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太极养生可疏通经络

佚名 2023-05-05 07:52:46

太极养生可疏通经络

太极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初见于《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八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调息练气

中医治病素来重"气"。生理上讲气化,病理上讲气机,临床上讲气血盛衰虚实。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生化之道,以气为本……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指出了气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里的气除指呼吸之气外,更重要的是指人体内存在的内气,也叫真气、元气、正气等。《内经》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古代医家刘完素指出形以化气,气耗形病,神依气立,气纳神存,指出了气的重要性。气既是维护人体生命之物质基础,又是治疗各种疾病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维持健康的本能。同时,人的脏腑生理活动的功能也会从气的状态及其活动表现出来。

养生太极拳意气运动的功夫之一是调息练气。 古代医家孙思邈有吐故纳新的说法:凡吐者,去故气,亦名死气;纳者,取新气,亦名生气。……气息得理,即时百病不生。另有经云:气静则神怡,神怡则气足。通过练气可以养神、充养元气而祛除沉疴。所以说通过养生太极拳的调息练气,有治疗形体疾病,强身健体的功效。中医理论和实践都说明,调息练气对治疗慢性病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并符合科学道理。

身心兼修

形神相因论是祖国医学理论的养生理论之一,人的形体与精神密切相关,称形神相因或形神合一。形是指人体的组织,包括皮肤、血液、肌肉、骨骼、神经等等;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眼、耳、口、胃、肠、生殖器官等等。神是指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了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形和神二者密切相关,互为依存,即形神相因。形神合一,就是人体组织器官与精神意识及其机能的统一。范缜的灭神论中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医籍《类经》上也载有形伤则神为之消之说,养神可以保形,保形又可以壮神。因此,健身当身心兼修,以求形神兼备。

通过体操或外功拳的锻炼,可以活动筋骨,强壮身体,理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练静功者则以修养精神为主,认为精神充实可改造身体。分而言之各有道理,合而言之则各有所偏。达摩大师传易筋洗髓二经,内家拳主先身后心,养生之道应贵在身心合修。养生太极拳注重意气运动,身心兼修,明足以舒展筋骨,暗足以调和气血,是形神兼备的健身运动。

养生太极拳能技击乎?

拳术者不外乎着与劲。形于外者为着,蕴于内者为劲。着其质也,劲其气也;着为体,劲其为用。气质兼修,体用皆备而后可以言拳!内家与外家的区别,在于着与劲二者之别,外家精于着,内家邃于劲,各有独到之处,并行而不悖。世人以为外家主刚,内家主柔,其实刚柔不可偏废。所以太极拳论曰: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走和粘当于劲中求之!

养生太极拳是内家拳术,注重意气运动,其入门功夫有行气通经,疗疾健身之功效。疗疾健身乃筑基也。基础打好后,万丈高楼平地起,方可按次第进阶锻炼。

养生太极拳的锻炼进阶:意-息-松-气-劲,统称内功修炼,其修为体现在招势上。套路由招势所组成,招势即"着",用于技击的招法,其属性是外显的,即形于外,看得见的。劲和着是太极拳的内蕴和外显的两个方面,所以。练拳不应单纯练拳架的架势动作,也不应单纯练意、松、息、气、劲等等内功。架势动作和内功是一个拳势的两个表现形式,不能分裂开来。明此而懂身心,懂形神,懂气质,而能体用兼备而成拳术。明此,能内外兼修,能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拳家论拳,至此境界则可谓上上乘矣!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养生太极拳是提高健康本能的自我修炼技术,其基本功法是意气运动,通过意气运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通过练拳使人体赖以生存之气沉聚于丹田,使丹田之气充盈。然后气的自然运行和练拳时以意领气使气循经运行,以疏通经络,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祛除疾病的作用。

中医认为,造成疾病的原因有"气为百病之先"、"百病生于气"之说。气机失调、气郁、气滞、气虚、气陷、气逆、元气亏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等等,都是常见病因。而且因"气"之病,又可导致"血"分的疾病,即气血不和的疾病。如气滞可以导致血瘀,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血不当经而出血等,因气血之病进一步发展又可导致阴阳失于平衡而发生内分秘失调、血压高低等疾病,说明了很多疾病是先由"气病"发展来的。

