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心疼!1月大新生儿肚脐外鼓,愚昧的父母竟用刀片来放气

金樱子 2023-07-22 12:21:06

无知是真的害人!

宁波妇儿医院小儿外科就遇到了这么一个令人心痛的案例:

今年 1 月份,收治了一名小肠从肚脐眼跑出来的新生男婴。最令人心疼的是,这节裸露在肚子上的一坨小肠,足足有四五十厘米长。已经被卡 3 个小时,其中一段 25 厘米长已经发黑......

这个可怜的宝宝出生才 1 个月 11 天,被送到医院时已经脸色惨白,手脚冰凉,还伴有休克的征兆。

送到医院后,医生也吓了一大跳,马上将这名宝宝推进手术室抢救。经过一个小时的紧急救治,最终这个宝宝被送回到ICU,暂时脱离危险。

▲缝合后的宝宝肚脐

好好的孩子,小肠怎么就跑出来了呢?

医生仔细询问父母才知道,原来他们早上给宝宝擦身的时候,发现宝宝肚脐竟然鼓起来了,以为肚子里有气,就想着给他放放气。

于是两人找来刀片,在肚脐上划了个小口子。原想这样可以帮助“放气”,谁知反而却害了孩子,顺着破口,小肠夺口而出。

伴随着疼痛,宝宝哭闹得越来越厉害,小肠也是越跑越多,吓得夫妻俩赶紧将他送到医院来。

“这样无知的父母已经不是头一回见了。”医生无奈又气愤的说,“之前还有父母因为听信女宝宝必须要挤一挤乳头,以后才能长得好的说法,把未满月的一名女婴的乳头掐得红肿,最后因为化脓不得不做了切开引流。”

其实这个男宝宝得的只是小儿脐疝,很常见的小问题,在 2 岁之前一般 90% 都会自愈,并不是所谓的“里面有气”,也不需要“放气”!

然而这样一个自愈的疾病,竟然被愚昧的父母弄得差点要了命!实在是痛心!

本期,小wu就给大家说一说17 个新生儿常见的问题及护理方法,没有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宝爸宝妈一定要看一看,对孩子的生命安全负起责任来!

/ 一 /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一) 生理性黄疸

通常正常新生儿也会出现的,血胆红素数值<12.9mg/dl。

一般 2~3 天出现,4~7 天达高峰,程度轻,呈亮黄色,足月的宝宝在出生 2 周内消失,早产的宝宝大多在出生后 2~4 周内消失。

宝宝一般吃奶、拉便便情况都好,注意做好动态观察即可。

护理建议: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主要是坚持多吃多排原则,适当让宝宝晒晒太阳,但注意遮住眼睛和生殖器。

(二)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常见原因有: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头颅血肿、颅内出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广东人多见)、感染、甲状腺功能低下、喂养延迟等。

如果皮肤呈暗黄色,那么可能是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或先天性胆道发育异常。

护理建议:

黄疸的治疗主要针对的就是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是蓝光照射治疗。

蓝光可以将宝宝体内可能危害神经的胆红素,转化成一种可以直接从胆汁和尿液排出的胆红素,从而达到退黄目的。

(三)黄疸护理误区

1. 吃茵栀黄、金银花不仅不能使黄疸水平降低,还可能导致宝宝腹泻。

2. 母乳与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相关性:

第一种情况:出生1周内的孩子,与母乳分泌量少、乳汁摄入不足有关,以至于排泄少,从而导致黄疸值下降得慢。

第二种情况:2周后的宝宝,单纯母乳喂养,除了黄疸没有出现其他异常。停母乳3天,黄疸可明显消退。

无论何种情况,当黄疸程度达到治疗标准时,医生会采取光疗等安全有效的方法帮助宝宝。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品,所以妈妈们还是必须坚持母乳喂养。

/ 二 / 新生儿吐奶(溢奶)(一)新生儿吐奶原因1. 生理性原因

因为宝宝现在的胃是呈水平状的,胃容量小、食道短、且食道与胃连接的贲门也尚未成熟,胃贲门部位的闭锁能力还较弱,这是生理原因导致宝宝溢奶。

2. 喂养方式不当 / 宝宝自身因素

如果宝宝吃奶过快过急、过饱、吃奶姿势不正确、空气吸入太多、消化不良等,都会导致宝宝容易溢奶。

宝宝吞入空气是难以避免的,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

空气被吞到胃部,气体是往上走的,加上宝宝贲门闭合功能不完善,所以胃里一部分奶会喷出到食道,有时吐出的奶像豆腐花,这是奶和胃酸凝结成的形状,属于正常情况。

3. 吃奶后过于兴奋 / 晃动厉害

小月龄宝宝特别容易溢奶和吐奶,宝宝 3 个月以后,吐奶现象就会慢慢减少;宝宝 6 个月后,自己能坐直,吐奶或溢奶会消失,或者只是偶尔还会一两次。

个别宝宝 6 个月后还是会有吐奶情况,直到学步期才消失。

(二)如何减少宝宝吐奶频次

美国儿科学会提供的减少吐奶频率的方法:

1. 喂奶时,尽量保持安静、平静且愉快,避免吃奶过程中有打扰、突然的噪声、强光等,以免分散宝宝吃奶注意力。

2. 吃奶粉的宝宝,在吃奶过程中要每隔 3~5 分钟就拍嗝,不要让宝宝平躺喝奶。

3. 建议在喂奶后半小时内,尽量让宝宝保持直立的体位,不要采用俯卧睡姿来减轻吐奶症状。另外对宝宝来说,最安全的睡眠姿势是仰卧,即是背部平躺。

4. 宝宝刚吃完奶,不要挤压宝宝腹部或剧烈玩耍。

5. 奶瓶的奶嘴大小要合适,奶孔不要太大。翻转奶瓶后,滴出几滴,然后停止,这就能说明奶嘴上的孔大小合适。

(三)宝宝吐奶后的注意事项

宝宝吐奶后,重点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如果精神状态好,就不用担心。

如果宝宝吐完后,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无法安心睡觉,这种情况要看宝宝是不是感冒发烧,应及时看儿科医生。

(四)如果宝宝吐奶出现以下问题,要及时看儿科医生

1. 宝宝吃奶后,出现呕吐、间歇性咳嗽、烦躁、吞咽困难、弓背以及体重减轻,就要咨询儿科医生。

2. 宝宝吐奶频率增加,呈喷射状,喷到你的大腿或落到地面。

3. 宝宝吐出的奶含有胆汁,是绿色的。

4. 每次喂奶的时候,宝宝都会噎住并且咳嗽。

5. 宝宝出现明显的身体紧绷和痛苦,严重哭闹和打挺。

/ 三 / 产瘤、先锋头有的新生宝宝出生后,头部可触摸到一个隆起的“包”,用手摸感到柔软,压之有凹陷,这种“包”叫产瘤。

产瘤的发生是由于新生儿的头在通过母亲产道时受到挤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受阻,造成头先通过产道的部位,皮下水肿,这种情况无需特殊处理,几天后会自然消失。

