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的饮食疗法:
1、膳食中脂肪量以每日30~40g为宜,为防止供给热能不足,可采用脂肪乳化剂,既可提高能量,同时也可预防腹泻。
2、维生素供给应充足,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量应更多一些,以利解毒。低蛋白饮食常会导致钙、铁、维生素B2、维生素K等缺乏,应在饮食之外予以补充。研究表明肝衰竭时脑中铜、锌降低,可能为肝昏迷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膳食治疗中应注意锌、铜的补充。
3、肝性脑病病人的膳食治疗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蛋白质,减少体内代谢产氨。能量供应应适当控制,每日供给6.7MJ(1600kcal)为宜。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应占总能量的75%。
4、昏迷不能进食时,若无食道静脉曲张者,亦可用胃管供给营养素,当有食道静脉曲张者,应采用静脉滴注20%葡萄糖生理盐水或滴注高渗50%葡萄糖液(可加入维生素C和能量合剂),以维持热能需要。
5、对于昏迷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控制在0.5g/kg/人左右,以后每隔2~3d调整一次供给量,但最大限量不超过1g/kg/人。若有血氨增加同时又有神经系统症状者,在2~3d内不宜给予动物蛋白质,以后从0.2~0.3g/kg/人开始供给,每隔2~3d调整一次。对患有肾功能不全或肝肾综合症的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特别是动物性蛋白。
一般情况下,肝病患者首先应戒酒,其次还应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日常应进食低糖低脂的食物,避免刺激消化道的食物等,具体饮食会根据肝病种类略有不同。
1、戒酒:大部分肝病患者应注意戒酒,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会损伤肝细胞,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必须严格戒酒;
2、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肝病患者调节维生素代谢的功能较弱,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如摄入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肉和牛奶等。对于肝性脑病的患者,则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会生成氨,氨会加重肝性脑病的症状;
3、低糖低脂食物:有利于减轻肝脏负担,脂肪肝患者尽量避免吃甜食,如蛋糕、曲奇饼干等,因为摄入大量糖类食物可促进三酰甘油的合成进而导致肥胖,加重脂肪肝的病情。由于肝病病人肝脏分泌的胆汁减少,低脂饮食还可以减轻小肠的负担;
4、避免刺激消化道的食物:出现门脉高压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进食过硬、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消化道,甚至可以划破曲张的静脉导致大出血,加重病情;
5、保证热量:肝脏肿瘤患者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热量,清淡饮食,对于腹胀且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进流食。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伴有腹水或水肿的患者应限制水、钠的摄入,伴有肥胖的患者应适量摄入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等。并且肝病患者应该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
疗
1.一般治疗
去除肝性脑病发作的诱因是其一般治疗的基本原则,亦是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包括以下措施。
(1)调整饮食结构肝硬化患者常有负氮平衡,因此应补充足够蛋白质。但高蛋白饮食可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对有肝性脑病患者应该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保证热能供给。Ⅲ-Ⅳ期患者应禁止从胃肠道补充蛋白质,可鼻饲或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溶液。Ⅰ-Ⅱ期患者日应限制蛋白质在2Og/天之内,如病情好转,每3~5天可增加10g蛋白质,以逐渐增加患者对蛋白质的耐受性。待患者完全恢复后每天每千克体重可摄入0.8~1.0蛋白质,以维基本的氮平衡。由于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富含支链氨基酸和非吸收纤维,后者可促进肠蠕动,被细菌分解后还可降低结肠的pH值,可以加速毒物排出和减少氨吸收。因此,肝性脑病患者应首选植物蛋白。乳制品营养丰富,如病情稳定可适量摄入。
(2)慎用镇静药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镇静药可激活GABA/BZ复合受体,此外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延长,因此,使用这些药物会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如患者出现躁狂时,应禁用这些药物,试用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组胺药。