古代医家李东垣说:"养生当实元气",通过练功能使内气充盈,可以"实气",使虚者强之,郁者通之,逆者顺之,陷者升之,从而达到治病养身的目的。抱朴子云;"善养气者,内以养身,外以祛病"。人以气为本,所以练气是治病的关键之一,"以意领气"又是练气之法,意气运动是养生太极拳的核心。"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这是中医的气血理论之一,气壮则可以帅血以运行,又是生血之力,血气旺则是气化之物质基础,只要气血充沛,血脉畅行,营卫调和,人体就可以"阴平阳秘",百病可防,已病可愈。

养生太极拳的身正、体松、心静、气匀的状态,以及意、息、气、劲的功法之核心是意气运动,意气运动是达到疗疾健身以及练成太极内功、健康长寿的基础功夫。

日常保健养生有哪些经络养生运动可以做

养生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不再满足每天有美味的食物,他们追求吃好穿好,所谓的吃好不是指吃的食物很好很丰盛,他们要追求的是营养搭配方面的问题,追求食物对人体的调理功能,对于人养生这个问题,除了饮食以外还有一些运动,那么日常保健养生有哪些经络养生运动可以做?有一些运动对于日常养生是比较好的,比如说瑜伽,太极对于养生都是比较好的运动。


在很多的场合,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年人会在早上七八点就起床做运动,他们一般是先做一下热身运动,然后放着轻音乐,打着优雅的太极拳,看他们身体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身体依然柔软,神采奕奕,和没有打太极的人相比,他们的身体实在好的太多,不打太极的老年人身体硬绷,没有活力,容易患病,摔倒,而且恢复能力及差。


太极的动作比较优柔,但是它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带动全身经脉,延缓细胞衰老,对于老年人来说,太极是一项特别适合保健养生的经络运动,如果老年人长期坚持打太极的话,可以延长寿命,减少身体的硬绷程度,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便捷。除了太极,对于中年人可以选择的保健养生经络养生运动有,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属于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细胞呼吸,促进新陈代谢,延缓细胞衰老。


年纪不大的人,瑜伽是一个比较好的日常保健养生经络养生运动,做瑜伽可以拉动全身的经脉,防止它们硬化,导致筋缩,或者是血液循环不畅通等问题,而且越年轻的人经脉韧性越强,所以做瑜伽也相对容易

用太极拳养生可靠吗?

我练站桩八年了,在这期间,感觉整个就是除僵劲生内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激发了身体中隐藏的病患隐疾,针灸吃药治疗疾病也是或不可缺的。现谈一下站桩八年现在的整体感觉站桩,太极,打坐,传统养生术,如果练对了,能坚持住,有一定时间积累,是可以让人的精气神得到一定程度调节的,当然也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中医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站桩、太极拳、打坐,传统养生术不仅有治病效果,而且是可以算上医治未病,预防疾病的上身。也可以治已病。新冠肺炎病毒侵袭的是免疫力弱的人,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免疫力弱的科学依据,来自于科学研究。站桩、太极、打坐之中,研究最多的是太极,其次是站桩,关于打坐的研究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来讲,关于太极和站桩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

效果是肯定的,科学很据也可以说原理主要是是通双腿的锻炼推动自身气血的运行,从而修复身体,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以至强身健体。站桩,太极,打坐,传统养生都是影响生命机能的技术应用功能,但是他们不能替代生命医学临床科学应用去医治临床疾病。这是一个科学的认知与实践的逻辑。


所有人的体会都是自己一个人的,永远无法变成他人的,别人以为会有什么用,或者能帮助启发,但那只是个人的体会。由于是个体差异,每个人体会都会有不同!人们总想听闻别人的体会,有。以站桩为例,站桩一个基本要求是膝盖微弯,实际效果是强化下身力量,俗话说上半身的病下半身治,下半身气血通了,上半身的气血也会通畅,病也就慢慢好了。

挖掘太极拳疏通经络健身法?

