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五类人千万别吃花生

祝由网 2024-03-09 03:24:06

五类人千万别吃花生

人们常把花生称为“长生果”,它富含的蛋白质可与鸡蛋、牛奶等动物性食物媲美,因此享有“植物肉”和“素中荤”的美誉。它还含有对健康有利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确是种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

花生最常见的吃法

花生也是一味中药,有润肺化痰、健脾养胃、滋补调气、疏通血脉、降压通便的功效,经常食用还能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花生最常见的吃法是水煮和油炸,比较而言,水煮远远好于油炸。花生带壳煮或煮花生仁均可,可放少许盐、花椒、大料调味。水煮最能保住原有营养,且容易消化。

油炸花生虽然吃起来香,但破坏了花生富含的维生素。而且,花生本身含油量就不低,油炸会使脂肪含量更高,还容易上火。

花生属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虽然可以经常食用,但每餐不宜多吃。如果发现花生发霉,千万不能再吃,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

推荐了几款食疗方:

1.醋泡花生辅助治疗高血压。将花生米浸泡在醋中,一周后即可食用,每天早晚各10粒左右;

2.花生炖猪蹄缓解便秘。花生米3两,猪蹄1只,炖汤食用。每天食用一餐,可连续食用一周;

3.花生大枣蜂蜜水润肺补脾。将带红衣的花生米、大枣、蜂蜜各30克一起煎水,煎好后可喝汤、吃枣和花生,每日2次,连服5—7天,对慢性支气管炎,久咳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4.花生炖鲫鱼缓解浮肿。花生米60克、鲫鱼1条共同煮汤,加少量酒调味,对营养性浮肿的人有缓解作用。

5.花生煮水保护嗓子。取带红衣的花生米80克,用水煮熟,吃花生米、喝汤,每天食用1—2次,对声哑失音有一定疗效。

五类人不适合食用花生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2.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3.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4.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5.胆囊切除者: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

蒸花生吃多了会怎样

蒸花生吃多了会上火。

  花生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胆碱及油酸,硬脂酸,棕樟酸等发生的产热量也大大高于肉类,比牛奶高1倍,比鸡蛋高4倍,故普遍受 到人们的欢迎。花生本身大量植物油,遇高热蒸制,会使花生甘平之性变为燥热之性,多食、久食或体虚火旺者食之,极易生热上火。
  因此,从养生保健及口味上综 合评价,还是用水炖花生为最好,它具有不温不火、口感潮润、入口即烂,易于消化的特点,老少皆宜,倘若再适当加此些中药一并煮食,食药并进,相得益彰。

  六类人不宜吃花生
  1.痛风患者: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患者均有高尿酸血症。由于高脂饮食会减少尿酸排出,加重病情,所以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花生,痛风缓解期也只能适量进食。
  2.胆囊切除者:
  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意义。人吃饭后,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以利消化吸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对胆囊刺激最强,使胆汁大量排放。胆囊切除后,胆汁无法储存,势必影响对花生等油料作物中脂肪的消化。
  3.胃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患者:
  此类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饮食上宜少量多餐、清淡少油。花生属坚果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过高,很难消化吸收,此类患者应禁食。
  4.想减肥的人:
  花生的热量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吃二两炒花生仁,就吃进了581千卡的能量,相当于吃了五两半的馒头,所以想减肥的人应远离花生。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需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因此,每天使用炒菜油不能超过三汤匙(30g)。但18粒花生就相当于一勺油(10g),能够产生90千卡的热量。
  6.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高脂蛋白血症的重要原因,因此饮食治疗的原则是限制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花生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吃只能加重病情,导致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812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