(3)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肝硬化患者由于进食量少,利尿过度,大量排放腹等造成低钾性碱中毒,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因此利尿药的剂量不宜过大,大量排放腹水时应静脉输入足量的白蛋白以维持有效血容量和防止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患者应经常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如有低血钾或碱中毒应及时纠正。
(4)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因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采取各项紧急措施进行止血,并输入血制品以补充血容量。清除肠道积血可采取以下措施:口服或鼻饲乳果糖、乳梨醇溶液或25%硫酸镁,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液(如醋酸)进行灌肠,将乳果糖稀释至33.3%进行灌肠。
5)其他如患者有缺氧应予吸氧,低血糖者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如有感染应及时控制。
2.药物治疗
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氨的吸收和加强氨的排出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
(1)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①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是一种合成的双糖,口服后在小肠不会被分解,到达结肠后可被乳酸杆菌、粪肠球菌等细菌分解为乳酸、乙酸而降低肠道的pH值。肠道酸化后对产尿素酶的细菌生长不利,但有利于不产尿素酶的乳酸杆菌的生长,使肠道细菌所产的氨减少;此外,酸性的肠道环境可减少氨的吸收,并促进血液中的氨渗入肠道排出。乳果糖的疗效确切,可用于各期肝性脑病及较轻微肝性脑病的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此外,其口感甜腻,使少数患者不能接受。②乳梨醇(lactitol,β-半乳糖山梨醇)是另一种合成的双糖,经结肠的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而酸化肠道。乳梨醇的疗效与乳果糖相似,但其甜度低,口感好,不良反应亦较少。③对于乳糖酶缺乏者也可试用乳糖,由于有的人小肠内缺乏乳糖酶,口服乳糖后在小肠不被分解和吸收,进入结肠后被细菌分解而酸化肠道,并产生气体,使肠蠕动增加而促进排便。④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的细菌,减少氨的生成。常用抗生素有新霉素、甲硝唑、利福昔明等。口服新霉素很少吸收。但长期使用有可能致耳毒性和肾毒性,不宜超过1个月。甲硝唑的疗效与新霉素相似,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利福昔明口服不吸收,利福昔明口服不吸收,效果与新霉素相同。⑤口服某些不产尿素酶的有益菌可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氨的生成。嗜酸乳酸杆菌的疗效尚有争议,但近年来使用的粪肠球菌SF68的疗效比较确切。SF68的服用方法为服用4周后停用2周,可反复使用,口服有益菌无毒副反应。
(2)促进体内氨的代谢①L-鸟氨酸-L-门冬氨酸是一种鸟氨酸和门冬氨酸的混合制剂,能促进体内的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而降低血氨。每日静脉注射20g的OA可降低血氨,改善症状,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②鸟氨酸-α-酮戊二酸的降氨机制与OA相同,但其疗效不如OA。③苯甲酸纳可与氮源性物质结合形成与马尿酸从肾排出而降低血氨,不良反应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苯乙酸钠可与谷氨酰胺结合形成苯乙酰谷氨酰胺经肾排泄。两者目前临床上已基本上不用。④谷氨酸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而降低血氨,有谷氨酸钾和谷氨酸钠两种,可根据血钾和血钠调整两者的使用比例。谷氨酸盐为碱性,使用前可先注射维生素C,碱血症者不宜使用。⑤精氨酸可促进尿素循环而降低血氨,该药呈酸性,适用于碱中毒患者。
(3)GABA/BZ(γ氨基丁酸/苯二氮草)复合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可拮抗内源性苯二氮卓所致的神经抑制。对于肝性脑病Ⅲ期~Ⅳ期患者有促醒作用。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起效快,往往在数分钟之内,但维持时间很短,通常在4小时之内静脉注射;或持续静脉滴注。有关氟马西尼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虽然尚有争议,但对选择性病例用后可明显改PSE的级别及NCT积分。
(4)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支链氨基酸(BCAA)制剂是一种以亮氨酸、异亮氨酸、缬安酸等BCAA为主的复合氨基酸。其机制为竞争性BCAA为主的复合氨基酸。其机制为竞争性抑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大脑,减少假神经递质的形成,其疗效尚有争议,但对于不能耐受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者,补充BCAA有助于改善其氮平衡。
(5)其他药物①肝性脑病患者大脑基底神经节有锰的沉积,驱锰药是否有效尚需进一步研究。②L-肉碱可加强能量代谢,氨中毒假说的重要机制是氨干扰能量代谢。L-肉碱的疗效有待于证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707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弱智的食疗办法有哪些
下一篇: 暑湿感冒药酒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