太极拳原本是武功和健身并重的,但从陈家沟传出以后,其养生健身之法一直被忽视,尽管后来孙禄堂氏明确提出“拳与道和”,这本是太极拳养生健身之法的一大发展,但并未被广大普通习练者真正理解。太极拳的健身之法有待挖掘。下面由我给您介绍:。欢迎阅读!

一、太极拳传播中健身之法被忽视或淡化

太极拳从陈家沟传出,是以武功为世人所瞩目的。第一个把太极拳从陈家沟传出的是杨禄禅,他由别人介绍到北京王府教拳,获“杨无敌”得美誉。第二个把陈氏太极拳传入北京者,是陈发科,北京乃“藏龙卧虎之地”,他如果不是武术高手,在北京也站不住脚。由于历史的原因,传播太极拳的历代名家,史料对他们的记载,大都只谈传授其武功,而其养生健身的一面则被忽视或淡化甚至丢弃。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太极拳得到广泛普及,广大群众习练太极拳的热情空前高涨,虽然这些习练者的习练目标大多数是为了养生健身,但毋庸讳言,有许多追求健身而练拳的群众,由于练习标准与目的的失误,造成伤腿伤腰者很多。多数健身者花费巨大精力,坚持几年、十几年习练太极拳,其收益仅停留在活动肢体的肤浅层面上,与其花费的精力不符。事实表明,挖掘太极拳原有的养生健身之法,以满足广大基层群众养生健身之需,实为太极拳界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

现在市场上多得不计其数的太极拳表演的录影光碟,都只追求太极拳的形式美,不仅丢弃了其健身之道,也丢弃了其武功,是对太极拳原本功能的异化,应该称其为“太极拳美化表演术”。因此导致多数练太极拳者,不知有疏通经络健身法。

下文以“通背”这个拳势为例,说明疏通经络健身法有待挖掘。当代流传的陈、杨、武、吴、孙五派太极拳,都保留着“通背”之名,但今日之名称各异,练法也不同,特别是都未充分阐明疏通任督二脉之法。陈氏之“闪通背”之名,传播至今未变,但在传播中人们多关注其“闪”字所描绘的气势,关注其制敌之法,无人关注陈鑫曾详细说明的疏通任督二脉之法:杨氏和吴氏都改名为“扇通背”,但今日之传人,所见者大多只知此“扇”字是描绘其架势的形式,而不再有人谈通任督二脉之法;武氏将“通”字去掉一笔改名为“三甬背”,并设计出其独有的三个“通背”拳势,从中可见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深明陈鑫的“督脉上下来回三过其背”之意,可惜他没像陈鑫那样说明通任督之法:孙禄堂在他所创始的孙氏太极拳中,把武氏的“三甬背”正名为“三通背”,并把武氏的“按式”、“青龙出水”、“翻身”等三个拳势归入“三通背”,同时又把他自己独创的三个拳势亦归入“三通背”,其“三通背”之“三”字,不是计其数,而是沿用其名,可见孙氏何等重视督脉来回多次“通背”之作用。但可惜难见今日之孙氏拳传人,明确道出内中奥妙。

我们先祖发现了经络,并指明:“经络畅通,百病不生”。中医用针灸、刮痧等方法疏通经络以治疗疾病;道家用意念导引练“周天功”疏通经络以求长生;太极拳用意念加动作导引练“周天功”疏通经络以健身,此功法正有待挖掘。

三、太极拳原本武功和健身并重

太极拳原本是武功和健身并重的。这可由陈鑫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得以证明,该书写于1908至1919年***第一次出版是l933年***。书的前半部分可谓基础理论,它讲述了无极、太极、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等,这些基础理论与太极拳紧密配合,以易理说拳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还讲了人体十二正经和任督二脉及其上穴位,书中的多篇论文中有一篇《任脉督脉论》,此论是道家的“周天功”,即通过疏通任督二脉***小周天***进而疏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大周天***之论,功久后则“练之一刻则一刻周天……练之终身则终身周天”,形成了完整的太极拳疏通经络以健身的理论和方法。

