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到养生时,主要注意三大平衡:人体内部各脏器之间的平衡;人的心态的平衡;人与天地、自然的平衡。
古人的饮食营养观念是建立在得当与否,也就是宜与忌两方面的。如汉代大医家张仲景所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后世医家极拥护这种观点并有所发挥。如唐代医家孙思邈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饮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因此,品评饮食的营养价值,不管是用于食补还是食疗,都不应从其是否珍、奇、名、贵出发,而应着眼于使用是否得当。
饮食的宜与忌体现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病情,以及饮食调配、用法、用量各方面。根据人体的生理表现,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如形瘦、善动、易怒的“木火质”;体胖、身懒、嗜睡的“痰湿质”;面白、肢冷、畏寒的“阳虚质”等。
针对不同的体质,其饮食内容就有所宜、忌。如“木火质”者,应以水果、蔬菜、谷、豆等清淡性质和奶、蛋等润燥食品为宜,而牛、羊、狗肉,无鳞鱼,奇禽怪兽,生猛海鲜类及辛辣生火助阳性质的食品则为忌。“痰湿质”者,以水果、蔬菜、谷、豆等清淡或利湿类食品为宜,而肥肉、奶类、油类等滋腻、生痰、助湿类食品则为忌。“阳虚质”者,以鱼、禽、肉、蛋、适量的辛温等类食品为宜,而冷荤、冷饮、多量的水果与蔬菜为所忌。
一般地处高寒、寒湿地区者,应以辛温、辛热、助火、补阳类食物为主,如适量的八角、茴香、花椒等辛香调料和辣椒、羊肉、鹿肉、狗肉等为宜,而寒凉降泄性质的食物,如莜麦、荞麦、苦瓜及冷饮、冷荤等则为忌。地处温热、湿热地区者,应以辛凉、甘凉、甘寒、清凉降火性质食物为主,如水果、蔬菜、冷食、冷饮、冷荤、河鲜等为宜,而辛辣、助火、补阳类食物则为忌。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53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生粉的妙用,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