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圆转长寿功法系由我国著名武术家、武当拳学专家沙国政老师传授。1984年,我在河南省武术馆学习陈式太极拳时,有幸得遇沙老师,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散手炮和太极圆转长寿功法,该功集形意、八卦、太极为一体,通过肢体的节节拧转,使全、身各部位得到与日常活动,方式不同的整体锻炼。这种拧旋扭转,开合吞吐,丹田内转,能使全身穴位在压挤和松舒酌交替作用下得到刺激,通筋活络,有助于内气归聚丹田和,流注肢体末梢,有融通内气与外气的锻炼作用。
太极圆转长寿功的锻炼功用
太极圆转长寿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好方法。绎常练习太极圆转长寿功,能够增强体质,祛病延年。一些患有心血管寿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肠胃病、风湿关节等其他慢性疾病者,通过练习太极圆转长寿功,疾病治疗效果都比较好,对发展身体各部肌肉、关节、韧带的弹力、柔韧性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时感官、神经伸缩扭转与肌阿活动的协调机能世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可以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克服局部器官的病变^使病变的器官功能得郅痊愈和恢复。中医有一重要理论,叫做“扶正祛邪”。它强调先治本后治标,认为局部器官病变的治疗是以“祛邪”来“扶正”,是治标的一种治疗方法。另一方面是通过身体锻炼或练功手段,来达到增强体质,治疗局部器官的目的。也就是通过“扶正”来“祛邪”;这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太极圆转长寿功的锻炼就是“扶芷祛邪”。
太极圆转长寿功的健身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血液循环有良好的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心脏和血管。这个系统的作用是输送体内所需要的养料和产生的代谢产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太极圆转功经过圆转拧转拧旋,伸缩缠绕,加强肌肉活动,增加了身体消耗,促使体内代谢加强,肺活量和氧的吸收量、排出的二氧化碳等代谢物增多,心脏收缩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气血畅通,使循环器官的机能得到有益锻炼。
长期进行太极圆转功的锻炼,能使心肌加强,心跳搏动有力,还可以使血液中的白血球、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增加,可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练习太极长寿圆转功,能够较好地训练神经系统。人体的复杂而又多种多样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的,各种器官对神经系统必然产生相应的影响,太极长寿圆转功要求内外合一: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炼筋皮骨,内修心神意,内外合一,对改善有机体的控制能力起到了锻炼作用。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过程就要随着动静、快慢的变化而准确地变化,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的调节机能,达到中枢神经、内脏呼吸器官和手、眼、身等的协调一致。
练习太极圆转长寿功能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胸肌和腹肌的大幅度活动,对肠胃起到了按摩作用。胃肠的蠕动加强,血液循环改善,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增强其机能。
太极圆转长寿功是以中医等理论为基础,以防病治病为核心,以保健长寿为目的而创编的一套实用性强,能够完整修炼人体功能的功法体系。在长期的教练过程中,对患者的传功治疗实践,对气血两虚、四肢乏力、胃寒胃酸、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近视、弱视、关节疼、经络疼、心、肝、脾、肺、肾等疾病,均证明有较好的疗效。
太极圆转长寿功认为,人不能长寿的原因主要缺少想象力思维以及祛浊返清、吐故纳新和形体运动,致使机体阴阳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又可能来自七情六欲太过,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尤其是人际关系,如果出现不协调的问题,也可形成某种精神上的压力,机体体能不足而产生疾病。实质上疾病的产生是人体阴阳失调及正邪斗争的一种结果。