《陈氏太极拳图说》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是一式一式地详解陈氏太极拳,把前面的基础理论分解在每一拳势之中。在详解《闪通背》这一拳势时,列举了中气通过任督二脉上的各重要穴位,并讲了导引任督二脉顺逆执行三圈“以通背一势,而督脉上下来回三过其背”。纵观《陈氏太极拳图说》,无论从全书整体而论,还是从它所讲的单个拳势而言,都可见陈氏太极拳原本是武功和健身并重的。

四、“拳与道合”与“周天功”

由陈鑫的《任脉督脉论》、《闪通背》到孙禄堂的***三通背》和“拳与道合”之说,可见两位大师不仅都精通太极拳,也都精通道学,不谋而合。

拳与道合就是练拳与修道高度结合,它比《任脉督脉论》中所讲的周天功更上一层楼,周天功是道家功法的基本功,仅是拳与道合的冰山一角。

孙氏太极拳的进阶步骤与丹道修炼进阶步骤相同,拳与道合是孙氏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但是这些都是形而上之学,很难在广大基层群众中全面推广,而练拳的同时用意念加肢体动作来导引疏通经络,则有形有象,容易在广大基层群众中推广。挖掘太极拳有效的健身之术,又能在广大基层练拳群众中推广,这是极有价值的工作。

经过多年练拳和教拳的体悟与验证,笔者认为,孙氏太极拳疏通经络之法的门径在“开合手”,孙氏太极拳传统套路97式中竞有开合手13对,即26式,占总式数的四分之一还多,这不仅仅是衔接之法,更有其极重要的价值,它是练周天功的入手之法。其余每个拳势都既是武功的母势,也是周天功之母势。

练开合手同时练周天功具体操作如下:

开手时胸开背合,同时吸气、提肛、丹田内收、命门后撑、腰向下沉塌、竖颈顶头;合手时胸合背开,舌顶上颚、同时呼气、放松所提之肛和顶头及竖颈、松回命门和丹田,如果口内生津要吞咽。

如上操作,功久自然有内气由丹田出发下行绕过会阴,过长强、命门、经颈、过顶、前下达人中,走完督脉:再由舌尖接通过“鹊桥”经廉泉沿任脉而下回丹田,这就是练一次开合手,疏通一次任督二脉,道家称此为小周天,开合手就是拳与道合的入手之法。恰与陈鑫的《闪通背***之法相合。

由于督脉是诸阳脉之总督,任脉是诸阴脉之海,所以疏通任督二脉是疏通周身经络的提纲挈领之法。切记,万不可用意导气,功久气足时,自然沿任督二脉周转。功再久,特别是熟练孙氏太极拳的“九要”之“起钻落翻”将很快形成大周天。功至此,则一运一周天,练之终身则终身周天。

根据上述理论和方法,笔者提炼出简便易行***只四个拳势***的“太极拳疏通经络健身功法”,天天练之必有大益。日后有机会,愿将此法献给广大练太极拳的朋友,在练太极拳的同时疏通经络,更加健康。

太极拳养生功法及好处有哪些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瑰宝,虽起源于我国,但如今却已插上翱翔的翅膀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人们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都可以看到打太极拳的人群。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养生功法。欢迎阅读!

简述太极拳养生功法

练拳

动以入门,入门先练拳。练身正、体松、气匀、意专。节节贯串活关节,变著转接是关键。练养生太极拳动静相修,拳功并练,通过练拳明拳术招法,练形、意、息、松、气、劲、神的太极功夫。

练意

有为以始,无为以成。练拳先要练意。形体、动作、呼吸、 松身、行气、使劲,全凭心意用功夫。法具于心,心使意动而成招,招法精明全在意。

锻炼用意指挥形体动作、放松、呼吸、气血运行、周身协调、动作、放松、呼吸、内气、劲力协调一致的能力,锻炼中枢神经(传统养生说的“心”)对人体器官、系统的综合指挥、协调能力,称之谓“意力”,即传统养生功法说的“心力”。

