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运动健身

跑步小心跑出关节炎

佚名 2023-12-15 11:02:17

跑步小心跑出关节炎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近几年有关运动科学的研究却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跑步不但和关节炎没有任何瓜葛,它甚至还能预防人衰老后所出现的各种关节问题。

早在2008年《内科学文献》刊登的一份报告就指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对1000名成人进行了21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跑步者和非跑步者的膝盖健康程度没什么区别。无独有偶,2007年一项针对1279名老人长达9年的研究也表明,爱运动与不爱运动的人患关节炎的风险相同。同年,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表在《关节炎与风湿病》期刊上的论文指出,经常运动的人,膝盖软骨更厚实、健壮,这意味着他们患关节炎的概率更小。

基因和肥胖,特别是肥胖,才是关节炎的真正“元凶”,运动不过是可怜的“替罪羊”。研究显示,肥胖者患关节炎的风险增4倍,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詹姆士?福莱德说:“事实上,功能良好的关节能承受很大的力量,因为关节中的软骨中没有供血的动脉,它依靠运动产生抽吸作用而获得氧气和营养。运动对于维系软骨健康至关重要。”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研究室教授陆一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单纯的跑步对膝关节的损伤并不大。从生物净化理论的角度出发,膝关节足以完成它终身的使命,之所以会出现损伤,主要是因为现代人体重普遍超标,让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过大,再加上跑步姿势、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各种原因使其受损后难以恢复,才有了“跑步损伤膝关节”的说法,其实这是所有因素加起来导致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建议身材过胖、关节有退行性病变的老年人不要单纯用跑步的方法来运动,可以跟游泳等其他运动方式相结合。

另外,加强腿部力量练习也很重要。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小腿肚(腓肠肌)肌肉力量越强的人,越不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参与该项研究的运动生理学博士克里斯蒂?波普称,每天练习抬腿12次就足以增强此处的耐力。

健走对身体的好处简述如下:

1、维持好身材。

每日步行5000步(40分钟完成),可消耗300大卡,每周可减重1-1.5公斤

2.增进身体机能,预防慢性疾病。

3.增进心肺功能、强化双腿肌肉并增加背、膝支撑力,可预防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退化性骨骼肌肉疾病等,此外,健走时配合呼吸的吐纳,能带动全身血氧的循环,可预防老化痴呆与健忘。

4.控制慢性疾病的好药方。

5.持续健走有助于降低血糖、血脂肪并控制血压。

6.消除压力、帮助睡眠、解除忧郁。

7.多用双脚,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有助于消除压力、帮助睡眠及纾解忧郁。

原来有些人走路时每步迈出距离较短,且两脚之间的距离较宽。由于每步迈出的距离缩短,再加上步伐比较慢,行走的速度明显下降,这与人的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下降有关。但适当的锻炼,可使你仍保持较好的柔韧性,走起路来照样很有精神。

1.一腿伸直站立,另一腿抬起,脚跟放在适当高度的物体上,一手可扶在旁边的物体上以保持平衡,椅子、栏杆、窗台、台阶等都可以利用。适当的高度是,当您把脚跟放在支撑物体上面,膝关节伸直并尽量勾脚尖时,可感到大腿后面被牵拉得有点痛,但可以忍受。保持这个姿势5秒、10秒或更长点时间(切忌身体一下、一下向下压),注意放松大腿后面的肌肉。当大腿后面被牵拉的感觉减轻后,上身向前压一点,被牵拉的感觉又会加重,坚持一会儿,再次轻压。重复4~5次以后,换另一条腿做同样练习。随柔韧性改善,可逐步选用更高一点的支撑物。

2.用两前脚掌站在台阶或楼梯上,脚跟悬空,手扶栏杆以保持平衡。膝关节伸直,身体重心向下降,这时会感到小腿肌肉被拉紧。练习方法同上,保持一段时间,待被牵拉的感觉减轻后,重心再下降一点,脚跟再降低一些,重复4~5次。

很多人在跑步的时候会出现膝盖疼的症状,这是怎么回事?