总之,百病不离五脏,脏腑不坚,经络不通,故不能长寿。
人要生存和健康长寿,:必须五脏坚,六腑调。运用太极圆转长寿功的独特功力,调动体内元气运行,汲取能量,调理气血,激发脏腑经气,促使脏腑祛浊返清,平衡阴阳,使人健康长寿。
太极拳的步法称为“太极步”,人们常形象地将其比喻为“猫步”,如同猫或老虎走近猎物时的走法。 “运劲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猫步有什麼特点呢?为什麼太极拳要走“猫步”呢? 这是因为“猫步”最符合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太极拳要求动作沉稳、松活、轻灵、协调、均匀、连贯、柔和、缓慢等等,猫步最能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太极猫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导在腰
“腰为主宰”,“腰为轴,四肢为轮”。太极步要求双腿、双脚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也必须在腰的旋转带动下运行。腰不动,腿脚都不能自动。这是一个重要原则。
2.分清虚实
这是太极拳要领中另一重要原则.其重点又在两腿的分清虚实。任何步法都是虚实转换的过程.右实则左虚,左实则右虚。虽说虚实不是绝对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但实就要确实实,沉稳扎实,虚就要确实虚,灵活自如。实腿主稳定。虚腿主轻灵,只有这样才能虚实分明、自由运转.使两腿轮流得到放松休息。
3.渐变式运行
动作缓慢、均匀、渐变是太极拳又一特点。步法中无论转腰、收腿、出腿、提脚、摆脚都是在逐渐变化中运行,似停非停,似行非行,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连续不断如行云流水。
太极步的健身作用
太极步的运动特点决定了它具有特殊的健身作用。腰脊不停转动,伴随两下肢均匀缓慢地交替支撑全身体重,使腰、腹、腿、脚、踝等各部位肌肉、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因旋转产生的力,对腰、腿部的经络也有著良好的刺激作用。
一、强肾壮腰补益先天
中医讲“腰为肾之府”,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髓通脑,是人体生命的根源,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等重要作用。经常有意识地活动腰 部,会对腰背部经脉及穴位产生良性刺激,增强肾脏功能,健身强体。在走太极步的过程中,腰部不停地左右旋转,连续挤压与刺激膀胱经与督脉,可畅通经脉、清 除淤阻。同时在走太极步时还要求意守命门穴(腰部後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同一水准高度)。命门,是肾脏生理功能的动力,即人体热能的发源地, 又叫“元阳”。肾所藏之精,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才能发挥其营养全身组织的作用。如果命门火衰,人体的生长发育功能就会失常,出现遗尿,腹泻,男性遗精、阳 痿,女性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等症。同时脾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而造成腹泻、消化不良等。
经常进行太极步的锻炼能够温补脾肾,巩固先天之精,有助於发挥正常的生长发育与新陈代谢功能。
二、加强腿部肌力调控身体平衡
久练太极拳者腿部肌肉发达、下肢有力,这是因为练太极步时双腿不断地进行虚实交替,其间还要有单腿支撑全身的过程。单腿独立是对支撑腿肌力的考验,而由於太极运动缓慢,故腿部肌肉多处於缓慢的静力收缩状态,张力不断增加,这种形式对於腿部肌肉力量的增长是极为有益的。当双腿的肌力增长到可以完全支持全身重量时,身体的整体平衡性自然得到提高,太极步走得也更加平衡轻盈。太极拳练习要求静心,因此对於大脑及神经系统都有著良好的放松作用,在放松的状态下肌肉 内的神经传导也会更加灵敏迅速,这也有助於人体整体平衡的提升。
三、活动脚踝刺激原穴
中医认为人体十二经脉对应有十二原穴,“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原,本源、根源也。原穴基本都位於人体的手腕与脚踝部,经常活动腕踝可以刺激原穴、畅通经 脉,起到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太极拳的众多流派中,和式太极拳是比较优秀的一个派系。不同派系的太极拳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和式太极拳也不例外。那么和式太极拳的技理是什么呢?你了解吗?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和式太极拳技理