/ 四 / 粟粒疹在宝宝鼻尖、鼻翼、两颊等处,常可见如针尖大小、黄白色的小疹子,这是婴儿粟粒疹。由于皮肤毛孔被分泌物堵塞而引起,通常几周到几个月后会自行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消化不良、热气上火”,要用药水涂,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护理建议:

妈妈们记住不要用手去挤,以免引发感染,一般在宝宝出生后数周会自然消失。

/ 五 / 生理性脱皮新生儿出生几天或几周后,会开始出现脸部和全身脱皮现象,这是新生儿皮肤的新陈代谢,旧的上皮细胞脱落,新的上皮细胞生成。

而皮肤上的胎脂,随着上皮细胞的脱落而脱落,从而就形成脱皮。

生理性脱皮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不用治疗。

护理建议:

脱皮期间,可涂抹润肤保湿的用品,来保持宝宝皮肤湿润。记住不要撕宝宝的蜕皮,会容易感染,应等待自然脱落。

如果宝宝脱皮的同时,有红肿或水泡等症状,可能是属于病态,应及时就医。

/ 六 / 马牙多数婴儿在出生后 4~6 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

“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护理建议:

马牙一般不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不过有的宝宝会出现喜欢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马牙带来的不适,如局部发痒、发胀等。

只需擦干净奶渍、口水,让皮肤黏膜保持干净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口腔疾病,不需要就医。

/ 七 / 吸吮小泡新生宝宝口唇出现的白色小泡是因为吸吮引起的,与干燥缺水、喂养方式以及“上火”没有关系,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的皮肤很娇嫩,口唇部的粘膜更是娇嫩,吃母乳时需要用力吸吮才能吃到,这样就会引起宝宝娇嫩的口唇粘膜出现小泡,这个现象不用特殊的治疗。

护理建议:

1. 控制喂奶时长:每次吃奶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且喂奶后要清洁宝宝嘴唇。

2. 改正睡眠习惯:有的宝宝喜欢含着乳头睡,尽量不要让宝宝含着乳头睡,减轻宝宝嘴唇负担。

/ 八 / 鹳咬伤一部分宝宝出生时脖子后面、眼皮或者鼻尖上会出现一片不规则的红色区域,这是一些毛细血管群,通常会在 1 岁半左右时自行消失,不需要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由于在西方有鹳鸟送子的传说,认为宝宝由鹳鸟叼来送到爸爸妈妈怀里,所以有人称这些红印为“鹳咬伤”。

/ 九 / 生理性抖动大部分宝宝睡眠都属于浅睡眠,遇到声音、光亮、震动时常会出现四肢或身体无意识、短暂不协调的抖动,属于惊跳反射,多见于 3 个月内的宝宝,是正常生理现象。

这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一般宝宝 6 个月后,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对肢体控制能力更强,身体不自主抖动的现象就会消失。

护理建议:

如果不自主的抖动经常会影响宝宝睡眠,建议妈妈们可以用睡袋或裹襁褓来帮助宝宝入睡。

/ 十 / 生理性体重减轻新生儿出生 2~3 天,由于胎粪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丧失水分较多,加上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能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时体重还低,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会减轻 5%~10%,一般到第 10 天就会恢复到出生时体重,10~14 天体重开始增加。

如果出生后 14 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应该找找原因,如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小孩生病等因素影响。

/十一 / 生理性乳房增大无论男宝,还是女宝,出生 5 天左右会出现乳房的肿胀现象。

这是胎儿在母体内受妈妈雌激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来自母体雌性激素的逐渐消失,肿胀的乳房也会渐渐恢复自然,所以不需要担心。

护理建议:

请不要去挤压宝宝乳头,容易导致感染发炎,严重甚至会引起败血症!

女性宝宝如果发生乳腺炎造成乳腺管堵塞,还会影响成年后的乳汁分泌。

/十二 / 红色尿液有些宝宝在出生几天后,排出的尿液会看见淡淡的红色,这是因为新生儿白细胞分解过多,以致尿液的尿酸盐排泄过多,溶解在尿中的尿酸一旦结晶便呈现粉红色。

这属于正常现象,几天后会自行消失,不属于病态。

/十三 / 假性月经有女宝宝在出生几天后,会有少量血液从阴道排出,像是来“月经”。

这其实是因为女宝宝出生时体内存在一定的雌激素。

主要是胎儿期妈妈由胎盘传给胎儿,出生后雌激素会不断下降,7 天左右会降至最低,就会出现阴道充血,以致于出现细胞脱落的“假月经”现象。

/十四 / 打嗝频繁宝宝打嗝,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引起的现象。其实这是个很正常的生理性现象,妈妈不必过于焦虑。

另外,宝宝打嗝,不会因拍嗝而立刻消失,而是会打一段时间。有时是 5~10 分钟,有时 20 分钟,有时是 30 分钟。

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他把嗝打出来。虽然有拍嗝,但不一定每一次都能拍成功,所以我们需要提前认知到这个问题,焦虑的心情才能够有所缓解。

护理建议:

1.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在喂奶时要经常给他拍嗝,对于吃奶瓶的宝宝,他每吃 60~90 毫升奶后,就可以给他拍嗝。如果是母乳喂养宝宝,就趁着换边时给他拍嗝。

2. 如果宝宝吃奶时就开始打嗝,妈妈可以给他换个姿势,试着给他拍嗝,等不再打嗝了再继续喂奶。如果宝宝打嗝情况 5~10 分钟还没有停止,再给他喂几分钟奶。

3. 在给宝宝拍嗝时,如果拍了几分钟还没有把嗝拍出来,不用过于担心,可继续给他喂几分钟奶。不是每次吃奶时宝宝都会打嗝,也不是每次拍嗝时,都能拍出来。

4. 还可以在宝宝吃完奶后,再试着给他拍嗝,然后再竖抱 20~30 分钟来防止吐奶。

5. 如果宝宝经常打嗝,妈妈尽量选在他安静时喂奶,不要在宝宝过于饿的时候喂奶,这样做通常会减少吃奶打嗝的现象。

/十五 / 新生儿打喷嚏打喷嚏是肌体从鼻道排除刺激物或外来物的一种方式。

因为宝宝鼻腔狭小、无鼻毛遮挡灰尘、鼻道狭窄且短,鼻粘膜血管丰富,所以容易受到空气和灰尘刺激,从而产生神经性反应,引起打喷嚏。

护理建议:

如果宝宝精神状态一切正常,说明是生理性因素,持续观察即可。

另外,由于宝宝鼻腔生理结构的问题,当有分泌物时,很容易出现鼻塞的情况,影响宝宝呼吸。

当宝宝打喷嚏时,妈妈们要观察宝宝鼻腔是不是有分泌物堵住,及时清理。

/十六 / 生理性腿弯这种现象是因为宝宝在子宫受空间限制,四肢呈屈曲状,出生后可以自由伸展,但小腿会延续之前的轻度弯曲,所以会呈“O”型。

这就导致新生宝宝到 2 岁之前,腿部看上去略弯曲,是常见的生理现象。

护理建议:

妈妈们不用为这种现象过于担心,在宝宝出生 2 周后应每天坚持吃维生素D,促进宝宝对钙的吸收,从而预防佝偻病。

/十七 / 小儿脐疝肠道的一部分在靠近肚脐处的上腹部肌肉开口突出来,就形成了脐疝。(简单说就是肚脐那里突出)

大多数宝宝脐疝都不严重,会在 1 岁时或更长时间内自动闭合。

发现宝宝患有脐疝时,家长不需要额外做任何动作,更不要把肚脐眼膨胀的部位人为按压下去。

家长可以尽量在宝宝哭闹时积极安抚,减少哭闹时间。

如果宝宝的脐疝在 4 岁仍没有消失,或者显示后再次出现,这时可能需要手术进行治疗。只有少数宝宝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来把这个洞封闭上。

最后,韵妈想说,孩子成长,家长先行。用科学育儿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告诉孩子,你是合格的爸妈,你可以做他们生命中的大树,为他们遮风挡雨!

学习科学孕育、养育知识,对家长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何其幸运啊!

PS: ……

如何护理新生婴儿

新生儿非常的较弱,我们一定要科学的护理,怎样照顾好新生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照顾新生儿攻略,仅供参考。

怎么照顾新生儿

1、注意保温:俗话说,若要小儿安,注意饥和寒。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成熟,皮肤调节功能又不健全,体温可随室温的高低而变化。室温高,体温也高;室温低,体温也低。因此,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是维持新生儿体温的重要条件。夏天不要穿得太多,包得太紧,冬天,应防寒保暖。

2、科学喂奶:母乳是新生儿最佳营养品,里面所合的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温度适宜,哺乳方便。因此,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则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也可以,不过要注意配制方法。常用的有下列几种配制法:

(1)配方奶粉配制法:按容积1:4的比例来配制,即1份奶粉加4份水,也就是一汤匙奶粉,加四汤匙水。

(2)牛奶加等量大米汤:这种混合的配制法,适合于消化不良的婴儿。如果长期服用,还需增添其他辅助食物。

新生儿出生后6-8小时,可试喂母奶,以刺激乳头分泌乳汁,以后隔3-4小时喂奶一次。在两次哺乳中间,喂点水或葡萄糖水,午夜停喂一次,以保证母亲的睡眠,同时也不会影响婴儿正常的营养和发育。产后2-3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不仅含有新生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抵抗疾病的物质叫抗体。如果用奶瓶喂奶,要将奶头煮开消毒后使用。喂完奶后,要把婴儿竖起来轻拍背部,使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以防吐奶。

3、保护皮肤:新生儿皮肤表面有一层白色油脂附着,叫做胎脂。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侵入及保温的作用。出生后不必立即擦去,只须将胎脂积聚较多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用无菌纱布,蘸少许干净的食油轻轻擦抹即可。第二天用温水给新生儿洗澡,先洗上身,后洗下身,不要把脐部弄湿。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破损,因此,洗澡时动作宜轻快,以后每日或隔日洗澡一次。初次洗澡将胎脂洗去后,皮肤呈显深红色,医学上叫“新生儿红斑”,这不是皮肤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经过一、二天后会完全消退的。

4、注意衣着:新生儿衣服应柔软而宽适,式样简单,穿脱方便,可用带子代替纽扣,随外面温度的变化,可包以夹被或棉被。尿布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做成。

5、注意大小便: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大便呈棕褐色,以后渐趋为正常黄色粥状粪便,微带酸气,每日4-6次。若大便次数增加,粪与水分开,说明有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加,呈绿色,量少,说明进食太少;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脓样,说明有肠道感染。因此,在每次更换尿布时,也要注意大便的颜色、量、性质、臭气,以及有无粘液、脓液等。

新生儿出生后大都排尿,以后排尿次数及多少,要根据新生儿大小、身体情况、奶量和水分多少而定。如果出生后12小时以后仍无排尿,则应仔细检查生殖器及尿道有无畸形,因此,在更换尿布时,也要注小便的情况。

6、注意保护脐带:新生儿出生后在12小时内,要严密观察脐带有无渗血。脐带敷料必须每日检查一次,如发现敷料被污染,要及时更换。换叛料时,要注意脐带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脐带断端有无分泌物,有无臭味。脐带脱落后,脐轮处如有湿润或炎症时,就要用酒精消毒后,涂上龙胆紫,或在脐窝部撤点消炎粉,然后,用纱稍绷带包扎起来。

7、注意乳腺及生殖器:新生儿出生后,不论是男是女,生后3-4天,常常出观乳腺肿大,8-10天达到高峰,有时,还可挤出乳汁样物,这是-种生理观象,是由母亲身体里一种内分泌素,通过胎盘作用到胎体的结果。这种现象,经过2-3周后可自然消退,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以免引起擦伤和感染。此外,女婴出生后,常有一种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时还为血性,一般过几天后会自然消退的。

8、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因此,在照顾新生儿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凡患有呼吸道感染、痢疾、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的人员,都不要接触新生儿。母亲有传染病时,也应暂时隔离。

9、预防接种:新生儿的预防接种,主要是卡介苗,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内接种。

宝宝常见小问题以及应对技巧40个

1.孩子不停地打嗝是怎么回事?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孩子受到轻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时孩子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

人出生后其神经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情况,孩子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后,打嗝的现象会自然好转。 那么,如何让宝宝的停止打嗝呢?在宝宝打嗝时可让他吸奶,喝凉开水或者通过其它刺激,如:光亮、声音等使之缓解。

2.孩子为何总让人抱着?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安静,不爱哭闹,照看这类孩子比较省事;而有些孩子则经常哭闹,很少自己躺着玩耍,总喜欢让人抱着。 孩子在离开母体前其形态是弯曲的,故离开母体后的最初几个月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躺得太久会感到背部不适,因此而哭闹,此时若抱抱他,他就会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闹。此时父母如果因太忙而无法分身的话,就要同婴儿说说话,并抚摸他,或摇动摇篮。对于3个月之内的婴儿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不必担心会抱成习惯,等孩子5个月后再慢慢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3.孩子为何总朝一侧睡?

