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真正的食疗是什么?

荆十三 2023-11-19 14:38:33

中国有句名言,“民以食为天”。我们怎么理解呢?如果用心思考的话,会有好几种深刻的含义。第一,吃饱了,喝足了,人就“心满意足”了,这是老百姓的意愿。老百姓吃饱喝足了,就不会“惹是生非”,这是统治者的意愿,这似乎是对“食为天”的浅薄理解。第二呢,吃饱了、喝足了,身体才会健壮不生病。第三呢,最为重要,吃饭要顺应“天道”:什么季节该吃什么?什么气候该吃什么?什么地域该吃什么?什么病该吃什么?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食为天”。

c02dda74c6a27b004e7ef04671501433.jpeg

人为什么要吃饭呢?要满足人体三个需要:一是满足饥饿,二是满足欲望,三是谋求营养。

为了满足饥饿,只要是食物,拿来吃饱就是了,这里面没有什么学问。为了满足欲望,喜欢吃什么就多吃、特吃,不愿吃的就少吃、不吃,这里面也没有什么学问。但是这样吃下来,人要生病,人是不能随便吃的。

人吃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身体提供营养,是为了满足身体的“各种”需要,而不是“某种”需要。

祖先留给我们一个至理名言:“病从口入!”。这是多少先人从教训中为我们总结出来的健康座右铭。有多少吃出来的病?我们不知道。但现代人在吃上越来越“混乱”,造就现代病也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

食疗不一定都治病,但治病绝不能缺少食疗。要想不得病,就要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最好的办法是食疗。要想治病,更要提高身体的“战病能力”,增强康复能力,最好的办法还是食疗。有些疾病,本身就是吃出来的病。就是不会把病吃回去,但纠正错误是康复的前提。

现代科学的发展,对人体了解的越来越多。吃的越来越科学,吃的越来越明白。这不仅仅是我们的愿望,应该是我们的任务。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自己的身体,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食疗。吃出质量,吃出健康,吃出长寿。

3ae9a002b7d1979d8a904bf9997731f4.jpeg

什么是食疗呢?自古以来,食疗养生,是中华文化最灿烂的一部分。不仅西方人对中国的食疗“神往”,就连我们自己也感到食疗很高深、很神秘。其实,如果揭开食疗神秘的面纱,我们会发现,食疗很简单。食疗的宗旨,就是养生,养生就是“顺天道”。“天时地利”对人体有影响,选择有针对性的食物,调节身体(阴阳)平衡,适应周围环境(大天)变化,顺应人体(小天)的需要。

所以食疗要讲求原则:食疗的目的,是为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食物的摄取就要丰富。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可能过剩,有的可能不足,这都会给身体带来健康隐患。因此,食疗的原则就是,补不足,泻有余,顺天地,利人体

现代人的主食,越来越精细,营养物质流失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北方以面粉为主,适当吃点米饭来弥补。南方人只吃米饭也单一,多吃些杂粮主食来弥补。比方玉米窝头、杂粮馒头、杂粮饼子等,吃的不容易做,我们可以从“喝”上来弥补。比如:小米粥、玉米糊、豆浆等。为了弥补单一的缺陷,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营养丰富的养身粥:像三面糊,把小米、大米、玉米打碎煮粥喝,又方便又省时,既营养又全面,还可以做成“四面糊、五面糊、六面糊”。不在方法,关键是思路,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像八宝粥,我们也可以做“三宝粥、四宝粥、五宝粥”,这不仅解决营养单一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重要营养素”缺乏的问题,“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都存在于粗粮的“皮、壳”之中。

现代人的“三高”,主要就是“摄取”之“过”。像血糖高,就是吃的“高糖、高热”的“精细食物”多,应该多吃杂粮少吃“精细”。糖主要是给人体供给能量的,身体不需要过多的能量,就要减少摄取,这是“以减为泻”。像血脂高,就是吃的“油”多、肉多,特别是胖人(高脂肪),尽量少吃肥肉、糕点、干果(仁)等含油、脂高的食物。吃饭时,适当吃一些生葱、鲜姜等含“挥发油”多的“伴餐”食品,就可以促进油脂的“燃烧”,这就是以减为泻。多喝水,多运动,多出汗,多消耗,这是“以耗为泻”。另外,像花生(豆子),用水泡了煮着吃(当小咸菜),这样既增加了“不足”的营养又减少“多余”的营养,这就是利人体。而“油炸”的话,既破坏了应有的营养,又增加了“油多”的负担,费本还不“讨好”。

天时——祖先总结出四季养生的“食疗纲要”:

春(发),春属木,其气温,通于肝,主发泄,风邪当令,为四季之首。这一季节:阳气初升,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人体阳气得以生发,肝脏得以疏泄,气血趣向于体表,积一冬之内热也将散发出来。