发祥于温县赵堡的和式太极拳除具有一般太极拳的要点外,在理论、技术技法、强身养生方面有独特之处。和式太极拳又称代理架。拳技与理论完美融合,体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顺遂 *** 以理体内中和之气,二气阴阳和合而达于外。故称“代理”。
和式太极拳以“太极”之理为拳理来规范指导拳架。象其形,取其义,用其理。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述。太极图外呈环圆,环呈无端之象。在和式太极拳中体现为势势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身体各部位的公转自转协调和谐,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圆转连贯,一气呵成。
太极图一圆之中有阴阳合聚,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转化,显示事物发展的螺旋周期规律。体现了自然界阴阳之间的执行消长与转化,即一阴一阳谓之道。和式太极拳以阴阳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比附人体。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易·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拳理曰:“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相对应,合之为十三,又称十三式。十三式是指导太极拳圆活自然,阴阳相济之要诀。以人身比太极,练拳之前,心静体松,混混顿顿,阴阳未分,浑元一气是为无极,气动而太极生,每势练够一圆,二仪、四象,八卦。即由阴阳未分到阴 *** 备,阴阳运转,阴阳相济。身体各部位左右对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动作以圆及弧线的形态表现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每一对阴阳的转换变易,由身法、手法、步法及屈伸蓄发的协调运转,使拳架动作紧凑圆转,处处顺遂。和式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之理,指导规范拳架圆转柔顺,动作运转符合阴阳执行之理。
在练法上要求由外五行带动内五行,而后由内五行之气而达于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人之五脏归属五行。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心、肝、脾、肺、肾也。和式太极拳由五行之气合而为一,以心行之,统乎全身,气到势随,形到气力至。即由外带内,周身顺遂圆转,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
和式太极拳的行功走架又叫“耍拳”,是和式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时著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自然,呼吸自然顺畅。《道德经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式太极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无极自然之执行,阴阳自然之运转体现太极拳之技法。先父讳士英常曰:“耍拳要知规矩,合规矩,懂规矩,脱规矩,举手投足自然而合法度,拳打十万遍,不打自转,自然而然,技到无心,临敌致用才可以随心所欲,应物自然。”
练习时要求人体合乎自然。人出生后,先天的自然行为不断丧失,违背自然的后天行为不断增加,常导致疾病产生。在拳法中表现为形、意、气、力配合无序,甚至不知配合,尚后天之力,动作僵滞。和式太极拳以后天之法,引先天之形气。例如,婴儿出生时,脊柱并无弯曲,直立行走后,长年累月使脊椎负重,在没有其它骨骼支撑的颈椎与腰椎部位形成弯曲,使脊椎关节间隙受损破坏,加之违背自然的后天不良行为的不断增加,致使常有颈椎、腰椎疾病发生。和式太极拳的要领要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收腹,松胯裹臀,使脊椎弯曲减小或消失,回归先天之自然状态。按照拳法要领,正确锻炼,可使脊椎功能增加,亦可引丹田先天之气,使脊椎成为劲力之源泉。身体中正,脊椎正直,动作不贪不欠,轻灵圆活,形成身似活蛇,腰如反弓。
和兆元所创“代理架”,拳架与实用相一致。拳架中无缠绕繁琐,拳架、推手、散手融为一体,三者互可检验印证。推手可检验拳架是否正确实用,推手又是太极拳走向散手的过渡阶段,是练习沾粘连随,过劲借力的有效方法,拳架的正确练习是推手、散手技法的本源。
和式太极拳以自然柔活体现化刚为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的特色,以阴阳运转形成技法的圆活精妙。和式太极拳又称“尺寸架”,身体的执行状态要用“尺寸”来衡量,手足的起、行、止要规矩端正。
身法规矩是练好和式太极拳的基础。身体中正,不偏不倚,不贪不欠。要求中,守中,起中,攻中。进退、抑俯能守于中,起于中,不犯抽扯,一进必至,路径最近,实为技击之捷径。遵循身体中正诸要领,则可气沉丹田,能练丹田先天之气,也是太极拳健身养生之道。身体正直则脊柱垂直贯串,劲力上下通达,气血顺畅。切不可翻臀塌腰,坐胯拧腰及前俯后仰,违太极拳自然之理。
