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太极养生:气为音意为声

祝由网 2023-12-15 14:27:34

太极养生:气为音意为声

太极养生中说到腹式呼吸最好结合「六字诀」进行。其六个字为:嘘、呵、呼、呬、吹、嘻。练六字诀养生功法可以调节人体五脏六腑的气机。六字诀功法本身就重在呼吸,如果把腹式呼吸方法与六字诀功法结合练习,那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生书》中说: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丝金肺气润,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犹胜保神丹。

这段话的意思其一,念六字诀时喉咙不能发出声音,向外呼气时口形要按照其中某个字的读音形成不同的口形,使呼出的气体按照某个字的口形形成不同的气流,即「气为音,意为声」。

其二,要知道哪个字对应人体五脏六腑哪个部位,才能治病疗疾。(呬)字对应肺功能,属金;(吹)字对应肾脏,属水;(嘘)字对应肝功能,属木;(呵)字对应心,属火;(呼)字对应脾胃,属土;(嘻)字对应三焦。

其三,最好根据季节、时辰对应人体五脏的不同侧重训练。比如说每季四个月,例如春季「明目木扶肝」,那前三个月就练养肝的明目的功法,第四个月也就是最后一个月要留出来练习养脾胃的功法。一年四季,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都留出来练习养脾胃的功法,叫做「四时养胃」。

其四,根据自己的身体可一字一练,也可六个字一起练。要注意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金、水、木、火、土、三焦,即呬、吹、嘘、呵、呼、嘻,切忌不要颠倒顺序练习。

其五,腹式呼吸结合六字诀练习时,依旧要意守下丹田,意念为所练习的那个字。

民间偏方:中医养生练太极拳三观哲、伦理、养生的制作方法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物欲和金钱 *** 着人们,繁忙和竞争给人们带来的浮躁、紧张、烦恼、压抑,使忧郁症、精神分裂症、失眠症大增。根据曹一民先生的撰文,世界上有3.4亿人患忧郁症,以至成为人类的第二大疾病。
我认为以“松静自然”、“舒缓自如”为特点的太极拳极有利于人的心理调节和修身养性。首先,太极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哲学观。太极拳“道法自然”,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当你练完了一套太极拳,到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全身处处毫无牵掣”,“动静作势、纯任自然”,呼吸自然,开阔心胸“随天机动宕”,也无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势有多低,姿势有多规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来行拳走势,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溶入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生机无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忘却烦恼,进入一种恬淡自然的境界,会有一种好心情,一份紧张烦恼之外的宁静。
其次,太极拳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的一种伦理观。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激烈竞争,人与人关系紧张,现代科技创造网络生活环境,减少了人与人的接触和交流。人们聚在一起练太极拳,却创造一种全新的环境,随着音乐舒拳走势,或两两推手“随屈就伸”、“舍己从人”,黏连沾随,成为一种融洽感情,乐此不疲的交流情感的活动。第三,太极拳是终身追寻和谐的养生观。太极拳和其他武术拳种一样,在练拳中追寻和谐,上下、身步、手眼、内外,处处和谐,可为“终身不尽之艺”,也就是人们说的“终身体育”,对老年人十分有益。可以摆脱寂寞和孤独,天天练,天天有新感受。太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则是更重视内在的养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
“气”被中国人视为生命之源,养生在于养气,养气必须修心,修心既要修德。人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谋,才能恬淡自如,养好精气。太极拳正可以宁静其心,使精气浩然和平。

提醒您:练太极拳三观哲、伦理、养生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太极杖养生招式

太极杖养生招式

  太极杖养生招式,太极养生杖取意“太极”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内外相谐等传统文化理念,继承了传统持杖功法的精要,并配合呼吸、意念调节为主要手段的功法,那你知道太极杖养生招式有哪些吗?