春季宜选食物有:春笋、芹菜、荠菜、菠菜、海带、鸡蛋、瘦猪肉、鲤鱼、山药等清补养肝的食品;以及萝卜、海蜇、黄瓜、香蕉、荞麦等通利肠胃的食物。

夏(散),夏属火,其气热,通于心,主长养,署邪当令。这一时期,天气炎热,署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开泄,耗气伤津,体弱者易为署邪所伤而致中署。夏季宜选食物有:金银花、菊花、绿豆、赤小豆、苦瓜、冬瓜、紫菜、西瓜等清热解署的食物以及山药、茯苓、蕃茄、苹果、葡萄、菠萝、鸭肉等益气生津的食物。

秋(收),秋属金,其气燥,通于肺,主收,燥邪当令。这一时期,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加之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偏于津亏体燥。秋季宜选食物有:扁豆、莲子、苹果、葡萄、菠萝、猪肺、甲鱼、鲤鱼、蜂蜜、乳品等柔润食物以及人参、银耳、山药、杏仁、花生、红枣、山揸、蘑菇、竹笋等益气滋补、宣肺化痰的药膳调理。

冬(藏),冬属水,其气寒,通于肾,主收藏,寒邪当令。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季气温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免疫能力下降,易诱发或加重许多慢性病。冬季宜选食物有:狗肉、牛肉、羊肉、鸡肉、雀肉、龟肉、虾仁、海参、黄豆、鹿茸等温补的食物以及大葱、生姜、大蒜、辣椒、胡椒、核桃、桂圆、红枣、红糖、枸杞、板栗等补肾通阳食物。

4fb4e702a1e9d650484d4b39d71a4cf6.jpeg

地利——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周围的植物(食物)是最好的调节搭档。

北方寒冷,当地就会生长一些“温热”(性)的食物,人吃这些食物就可以祛寒保暖。

南方燥热,当地就会生长一些“寒凉”(性)的食物,人吃这些食物就可以解热降火。

这些饮食习惯,是一代代人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食疗经验。不要小看吃,“病从口入”是告诫我们,饮食不当是疾病的最大来源。

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我们的祖先,对“吃”的告诫是非常严厉的。祖先把“药”分为三等:上、中、下。

“上药,主养命以应天”,是告诉我们,“天南海北”都能吃的食物,是最好的药物。把吃饭当最好的食疗,把食疗当最好的药物,是为上策。

“中药,主养命以应地”,是告诉我们,北方的食物让南方人吃会“上火”,南方的食物让北方人吃会“受寒”,只能是偶尔“调节”平衡的时候用一用,或者说尝尝新鲜还可以。如果花大价钱吃“巧口”,却是花钱买罪受。一些“药食两用”的食物,也是“调节”身体平衡的时候用一用,如果经常拿着这种“食疗”当饭吃,是为中策。

“下药,主养命以应人”,是告诉我们,一些药物再好,也只能是有病的时候吃。有人得病,就要用药,药是以“相克”为主要原理。疗效越明显的药物,其毒性也越大,所以用药物治病,是为下策。

因人而异,小天为顺。一个人的问题不可能是一个,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什么样的体质,什么样的病情,什么样的状况,所选择的食疗要分内容、分先后、分阶段,而且应该因人、因时、因地去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祖先把食物分为五性和五味。

食物的五性:即寒性、凉性、温性、热性、平性,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而概括出来的。这种效果主要反映在功用上,但也可以反映在副作用方面。凡是能够治疗热证的食物,大多属于寒性或凉性,但寒凉性的食物却有抑制、损伤人体阳气的副作用。例如绿豆、西瓜、冬瓜、苦瓜、紫菜、白萝卜、香蕉等食物多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热性病症或火气偏重的人宜多吃,但是阳气不足、虚寒体质的人则忌食。相反,凡是能够治疗寒证的食物,大多数属于温性或热性,但是温热性的食物却有助热燥火的弊端。例如羊肉、辣椒、姜、葱、蒜、酒等食物多有散寒暖胃的作用,寒性病症或虚寒怕冷的人宜多吃,但是热性病、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忌食。而平性食物是指性质比较平和的食物,例如红萝卜、黑豆、玉米、花生、猪肉、牛肉、牛奶、鸡蛋、葡萄、无花果、白砂糖等,常见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适宜的。了解食物的五性,就可以指导我们的食疗宜忌,大家可以参考文章<食物的五性分类>。

对于保健食疗,一般可遵循下面的原则:1、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2、性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它季节都可食用。3、性凉的食物夏季可经常食用,其它季节如要食用,须配合性温的食物搭配吃。4、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如要食用必须加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搭配吃。