一般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头的形状,所以很重视孩子的睡眠姿势。有些家长看到宝宝睡觉时头总朝向一侧,则担心会导致偏头,因此试图在孩子的枕下、背部垫上毛巾来改变头的方向。但是没多久,孩子的头又偏向原来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时间宝宝的头型看起来的确是歪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等到宝宝能够翻身时,他就会不断改变头的方向而朝向另一侧了。孩子l周岁时,偏头现象就不会太明显了。

4.囟门是否可以碰?

宝宝头顶部的囟门软软的,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洗头时令碰伤囟门,因此,孩子出生数月尚不敢给孩子洗头。 孩子的头部分泌物较多,应经常清洗,虽然囟门未闭合时此处较薄弱、柔软,但仍有头皮和皮下组织保护。洗头时只要注意不用力压囟门,而是用手或纱布轻擦此处,就不会碰伤它。

5.孩子为何经常打喷嚏?

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个三个地连着打,有些家长见此情景便以为孩子着了凉而赶紧给孩子加衣被。其实婴儿打喷嚏并不一定因着凉所致,婴儿的鼻粘膜比较薄弱,因此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

6.突脐要紧吗?

突脐是婴儿的常见现象,有的孩子的肚脐甚至大如杏子,孩子大哭时突出两厘米高,但却无疼痛感。 突脐是怎样造成的呢?有人认为突脐是孩子哭闹所致,故称“哭肚脐”,而有人甚至怀疑是否是分娩时助产士的技术不高,肚脐的结扎方法错误所致。一般说来,当妇女即将分娩时,胎儿的肚脐孔会自然闭合,但也有少许胎儿是在肚脐孔尚未闭合时出生的。肚脐孔未闭合的婴儿,一用力,则会因腹压增高而使肚脐外突。突脐对婴儿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影响,无需特殊治疗,肚脐孔就会随着发育的不断完善而闭合。一般在出生了3个月后即闭合,绝大多数突脐的婴儿在出生1年后其突脐均会消失。

7.如何使生病的孩子保持安静?

若孩子在生病时也不爱躺在床上,则说明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也可据此判断出孩子的病较轻,可不勉强他睡觉。若宝宝患病时哭闹不止,而一抱即安静入睡的话,父母就应辛苦一点,整夜抱着孩子,好让他乖乖地睡。 刚开始发烧,宝宝往往全身发抖,手脚冰冷、脸色苍白,这时,可以用热水袋,电热褥等在床上加温后让孩子安睡。 若孩子在炎热的夏天发烧时,则应该打开窗子,使空气流通。因为此时关闭门窗,孩子不易人睡。 在孩子休息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他——频繁地试体温、喂水、喂药也会使孩子感到疲劳。

8.新生儿为什么易呕吐?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由于胃肠道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

由于上述原因,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若在喂奶后将孩子轻轻竖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会避免呕吐发生。 孩子呕吐的另一个原因是喂养不当。如:喂得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温度不适(太凉或太热),使胃蠕动增加,导致发生呕吐。 这种呕吐往往偶然发生,且呕吐量较多。对此就注意纠正喂养方法。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导致呕吐,如:先天性食道闭锁,胃扭转、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等,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在孩子休息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他——频繁地试体温、喂水、喂药也会使孩子感到疲劳。

9.如何预防臀红?

臀红又叫尿布疹。由于新生儿皮肤柔软,若大小便后不及时换尿布或擦洗臀部,孩子的皮肤就会受尿便酸碱性刺激和湿尿布的浸泡而引起皮疹,严重的可出现皮肤脱落或皮肤糜烂,非常疼痛。 预防尿布疹的`最好的方法是勤换尿布,用过的尿布要烫洗干净,再在日光下晒干,保持尿布的清洁和柔软。孩子大小便后要给他(她)洗净臀部和会阴处,擦干后扑上爽身粉或涂5--10%的鞣酸软膏,以防尿便直接刺激皮肤。若已发生尿布疹,要设法使患处保持干燥、清洁。大小便后要将臀部洗净擦干,再涂上龙胆紫或尿溴红。

10.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牛奶或奶粉中维生素C和D的含量很少,所以人工喂养的小儿需要补充维生素C和D。 母乳喂养的小儿,若母亲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柑桔水果,小儿就不会缺乏维生素C,但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极低,所以吃母乳的孩子易缺乏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的常用办法是给小儿服用鱼肝油,给小儿喝桔汁则可补充维生素C。

11.小儿何时开始出牙?

小儿乳牙共二十个,约六个月开始出牙,至2--2.5岁出齐。小儿出牙时间差异比较大,有些早至4个月,而有些却迟至10个月左右,都属正常情况。二岁以内小儿乳牙总数大约等于月龄减4--6,例如14个月小儿出牙8--10个。

12.如何知道婴儿是否对添加的食物过敏?

婴儿对某些食物过敏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在尝试新食物时,更容易发生。一般食物过敏的反应是出疹或腹泻,因此,给婴儿添加新的食物时,应先添加单一的食品,一旦发生过敏,即可找到过敏的食物,待婴儿适应单一的食物后,再添加混合种类的辅食。

13.如何预防婴儿患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膳食中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贫血的婴儿有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和生长迟缓等表现。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缺铁性贫血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也有不良的影响。 出生时婴儿的体内储存有丰富的铁,加之从母乳中得到的铁可以满足宝宝头四个月的铁需要。但四个月以后,必须有规律地给孩子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每日给婴儿添加1-2个蛋黄,每周二次在婴儿辅食中加入肝泥。可以大大减少贫血的发生。若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菜汤或果汁,可促进铁的吸收。

14.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摄入不足所致。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但大多数食物中含量较低,不够用,人体主要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当从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D较少,晒太阳太少,小儿就会患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要注意以下措施:

1)提倡母乳喂孩子,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辅食;

2)多晒太阳,平时每天户外活动在一小时以上;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鱼肝油和维生素D。

15.如何让宝宝睡好觉?

许多年轻的父母经常询问“如何让宝宝安安静静睡觉?”这的确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让孩子吃饱十分重要;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孩子入睡;让孩子听有规律的声音如轻柔的节拍声等;给孩子一个与白天不同的利于入睡的环境。如关掉电视机,收音机,减弱室内光线及尽量减少嘈音;保持室内温度在19--21摄氏度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婴儿的睡眠时间是没有规律的。

16.怎样让孩子安全睡觉?