  太极杖养生招式1    预备势

  ⑴站立时,两腿自然伸直,身体中正,百会向上虚领,下颌微收,沉肩、虚腋、松腰、敛臀,凝神静气,思想专注。

  ⑵卷杖上提时,卷腕、屈肘、上提要依次连贯完成,吸气与之自然配合;向下伸腕、伸臂落杖与呼气自然配合。

   第一式 艄公摇橹

  ⑴弓步时,练习者要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状况选择合适的步幅,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切勿撅臀。

  ⑵杖在体前画圈时,上下肢动作配合要协调、自然、流畅。摇杖的幅度在肩、腰之间,向前摇杖肘要随,肩要送,肘关节保持自然微屈;注意百会上领,气息深长。

   第二式 轻舟缓行

  ⑴杖在体前画圈时,腰自然转动与之相配合,视线随杖变化,呼吸遵循起吸落呼的规律。

  ⑵撑杖时,以杖向下传递劲力,气沉丹田。

  ⑶初学者在上步、退步时,两脚间距可稍宽一些。待技术熟练以后,下肢平衡能力增强,两腿内侧应站在一条直线上。

  ⑷有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练习者,可单独练习此式,并灵活掌握动作幅度和速度。

   第三式 风摆荷叶

  ⑴在动作过程中,两手有环握、夹持等不同的手法变化,注意卷腕、旋腕、直腕的动作与之配合。

  ⑵两手环握杖做水平交错画圈时,要注意配合转腰、松肩、伸臂。

  ⑶杖向体侧画圆成上体侧屈时,在下的手先向体侧画圆引领,高不过腰;在上的手臂伸臂贴耳于头上。两手运动要有前有后、有主有从地引导杖完成动作。

  ⑷中老年人可适当减小侧屈动作幅度;青年人的动作要到位,幅度大一些。

  ⑸根据杖的长短及自身素质情况,注意适当调整向侧开步的步幅和中心的高低等。

   第四式 船夫背纤

  ⑴以左弓步转杖为例,左手环握杖向体左、向上画圆至面前时,左手向杖端稍滑动,两腿屈膝站立,转杖按压至肩上时,右手稍向杖端滑动,两手环握的位置对称。

  ⑵环握杖向后画圆弧摩运肋胁时,手腕配合有卷腕、伸腕动作。

  ⑶以左弓步拧转腰、转杖为例,随着腰向后左后拧转,左手握杖沿左肩稍滑动、摩运,杖不离肩,再向左体侧下、向体后画立圆,右手环握杖随之,杖转动近180度。

  ⑷腰拧转背纤时,以腰带肩,立圆转杖。初学者可重心稍高,步幅稍小,微转体;待技术熟练以后,身体素质增强,可增大步幅,降低重心,使腰部的拧转和腿部蹬伸更充分,上体、下肢形成一条直线、一股完整的拧劲。

  ⑸杖在肩部的摩运、按压要柔和。右弓步背纤时,重点按压左肩井穴;左弓步背纤时,则重点按压右肩井穴,同时上下肢动作和呼吸协调配合。

   第五式 神针定海

  ⑴身体配合不熟练时,可先单独练习旋杖、卷杖、滑杖等基本动作。

  ⑵呼吸要与动作自然配合。随着技术要领深入、细致的掌握,呼吸会逐渐变得细匀深长,并过渡到以腹式呼吸为主。

  ⑶手臂上举、下按时,松肩,肘关节保持弧形,意念纳天地之精华,归入丹田,静立片刻。

   第六式 金龙绞尾

  ⑴运动处处体现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杖向身体斜前引伸时,腿则反向后伸;杖由下向上立圆转动时,重心向下松沉。

  ⑵绞杖时,手腕外旋,配合吸气;手腕内旋两手向下压杖时,配合呼气;起身、开步时,配合吸气;一脚与另一脚并拢、站立时,配合呼气。

  ⑶中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的习练者,做低歇步时,可选用高位抵压承山穴的高歇步;青年人应做屈膝全蹲的低歇步。随着中老年人身体素质和体质的'逐渐增强,因人而异,可用低歇步。

  ⑷立圆转动杖时,注意肩要放松,舒伸手臂;两手相向滑杖时,注意手不离杖,杖不离身,沉肩、垂肘。

   第七式 探海寻宝

  ⑴两臂向前平举杖,两肩松沉,虚腋;收杖于胸前,由手、腕、肘依次连贯屈曲变化完成动作。

  ⑵身体前屈、向左转体举杖时,左手引领杖,右手随之;身体右转,体前屈,下落杖时,右手下沉,左手随之。反之亦然。

  ⑶呼吸要匀细,与动作配合协调,以腹式呼吸为主。

  ⑷初学者以及中老年人体前屈俯身不要太低,以没有憋气或者没有胸腹压迫感为宜;要保持两膝自然伸直,呼吸顺畅。

   第八式 气归丹田

  两掌合抱向丹田处收拢,两手距丹田约10厘米,两臂再自然分开。

   收势

  ⑴站立要松腰、敛臀、虚腋,两肩松沉,身体中正,自然放松;意念人与天地交流乐融融。

  ⑵配合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呼吸深长的程度因人而异,顺其自然。

  太极杖养生招式2    一、 气贯龙爪

  凡练习本功均以此式为开始和收功。

  练法:双脚平行分开略与肩宽,高马步站立,双手左右分开抬起与肩同高,伸直成一直线,掌心向下,十指张开伸直,意想丹田之气连绵不断地象水一样涌向指尖,并从指尖喷射出来,采用细、长、匀的自然呼吸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保持10—15分钟即可接练后面的内容。