步活圈圆是和式太极拳又一显著特点。步有运载身体之功能。步要灵活,著势执行随身体阴阳虚实的转换,步运身行,身随步换,则能周身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相合,一动两腿要分清虚实,步有腾挪之势,欲动之意。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立足稳当,得机而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轻巧敏捷,八面支撑。
和式太极拳的著势执行以圆为宗。形动求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使著势之运转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运动方式形成了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如白鹤亮翅,设对方双手搭我右臂,进步进身猛力挤按,我则左手守势,右手臂向下向左划圆公转,同时右手内旋自转,左胯松沉,身体左侧,使对方之力沿我圆的切线方向滑过,使其劲力落空。我若沾其手臂,接入彼劲,恰到好处,松胯旋腰,对方必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仆倒于地。即为借力打人,四两拔千斤。若对方劲力落空欲退,我双手走圆滚进,明修栈道,阴阳变转,沾随引化,同时步运身进,暗渡陈仓,以夺其中,对方重心必失。对方失重之际,我趁势劲发丹田,将对方掷出。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圆是化打合一的最佳运转形式。练劲圆转,技精路捷。太极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实为力学原理。若能得真传,功夫足,丹田气转,内外合一,即成 *** 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使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之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
和式太极拳注重心法、意念的修炼。练习要求心与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本意真意,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识,意念。前者为体后者为用。故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驶”。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回复自然,是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达到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的技击效果。耍拳以自然为准则,拳架为意念之载体。行动走架,用意只在检查身体是否规矩,练劲是否圆转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若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在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自然而然练就之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之无意识状态。
和式太极拳以自然为准则。以圆弧为运动形式,以阴阳变化之法,使身体处处分出阴阳。以轻灵圆活,柔中求刚为原则。视练者体质阶段不同,速度可快可慢,但均匀适宜,架式可大可小,以自然舒展为度,拳架、推手、散手合而为一,朴实无华,简洁流畅。
和兆元通晓医学,所创新架与中医治病健身理法相一致。中医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时,不能仅仅孤立地着眼于人的身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存在着的有机联络。和式太极拳的拳架功理,圆活紧凑,进退开合都求阴阳相济。一气执行阴阳,即是太极。一气为腹中中和之气,亦为人之元气,它漾溢于四体之中,侵润于百骸之内,流行不息。拳架功法全借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动静开合纯任自然。舒展筋骨,调和气血,以收劳而不极,摇而谷气消,血脉通畅,祛除疾病,益寿延年之功效。和式太极拳练功时辰顺应天时,合乎自然规律。拳理曰:“寅时面南,松身凝神,吐纳自然,撮抵桥通,阴阳和合,攒簇五行,子午卯酉,朔望漾应,慎而密之,久行功成。”行功顺应天时,使自然阴阳与人体阴阳,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互补,天人一体,收行功最佳效果。