婴儿睡觉应采取仰卧位。其他体位只有在医生的指导时才能使用。此外,为使孩子睡眠时安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二岁以前,不要让孩子用枕头睡觉,枕头有时可使孩子窒息;不要使用塑料床单;不要给婴儿盖太多或太厚的被子,让孩子太热不好,甚至有危险;还要使用安全婴儿床。

17.每天孩子睡觉的时间是多长?如何安排?

每个孩子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新生婴儿需睡18-20小时左右,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差不多。随月龄的增长,婴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3-6个月时为14小时左右,6-12个月为12-14小时,而且晚上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要安排好宝宝的睡眠,就要注意在白天给予适当的活动或运动,比如到户外晒太阳,中午或早晚这段时间安排听音乐或做游戏,这样可适当缩短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消耗其精力,在晚上睡得更香更甜。这种训练可从4-5个月开始。

18.宝宝啼哭怎么办?

婴儿尚未具备语言功能,哭吵是表达要求或反应身体不适以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婴儿哭吵是因为饥饿,口渴,尿湿,尿布不干净以及要抱等,这种啼哭是生理性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啼哭:喂孩子母乳及其他食物,让孩子吃饱喝足;抱孩子走动,并轻轻摇动;给孩子哼小调,说话或让其听些柔和的声音;给孩子适当的玩具或坐在窗边向外望等。由于护理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的包裹过紧,环境过热过冷,物件疼痛,热水袋烫痛等引起的哭吵,则必须仔细查看,怯除诱因。 哭吵有时也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应,如消化不良,中耳炎,肠绞痛等,此时婴儿的哭声多呈痛苦状,抱起或喂奶也不能使哭闹停止,多伴有发热,咳嗽,吐泻,面色苍白,精神柔弱或等病理特征,这属病理啼哭,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19、小儿如何喂养?

躺着哺乳不失为一件以逸待劳的事情。尤其是晚上,你完全不需要起床给宝宝喂奶,让宝宝睡在你的身边,当他饿的时候,就把他拉到身边直接喂奶。 这样可以把喂奶对睡眠的影响降至最低。

20、如何清理吸奶器?

买一种可以放在微波炉里用的袋子,把用完的吸奶器,奶瓶,奶嘴洗干净放进去,然后一起放进微波炉或者消毒柜里消毒。

21、如何助宝宝吸奶?

自动吸奶器是个好东西,有了它你可以腾出手来读读报纸,甚至可以边吃饭边吸奶。

22、如何给宝宝调奶?

买一个容量1升以上的水壶,每次冲好1升的配方奶,需要的时候取适量加热就可以了,这样可以省去你每喂一次奶就调一次奶粉的麻烦。

23、换尿布的准备工作?

除了宝宝房里,可以在多个地方放置“尿布篮”,里面放上尿布,尿片,擦拭用的毛巾和少许玩具。你可以把这样的篮子藏在桌子或者床底下,随时取用。 如果带宝宝开车外出,那么最好在你的车里备6到8个尿布或尿片、一些爽身粉、擦拭用的毛巾、一套干净的宝宝服、装有清水和配方奶的奶瓶,还有充足的食物、果汁、零食、消毒水、绷带、眼药水、退烧药、镊子、防晒霜、太阳帽、避蚊水,还有应付天气变化的夹克或毛衣以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了这套完整的“装备”,哪怕在外面遇上交通堵塞耽搁一晚上都不怕了!

24、小儿的夜间护理?

睡袍比代扣子的连体衣裤脱换起来要方便得多,你甚至不用开灯就可以搞定换尿布的整个过程,试一试吧!

25、如何给宝宝洗澡?

把宝宝洗澡时要用的毛巾,浴巾,香波,乳液,换洗用的衣服,尿布收集在一个篮子里,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这样给他洗澡的时候就不用到处跑了。

26、妈妈如何处理家务?

准备一个大篮子或者箱子,当你来不及细细整理或者突然有朋友来访的时候,把宝宝乱扔的东西统统收进去,藏进壁橱,等空下来再进行整理。 在经常需要清扫的房间的伸手可及处备一些抹布和湿巾,以便随时拿来清理污垢。虽然这需要花点钱,但是清洁效果很不错,而且也可以节省时间。 准备一块小黑板,或者使用报事贴,每天写上当天必须做的事情。这样你还可以顺便为孩子他爸安排一点点“任务”,免得他问你“我该帮你做点什么”时你又一下子想不起来哦!

27、有了宝宝后,如何挤时间做其它的事?

宝宝午睡的时候,可以趁机打扫屋子,这样什么事都有条不紊。晚上等他安静下来的时候,你的精力也已所剩无几,所以可以挑一些轻松的事做,比如洗碗。这样第二天再做剩下的家务时,心情会很好。 在洗碗池旁边放一个小桶,喂完宝宝后,把要洗的奶瓶,奶嘴,勺子什么的都放进小桶里,加些洗涤剂,倒入热水浸泡,先着手去做别的事,等空了再来洗它们。餐具浸泡一会儿,也会变得容易清洗,真是一举两得。

28、如何洗衣服?

睡觉前把衣服丢进洗衣机,第二天早晨再晾;收下来的衣服先放进一个篮子里,有时间的时候再叠。 尽量买一些不用熨烫的衣服,那会节省你不少的时间。

29、如何省时间来做饭?

有些食物可以一次做很多,如汤啊,炖品,米饭,剩余的可以放冰箱,下顿热了再吃。 还可充分利用电话和鼠标! 有些物品可以通过网上订购,这可以省去你好多时间呢! 有时候叫外卖也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去餐馆记得顺便问他们要外卖电话和菜单吧!

30、宝宝上幼儿园

如果到了宝宝上幼儿园或者托班的年龄,那么每天早上就会变得分秒必争,这时候如果有爸爸帮忙,两人配合默契,可就事半功倍哦!

31、如何增加父子感情?

每天睡觉前给宝宝洗个澡,能让宝宝睡得更香。这个任务就交给爸爸吧!在增进父子感情的同时,也让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有个短暂的休息。

32、如何保持好心情?

哪怕十万火急,也不要觉得这就是世界末日了。有宝宝在,你的生活会永远精彩。他哭泣,发脾气的时候,哪怕眼前的事情再多再杂,也要放下,和颜悦色地去安慰他吧!相信可爱的宝宝足以给你最大的安慰。

33、如果你是全职母亲或父亲,首先要抚养宝宝 如果你是全职母亲或父亲,那么请记住,你现在首要的责任就是呆在家里抚养宝宝,不要浪费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可是非常关键的一段时间!

34、再忙也要缌照顾你的宝宝 宝宝兴致来了的时候,哪怕手上的活再忙也要停下来陪他。家务,工作可以明天再做,但和宝宝度过的时光,也许会成为你一生难忘的记忆!