跑步时经常出现膝盖部位的疼痛不适,可能是由于长时间运动导致的局部关节磨损。一般情况下,经过适当的休息症状后,就会逐渐缓解。如果疼痛长期存在,并且伴随有局部组织的肿胀或者是其他症状,那就需要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必要的还要进行膝盖部位的核磁,查明病因以后再进行处理。适当的锻炼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但是要避免长期剧烈的活动,这样会增加关节的负担,而造成关节的过度磨损,出现不必要的损伤。

很多人在跑步的时候会出现膝盖疼的症状,跑步时的膝盖疼痛被认为是由髌骨腱炎、半月板损伤、骨关节炎、滑膜炎、韧带损伤等原因引起的。髌腱炎:髌腱痛位于膝盖前部正下方。半月板损伤:半月板受伤会导致跑步时疼痛,这是由于膝盖半月板拉向周围滑膜组织,屈曲和伸展活动有声音,有些会与关节锁定等症状有关。

骨关节炎:当骨关节炎发生时,软骨下骨受损,导致跑步时关节疼痛,关节严重变形,屈曲和伸展受限。滑膜炎:跑步时,由于活动范围和量相对较大,会导致滑膜和关节明显肿胀,关节屈伸活动受限,疼痛。韧带损伤:内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在跑步过程中会受到明显的压力,因为韧带损伤会导致跑步时关节不稳定和膝盖疼痛症状。跑步时膝盖疼痛还可能包括骨折和骨肿瘤等罕见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定进一步治疗的原因。

膝盖疼痛是跑步时很常见的问题。人类膝关节由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组成。跑步膝关节疼痛的主诉是膝关节疼痛,通常是髌骨关节退化。俗称骨关节炎,是指胫骨的关节。然而,在长时间跑步的患者中,髌骨关节的压力很高,髌骨下方软骨的硬化和退化会导致膝前疼痛。长期跑步者的髌腱炎也会导致慢性钙化、劳损和前膝关节疼痛,这是跑步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跑步膝盖指的是膝盖前部和髌骨关节周围的各种疼痛,因为跑步过程中反复运动,关节肌肉受到压力。膝关节是身体中最复杂的关节。除了承受跑步者体重的重量,它还必须缓冲地面的冲击。如果跑得不好,可能会导致膝盖受伤。跑步膝盖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不包括外部影响和关节本身的结构问题

跑步伤膝是怎么回事?

施忠民

当下,跑步成为一种很热门的运动,因为跑步对健康有很多好处,跑步爱好者非常多。但与此同时,医院里又出现不少年轻患者来咨询关节问题,细究之下,跑步竟是祸首。很多人就此犯难:跑步这项运动还能不能进行了?

长期跑步会不会伤膝盖?

如果给各类运动打分,跑步应该能拿高分。它可以给心脏、肺、肌肉、骨骼、大脑带来多方面益处。比如,跑步有助于控制体重,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动脉硬化,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机能,从而预防各类疾病。

跑步对改善我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帮助,跑步可以有效对抗抑郁、减少压力,所以,不少人养成了每天跑一跑才能睡得舒服的习惯。

不过,关于跑步这种单一动作不断重复的高冲击运动长期进行,是否会导致关节问题的争论,也一直没停止过。一些跑者受到膝痛困扰,这是不是就意味着长期跑步会伤害膝盖呢?

其实,要弄清楚跑步是不是伤害膝盖,就要知道所谓的伤害膝盖是指什么。我们说的膝盖是包括髌骨、外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软骨、肌肉等组合在一起的概念。很多人说自己膝盖不好,其实主要是肌腱韧带、半月板或是软骨、肌肉发生了问题,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半月板损伤,而并非髌骨不好。如果一瞬间造成半月板承受的压力过大或半月板扭曲,就会导致半月板磨损甚至撕裂。

也有不少人认为自己跑步跑出了关节炎。关于这个争议,《美国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不久前还发表了一篇文章,该文提出有研究表明,健身跑者关节炎发生率仅为3.5%,而久坐不动人群的关节炎发生率为10.2%,但竞技跑者的关节炎发生率也达到13.3%。

该文经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跑步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但过量、高强度的跑步可能会引发关节问题。这篇文章建议大家每周跑量的上限为92公里,每个月总量不宜超过368公里。

所以总体而言,跑步不仅不会引发关节炎,反而有益关节健康,跑步是否引发关节炎很大程度上受到跑步的强度和量的影响。

如何避免“跑步膝”?