  功效:此式为铁指功筑基之术,能迅速将人体丹田之气贯注于手指增强内劲,并可增加双手血液循环,以不致于练功之时手指受伤。

   二、指禅功

  练法:以双手十指撑地双臂伸直,身体俯卧成一直线,意想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涌向十指尖,十指缓缓深陷入地面,气流通过指尖透入大地深处,习练数分钟即可。 当能一次性坚持5分钟后,即可将双手小指减去,以8指支撑一次性可达5分钟后,再减去双手无名指,以此类推。当可练到仅以双臂二指支撑达5分钟以上时,即可将双脚垫物逐渐提高,当提高至倒立状态时,双臂二指禅倒立则可大功告成。如以双臂拇指,食指支撑更容易练成二指禅倒立,多勤加练习,则可练成一指禅倒立功,但指禅功必须按部就班练习,不可贪功暴进,以免手指受伤。

  功效:可表演二指禅倒立,二指走路,金刚一指禅及铁指按丁入木等。

   三、鹰爪功

  练法:

  1、备一对各重10斤的圆铁球,两手各抓一个自然垂于身体左右两侧,意想丹田之气达十指,随意行走5分钟即可接练下式。

  2、备酒坛一个,坛口大小以适合五指抓拿为宜,先放入10斤铁砂(亦可用河沙或石子等重物代替放入),以双手轮换上下抓提,左手类了换右手,双手共练习5分钟,当可以一次性抓提5分钟时可再加入五斤铁砂再练习,每次增加5斤,增至50斤仍能轻松抓提达5分钟之久,十指之力大异常人。

  3、备20斤重的铁砂袋一个(可用绿豆或大米代替),双手快速轮换抓提,双手共练习5分钟即可,当练至一次性可轻松抓提10分钟时即可大功告成,指劲厉害非凡。

  功效:十指犹如刚爪,可捏碎核桃、抓树撕皮,抓人成洞,捏碎砖块、酒杯、竹筒、折断铜钱、拔丁出板等。

   四、铁叉手

  歌诀:气从丹田发,瞬间五指插。

  指皮退三层,有志事竟成。

  十指磨锋利,肉指变铁叉。

  练法:备大桶一个,盛满大米,面队桶马步站立,先吸一口气,再猛用力将手迅速插入米内,插的同时喷气,并发出“嗨”声助力,意想手深深地插入大地,并将地面击出一个深坑来,双手轮换练习共10分钟即可,100日后将桶内的米换成绿豆,插绿豆满百日后再将少许绿豆倒出,加入少许铁砂练习,并逐日减少绿豆的数量而增加铁砂,当全部换成纯铁砂练习满百日后则手指坚硬如铁,十指如铁叉般锋利威武。

  功效:可瞬间洞穿牛腹,插肉成洞,击穿碗碟,戳断石条,铁指开砖,手背断砖等。

   五、透骨力

  练法:先用四根松紧带把一块长宽均为35厘米厚1厘米的木板四角转孔穿上带子平行拉好固定悬于空中于肩同高,面队木板站立,先吸一口气,并意想丹田之气贯于指,瞬间插击木板同时喷气,并以“嗨”声助力,意思、想手指将木板击成四分五裂,要做到快、准、狠,坚信自己必可将木板击碎,双手共练习5分钟,当练至一下即可插碎一块木板时,再加多一块,如一次性可凌空击碎五块一厘米厚的木板时即大功告成。

  功效:可凌空插碎酒瓶或数厘米后的木板,用于搏击制敌迅猛厉害,一击必杀。

   六、点穴功

  练法:备20斤重的大米带一个吊于空中与肩同高,用中、食指二指击之,每天双手共练五分钟,当可将吊袋击荡出一米外时再往袋内加入大米,大约每十天增加2斤,练至1年即可将百余斤重的吊袋用二指击出一米以外即功成。