35、亲子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

(1)休息:高热的孩子最好卧床休息,这样可减少能量消耗,减少肌肉活动和热量的产生。

(2)喝水: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也可选用盐开水。

(3)喂养:发热的孩子一方面消耗大,另一方面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又差,因此给他们提供的食物要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可少量多餐。

(4)通风:居室空气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温降低一些,这样有助于体热经传导辐射散热,有利于降温。

(5)物理降温:可以做额部冷敷或用30%-40%的酒精擦浴;也可洗温水澡,洗澡的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2℃。畏寒、寒颤时不宜采用这些物理降温方法。

(6)口服退热药:高热时若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可口服退热药,但要注意,每次只服用一种退热药,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几种退热药,以免药物过量,出汗太多,导致小儿虚脱。也不要频繁服用同一种退热药,一般两次服药间隔最好不要少于6小时。热退时常伴有大量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擦拭或换下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7)观察病情:如果孩子虽然高热,但面色红润精神好,家长就不用着急,也不必一天往医院跑几次,只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就行。如果孩子变得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出现频繁呕吐、腹泻或头痛,则要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36、陪宝宝住院要点 宝宝住院所需的用品与成人并不一样,爸妈们要特别留心才能减轻宝宝住院的不适。

37、孩子腹痛时,采取按摩或者热敷 孩子发生腹痛时,父母们应观察其疼痛急缓和进展情况。 如果孩子腹痛不剧烈,腹痛时也没有明显的其他异常情况,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其腹部。但若哭闹不停止,或是孩子腹痛时伴有发热、吐泻、大便中带血等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不要随便按摩和热敷。

38、避免睡前喂奶

要避免龋齿的后果,可在吸完奶水后再给宝宝吸两口温开水,稍微清洗口腔内的余奶。而要避免呛咳的危险,喂奶的速度一定要控制得恰当适宜,千万不要过人急躁。此外,孩子哭泣或是呼吸急促、气喘时进食也容易被呛,所以也要避免让宝宝边哭边吃奶。

39、如何让宝宝睡好?

如果实在担心孩子,可以跟孩子同睡,但是要“保持距离”,切忌将孩子抱得紧紧的。可能的话,最好跟孩子分开睡,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孩子就不会跌下床或磕碰到。如果担心孩子因黑夜面害怕,不妨在床头安装一个柔和的灯,给孩子一点光线。

40、当宝宝哭闹不止或睡眠不安时?

不要以摇晃来哄宝宝。宝宝哭的时候只要抱着他,让他觉得安全就好了;还有市面上卖的摇摇床,也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


新生儿出生十五天了,肚子特别鼓,是怎么回事?

一般我们宝宝刚刚出来时候,都是干巴巴的,但是经过几天的母乳之后,感觉变了一个一个人样,之前的样子,真的包宝妈都丑哭了,看到就觉得自己亲生的。

我们宝宝刚出生的时候,肚子的形状其实就是圆的,每次宝宝饿的时候,都可以听见肚子闹腾的声音,还没有喝奶的时候,肚子是比宝宝的胸部低,但是在喝饱睡觉的时候,就会超过胸部,这是计较正常的宝宝状态。


第一、早产胎儿

早产的宝宝,因为还没有成熟,就出生就,而且出来以后,就住进了保温箱,所以宝宝的很多肠胃消化都比较差,所以肠道的蠕动就比较差一点,在加上如果宝妈不懂喂养宝宝,给宝宝喝太多的奶水或者喂养的方式不对,宝宝就容易腹胀。


第二、宝宝胀气

宝宝因为消化系统比较差,所以对于奶水的消化能力比较差,特别是宝宝饿太久,突然得喝奶水的,就容易导致宝宝喝太急,吞咽不过来,同时也吸入太多的空气,最后就导致肚子鼓鼓的,这个时候,宝妈可以按摩肚子,这样就可以排气,让宝宝肚子没有那么难受,过得更加的舒服,而且可以喝奶,肚子胀的话,不容易消化,同时饿的时候,总是喝不下。


第三、宝宝便秘

如果宝宝出现了便秘,那么肠道就会存贮过多的气体,同样这样气体也会流动就到肚子里面,这样宝宝就会鼓起来,宝宝便秘的情况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内热导致,也有可能着凉的,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者是早产,抵抗力比较差,被细菌入侵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宝宝便秘以后,赶紧治疗,因为如果宝宝一直便秘会影响到宝宝发育和休息。


第四、发育速度

很多的宝宝,肯定因为生病,缩写说没有吸收好母乳,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发育,还有就是乳汁没有营养,这个和宝宝不喝下奶神汤和有些素食主义有很大的关系。

而有的宝宝就是经常哭,导致了吸入太多的空气,这些空气就进入到对于,导致肚子鼓鼓的,其实很多时候,宝宝的哭闹很难解决,因为你不了解他的思想,吃喝拉撒都哭,所以有时候真的无能为力。


大部分的宝宝多少都有一点鼓起来的,这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在孕期的时候胎儿的营养和氧气,都是胎盘输送过来的,但是出生之后,宝宝昨晚学习吞咽奶水和吸吮,不然就没有东西吃,现在早产儿不断提高,器官发育都比较差,所以肚子鼓也是正常的。

新生儿出生后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这个时候宝宝的喂养一定要少吃多餐,不要一下给宝宝吃的太多,这样很容易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是腹泻。在日常生活中,宝宝肚子鼓鼓的是很常见的现象,那么15天新生儿肚子鼓鼓的怎么回事呢?



如果是肚脐眼也出现外凸的现象,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有脐疝的情况,因为这个疾病是婴儿的常见疾病,并且会导致腹压增高,出现腹部膨胀的。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脐疝等疾病,以便及时治疗,不耽误宝宝。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15天新生儿肚子鼓鼓的怎么回事。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排除了宝宝腹部受凉和喂食太多的话,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了。对于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用药,一定要通过检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才可以的。


当我家宝宝第一次喊出爸爸的时候我真的感动的说不出话,那时我就觉得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现在他也开始识字了,但是我也没有时间一直在他身边教他识字,因为我家小孩比较排斥纸质书籍,我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宝宝,网上都在建议通过动画来学习,于是我开始寻找动画类的教育材料,前后使用过多款早教类的应用,普遍存在广告频繁、在还没看出孩子学习成果就开始收费,后来我发现了【猫小帅学汉字】可积累识字量,学习程度看得见,我宝宝现在读中班已经能认800个字呢。

小宝宝肚子鼓鼓的在外人看起来非常可爱。可是,这对于新手爸妈来说却忧心不已。有的时候,爸妈担心宝宝肚子胀会不舒服,有时候担心是不是宝宝吃太多了,有时候担心是不是宝宝便秘了......

