本身需要更多的血液;早晨9~10时还是一天中血压最高的时候,因而早晨是中风、梗死的好发时间。医学上称之为“魔鬼时间”。
因此,中老年人,特别是具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和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在早晨做较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早晨可做较轻量的锻炼,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舞剑、散步等。
那么,什么时候是适宜的锻炼时间?下午4~5时左右最佳,其次为晚饭后2~3小时。因为此时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全身协调能力均较强,尤其是心率、血压都较稳定,最适宜进行体育锻炼。从外界环境讲,此时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比较充足,气温也比较适中,利于锻炼。上班族如不能在下午锻炼,可在晚上 9~10点左右锻炼。此时锻炼,可使大脑彻底放松,缓解精神紧张。晚间锻炼还可消耗多摄入的热量,减少脂肪的储存。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48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夏季这些瑜伽动作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下一篇: 适合上班族的瑜伽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