练松

放松是练气、练劲、练神的基础。养生太极拳采用随息放松法。

随息法是锻炼顺应能力的一种功法。通过随息放松练到顺应生理节律、通体松透,方能身心松舒,气血顺畅,于是可以得气(有气感),可以入道,进阶练气、更向上进。随息放松是锻炼逆腹式呼吸、拳势呼吸的过渡功法。

呼吸

养生太极拳采用逆腹式的拳势呼吸。这是经过锻炼后养成的符合生理节律的自然呼吸方式,是与拳势动作、内气、劲力、协调一致的呼吸方式。

在这种呼吸方式时,形体动作的开合虚实、呼吸的出入、内气的升降开合、劲力的蓄发出入,各循阴阳,相互协调一致,我们称之谓阴阳相合。逆腹式的拳势呼吸是丹田真气于招式劲力而发挥效率的必要保证。

练气

养生太极拳练拳练气和静功练气,动静相修,得气快、显效迅速。功法有聚气养气——练丹田气,意气升降——气通任督,升降开合——行气通经。这是疗疾健身和功夫性锻炼的太极修炼基础功夫。

意气合力

养生太极拳练拳、息、松、气合一意,练到意力足,气力自生。气力用于内以运气血,是为阴阳自和之能力——疗疾健身的功力。气力用于外以运身手,是为拳势招式之劲力——技击应用的功力。

以上为太极内功的第一层(初级)功夫,疗疾健身、拳术功夫之基础。

太极修炼

功夫至此,则可更上一层:炼神气-修太极。功法有:摄心止念,敛神聚气,守中抱一,神气和合,太极运转……循序渐进,逐级升登,以证太极、金丹大道。

女人打太极拳的好处

首先,打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女性除了和男性一样在社会上工作打拼外,还要负担起家庭家务的重担,常常会感到精神焦虑、体力不支,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

习练太极拳以后,这些状况都可以改变。太极拳是全身性的运动,练习时不但可以锻炼肌肉骨骼、舒筋活络,还可以通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其次,打太极拳可以养颜美容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很多女性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在美容上,殊不知目前许多美容方法都是以牺牲人的整体健康来换取局部的短暂美容效果,并不能长期保持一个人的美丽容颜,反而使人对某种美容产品产生依赖性。

要想真正达到容光焕发的目的,不能只注意外在的美容与保养,而忽视了内在的调理。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太极拳运动是最好的美容养颜的方法。

练太极拳能调养血气,畅通经脉,合乎生命运动规律,不损害人的身体,使女性朋友在运动中得到一种全身性的保养,长期坚持下来可以使女性面色红润光泽、肌肤细腻、双目有神,从而达到美化容貌、常葆青春之效。

第三,打太极拳可以塑造身材

女性都希望自己拥有S形的好身材。俗话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要想拥有完美的身材,主要是靠不懈的坚持运动来达到的。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的运动,以腰为轴,节节贯穿,周身相随,连绵不断,圆转自如,动静相间。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有效去除身体赘肉,使女性身材匀称、肢体灵活。

对年轻的女孩来说,练太极拳可以有更为显著的效果,可以促进身体发育,使身材更为完美。

第四,练太极拳可以修身养性

太极拳讲究“敬”和“静”。拳理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心,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拳理又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阴阳相合,刚柔相济,一动而无有不动,一静而百骸皆静,对人的耐力和承受力都是一个考验的过程。所以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又是一个修炼身心的过程,能使浮躁归于宁静。

长期习练太极拳可以使女性娴静优雅、淡定从容,使女性更富有阴柔之美,充满女性魅力。

太极拳是最好的健身运动之一,可以使女性健康、美丽、自信、优雅,从而使家庭美满、社会和谐,让世界充满爱。女性朋友快来练习太极拳吧。

太极拳养生功法相关文章:

1. 太极拳养生功法

2. 修炼太极拳基本功法

3. 太极拳养生拳法

4. 太极拳养生健身四大功效

5. 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八大功效

6. 陈式太极拳新架二路的养生功法

7. 正确练习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346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