  功效:可达指触人倒,刺击敌人要穴等,用于点穴实战格斗威力无比。

   七、摧坚破硬术

  表演铁指功的项目众多,现仅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1、击破碗碟:是最容易表演的铁指功之一,先备一个大瓦碗或碟,用左手紧拿着碗,碗口略向下倾斜,将丹田之气贯于右手中食二指,瞬间猛力用指侧敲击碗的内侧,即可轻而易举地将碗击破,也可用食指一指破碗。

  2、折断铜钱:备古铜钱一枚,用右手食中二指捏住铜钱的背面上下边缘处,拇指捏住正面方孔处,将丹田之气贯于三指,瞬间发力,正反二力合一铜钱即被折断。

  3、抓碎核桃:手同时握2-3个核桃,将丹田之气贯于指掌,五指瞬间发力猛抓核桃立碎,功深者仅用拇食二指即可捏碎。

  4、凌空碎木:备长宽均35厘米的衫木板或松木板用火烤干,用线吊起与肩同高,将丹田之气贯于右手五指,瞬间插击木板的中央,以最快的速度猛然发力木板立碎。

  5、铁指开砖:备红砖三块,放在坚硬的石台上,将丹田之气贯于右手中食而指至胸前,以最迅猛的速度戳击砖的中央,并同时喷气发“嗨”声助力,即可二指断砖。

   八、练功须知

  1、练功1小时内手勿洗冷水,可用热水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2、每次开始及收功均需练10分钟气贯龙爪。

  3、每次练功前后均需用药擦手三分钟,用药方法同铁掌功药方一样(外用药:用中药透骨草200克泡40—60度的白酒1公斤,浸20日即成铁砂掌酒,大凡修炼铁掌功者,必须用药去除铁砂之毒性,并可舒筋活血增加功力加快功效,故习练铁掌劲功者,不仅练就了硬功,更可使铁砂药性渗透入肌腕手掌,使其筋骨坚实强硬,具备杀伤力之掌力,击人即倒。本方经我多名弟子学员试用效果很是不错,比起日前社会上流行的“食盐加地骨皮”所谓之“易筋汤”方便实用得多。)。

  4、多玩健身球,可以使手指更灵活,内力更充足,并有提神键脑的作用。

  5、过度的性生活及饮酒会造成手指练功疼痛无法集中劲力等现象,适量无妨。

  6、如受时间体力所限,可单选一两式习之功也很好,但仍需用药及习气贯龙爪 。

太极拳的好处及其动作分解教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早晨或者晚上去公园打上几套太极拳,随着打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太极拳的好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么打太极拳有哪些好处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太极拳的好处

  一、 从精神锻炼方面来说,有利精神健康

  由于太极拳采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的锻炼方法,打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人体就能很快地消除疲劳。

  二、从内脏锻炼方面来说,促进新陈代谢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即所谓“气沉丹田”,要求呼吸“深、长、细、缓、匀、柔”,保持“腹实胸宽”,由于呼吸运动促进了血液回圈,畅通气血,促进了新陈代谢,对肝脏、胃肠也起到了自我“ *** ”的作用,长期练拳者,呼吸频率会减少,扩大了肺活量。

  三、从身体锻炼方面来说,增强全身体质

  打太极拳是意识、动作、呼吸三者同时协调地运动,一动则全身俱动,而且是螺旋式的弧形动作,缠绕绞转,加强了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畅通经络,使肌肉、关节、骨质的韧性增强,身体各部得到有效锻炼。特别是推手术,推荡往来,于攻守进退之中,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转换能力增强,能提高面板的反应能力,使之感觉灵敏。

  四、从眼睛锻炼方面来说,有利恢复视力

  练太极拳时,动势时眼随手转,停势时眼向前平视,延展及远,练习日久,一转眼则周身俱动,使眼神经获得有规律的锻炼,对保护、健全、恢复视力有良好作用。

  五、从技击方面来说,能够防身自卫

  太极拳本来就是一门武功,集各门派拳术精华,是以柔克刚,四两拔千斤,技击性很高。

  太极拳教程

  意念足而力莫发

  太极讲究的就是用意念去带动全身,绝对不是用力来带动全身。打太级的时候,要柔,用心和脑结合起来,下发指令给身体,用意念的力量让气行走,从而带动身体的运动。

  双腿求虚实结合

  太极的最大特点就是阴阳,虚实结合。对于双腿的力道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练太级的时候,一腿用力时,另一腿就得虚,即左腿用力则为实,而此时右腿就为虚。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太极。切忌,不能双腿都实而踩力。