宝宝肚子胀有以下这些原因

1、腹壁肌肉发育未完善

小宝宝的肚子看起来总是鼓鼓的,比成人的肚子大,大多数是因为宝宝的腹壁肌肉发育未完善,易受胃肠充盈影响导致,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长大,肚子会慢慢平坦的。

另外,宝宝的身体前后是呈圆形的不像成人那样那样略呈扁平状,也是宝宝肚子看起来鼓鼓的原因。

2、吞食过量空气

喂奶姿势不对:宝宝吃奶的时候,如果姿势不对,吸吮太急的话容易吸入过多的空气。

奶嘴不适合:奶嘴大小不当或者是瓶身倾斜,也会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导致腹胀。

喂养方式不正确:有的妈妈没有经验,常常等到宝宝饿到哭得很厉害的时候才喂奶,这样容易吃太急导致肚子胀。

小提示:吃母乳的宝宝要尽量含住大部分乳晕;吃奶嘴的宝宝,奶嘴里要充满奶水,不要有空气,以免吸入太多空气引起腹胀。给宝宝选用奶嘴要根据月龄来选择。肚子稍有膨起,但腹软、腹膨隆均匀、排气排便正常,体重正常等,就是正常的。

3、消化不良

受到便秘等困扰,又或者是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肠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就容易产生大量气体,从而便秘。

宝宝的肚子不仅胀,而且还硬硬的,那可能是腹部着凉或消化不良,平时要注意宝宝腹部保暖。

4、哭闹的结果

宝宝哭闹得厉害的话会吸入大量的空气,造成恶性循环。一旦宝宝开始哭,就容易因嗝气而腹胀,而腹胀又会进而导致他身体的不舒服,以至于令宝宝更加哭闹不停。

5、宝宝肠胃蠕动障碍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功能性的,称为“假性肠阻塞”;一种是肠胃道真正缺乏神经节的“先天性巨结肠”。

如何判断宝宝有无腹胀

宝宝的肚子鼓鼓的不一定就是胀气了,要判断是否是腹胀导致的,可以试一下以下的的方法。

方法一:用手摸。

让宝宝躺下,用手轻按小肚子感到软软的,说明没有腹胀;假如肚子摸上去感到有些硬,则可能有胀气。

方法二:看表现。

宝宝吃奶、睡眠、活动一切都好,说明很正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不肯吃奶、哭闹,有吐奶现象则表示腹胀情况较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

防治宝宝肚子胀气的小方法

1、给宝宝喂奶时,应该注意让奶水充满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让宝宝吸入空气。

2、宝宝肚子饿得太久,吃奶时容易腹胀和吐奶。所以当宝宝要吃奶时,应该及时喂奶。喂奶过程中宝宝哭泣的话,应该给予多一些安慰,调整宝宝的情绪,避免胀气加重。

3、喂完奶后,把宝宝竖抱,让他趴在妈妈的肩膀上,并且轻轻拍打背部,这样有利于打嗝,排出胃里的空气,直到孩子打了嗝后才让他躺下来。

4、喂奶过后1个小时,如果肚子还是很胀的话,可以轻轻地呈顺时针方向为他按摩小肚子,这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气体排出,改善消化吸收的情况。

5、母乳喂养的话,妈妈应该避免吃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已经吃辅食的宝宝要少吃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比如红薯、萝卜等。

按摩缓解宝宝肚子胀

宝宝肚子胀有时候比较难受,妈妈们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方法来帮助宝宝缓解腹胀的痛苦。

1、腹部按摩

宝宝仰卧在床上,妈妈搓热双手,以宝宝的肚脐为中心,右手掌顺时针按摩,不要太大力!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2~3次。

2、热敷按摩

用一条温热的毛巾,拧干水后敷在宝宝的腹部,注意不要太热,防止烫伤宝宝(热敷前先在妈妈的手腕处试下温度),敷的时间也不宜太久,每天10分钟左右即可。

3、按捏脊背

脱掉宝宝的上衣,让ta趴在床上,轻轻地提捏宝宝脊柱两侧的肌肉,从尾骨一直捏到颈部,每捏3-5下就提一下。动作轻柔,每天1~2次,每次捏3~5分钟即可。

如果日常生活中,肚子鼓鼓的宝宝生活正常,活动力良好,没有呕吐的现象,肚子也没有硬块的话,肚子胀气是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方法来缓解的。但如果有一些异常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刚出生的新生儿腹部看起来都是圆鼓鼓的,主要是因为此时宝宝的腹壁肌肉发育不够完善,还很薄弱,“hold”不住腹腔各种脏器形成的腹压,所以外观看上去圆鼓鼓的,有点像青蛙的肚子那样突出来,这是正常的,随着发育逐渐完善,腹型逐渐向成年人扁平腹型靠拢。


有一些宝宝腹壁肌肉过于薄弱,特别是一些早产儿,腹部众多脏器形成的腹压向前突破,在最薄弱的地方脐部突出,形成了脐疝。一般轻度的脐疝都不需特别处理,随着腹壁肌肉慢慢发育强壮,逐渐可以“hold”得住腹腔压力,脐疝会自己痊愈。




因此,如果宝宝精神良好,吃奶和睡眠情况正常,没有异常哭闹,大便性状正常,不用担心宝宝肚子圆鼓鼓的。如果肚子鼓鼓的,同时夜间出现烦躁不安、哭闹、易激惹,那么这种情况是这个年龄段宝宝很常见的肠胀气、肠绞痛。


肠绞痛多发生于出生后2~4周,一个多月时达到高峰,三四个月时明显缓解,常在夜间发作,宝宝吃奶睡眠其他情况正常,体重增长也达标。肠绞痛的时候,母乳喂养妈妈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豆制品等产气类食物。吃配方奶的宝宝注意吃奶不要太急,喂奶时不要把空气也喂进去。平时多顺时针按摩抚触腹部,白天醒着的时候在成人的照看下练习 俯趴动作。随着月龄增长,肠绞痛也会逐渐好转消退的。


1、腹壁肌肉没有完全发育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孩子腹壁肌肉都是没有发育完全的,这就是你看每个孩子的肚子都是大大的鼓鼓的原因,这种是属于正常现象,肚子会随着宝宝的慢慢长大而变得平坦起来,所以宝宝肚子鼓鼓的不要担心,是正常的。

2、吞了大量的空气

宝宝在吃东西的时候空气会从宝宝的嘴巴里面溜进去,空气在孩子的肚子里面逗留久了就会让肚子稍微鼓起,这时候没有像吃东西鼓起来那么硬,但是看着也是会鼓鼓的,很可爱。有经验的妈妈都不会在宝宝饿肚子的时候喂食,因为这个时候宝宝会狼吞虎咽,吃进去的空气更多。