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平衡的结果,人体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即发生疾病。正如中医理论认为:“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张景岳《医易义》,身体的气血、脏腑,经络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式太极拳之理正是导源于《周易》。在拳架著势中处处无过不及,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中医用五行相互生克乘侮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认为内脏的生理、病理相互联络、相互影响,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等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和式太极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 *** ,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拳架著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和式太极拳用人体结构理论指导拳架功法。拳架有三直、四顺、六合、三节、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规矩,这些要求和规矩符合人体结构的顺遂自然状态,再通过拳架的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和式太极拳教学时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及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久练使人体潜能释放,自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陈式太极拳83式口诀
导语:陈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最不像太极拳的拳种,是陈王廷集蒋发所授的三丰太极拳与陈式炮捶改编而成,陈家十四世陈长兴将秘不外传的'三丰原式太极拳传给了杨露禅,后来太极拳分成了杨、吴、武、孙、赵堡五大流派。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陈式太极拳83式口诀,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陈式太极有渊源,王庭先祖传在前,陈鑫品三留真传,发科前辈创新拳。
松活弹抖刚柔济,螺旋缠绕妙无比,动作舒展手法细,闪展腾挪无僵力。
预备起式双足开,虚领顶劲呈自然,两耳听后立身正。双眼平视心气静。
金刚捣碓精神敛,阴阳无偏太极现,全身缠绕螺旋劲,右拳捣碓顶精领。
谁人不识揽扎衣,左屈右伸最神奇,千变万化由我运,两足平踏定根基。
六封似闭周身合,合中寓开开中合,左足跟步虚实分,风吹杨柳天机动。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左右分,右勾左掌非马步,上下四旁扣如弓。
金刚捣碓鬼神惊,心平气静把胯松,左手如鞭长空响,提膝震脚大地沉。
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斜行拗步气要沉,手要搂膝身法正,左足斜行开一步,左手成勾右为掌。
初收提膝双插掌,右脚抠地身不晃,浑身猬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
前趟拗步抖威风,两足平开两手分,眼随右手中指转,转到定式神可接。
接到斜行拗步时,圆转随意运鸿蒙,动中有静静藏动,乾坤正气运周身。
再次初收精神聚,虚步点地手护胸,不收不见放中巧,灵猫扑鼠束其身。
又到前趟拗步来,心空腹实裆要开,只要中间身法正,何惧周围有敌来。
掩手肱拳劲要整,劲力要在腰间寻,前冲后顶劲对称,注意拳头莫握紧。
金刚捣碓又一着,上打咽喉下打阴,震脚莫把双重犯,沉肩坠肘要记清。
披身捶式最难传,松活弹抖全体现,顺逆缠丝步跟稳,蓄发相变要松沉。
背折靠式不好练,左拳岔住在腰间,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双推掌式腰要拧,右足上前左足跟,进步莫迟两掌推,不顶不延妙手传。
三换掌式彼难防,圆转自如在腰间,双手如运太极球,上轻下沉不倒翁。
肘底看捶叶底花,右拳藏在左肘下,左足点地右踏实,好似仙桃悬肘下。
倒卷肱式为退行,退中寓进步法精,左顾右盼车轮转,首莫仰俯脚莫颠。
退步压肘击胸膛,敌欲能防非妙方,压肘同时要撤步,右肘后顶把敌伤。
压肘后面接中盘,上击下打彼难防,向左滑步莫迟疑,左拦右按似斜飞。
又到白鹤亮翅时,一引即进开右步,敞开门户虚左脚,右手再开亮白鹤。
斜行拗步最有情,但看能明不能明,天机活波妙自生,身躯辗转在一心。
