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我们常见的一种锻炼运动,打太极拳可以延年益寿、增强体质。但是,太极拳要练得好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健身效果。那么,怎样才可以练好太极拳呢?下面,小编为你简单分析。
太极拳寓太极理论于拳术之中,故名为太极拳。欲练好太极拳,于理则须明无极的指导太极的含义;于拳则又需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
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出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无数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创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阳具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洞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海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
学者练拳务不可自专自用,以一己之念而致固塞不通,每以十年苦功而不见长进,甚或成病,颇为可惜!概练太极拳若专求力必凝滞不灵;专求沉重必失之园活;若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虚必神意涣散,轻浮无根。此皆为太极拳之大病,学者切记!要而言之,练拳时须身体和顺,舒展园活,而尤须神气圆满无亏。心神为君,气为统帅,在心意的指导下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贯身,以至于节节贯穿,不疾不徐,不刚不柔,不轻不重;于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无形中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练至功形圆满,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注神于气海测得其中和之道,可应万物。
从功夫快慢的角度学习太极拳,应该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由于动作繁琐,跳跃动作比较多,很难做到松下来,建议练出松沉劲以后再练陈氏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由于吴氏太极拳某些前弓步的动作,前倾的比较厉害,对于陈氏和杨氏来说,属于失中正,不利于开跨沉裆,吴氏来源于杨氏,不知什么原因被改成这个样子。
杨式太极拳,动作舒展,身体中正,肢体运动意识明确,相对于其他拳式,更容易练出太极功夫。
简化太极拳虽然与杨氏太极拳外形近似,但不代表等于是杨氏,简化太极拳在动作要求、意念要求、虚实分明、以及运动速度上与传统杨氏太极拳有巨大的差异,所以简化太极拳练不出太极功夫,错之秋毫、差之千里。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对于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就是必须要有一位明师教授给你太极拳,使你少走很多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若是自学的话且不说能不能学会,至少会在动作上达不到正确、规范,使之误入歧途;从另一方面讲,太极拳的核心是讲究意会的,若没有老师指点,自己永远是练不会的。
练拳之前的热身运动(活动);之后练太极拳的基本功;然后练拳(拳架),动作正确、规范,在太极拳的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指导下去练拳(拳架);保证每天4个小时以上时间,几十遍的去练拳架。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fyjian”回答很好,只是简练而已,很多人不明白,正好我有时间,就来点评一下。
“东方常青”的概念是对的,但是局限性太大,他是把你作为竞技套路运动员来培养,竞技套路只需要你打出韵味就可以,但说实话,难蹬大雅之堂。
1、需要良师指导,非也。需要明师指导,太极拳很容易练邪,原因来自于做人的风格,把拳练正必须找明师,但是懂得太极精义的明师很少,碰机缘,但民间不乏好手,可以请教一二,会练会教,明弟子拳义才为明师。
2、阅读资料,我们管这个叫“毁人不倦”,任何国家语言都有局限性,用语言能写出功夫,但绝写不出武术,能写出来的就已经是错的了,一个劲儿的筋脉走向只能自己去体会,是写不出来的,书上只能告诉你招数,读之无益。
3、练好基本功、压腿主要是外家拳用,用肌肉群扩大伸缩力,来产生力量,但太极拳用力是错的,用的是劲儿,压腿无用,控腿是加强腰力,时间长了腰肌发展不平衡,太极拳用的是整劲,腰是主宰,但绝非发劲,练得那么好不显得本末倒置吗?站桩是需要的,但不是必须的,桩类功夫一致作为辅助功出现,从来没有占领主导位置,桩功分为静桩功和动桩功两种,太极拳是动桩功,行拳过程中找桩,动中取静,所以站桩只是辅助为之。走太极步,哈哈,这个根本没有,只有八卦有单练步法的,太极拳怎么会单练呢?“上下相随行指梢”这句经典拳论就告诉你腰腿足手不分家了,还怎么会单练呢?