3、消化不良

别说孩子了,就连大人如果消化不良也会肚子鼓鼓的,消化不良多半是因为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吸收不了产生大量的气体在肚子里面从而让肚子鼓起来,如果宝宝的肚子不仅鼓起来还硬硬的要考虑孩子是不是着凉了或者消化不良的情况。

4、哭太久

孩子哭太久也会吸入大量的空气,和宝宝在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一样,一旦宝宝开始哭就吸入很多空气让腹部变大,腹部变大孩子就会难受就会更加哭闹,这样周而复始的相互影响只会让宝宝更难受,所以要赶紧哄着不要让他哭了。

那如何来消除宝宝肚子鼓鼓、胀胀的呢?可以用手抚摸、按摩,根本不需要借助吃药来缓解,首先让宝宝平躺着,可以用手轻轻感受一下宝宝的肚子,如果是软软的说明不是腹胀;如果是鼓鼓的还硬硬的可能是有胀气的情况,可适当从上到下帮他顺一下肚子里面的空气,通过放屁排出,记得要轻一点。

另外也可以用热敷按摩的方式来缓解,用一条温热的毛巾盖在宝宝的腹部上面,这样也有利于腹部的空气排出;也可以用按捏脊背的方式来缓解,让宝宝趴在床上轻轻的提捏宝宝的记住两侧,从上到下动作缓慢,一次3-5分钟即可。

1、喂奶的时候注意奶嘴里面是否有空隙,不要有斜面出现;

2、肚子饿太久要让宝宝慢点吃,不能狼吞虎咽;

3、喂完奶要竖着抱宝宝,轻轻拍打背部有利于打嗝把腹部的空气排出;

4、妈妈要少吃一些让母乳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或者让宝宝吃一些容易产生气体的辅食;

如果是肚脐眼也出现外凸的现象,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有脐疝的情况,因为这个疾病是婴儿的常见疾病,并且会导致腹压增高,出现腹部膨胀的。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脐疝等疾病,以便及时治疗,不耽误宝宝。

婴儿脐疝的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排除了宝宝腹部受凉和喂食太多的话,就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了。对于孩子,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用药,一定要通过检查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才可以的。

1、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宝宝的肚子往往鼓腹状态,主要与宝宝胎内发育有关,但是出生肚子鼓鼓的,就是生理状态,不一定是病理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腹部逐渐变得平坦。

2、关键是宝宝肚子成鼓状,是否有腹部静脉怒张,是否有腹部肌肉紧张,如果没有这些异常发现,往往是生理性。

3、其次看宝宝是否有呕吐症状,或者排便困难的问题,是否经常哭吵等,如果没有说明生理性,不必因为肚子鼓鼓就认为是异常。


4、要排除导致腹胀的病因,比如乳糖不耐受,或者吃奶粉或者母乳过程中吃近很多的空气,自然就会出现腹胀如鼓的问题,这种情况需要排除。


5、新生儿如果有严重全身感染或者肠道感染也会出现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出现严重腹胀情况,当然可以通过宝宝日常行为还判断是否有感染,比如少吃,少动,少哭。

新生儿出生后肠胃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这个时候宝宝的喂养一定要少吃多餐,不要一下给宝宝吃的太多,这样很容易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是腹泻。在日常生活中,宝宝肚子鼓鼓的是很常见的现象,那么15天新生儿肚子鼓鼓的怎么回事呢?

15天新生儿肚子鼓鼓的怎么回事?

如果是肚脐眼也出现外凸的现象,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有脐疝的情况,因为这个疾病是婴儿的常见疾病,并且会导致腹压增高,出现腹部膨胀的。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脐疝等疾病,以便及时治疗,不耽误宝宝。 婴儿脐疝恶症状

多发生在脐带脱落后的数天和数周的婴儿,此时脐带的切断处已有上皮形成,因此,疝的表面有皮肤覆盖。主要表现在脐部有肿物突出,哭闹时肿物增大,皮肤紧张很薄呈微青色,安静平卧或睡眠时肿物缩小消失。

脐部留有松弛的皱褶,用手指将疝内容还纳后,往往可以听到气过水音,并且可以触到组织坚硬的脐环,以手指深入脐孔内,可估计到脐环的直径,当小儿咳嗽、哭闹、用力时手指可有冲击感。

脐部有可复性肿物,哭闹时胀满,安静时消失,即可诊断。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宝宝在喂奶或是吃奶粉的过程当中,吸入过多的空气,而导致的胃,胀,肚子发胀,咕咕的现象,那么建议,在喂完奶或吃完奶粉之后,给孩子拍拍嗝,可以将宝宝立起来,趴在你的肩膀头上,然后给宝宝适当的从下向上拍嗝,将气体排出就可以了

有些家长可能会发现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肚子鼓的很大,和孩子娇小的身型完全不相配,像一个小西瓜一样。那么,小宝宝为什么肚子会特别鼓呢?

1.尚未发育成熟

其实刚生下不久的小宝宝,肚子鼓是正常的。因为出生后,宝宝的腹壁肌肉尚未发育成熟,体型又较小,小小的身躯要容纳和成人一样多的内脏器官,所以他们的肚子看起来通常会是鼓起来的。

2.胀气

胀气的情况下,宝宝的肚子也会鼓鼓的。如果宝宝喝了太多奶,或者或者是在喝奶时吸入了空气那么他们的小肚子也会鼓鼓的。

3.消化不良

有些宝宝肠胃功能不好,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吸收不了,消化不良,这种情况也会导致他们的小肚子鼓胀。

4.便秘

小宝宝肠胃功能比较虚弱,所以拉便便的次数也会比较多,通常一天会拉3-6次。如果宝宝拉便便的次数少,则就有可能是便秘了。在便秘的情况下,粪便堆积在宝宝体内排不出去,他们也会出现肚子鼓胀的现象。

1.按摩宝宝肚子

家长可以通过轻柔按摩宝宝的肚子来缓解他们肚子鼓胀的情况。顺时针打圈按摩,按摩前最好先把双手搓热,能加快宝宝的血液循环。

2.喂奶后不要及时把宝宝放下

喂完奶后,宝妈可以把宝宝竖抱起来,让他趴在自己一侧的肩上,轻轻拍答小宝宝的后背,能够帮助他们排出吸进肚子的空气。

3.一次喂奶不要太多

宝妈们不要一次性喂给宝宝太多奶,也不要等到宝宝饿了再喂,不然宝宝急着吃,很容易吸进空气,引起肚胀。


我是帮妈,一名高级育婴师,私信“ 育儿 ”,帮您解答带娃路上的困扰~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5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