闪通背式用法精,上步穿掌一气成,转身顶肘右退步,双掌下按气要沉。
掩手肱拳又再现,浑身合下力千斤,劲源是从脚下起,主宰于腰达于手。
六封似闭履采变,以柔克刚强中强,上引下松随敌意,进步双按封中闭。
单鞭一式谁知晓,上下相合首尾保,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云手交替把门封,左右立圆护全身,脚随手运从后插,上下相随一气成。
高探马式最精神,探马之前双手分,目送右手中指甲,转身拧腰胯要松。
探马过后右擦脚,左脚盖步双手合,右脚上飞要过腰,右手击足要打平。
左擦脚式要分清,右脚落步再拧身,单腿支地左脚飞,左手拍击响彻云。
左蹬一跟要转身,右脚踏实基础稳,只见左脚半空悬,劲力先蓄脚再蹬。
前趟拗步类斜行,唯有两手是平分,深入虎穴用手探,敛臀圆裆膝要撑。
击地捶泰山压顶,手领眼随身法正,左脚上步腿要缠,右手击地腰莫弯。
顶肘翻身二起脚,扣裆拧腰虚实成,右脚蹬地双脚飞,腾空击打右脚背。
兽头势样形象凶,右拳护在胸当中,活腰圆胯腰要塌,两拳缠绕右肘顶。
左脚扫出旋风脚,右脚插步脚尖摆,右手穿掌先蓄势,双手交叉右转巧。
右蹬一跟先活步,两手画圆落腹前,蹬腿先须把劲蓄,右脚掌要往右蹬。
掩手肱拳发有声,右手出拳腕要平,肱拳须用腰膀力,震脚掩手意在先。
小擒打势真正绝,右脚插步左足前,左足抬起再上前,双拳拧转打左前。
抱头推山莫看轻,两手抱头弓步成,左掌偷从右掌下,双掌一推苦连天。
推山过后三换掌,先推右掌柔藏刚,左右连换如风转,心气一发四肢动。
六封似闭招势奇,转腰抱首封中闭,左脚收至与肩宽,虚步点地裆要合。
声东击西是单鞭,出脚迈步似猫行,往左一导虚实换,左手一分应八方。
前面有敌前招应,右拦左击似偷营,劝君有力休使尽,要防滑敌从后攻。
后面来敌后招防,左拦右击要分清,双掌同时往右捋,右足后跟往下沉。
野马分鬃难遮挡,左右分鬃把敌攻,进步侧身用穿靠,一引即进莫迟疑。
六封似闭静犹动,虚实兼到忽现藏,静运无慌沿路缠,上下相随莫空谈。
单鞭一条神威凛,精神百倍中气足,松裆活腰无滞迹,肌肤骨节处处张。
一条鞭后双震脚,双手画圆到胸前,身端步稳两肩平,左脚蹬地双脚震。
玉女穿梭入敌群,双足跃起掌击进,转引转出出重围,轻身直入众人中。
揽扎衣独挡一面,阴阳开合乐无边,左手扎衣落腹前,我守我疆不亢卑。
六封似闭变无穷,棚捋挤按须认真,两掌朝上过腹前,沉心静气双手封。
右勾左掌单鞭成,两头卷曲备五弓,右手提勾如抽丝,人力运成夺天工。
云手切忌头膀幌,两手转环往左行,双足插行步法奇,来回运气恒不已。
摆脚跌岔四座惊,右脚一出扫千军,落地还须把脚震,左脚擦地百会顶。
金鸡独立分左右,单腿支地哪敢敌,纵身直上手擎天,一手下垂似碧莲。
左顾右盼倒卷肱,手脚缠丝退法精,活腰松裆两手转,四两拨动八千斤。
退步压肘发劲难,刻刻留意在腰间,腰不拧时劲难发,再讲顶肘是空谈。
中盘紧接压肘势,回首往后甩边拳,左勾右掌向前攻,目中无人似有人。
白鹤亮翅羽毛丰,右脚内侧擦地行,双翅展开往上冲,切忌挺胸把腹收。
斜行拗步身法正,旋腕转膀记在心,内外三合不能忘,下节不明颠覆生。
闪通背式用法奇,右手穿掌击前敌,身后敌人如抱腰,顶肘翻身把敌袭。
掩手肱拳由心发,拳力如风又如雷,心如火药手如弹,身似弓弦手似箭。
六封似闭前后封,气聚于腕身手进,上动下随中部应,百骸筋节自相通。
单鞭一条谁敢攻,一动全无抽扯形,只要顶精领得好,出手破敌如催草。
云手双手领双足,一阴一阳互为根,一手一运一太极,抽脚拨腿犯大忌。
转身翻掌高探马,旋腕转膀见真功,节节贯穿全身松,辗转随意见天真。
十字摆莲上下攻,右脚扑步下盘稳,拧腰转脊双手缠,右腿一摆莲花现。
指裆捶直取要害,承上启下劲力整,左右逢圆运无方,右手一击破铜墙。
白猿献果礼不轻,双拳护在胸当中,提膝莫忘内三合,步进身进意莫迟。
又到六封似闭时,来往屈伸寓化工,一开一合精神倍,园转随意运鸿蒙。
第七单鞭旨归宗,阴阳变化原无定,勾掌对应胸微合,双手一开谁能敌。
就地生风雀地龙,左脚铺地左拳穿,双拳缠绕阴阳明,一缕浩然往下行。
上步七星人人晓,丹田内转有谁知,神以知来智藏往,浑身一动似弹簧。
下步跨虎更神奇,一实一虚足相异,足重手恭头容直,塌腰合裆跨虎背。
转身摆莲似鹰扬,右脚单立原地旋,左脚里合如旋风,右脚外摆双掌拍。
弓步发出当头炮,双拳一出奔敌胸,虚实倒换先蓄势,拳由心发向前冲。
金刚捣碓世无双,大捶一捣鬼也慌,莫道捣碓是小技,刚中寓柔柔克刚。
收式太极归无极,身椿端正两足并,心中一物无所著,平心静气双手垂。
太极至理言难尽,练拳须把拳理明,明理还须从良师,口授心传无弊病。
连贯圆活虚实明,阴阳开合记在心,松而不懈是关健.有弊须在腰间寻。
阴阳无绐又无终,动则生阳静生阴,一手一运一太极,一动一静互为根。
行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理不明拳,劲以积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后成。
至于身法原无定,无定有定在人用,势虽不牟理归一,手领身随浩气行。
欲知拳中奥妙意,早晚太极不离身,气宜直养而无害,延年益寿健身心。 ;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838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睡前保健操-轻松舒缓压力治失眠
下一篇: 睡前瑜伽放松身心-有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