  气沉丹田顺气血

  打太极的时候,注意要把气往自己的小腹部位走,而不是指人体的外生殖器那里。当身体下沉,涵胸然后松腰,这样气就集于小腹部了,这个时候,再起,运动,气往肺部走,上升的整个过程,就是顺气血的过程。

  轻落双足妨震动

  太极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落脚的时候,不管是哪一只脚,落下来的时候,都要轻落,不能大力,否则全破坏阴阳之势,让身体得到震动后,导致练太级时候的前功尽弃,因为太极讲究柔静。

  上亦动则下相随

  太极讲究一个律,也就是上若动的时候,下则跟着就要动,上下要结合起来,才算是一整套的动作。足动,腰动,手动,头动,眼神跟着动,这样,一气呵成。

  内外结合互制约

  太极讲究的就是内外相结合,对于太极来讲,要以内部的神就是指意念来带动身体的运动,然后再以身体的运动而达到养神的功效。所以,神即内,体即外,两者相结合起来,就完全达到了双修的功效。

  沉肩坠肘若轻力

  当双肩竖直的时候,根本不能用来练习,因此,太极的就是臂要伸展,肘要外开。当肩下沉提起的时候,稍用力,就会有气往上。肘也是一样的道理,前后运动,稍用力,则为内劲,带动身体运动。

  胸前含及背拔出

  我们在看太极的时候,都发现,打太极的人,都是含胸拔背,什么意思,就是指胸不能往前挺,而背则最好是呈弓状,这样,才会在挺胸时,提气,弓背,则气贴于背,才能达到太极的终级作用。

  绵而不断天行健

  在看打太极的时候,发现他们软绵绵的,这就是绵绵不断者,即天行健,自强不息的道理。所以,打太极的时候,就要讲究,绵柔而不断,否则一断就会息,就是灭,只有连续的过程,才不会让人乘虚而入。

  动中求静不散乱

  太极在打的过程中,讲究动静结合,即看似不动的时候,则在动,看似动的时候,则在静,这就是心与身体的一种结合。即静体非知思想动,而动体非知思想静。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在动静中结合,才能让太极走上更高层次。

  腰松胯动则膝活

  在打太极的时候,这几个要领要记住,那就是腰要松,不能挺用力,胯部要成为运动轴,进行运动,而膝盖要灵活,就是如盘手一样。这样,才会让打太极的时候,做到,全身带动三点而动。

  尾骨左右腿转移

  尾闾就是指脊尾骨,在气往下沉的时候,要记得,蓄了气后,再提尾闾,然后后气必蓄实,这个时候,则要进行左右腿重量的转移,或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这样,就会让满身轻便,全身舒畅了。

  告诉你打太极是否需要配乐

  动作圆柔,绵绵不绝,太极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人说,打太极自古就不配乐,有人觉得有音乐才能静下心来。那么到底要不要配乐呢?

  打太极拳,讲究“拳到,意到,气到”,即先做对架势,然后打到哪儿要想到哪儿,气血才能随之在周身流动。这就要求打太极时要沉静下来。起初,人们打太极是为防身,没有配乐。随着其功效转向“养生”,练习者大众化,太极养生音乐也随之产生。现在的太极养生85式,太极剑32式以及著名的“程杨吴武孙”式中,除了节奏特快的,都有相应配乐。

  不过,打太极是否要配乐还需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初学者刚开始学“架势”,动作很难和音乐配合起来,因此可以先不用音乐。练习一两年后就需要音乐配合,打到三四年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无需音乐也能做到平心静气,集中注意力。另外,还要视环境而定。现在城市里,很难找到特别安静的地方,因此配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闹中取静”的作用,帮助练习者静心。

  有些人开始配乐可能有些不适应,不过练习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音乐不仅可以辅助静心,还能帮助调节气息,如果集体打太极,音乐还能帮助调整节奏,提醒动作程序,使之整齐划一。

  不过,配乐只起辅助作用,练习者不能被音乐控制,要“听而不闻”,把注意力用在动作上。配乐要轻缓,不用口令式的。如果您已经能做到静心打拳,也可不配音乐。 ?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83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