说了这些,也引出一个紧要的问题:到底如何避免“跑步膝”。

对跑者而言,在最初感觉膝盖疼痛时,通过正规的治疗和康复,可以借助自身的修复机制控制住半月板损伤,但如果已经出现膝盖痛,也不做任何处理,继续用自己的毅力克服、坚持跑步,可能会导致半月板破坏进展,到后期发展成关节炎甚至其他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既不属于关节炎、也不属于半月板损伤,比如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髌腱炎等,这些都会出现膝盖疼痛的症状。所以,一旦有膝盖疼痛的症状要及时休息,去正规医院找骨科医生确诊,配合治疗以及通过康复手段恢复,以免延误病情。

所谓上工治未病,要想不跑出“跑步膝”,就得首先学会保护膝盖,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跑者而言就是得需要选择一副好的护膝,跑步时一定要佩带护膝。此外,跑步的必需品就是有一双好的跑鞋。

选择跑鞋,其实有些讲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跑鞋,得先了解自己的脚型。根据人的步态来划分,分为内旋型和外旋型。内旋型的步态指的是脚后跟的内侧到大脚趾下方的过程。这一类型的脚通常足弓支撑力比较差,跟扁平足有关。外旋型的步态是脚后跟的外侧到小脚趾下方的过程。这一类型的脚足弓比较高,足弓支撑力较高,跟高工组有关。在这两类之外,就是标准型步态。

标准步态的脚适合稳定型跑鞋,稳定型跑鞋拥有中等柔软度的鞋底,具备减震和基本功能。内旋型步态的脚适合选择控制型跑鞋,控制型跑鞋拥有密度高、重量大和较厚的中部鞋底,具备最大的稳定型和支撑力。外旋型步态的脚适合避震型跑鞋,避震型跑鞋拥有容易弯曲的鞋子,具备吸收大量冲击力的功能,但同时不会限制脚的活动。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如何选择一双合适的跑鞋】

1.选鞋时间最好在傍晚,因为晚上的脚会比早晨时大。选鞋时最好穿着运动袜,试穿后尽可能地在店里多走动,感受一下鞋子的舒适度。

2.鞋底的前1/3处要柔软,鞋头不能太窄,适合跑步时候脚趾正常屈伸。鞋底的后1/3处要稳固,避免长距离跑步后期因疲劳而造成崴脚。

3.鞋面材料相对于长距离跑者来说非常重要,尼龙网编织成的鞋面轻盈透气,可以避免因脚出汗而不透气捂汗的情况产生。

4.一双鞋通常跑400-600公里就需要更换,日常跑步换着穿可以增加鞋的寿命。

【跑前如何做热身】

光有这些装备还不够,跑步前还要完成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热身。其目的在于希望在运动前让大脑、肌肉适应跑步动作的模式,预防运动损伤,增加运动效果。分享一些热身动作:

第一招:前后垫步。模拟跑动,快速激活下肢肌肉同时暖身。完成一组,30秒。

第二招:垫步抬腿。与跑姿高度接近,激活下肢及髋部肌肉同时暖身。完成一组,30秒。

第三招:臀肌动态牵拉。激活臀肌。完成一组,10个。

第四招:大腿前侧动态牵拉。激活大腿前侧肌肉,润滑膝关节。完成一组,10个。

第五招:大腿后侧动态牵拉。臀部、大腿肌群爆发力训练的经典动作激活臀部并增强其运动表现的效应。完成一组,15秒。

跑步结束后做几个牵拉小动作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运动后的肌肉是很紧张的,这时需要拉拉伸,安抚安抚它们。如果长期跑完不拉伸的话,肌肉累了、硬了,会很容易增加运动损伤。

跑步的运动量需要循序渐进地增加,每天的总量也要加以控制。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跑步过程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部位―――脚踝。每年马拉松比赛都会有选手因为踝关节扭伤而遗憾止步。因为在跑步时,脚踝附近的肌肉和肌腱相互牵拉,牵动踝关节,但当牵拉过紧时,踝关节就容易受伤。想要保护踝关节的“安全”,光有一双好的跑步鞋还不够,跑步姿势也很重要。在正确的跑姿里,脚的落脚点要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重心落在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一旦跑步中踝关节扭伤,不要硬撑,立刻停下来休息。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83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