食物的五味:即食物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酸味——有收敛、固涩的功能。食用酸味的食物有使身体收缩的功效,可以用于延缓疾病的发作。此外出汗太多,或排泄频繁,也可以食用酸性的食物来调理。辣味——有发散、促进循环的功能。凡是身体外表异常的症状均属表证,一般表证都以发汗的方式来调理。甜味——有补养、弛缓、中和的功能。气血不足会使人疲倦,甜食有补充气血的功能,所以疲倦时都比较喜欢甜食。疼痛是由肌肉紧张而引起,甜食能解除肌肉紧张,使身体柔软,这叫做弛缓的作用。此外,甜食还能中和毒性的东西,具有解毒的功能。气血不足叫做虚证,治疗虚证都用甘草、大枣、蜂蜜、砂糖等。在汤液的处方里多半有甘草、大枣这两味。苦(腥)味——有排除燥湿的功能,吃进了苦(腥)的东西,会令人呕吐,藉以排出体内的滞水。苦味的食物还有利尿的作用。另外,腥味也属于苦味的一个种类,有“祛污”解毒的功效。咸味——有软化硬物及促使下痢的功能。咸味的食物能软化体内酸性的硬块。比如甲状腺肿大的肿胀,就是用咸的海带或海藻来治疗。还有喝盐水能使胃肠内不干净的东西,以下痢的方式排出体外。

食疗的纪律——虽然大家都很重视食疗,但日常生活中,往往一时经不住各种“诱惑”,小不忍则乱了大谋,所以,人不可一日无食,食不可一时无纲,我们还要严格遵守三大“忌”律,八项注意:

三大“忌”律:一忌寒凉食物,像雪糕、冷饮、扎脾等寒凉食物(饮料),食道里面的温度本来很高,突然来个“忽热忽冷”,血管急速收缩,血液急速变粘,流动急速变缓。这三个“急速”,导致内里微循环瘀、堵。如果经常这样“贪凉”,食道部位的各种功能都会很糟糕。现代人癌症为什么越来越多?癌症哪里发病率高?围绕“食道”部位的癌变占绝大多数。二忌包装食物,特别是儿童食品。这些食品,大都经过高温加工,营养价值已经大量流失。更严重的是,包装食品都加有“防腐剂”,就是“抗生素”。这些东西吃进肠胃,将杀死大量“益菌”,导致消化吸收严重紊乱。三忌垃圾食品,通常把仅仅提供一些热量、没有别的营养素的食物,或是营养成分超出人体需求量并最终在人体内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称为垃圾食品。垃圾食品的危害,

八项注意:1,注意不能“暴饮暴食”, “狼吞虎咽”缺少“唾液”的分解,少一道加工程序,就不利于消化吸收。在“细嚼慢咽”的过程中,大脑会慢慢传递给“食欲中心”一道指令,让你有“逐渐吃饱”的感觉。等“七八分饱”的时候,已经感觉不饿了,就会减少进食量。而吃得快,这道指令还没有传递过来,老是感觉没吃饱,就会加大进食量。

2,注意不能“营养超标”,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每餐吃得很“丰盛”,大吃特吃,享尽美味。可造成了营养严重超标,身体需要才是最好的,不需要了就是累赘,造成身体的代谢负担,还可能转化成有害物质。

3,注意“吃饭先喝汤”,古谚有“吃饭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等于给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保护消化道,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吃饭中途不时进点汤水,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而使体液丧失过多产生口渴,这时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吃饭先喝汤,或者随喝随吃,可以容易产生“饱涨”感,就会减少进食量。

4,注意“主辅搭配”,主食是饭(米、馒头、杂粮),副食是蔬菜(肉类),水果是捎带。主食三顿饭必须吃,而且要多样化。蔬菜可以多也可以少,水果可吃可不吃。不吃水果不会得病,少吃蔬菜不会死人

 5,注意“安全优选”,从喂养饲料角度讲,兔子肉比羊肉安全,羊肉比牛肉安全,牛肉比猪肉安全。从打激素、农药来讲,“叶和果”最不安全,“茎”类次之,像地瓜、土豆、花生、洋葱等“根类”最安全。另外,像香菜根、葱根、芹菜根等很多有营养价值的,反而都被我们扔掉了。

6,注意“反季搭配”,有句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很多病是反季节得的,现代人有了空调、冰箱,夏天更易得“寒病”。冬天有“暖气”,活动少,吃的“高热量”散发不出来,更易得“热病”。所以,“寒”与“热”要合理调整,“反季节”的食物,特别是水果(包括南北异地水果),偶尔“尝鲜”可以,大吃特吃是不行的。

7,注意“能生吃则生吃”,现代人炒菜,能炒则炒。一是加大成本浪费,二是营养素流失,三是不必要地多吃油。像洋葱、花生、白菜、黄瓜等能生吃的菜,尽量“蘸酱吃”、“煮着吃”。 像芹菜、菠菜等,可以用开水烫过后,“拌着吃”、“调着吃”。能不见油的尽量不见油。

8,注意“吃啥补啥?”,肺不好吃动物的肺,肝病吃动物的肝脏,肾不好吃“腰子”,胃不好吃“肚”。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某个脏器的功能,是在它有“生命活性”时才会发生作用,况且这种功能,是和身体其它各项功能“综合发挥”的作用。做熟了的食物,仅仅是“一块肉”而已。这种吃啥补啥,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的愿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53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