4、选一些简单的入手,你认为太极拳有简单的吗?招数少不代表简单,八种大劲儿分为八种招数,就八式,但是需要练一辈子。简单吗?至于24那种简化太极拳根本就是东拼西凑来的,70年代老拳师为了响应邓小平说“太极拳好”,而出的简化版本,打24式有人气顺过吗?从起式到收式,足下一直是掰脚的动作,掰脚而旋转重心,多少人因为此足裸落下终身毛病。
5、第五条对了,我不说了,任何事情不光包括武术,都必须具备这些思想。
点评“fyjian”的,话虽简单,但是精义很深,也许你是一个明家,也许你只是一个巧合,我来帮你延伸一下。
1、重练心,首先说武术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包含功夫,武术是对人生一个最好的诠释,它让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善于应用分配自己的生命,用一种自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武术对于习武十年的人来说就是搏击的功夫,对于二十年的人来说就是社会,对于三十年的人来说就是境界,对于40年来说武术根本什么都不是。的确什么都不是就是武术。这也就是练心,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取决于肉眼看到的形状、闻到的气味等等,对于武术等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我们用心(脑)揣摩,一个阶段一个层次,对武术的认识不同,很多人闭关,很多人打坐,武术的增长取决于做人做事的态度,这些态度来自于你的心,心纯杂念少,武术自然万法为己用,练至极点可通神,太极本为无极生,从根本就告诉你要静心,心不静则拳无定向,太极拳只是用拳来练心而已 ,任何武术,攻击法门只是最基础的一个形态而已,莫要太在意这些浮华的攻击法门而抛弃大义,反言之,若晓以大义则攻击法门自然精熟,不用刻意习练。这就如同我们学数学,加减乘除就是攻击法门,而高等数学,模糊数学,逻辑,统计等等就是数学系统的一部分,你学会了数学系统,加减乘除自然精熟,而不用一辈子去刻意学习加减乘除,难有发展。
2、不练架势,架势在太极系统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运动理论有明确规定,你身高架势自然高,身矮架势自然矮,可笑有些人过分追求低架子,而导致行拳气血不畅,经常手足颤抖,长此以往病就不轻了,太极拳也是最符合气血运行的拳术,万法身为先,不强求,刻意让自己怎样怎样,那就不对了。招数是死的,心是活的,太极行拳最好带些意念,这样增长比较快,你脚下的方位不能乱,那是周易方位,太极拳从起式开始打一直到收式,站立的位置一定是一样的,也就是从哪里开始打从哪里收,而这一趟拳你按气血顺序踩了便伏羲方位,这些方位能够让你增长内功,太极拳可以不用意念来引导内力,每天打每天自然长,无非心静快些,心乱慢些而已。太极招数变化无穷,别人怎么给,你就怎么有,学招数只是让自己气血运行良好来达到“顺”的目的,而绝非打击那么简单,大象无形,别人的攻击就是你的借法,“舍己从人,才能我顺其义”——《卧虎藏龙》,很多人看过电影就算了,其实里面道出了一个天大武学的意义,放弃自己,包括重心,你的重心在别人身上,虚虚实实,阴阴阳阳,让施力者感到束缚,如同抱一个清醒的人与一个烂醉的人一样,很好分辨,其实武术与世间万物相同的,就怕坠入魔道而难自拔,但每个习武之人必入魔道,才能顿悟,武术也有窍门和速成法则,只是很多人太传统,不善于琢磨,其实乘法何尝不是加法的窍门与速成法则呢?没公布之前不也是没人承认吗?
我不教任何人武术,我只是告诉任何人武术的思想,每个人悟到不同,表现形式不同,不必强加于人,武术是自私的,不能分享,练好了只能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我只讲思想。朋友,你不必给我加分,我也不需要,但是你必须理解这些道理,消化,变成自己的,指导你的生活,这也是每个习武人,每个中国人应尽的本份。
若有得罪之处,包涵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341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极拳养生
下一篇: 夏季养生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